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錄卷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作傳者葢以是為之稱也而不知其一生受禍之本。
正坐此何則蘇子以雄視百代之才。
不能沉潛靜默。
以養成其遠大之器。
顧以筆墨為玩弄當時之人。
摭拾其九泉蟄龍之辭。
而必寘之死地安知非受其侮辱者。
而假此以為報複耶。
此亦不厚重之禍也。
予即以是類着之。
為世之輕薄子誡焉。
雖輕薄之事。
予亦不能覼舉而所最忌者三。
一則勿以已之少。
慢人之老也。
無論近父近兄。
禮宜尚齒即以人生百年計之。
自少至老。
旦暮事耳。
今日紅顔之子。
不即他日白頭之翁耶。
況壽夭不齊。
安知不老者猶存。
而少者或沒耶。
楊億少入禁掖。
每侮其同官之老者。
一人曰。
老終留與君。
一人曰莫與他。
免為人侮楊後未艾而卒。
此以少慢老輕薄之可戒者也。
一則勿以已之長哂人之短也。
天下事吾所知能者。
不勝所不知不能者顧于人所不知不能者哂之。
曷亦自反而計吾所知能者幾何耶。
溫庭筠谒時相。
相詢以故實。
溫曰。
事出南華。
非僻也。
冀相公燮理之暇。
姑宜稽古時相薄其人而惡之。
溫卒不獲一第。
此以長哂短輕薄之可戒者也。
一則勿以已之全笑人之缺也。
大凡形體不全之人。
其諱護為最重我故為玩其所不足。
以中其所忌。
鮮有不深激其怒者。
卻克與魯衛諸臣使于齊。
其形各有所缺。
齊以其類為迎。
且令婦人帏觀之。
克大怒。
誓以必報後卒有□之師。
此以全笑缺輕薄之可戒者也。
若引而伸之。
觸類而長之。
其于輕薄之行。
不思過半哉。
△一戒酗酒 傳有曰。
兵猶火也。
不戢将自焚。
吾即以酒猶兵也。
不弭将自殺吾今戒若以勿崇于飲。
但襲取前人之言曰。
内喪若德外喪若儀雲雲也。
若或德儀之不恤。
将有迂吾言而褎然笑者吾且不為若德計若儀計。
而為若性命計若當羣然舉白鲸吸自豪豈不日吾求一醉之為快也。
而不知醉中之禍有不可勝言者。
若之量為酒所勝。
頹然而倒。
不知天之高地之厚。
非夢如夢。
非死如死。
籲危矣。
迨至夢幸得覺死幸得蘇而宿醒所苦嘔心吐肝辄為作數日惡。
夫吾人之身。
寒暑燥濕之不克當者甯堪經此摧折耶。
即若之量不為酒所勝。
而不能不為酒所使。
酒勝則氣麄。
氣麄則膽壯。
喜而狂呼大笑。
已可醜也。
況一有所觸。
怫然而怒。
非言可勸。
非力可排。
因而罵座行毆。
杯盤之地。
頓成戈矛之場。
其以之得亡身喪家之慘者葢比比也。
是知酒弱者禍遲。
酒強者禍速。
然遲速皆禍也。
弱與強皆無一可者也。
嗚呼。
人之湎于酒者縱不恤若儀獨不恤若性命耶 △一戒賭博 事之有益于人者。
雖古兇人之所遺。
吾亦有取焉。
若鲧之城桀之瓦是也。
事之無益于人者雖古聖人之所遺。
吾亦無取焉如堯之奕。
老之樗蒱是也。
夫以無益而不取。
況乎其有害耶。
舊事相沿新機遞創。
浸假而有擲骰打葉之戲。
浸假而有混江馬吊之名。
且昔人以之适性情者。
今人以之規财賄。
而賭博之事紛出焉。
予嘗曰。
小人而賭博。
盜之媒也。
君子而賭博。
貪之囮也。
曷言之夫賭博以求利。
斷未有能得利者。
勝者什之一。
負者什之九此所謂乞頭而外。
無賭錢一輸之方也。
乃負矣而必求一勝。
再負矣而又必求一勝。
再三再四之不已。
卒之有負無勝。
則吾赀以罄。
吾債以積。
而吾心益以熱。
則凡苟可以得财賄者。
