卷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考卷二十二
元 方回 續
故項籍臣稱其主名者盡拜為大夫鄭君不從逐之
呂東萊曰按鄭當時傳其先鄭君嘗事項籍籍死而屬漢高祖令諸故項籍臣名籍鄭君獨不奉诏诏盡拜名籍者為大夫而逐鄭君鄭君死孝文時高帝之怨項籍可謂甚矣惡其姓而使其宗族改之賤其名而迫其故臣名之雖恢廓大度及困厄不可消釋褊忿乃如此然則天資豈可恃哉 紫陽方氏曰古之人有逃名避難變姓名如範蠡之陶朱公範睢之張祿者有如智果之為輔氏伍子胥之子為齊氏者漢高不誅項氏族屬賢矣而使項伯等姓為劉氏使項籍之臣皆名籍以忮忍之心為戲弄之舉百世之下範唐監呂成公得以筆誅之人主豈可不謹哉
還至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徙信為楚王
漢書韓信傳漢王之敗固陵用張良計徵信将兵會垓下項羽死高祖襲奪信軍徙信為楚王史記淮隂侯傳漢王之困固陵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将兵會垓下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徐廣曰以齊為平原千乘東萊齊郡】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史記高祖本紀葬羽谷城還至定陶馳入齊王壁奪其軍正月漢王為皇帝【雲雲】皇帝曰義帝無後齊王韓信習楚風俗徙為楚王都下邳漢書高帝紀於奪齊王信軍之後書共敖子尉事乃上書春正月追尊兄伯武哀侯而書下令曰楚地已定義帝無後欲存恤楚衆以定其主齊王信習楚風俗更立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讀紀表志傳之文一事必三四處書之奪韓王信改王楚一事史記漢書紀傳四處撿挍皆微不同蓋襲奪信軍之時在漢五年冬十二月改王楚之時在春正月漢依秦以十月為歲首也史記書即皇帝位在信改王楚之先漢書書即皇帝位在信改王楚之後今按漢紀書諸侯上疏請即皇帝位凡七異姓王楚王韓信為首知即位汜水二月甲午也奪軍十二月也改王正月也按信之得罪於高皇帝假王之請實自王帝憤之一也固陵之會【即今光州固始】許地乃至帝憤之二也武涉蒯通二人之說帝尚未知也奪軍者帝之憤不可遏矣改王者猶不欲食言其實不得已也然而猶善為辭曰義帝無後曰齊王信習楚風俗漢謀臣有人哉武涉蒯通之說司馬遷何從得之其文章縱橫甚妙
以彭越為梁王【五年春正月】
徙漢信為楚王以彭越為梁王都定陶 紫陽方氏曰漢五年冬十月漢王追項羽至陽夏【今亳州陽夏縣】止軍與齊王信魏相國越期會擊楚至固陵不會用張良計許越睢陽以北至谷城之地王之於是與韓信皆引兵來滅羽垓下【沛洨縣聚邑名洨衡交反】高祖挾不會之怨久矣正月信越之王不食言不得已而已人臣事君而觀望徼利彭越無識何足道韓信亦為之乎
黥布之王
立布為淮南王 紫陽方氏曰随何使九江英布叛楚歸漢漢二年夏四月彭城之敗之後也以故九江王從漢王擊楚四年秋七月立布為淮南王漢書高紀布傳史記布傳并同惟史記高紀於大會垓下之後書立武王布為淮南王此一句未可曉漢書高紀不書大會垓下但於五年書曰十二月圍羽垓下史記高紀書大會垓下在四年徐廣注曰七月此亦不可曉
赦天下殊死以下
又下令曰兵不得休八年萬民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韋昭曰殊死斬刑也師古曰殊絶也異也言其身首離絶而異處也 紫陽方氏曰二年六月立孝惠為太子史記書大赦罪人漢紀書立太子赦罪人此赦史記不書其曰兵不得休八年萬民與苦甚不以得天下為誇不急於即皇帝位而發此語辭簡意恻後世下一赦多為俪語不近人情曷不法此八年者秦二世元年壬辰秋七月陳勝起蕲二年癸巳三年甲午九月二世弑子嬰立四十六日秦亡高祖元年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五年十二月誅項羽凡八年也此高祖第二赦也其先書曰大赦罪人境内而已今書赦天下文法自不同而又知古不數赦凡赦非常之恩也
二月甲午即皇帝位于汜水之陽
漢書本紀書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時秦為亡道天下誅之大王先得秦王【此一句文章關紐見高祖功第一】定關中於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敗繼絶【八字好】以安萬民功盛德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着於後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辭意甚美】漢王曰【雲 雲】諸王固請於是諸侯王及太尉長安侯臣绾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良日二月甲午上尊号漢王即皇帝位于泛水之陽
史記注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其次稱王秦乘三王之末為漢驅除自以德兼三皇五帝故并以為号漢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禦史曰【雲 雲】坐六王罪狀乃雲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鹹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其議帝号丞相绾【注姓王】禦史大夫劫【注姓馮禦史大夫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