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釋文考異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旦臨朝,略無勞惙,幸此稍望平複,未知于後何如,且用慰心,自怡而已。
昨夜痛發,少覺勞弊【華本“弊”字行左有“一卷”二字】,所【上有補“阙”】以不能相見,若有事進勑,十一日。
昨日來,體履似漸可,始聞卿不佳,旦來何似,勑。
三五日來漸望平複,所以不能相見,恐更勞發,勑。
雅【一作“雍”】州隻為造船急,所以如此,早與書,莫聽急,賊已至萬【一作“一力”】發兵,恐少,勑。
卿與道宗誰已得多馬,明當至,故遣問,即報,勑,十四日。
所疾者漸可不至憂耳【此行獨低一字,諸本皆同】。
北邊始有【華本行左有“一卷十三”字】表至,甚無事故,書相報,勅。
八柱承天,乾道由其廣運,四維紀地,坤元所以載安,是知締搆經綸,必具風雲之佐,燮諧樞宇,鹹資川嶽下【潘本、華本、顧本失波作“下”字,淳熙脩内司帖有波作“之”字】靈,故軒丘禦扆,六相宣其景化,妫水乘時,五臣濟其鴻業。
數日來氣發,今旦服一飲子,不得相見,有事進狀,勅,中書門下三【一誤作“六”】品,廿七日。
門下中書省及侍郎、給事中、舍人、員外郎、铠曹參軍、左右庶子【《大觀》連下“明日移營”帖共作一帖】。
明日移營向五橋南一二【一合“二”字作“三”,非】裡着,勅,三日。
數日來患痢,今雖稍可,猶自虛惙,欲三五日将息,諸司有事進狀,勅,十一日。
昨令今旦引高麗人辭,明日将來,勅,二日。
卿昨日道服蜀葵,可録方将來,勅,廿三日。
唱箭處隻道官号及姓,不唱名,不知是何人,想彑應合唱名,勅,三日【泉本此帖二行有石裂紋】。
五言秋日效庾信體 嶺銜霄月桂,珠穿曉露叢,蟬啼覺樹冷,螢火不溫風,花生圓菊蕊,荷盡戲魚通,晨浦鳴飛雁,夕渚集栖鴻,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熾空。
數年來每有征動,雖複事非為己,猶恐下有怨咨,所以廢甘泉之遊,履燋金之弊,甯可違涼忍暑,不能适己勞民,想汝誠心,惟吾是念,自非孝情深結,孰能以此為懷,省書澘然,益增感念,善【泉本此行有石裂紋】自将愛,遣此不多,哥哥勅。
東都今年别稅草,今既不去,并停常稅草,彼處應無用處,且宜減納,即早處分,勿遲,勅,九日。
唐高宗書 太子無事,欲辟洛城西門,伏聽更不須覆奏,勅,廿三日。
過午将審行,弘福及倉糧,怅乏絕戶數,向衙裡來,勅,廿五日【上二字飛白】。
卿及文瓘、處俊、敬玄午前到九幹門來,勅,廿九日。
錢事且莫宣出,勅【有飛白】。
六尚書及尚書左右丞、侍郎、殿中、将作、少府、司農等長官今日晚間并喚向衙裡來,勅,至德二日。
昨日令卿等平章事,遣作狀報,何因不進,勅,六日。
使至,知玄堂已成,得早了,深以為慰,不知諸作早晚,總待斷手,日月猶賒,必須牢固,數日來極熱,卿等撿校,大應疲倦,陵初料高一百一十尺,今聞高一百三十尺,不知此事虛實,今因使還,故遣相問,勅,十五日。
今遣弘【孝敬皇帝也】往東都逐生氣,敬玄已下宮臣及隊仗至彼,聽入于文思、章善等門,祗承啟事、進食等物,并聽其文思門宿衛處,卿等共其相知檢校,勅,更不須覆奏,廿六日。
陳長沙王陳叔懷書【伯思雲:“據陳史,長沙王但有叔堅而無叔懷,其昆亦無此名,觀帖尾作名處,疑是叔慎,叔慎嶽陽王也。
孫桢雲:‘蓋摹傳之變。
’《宣和書譜》亦作叔懷,謂史不載其名,黃說為優”】 雲須花,吾既不司此行,極是【“是”字疑】園中梅始發,既無工力治,未花之與花,今付此不多,叔懷答,自足何用此花【潘、華、顧三本“花”字内多一“畫”,泉本、孫本無“畫”】。
陳永陽王陳伯智書【伯思雲:“陳文帝謂宣帝曰:‘我名子以伯,汝宜以叔。