将何所不至哉。
吾故曰此盜之媒。
貪之囮也而世之人或有甚吾言者曰吾輩之為此也。
雖不無金錢之注。
然豈真以規财賄耶。
不過為适性情故耳。
縱百萬一擲。
曾無芥蒂于胸中。
而乃一以為盜媒。
一以為貪囮。
且君子與小人同譏耶。
而不知更不然事不可以或廢也時不可以或失也。
孔子之賢博奕。
所以甚言不用心之不可耳。
豈真以為賢耶。
以可用之心。
而用之不可用之物則誤用之心。
與不用正相等。
況身列士大夫之林。
而可為此牧豎小人之事耶。
而且心術以此壞焉。
何也觊觎之念一動。
則必弄機關。
而且體貌以此亵焉。
何也。
計較之心太明。
則必起争競。
而且身命以此輕焉。
何也。
勝負之情正切。
則必忘飲食。
廢寝眠。
以是而言。
非所謂不徒無益而又害之者耶。
夫不為其有益而無害者而為其無益而有害者。
适足以見其人之愚。
而自贻伊戚也噫 △一戒宿娼 世之蕩轶子。
出入于狎邪青樓中。
而以風流自命。
或有繩尺之士過而譏之。
彼且曰。
吾不鑽穴隙相窺。
踰牆相從。
自覺賢于尾生相如遠矣。
尋常以金錢買歌笑。
于陰骘何損。
于名教何傷。
而乃過為律耶子曰。
是大不然。
夫語以可否而不悟者。
語以利害未有不悟者也。
若亦知夫倚門跕屣者之為何如人耶。
凡人之大無恥者。
必其大無情者也。
彼以一人身為千萬人傳妻之身朝送秦人。
暮迎越客其以前日陪歡于人者。
今日陪歡于我。
即知其以今日結愛于我者。
異日更結愛于人也。
彼為假情之娛。
我為真情之認。
我作有情之癡。
彼作無情之黠籲。
亦愚矣。
況且以是蕩吾赀。
敗吾名。
禍吾身。
夫人之擁有厚赀者。
豈無自而來。
是非祖父積累之所贻必吾身筋力之所緻也而顧蕩諸有情無情之場是何異取箧中金而擲之于水耶。
且使為此狂夫浪子之行。
而無贻辱于父母也。
無贻譏于鄉黨也。
或無害。
有此行乃父母惡之矣。
鄉黨賤之矣。
亦何苦而出于此耶。
更慮者。
鉛華香膩之地。
實垢污凝漬之鄉也。
中其穢濁。
即成惡疾。
已成惡疾便為廢人。
斧斤酖毒之禍。
未必烈如此。
人生實難。
而顧可自促其死哉嗟乎人之出入于狹邪青樓中者。
聞吾言。
亦可以猛然省矣。
○羁所改作章程 卷十六之二 羁所又名班房。
又名保歇。
本有官辦舊章。
惟日久弊生。
動關性命當事者習見習聞。
不以為意。
而不知其中之含冤負屈吞聲泉下者多矣。
設身處地一刻難安。
一轉移間。
造福無量。
述羁所改作章程。
羁所宜改活闆說 附羁所流弊四則 禁私押牓示(丁中丞通饬劄) △羁所宜改活闆說 凡羁所人犯。
往往甫經報病。
即已不治。
推其得病之由。
多因所睡地闆之下。
潮濕積穢。
日漸熏蒸所緻。
犯人羁候日久。
氣必衰弱。
處此積穢之地。
人易生病。
病易速死。
理固然也。
更有闆片俱無。
犯人即睡在泥地上。
尤易生病查粵東州縣簡缺之羁所。
每年死者已不乏人。
繁缺則不可勝數矣。
慈祥官府。
目擊情狀。
能不動心。
特經理未得其方耳。
厯觀各處羁所。
俱系釘實呆闆。
下面不能打掃通氣。
犯人在闆上晝夜坐卧。
或病時便溺或病斃後将闆洗刷。
穢水洗下。
日積月累。
其闆下塵灰堆積。
污穢之氣。
已不堪聞。
雖曰在闆面打掃潔淨。
焚燒蒼朮諸香。
亦無益也。
至于春夏以及交秋。
時而潮濕。
時而悶熱。
氣候不定。
因此傳染疫症有之。
且押候之犯。
其中或受刑不輕。
或米飯不繼。
憂懼焦思。
尤易生病。
處積穢之地。
受郁蒸之氣。
其生病速死之由。
大率類此。
況犯人終日坐卧闆上。
