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釋文考異卷二

關燈
上,頓乏勿勿,慈恩垂愍,每見慰問,感戴屏營,不勝忝遇,謹表陳聞,臣廙誠惶頓首頓首,死罪死罪。

     臣廙言,昨表不宣,奉賜手诏,伏承聖體勝常,以慰下情,不審夙昔複何如,承鄭夫人乃爾委頓,今複增損,伏惟哀亡愍存,益勞聖心,謹附承動靜,臣廙言。

     七月十三日,告籍之等【可疑】,近日遣王秋書,不言【一作“具”,一作“□乙”,俱非】月側【一作“何”】複半,念汝獨【一作“緬”】思不可堪居,奈何奈何,雨涼不差【施作“審”,當作“佳”字,《大觀》連下為一帖】。

     嫂【《幹祿字書》:“嫂,上俗,中通,下正”,又《禮記》“三老五更”,蔡邕曰:“更當作叟”,其來亦舊矣】何如,汝所患遂差未,懸心不可言,阿母蒙恩,上下悉佳,宜【一作“聞”】可行【阙,劉、施阙,一作“鴻”,疑作“返”】疾,如複斷,要取未斷,愁人,宜複具【一作“乙乙”】日發與别,惘惘不可言,今遣使未北反【《大觀》摹作“及”】,書不足白,複會【一作“言”】日消息,廙疏。

     晉太宰高平郗鑒書 鑒頓首頓首,災禍無常,奄承遘難,念孝性攀【凡偏旁手亦作“扌”】慕兼剝,不可堪勝,奈何奈何,望遠未緣叙,苦以增酸楚,鑒頓首。

     晉侍中郗愔書 九月七日,愔報,比得章,知弟漸佳,至慶,想令【一作“今”】漸【《大觀》書法少二點】勝,食進【一作“逢”】,不新差,難将适,猶懸憂,遣不具【施作“乙乙”】,愔報。

     廿四日,愔報,比書想悉達【一作“連”,一作“違”】,日諒弟佳,不及數字,愔報,遠近何也【劉、施阙,一作“地”,非】,王右軍竟去,不付石首幹【古“幹”字】一節。

     想親親【當作“乙乙”】,悉如常,敬豫【王恬字】何當【《長沙帖》分作“少用”二字,且分作兩行,誤甚矣】來耶,道祖故未善【一作“曾”,非】差,恒在尚書,不見來多日。

     晉中書郎郄超書 超言,遠近無他說,荀【一作“苟”】異問者,定虛耳,雲段龛歸順,不知審不【“不”否通,後凡遇此可以意求】,王江州【羲之、凝之皆嘗為江州刺史】為宗正,似已定,前所傳者虛妄耳,異同自當,啟超言。

     晉尚書令衛瓘書 頓【按“頓”字下當有“首”字,古人作字略省,即可當字,孔琳之帖尾“頓首”亦如此寫,又羲之帖亦如此寫】州民衛瓘惶恐死罪,中阙音敬,望想想【一作“報”】懷,在外累年,始爾得還,情甚踴躍,且【當作“旦”】望【當作“至”】卅裡,上須【當作“領”】節度,明日乃入,奉說欣承福祚,得【當作“自”】白不具,瓘惶恐死罪【施釋重“死罪”二字】。

     晉黃門郎衛恒書 一日【文本上二字闆朽模糊】有恨,知問未面,為歎,欲七日雲【一作“之”】耶【文本上四字闆朽模糊】,恒白。

     晉太傅陳郡謝安書【伯思雲:“謝安後一帖傳摹遠甚,米以為僞者,蓋以‘惶恐再拜’當時罕用,然于尊老者或有之,陶華陽《真诰》中有帖雲‘許玄惶恐再拜’,正晉世體”】 安頓首頓首,每念君一旦知【泉本此行有石斷紋】窮,煩冤号慕,觸事崩踴,尋繹荼毒,豈可為心,奈何奈何,臨書凄悶,安頓首頓首。

     六月廿日,具記道民【稱道民,庭堅謂蓋事五鬥米道,考史王氏世事五鬥米道,凝之彌笃,未聞安石,恐當時通俗尚之,案後漢張燕輩托天師道陵立祭酒治病,使人出米五鬥而病随愈,謂之五鬥米道】安惶恐言,此月向終,惟祥變在近,号慕崩恸,煩冤深酷,不可居處,比奉十七、十八日二告,承故不知,甚馳灼,太熱,尊體複何如,謹白記,不具,謝安惶恐再拜【米雲:“前帖真,後六月帖僞書”】。

     晉散騎常侍謝萬書 七月十日,萬告朗等【诏朗、川并早卒】,便流火感傷,兼切不自勝,奈【泉本此行有斷石紋】何奈何,轉涼,汝等各可,可【《大觀》第二“可”摹作“之”】知,近聞邑邑,吾涉道動下,頓乏少力,力及不具【施作“乙乙”】,告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