’此卷陳永陽王伯智書誤錄在長沙王叔懷後”】 熱甚,汝習讀為勞,吾疾劣,遣不具,伯智疏。
寒嚴比,氣力何似,仆疾劣甚,情想遇,今信緻此不多,陳伯智疏。
昨夜痛發,少覺勞弊【華本“弊”字行左有“一卷”二字】,所【上有補“阙”】以不能相見,若有事進勑,十一日。
昨日來,體履似漸可,始聞卿不佳,旦來何似,勑。
三五日來漸望平複,所以不能相見,恐更勞發,勑。
雅【一作“雍”】州隻為造船急,所以如此,早與書,莫聽急,賊已至萬【一作“一力”】發兵,恐少,勑。
卿與道宗誰已得多馬,明當至,故遣問,即報,勑,十四日。
所疾者漸可不至憂耳【此行獨低一字,諸本皆同】。
北邊始有【華本行左有“一卷十三”字】表至,甚無事故,書相報,勅。
八柱承天,乾道由其廣運,四維紀地,坤元所以載安,是知締搆經綸,必具風雲之佐,燮諧樞宇,鹹資川嶽下【潘本、華本、顧本失波作“下”字,淳熙脩内司帖有波作“之”字】靈,故軒丘禦扆,六相宣其景化,妫水乘時,五臣濟其鴻業。
數日來氣發,今旦服一飲子,不得相見,有事進狀,勅,中書門下三【一誤作“六”】品,廿七日。
門下中書省及侍郎、給事中、舍人、員外郎、铠曹參軍、左右庶子【《大觀》連下“明日移營”帖共作一帖】。
明日移營向五橋南一二【一合“二”字作“三”,非】裡着,勅,三日。
數日來患痢,今雖稍可,猶自虛惙,欲三五日将息,諸司有事進狀,勅,十一日。
昨令今旦引高麗人辭,明日将來,勅,二日。
卿昨日道服蜀葵,可録方将來,勅,廿三日。
唱箭處隻道官号及姓,不唱名,不知是何人,想彑應合唱名,勅,三日【泉本此帖二行有石裂紋】。
五言秋日效庾信體 嶺銜霄月桂,珠穿曉露叢,蟬啼覺樹冷,螢火不溫風,花生圓菊蕊,荷盡戲魚通,晨浦鳴飛雁,夕渚集栖鴻,飒飒高天吹,氛澄下熾空。
數年來每有征動,雖複事非為己,猶恐下有怨咨,所以廢甘泉之遊,履燋金之弊,甯可違涼忍暑,不能适己勞民,想汝誠心,惟吾是念,自非孝情深結,孰能以此為懷,省書澘然,益增感念,善【泉本此行有石裂紋】自将愛,遣此不多,哥哥勅。
東都今年别稅草,今既不去,并停常稅草,彼處應無用處,且宜減納,即早處分,勿遲,勅,九日。
唐高宗書 太子無事,欲辟洛城西門,伏聽更不須覆奏,勅,廿三日。
過午将審行,弘福及倉糧,怅乏絕戶數,向衙裡來,勅,廿五日【上二字飛白】。
卿及文瓘、處俊、敬玄午前到九幹門來,勅,廿九日。
錢事且莫宣出,勅【有飛白】。
六尚書及尚書左右丞、侍郎、殿中、将作、少府、司農等長官今日晚間并喚向衙裡來,勅,至德二日。
昨日令卿等平章事,遣作狀報,何因不進,勅,六日。
使至,知玄堂已成,得早了,深以為慰,不知諸作早晚,總待斷手,日月猶賒,必須牢固,數日來極熱,卿等撿校,大應疲倦,陵初料高一百一十尺,今聞高一百三十尺,不知此事虛實,今因使還,故遣相問,勅,十五日。
今遣弘【孝敬皇帝也】往東都逐生氣,敬玄已下宮臣及隊仗至彼,聽入于文思、章善等門,祗承啟事、進食等物,并聽其文思門宿衛處,卿等共其相知檢校,勅,更不須覆奏,廿六日。
陳長沙王陳叔懷書【伯思雲:“據陳史,長沙王但有叔堅而無叔懷,其昆亦無此名,觀帖尾作名處,疑是叔慎,叔慎嶽陽王也。
孫桢雲:‘蓋摹傳之變。
’《宣和書譜》亦作叔懷,謂史不載其名,黃說為優”】 雲須花,吾既不司此行,極是【“是”字疑】園中梅始發,既無工力治,未花之與花,今付此不多,叔懷答,自足何用此花【潘、華、顧三本“花”字内多一“畫”,泉本、孫本無“畫”】。
陳永陽王陳伯智書【伯思雲:“陳文帝謂宣帝曰:‘我名子以伯,汝宜以叔。
’此卷陳永陽王伯智書誤錄在長沙王叔懷後”】 熱甚,汝習讀為勞,吾疾劣,遣不具,伯智疏。
寒嚴比,氣力何似,仆疾劣甚,情想遇,今信緻此不多,陳伯智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