亦易得腳腫之病。
是以病故之犯。
多面黃腳腫。
亦未始非地闆鋪滿腳不得舒之故也。
竊思人命最重。
既非命盜大案。
果能時常清厘。
訊結開釋。
不緻久押。
固為上策。
奈其中有刁徒妄控。
或訟棍挑唆。
非一訊所能結。
必須傳齊證佐。
始兄定案。
至賊案之誣扳牽連。
更不能免。
于是押候之犯。
遲之又久。
既不犯死罪而并可無枷杖之罪者。
亦複不少。
乃因羁所污穢。
竟至病斃于此。
實堪慘傷。
凡羁所地闆釘呆者。
必須改作大塊活闆所費無多。
而保全人命不少。
茲特将改作章程附後。
一先将舊時穢泥挑去一層。
另換新土。
上而鋪□青磚一層。
後用木椿釘實。
做成橫架于上。
上鋪床闆三塊。
每塊寬約二尺零。
以橫可睡人為度。
離地高一尺許。
一室之内。
三面鑲成大塊床闆。
中留空地。
犯人坐則可以垂足。
起則可以行走。
如是半 一間有犯人患病。
竟至病故。
其便溺穢臭之氣。
床闆巳系活動。
盡可将活闆取出外間洗淨。
再行搬進。
仍舊鋪好可也。
一如房屋十分窄小。
約看地方開窗通氣。
雖不能中留空地。
亦可改用活闆。
或房屋低矮。
離地五六寸均可。
惟須饬令看役。
于三二日内将闆取起。
打掃一次。
務要潔凈。
或留空一邊亦可。
一設有穢氣未除。
須多備艾繩或蒼朮。
時時焚熏。
庶可驅邪辟穢。
責成看役照顧。
道光十二年。
有人在海康縣行之。
一年後。
據看役雲。
往年病斃者頗多。
自改此活闆。
今歲病斃不能保者一人而巳。
電白縣于十九年行起。
至二十六年。
厯數年之久。
亦僅病斃不能取保者十人。
至死生有命之說。
有富貴壽考之人。
或大惡人。
方可言命。
其它芸芸之衆。
乃世間可有可無之人。
即其命亦是可生可死之命。
援之則生。
置之則死。
于是亦可見矣。
凡公門中可行方便之事。
不一而足。
特患人不肯行耳。
即此羁所改活闆一節。
洵為良法。
一日改。
則行之百年為補救之方。
一處行。
則推之各處。
皆可取法果如是。
所以保全人命實難以數計。
上天有好生之德。
為民上者豈有不樂善行仁。
忍其死而不救之理。
是皆職司其事未得其方。
所謂欲救無術。
行之不力。
習焉不察之故耳。
願亟為改作幸甚。
△附羁所流弊四則 凡羁所看役所報病呈。
一二日内即死者。
務将看役責處。
方不緻漫不經心。
倘該役早數日禀報。
即可早數日撥醫調治。
系病重。
即可交保領去。
然此為實心任事者而言。
每見看役禀報。
幕中照禀一批。
撥醫調治四字而巳。
再禀病重。
不過批多加緊二字。
均屬紙上空談。
全無實濟。
并無醫藥。
安得不死。
羁所人犯。
本無不準薙發之例。
每見各處多蓬首長發。
宜令每月薙頭一次。
天熱則月薙頭兩次。
是亦免除患病之法。
惟每屆薙頭時。
須經管羁所之人。
親自督同看役查明。
薙發者隻準帶進薙刀一把。
此亦格外謹慎之道。
犯人初進羁所。
看役必以三數日後。
無人顧送。
始敢禀請發給口糧。
但犯人初到訊問。
或巳受刑。
或遠來數十裡。
其人已困乏痛苦。
再受饑餓。
數日後始給口糧。
其因此受病者有之。
應以初到之人犯。
查無口糧。
随即酌發。
俟有人顧送。
再行住給。
其間或本有人顧送。
初到時有不敢送與不及送者。
須随時酌量給之。
冬間賞給棉衣。
【宜早數日勿待及冷之時】夜間僅能蓋及上身。
諺雲。
病從腳根起人腳不暖不睡因此凍而生病。
斃者亦複不少。
宜賞舊棉絮數張。
二項所費無多。
而濟人不少。
保全人命。
全在口糧。
棉衣最為緊要。
各處間有署内煮粥給食。
最為便當。
經管之人。
須随時留心。
添人增粥。
切不可人多粥□。
以緻餓斃。
若不随時留心。
雖系無心作孽。
孽正不小。
□派管羁所。
尤須老成人。
分給門上月賬股子。
庶不緻為家計衣食所迫。
緻生他念。
且羁所賊犯。
最易久押。
以為賊犯不甚緊要。
多漫置之。
即病故亦視為尋常之事。
但此中冤屈者不可勝數。
緣賊犯仇扳誣供。
捕役亦藉此多弄差錢。
【俗語所雲開花是也】其中系小鄉村無紳耆可保者居多。
及至到案。
賊口硬證以至受刑久押不知凡幾。
因而押斃者亦複不少。
最為可憫。
蓋賊案之供。
難以取信。
實有所見。
前嘉慶二十三年。
王少溪明府任西甯時。
衣箱内裝滿貴重皮衣。
并儲有千金。
僅失去箱内當中所放衣服四件。
共指為家内人所偷。
萬無疑議。
及破案。
乃在羅定州售贓時查出。
系積匪猾賊軍犯某所偷又道光六年。
羅後軒明府任新安時。
倉内住有裁縫某被竊。
獲到行迹可疑者二人。
因此訉供竟供認入室行竊。
情形如繪。
即立正其罪。
似無冤枉之理。
後來破案。
乃遠在省城丹桂裡窩藏之為陳亞六所偷。
此二案所親見者如此。
其民間誣扳。
捕役混拏之賊。
可遽信乎。
遇初犯贓輕之賊。
及情有可原之人。
或被久羁者。
随時從寬保釋。
是亦仁人之用心也。
又武營所拏之賊尤不可信。
沿海地方營弁。
一有拏獲。
無論虛實。
即行冐昧通禀 各大憲。
但此等并不緊要。
盡可由縣訉明虛實。
随時分别取保究辦。
奉到 大憲文行據實禀複。
并無駁诘。
厯辦有成案可據。
各屬羁所間有設立腳閘者。
曾經于電白海康二處撤除。
其腳閘孔眼巳經腳汗漬透油滑。
掼之于地。
臭蟲如蟻。
不知若幹人受此苦矣。
竊計人犯上此腳閘。
坐起不能。
兩足伸縮不能。
其受苦情形實為可憐。
況所上之人。
果系
正坐此何則蘇子以雄視百代之才。
不能沉潛靜默。
以養成其遠大之器。
顧以筆墨為玩弄當時之人。
摭拾其九泉蟄龍之辭。
而必寘之死地安知非受其侮辱者。
而假此以為報複耶。
此亦不厚重之禍也。
予即以是類着之。
為世之輕薄子誡焉。
雖輕薄之事。
予亦不能覼舉而所最忌者三。
一則勿以已之少。
慢人之老也。
無論近父近兄。
禮宜尚齒即以人生百年計之。
自少至老。
旦暮事耳。
今日紅顔之子。
不即他日白頭之翁耶。
況壽夭不齊。
安知不老者猶存。
而少者或沒耶。
楊億少入禁掖。
每侮其同官之老者。
一人曰。
老終留與君。
一人曰莫與他。
免為人侮楊後未艾而卒。
此以少慢老輕薄之可戒者也。
一則勿以已之長哂人之短也。
天下事吾所知能者。
不勝所不知不能者顧于人所不知不能者哂之。
曷亦自反而計吾所知能者幾何耶。
溫庭筠谒時相。
相詢以故實。
溫曰。
事出南華。
非僻也。
冀相公燮理之暇。
姑宜稽古時相薄其人而惡之。
溫卒不獲一第。
此以長哂短輕薄之可戒者也。
一則勿以已之全笑人之缺也。
大凡形體不全之人。
其諱護為最重我故為玩其所不足。
以中其所忌。
鮮有不深激其怒者。
卻克與魯衛諸臣使于齊。
其形各有所缺。
齊以其類為迎。
且令婦人帏觀之。
克大怒。
誓以必報後卒有□之師。
此以全笑缺輕薄之可戒者也。
若引而伸之。
觸類而長之。
其于輕薄之行。
不思過半哉。
△一戒酗酒 傳有曰。
兵猶火也。
不戢将自焚。
吾即以酒猶兵也。
不弭将自殺吾今戒若以勿崇于飲。
但襲取前人之言曰。
内喪若德外喪若儀雲雲也。
若或德儀之不恤。
将有迂吾言而褎然笑者吾且不為若德計若儀計。
而為若性命計若當羣然舉白鲸吸自豪豈不日吾求一醉之為快也。
而不知醉中之禍有不可勝言者。
若之量為酒所勝。
頹然而倒。
不知天之高地之厚。
非夢如夢。
非死如死。
籲危矣。
迨至夢幸得覺死幸得蘇而宿醒所苦嘔心吐肝辄為作數日惡。
夫吾人之身。
寒暑燥濕之不克當者甯堪經此摧折耶。
即若之量不為酒所勝。
而不能不為酒所使。
酒勝則氣麄。
氣麄則膽壯。
喜而狂呼大笑。
已可醜也。
況一有所觸。
怫然而怒。
非言可勸。
非力可排。
因而罵座行毆。
杯盤之地。
頓成戈矛之場。
其以之得亡身喪家之慘者葢比比也。
是知酒弱者禍遲。
酒強者禍速。
然遲速皆禍也。
弱與強皆無一可者也。
嗚呼。
人之湎于酒者縱不恤若儀獨不恤若性命耶 △一戒賭博 事之有益于人者。
雖古兇人之所遺。
吾亦有取焉。
若鲧之城桀之瓦是也。
事之無益于人者雖古聖人之所遺。
吾亦無取焉如堯之奕。
老之樗蒱是也。
夫以無益而不取。
況乎其有害耶。
舊事相沿新機遞創。
浸假而有擲骰打葉之戲。
浸假而有混江馬吊之名。
且昔人以之适性情者。
今人以之規财賄。
而賭博之事紛出焉。
予嘗曰。
小人而賭博。
盜之媒也。
君子而賭博。
貪之囮也。
曷言之夫賭博以求利。
斷未有能得利者。
勝者什之一。
負者什之九此所謂乞頭而外。
無賭錢一輸之方也。
乃負矣而必求一勝。
再負矣而又必求一勝。
再三再四之不已。
卒之有負無勝。
則吾赀以罄。
吾債以積。
而吾心益以熱。
則凡苟可以得财賄者。
将何所不至哉。
吾故曰此盜之媒。
貪之囮也而世之人或有甚吾言者曰吾輩之為此也。
雖不無金錢之注。
然豈真以規财賄耶。
不過為适性情故耳。
縱百萬一擲。
曾無芥蒂于胸中。
而乃一以為盜媒。
一以為貪囮。
且君子與小人同譏耶。
而不知更不然事不可以或廢也時不可以或失也。
孔子之賢博奕。
所以甚言不用心之不可耳。
豈真以為賢耶。
以可用之心。
而用之不可用之物則誤用之心。
與不用正相等。
況身列士大夫之林。
而可為此牧豎小人之事耶。
而且心術以此壞焉。
何也觊觎之念一動。
則必弄機關。
而且體貌以此亵焉。
何也。
計較之心太明。
則必起争競。
而且身命以此輕焉。
何也。
勝負之情正切。
則必忘飲食。
廢寝眠。
以是而言。
非所謂不徒無益而又害之者耶。
夫不為其有益而無害者而為其無益而有害者。
适足以見其人之愚。
而自贻伊戚也噫 △一戒宿娼 世之蕩轶子。
出入于狎邪青樓中。
而以風流自命。
或有繩尺之士過而譏之。
彼且曰。
吾不鑽穴隙相窺。
踰牆相從。
自覺賢于尾生相如遠矣。
尋常以金錢買歌笑。
于陰骘何損。
于名教何傷。
而乃過為律耶子曰。
是大不然。
夫語以可否而不悟者。
語以利害未有不悟者也。
若亦知夫倚門跕屣者之為何如人耶。
凡人之大無恥者。
必其大無情者也。
彼以一人身為千萬人傳妻之身朝送秦人。
暮迎越客其以前日陪歡于人者。
今日陪歡于我。
即知其以今日結愛于我者。
異日更結愛于人也。
彼為假情之娛。
我為真情之認。
我作有情之癡。
彼作無情之黠籲。
亦愚矣。
況且以是蕩吾赀。
敗吾名。
禍吾身。
夫人之擁有厚赀者。
豈無自而來。
是非祖父積累之所贻必吾身筋力之所緻也而顧蕩諸有情無情之場是何異取箧中金而擲之于水耶。
且使為此狂夫浪子之行。
而無贻辱于父母也。
無贻譏于鄉黨也。
或無害。
有此行乃父母惡之矣。
鄉黨賤之矣。
亦何苦而出于此耶。
更慮者。
鉛華香膩之地。
實垢污凝漬之鄉也。
中其穢濁。
即成惡疾。
已成惡疾便為廢人。
斧斤酖毒之禍。
未必烈如此。
人生實難。
而顧可自促其死哉嗟乎人之出入于狹邪青樓中者。
聞吾言。
亦可以猛然省矣。
○羁所改作章程 卷十六之二 羁所又名班房。
又名保歇。
本有官辦舊章。
惟日久弊生。
動關性命當事者習見習聞。
不以為意。
而不知其中之含冤負屈吞聲泉下者多矣。
設身處地一刻難安。
一轉移間。
造福無量。
述羁所改作章程。
羁所宜改活闆說 附羁所流弊四則 禁私押牓示(丁中丞通饬劄) △羁所宜改活闆說 凡羁所人犯。
往往甫經報病。
即已不治。
推其得病之由。
多因所睡地闆之下。
潮濕積穢。
日漸熏蒸所緻。
犯人羁候日久。
氣必衰弱。
處此積穢之地。
人易生病。
病易速死。
理固然也。
更有闆片俱無。
犯人即睡在泥地上。
尤易生病查粵東州縣簡缺之羁所。
每年死者已不乏人。
繁缺則不可勝數矣。
慈祥官府。
目擊情狀。
能不動心。
特經理未得其方耳。
厯觀各處羁所。
俱系釘實呆闆。
下面不能打掃通氣。
犯人在闆上晝夜坐卧。
或病時便溺或病斃後将闆洗刷。
穢水洗下。
日積月累。
其闆下塵灰堆積。
污穢之氣。
已不堪聞。
雖曰在闆面打掃潔淨。
焚燒蒼朮諸香。
亦無益也。
至于春夏以及交秋。
時而潮濕。
時而悶熱。
氣候不定。
因此傳染疫症有之。
且押候之犯。
其中或受刑不輕。
或米飯不繼。
憂懼焦思。
尤易生病。
處積穢之地。
受郁蒸之氣。
其生病速死之由。
大率類此。
況犯人終日坐卧闆上。
亦易得腳腫之病。
是以病故之犯。
多面黃腳腫。
亦未始非地闆鋪滿腳不得舒之故也。
竊思人命最重。
既非命盜大案。
果能時常清厘。
訊結開釋。
不緻久押。
固為上策。
奈其中有刁徒妄控。
或訟棍挑唆。
非一訊所能結。
必須傳齊證佐。
始兄定案。
至賊案之誣扳牽連。
更不能免。
于是押候之犯。
遲之又久。
既不犯死罪而并可無枷杖之罪者。
亦複不少。
乃因羁所污穢。
竟至病斃于此。
實堪慘傷。
凡羁所地闆釘呆者。
必須改作大塊活闆所費無多。
而保全人命不少。
茲特将改作章程附後。
一先将舊時穢泥挑去一層。
另換新土。
上而鋪□青磚一層。
後用木椿釘實。
做成橫架于上。
上鋪床闆三塊。
每塊寬約二尺零。
以橫可睡人為度。
離地高一尺許。
一室之内。
三面鑲成大塊床闆。
中留空地。
犯人坐則可以垂足。
起則可以行走。
如是半 一間有犯人患病。
竟至病故。
其便溺穢臭之氣。
床闆巳系活動。
盡可将活闆取出外間洗淨。
再行搬進。
仍舊鋪好可也。
一如房屋十分窄小。
約看地方開窗通氣。
雖不能中留空地。
亦可改用活闆。
或房屋低矮。
離地五六寸均可。
惟須饬令看役。
于三二日内将闆取起。
打掃一次。
務要潔凈。
或留空一邊亦可。
一設有穢氣未除。
須多備艾繩或蒼朮。
時時焚熏。
庶可驅邪辟穢。
責成看役照顧。
道光十二年。
有人在海康縣行之。
一年後。
據看役雲。
往年病斃者頗多。
自改此活闆。
今歲病斃不能保者一人而巳。
電白縣于十九年行起。
至二十六年。
厯數年之久。
亦僅病斃不能取保者十人。
至死生有命之說。
有富貴壽考之人。
或大惡人。
方可言命。
其它芸芸之衆。
乃世間可有可無之人。
即其命亦是可生可死之命。
援之則生。
置之則死。
于是亦可見矣。
凡公門中可行方便之事。
不一而足。
特患人不肯行耳。
即此羁所改活闆一節。
洵為良法。
一日改。
則行之百年為補救之方。
一處行。
則推之各處。
皆可取法果如是。
所以保全人命實難以數計。
上天有好生之德。
為民上者豈有不樂善行仁。
忍其死而不救之理。
是皆職司其事未得其方。
所謂欲救無術。
行之不力。
習焉不察之故耳。
願亟為改作幸甚。
△附羁所流弊四則 凡羁所看役所報病呈。
一二日内即死者。
務将看役責處。
方不緻漫不經心。
倘該役早數日禀報。
即可早數日撥醫調治。
系病重。
即可交保領去。
然此為實心任事者而言。
每見看役禀報。
幕中照禀一批。
撥醫調治四字而巳。
再禀病重。
不過批多加緊二字。
均屬紙上空談。
全無實濟。
并無醫藥。
安得不死。
羁所人犯。
本無不準薙發之例。
每見各處多蓬首長發。
宜令每月薙頭一次。
天熱則月薙頭兩次。
是亦免除患病之法。
惟每屆薙頭時。
須經管羁所之人。
親自督同看役查明。
薙發者隻準帶進薙刀一把。
此亦格外謹慎之道。
犯人初進羁所。
看役必以三數日後。
無人顧送。
始敢禀請發給口糧。
但犯人初到訊問。
或巳受刑。
或遠來數十裡。
其人已困乏痛苦。
再受饑餓。
數日後始給口糧。
其因此受病者有之。
應以初到之人犯。
查無口糧。
随即酌發。
俟有人顧送。
再行住給。
其間或本有人顧送。
初到時有不敢送與不及送者。
須随時酌量給之。
冬間賞給棉衣。
【宜早數日勿待及冷之時】夜間僅能蓋及上身。
諺雲。
病從腳根起人腳不暖不睡因此凍而生病。
斃者亦複不少。
宜賞舊棉絮數張。
二項所費無多。
而濟人不少。
保全人命。
全在口糧。
棉衣最為緊要。
各處間有署内煮粥給食。
最為便當。
經管之人。
須随時留心。
添人增粥。
切不可人多粥□。
以緻餓斃。
若不随時留心。
雖系無心作孽。
孽正不小。
□派管羁所。
尤須老成人。
分給門上月賬股子。
庶不緻為家計衣食所迫。
緻生他念。
且羁所賊犯。
最易久押。
以為賊犯不甚緊要。
多漫置之。
即病故亦視為尋常之事。
但此中冤屈者不可勝數。
緣賊犯仇扳誣供。
捕役亦藉此多弄差錢。
【俗語所雲開花是也】其中系小鄉村無紳耆可保者居多。
及至到案。
賊口硬證以至受刑久押不知凡幾。
因而押斃者亦複不少。
最為可憫。
蓋賊案之供。
難以取信。
實有所見。
前嘉慶二十三年。
王少溪明府任西甯時。
衣箱内裝滿貴重皮衣。
并儲有千金。
僅失去箱内當中所放衣服四件。
共指為家内人所偷。
萬無疑議。
及破案。
乃在羅定州售贓時查出。
系積匪猾賊軍犯某所偷又道光六年。
羅後軒明府任新安時。
倉内住有裁縫某被竊。
獲到行迹可疑者二人。
因此訉供竟供認入室行竊。
情形如繪。
即立正其罪。
似無冤枉之理。
後來破案。
乃遠在省城丹桂裡窩藏之為陳亞六所偷。
此二案所親見者如此。
其民間誣扳。
捕役混拏之賊。
可遽信乎。
遇初犯贓輕之賊。
及情有可原之人。
或被久羁者。
随時從寬保釋。
是亦仁人之用心也。
又武營所拏之賊尤不可信。
沿海地方營弁。
一有拏獲。
無論虛實。
即行冐昧通禀 各大憲。
但此等并不緊要。
盡可由縣訉明虛實。
随時分别取保究辦。
奉到 大憲文行據實禀複。
并無駁诘。
厯辦有成案可據。
各屬羁所間有設立腳閘者。
曾經于電白海康二處撤除。
其腳閘孔眼巳經腳汗漬透油滑。
掼之于地。
臭蟲如蟻。
不知若幹人受此苦矣。
竊計人犯上此腳閘。
坐起不能。
兩足伸縮不能。
其受苦情形實為可憐。
況所上之人。
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