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錄卷十四

關燈
見習聞。

    厯久必生厭倦。

    宣講鄉約雖為大典。

    然聽之者兩三次後。

    即以為不過爾爾。

    不欲再聽矣。

    日講時闇淡無華。

    即無以聳鄉人之耳目。

    宜将古今善惡果報圖繪成大幅。

    加以采色。

    則遠近男婦。

    必将奔走偕來。

    環觀群聽矣。

    從此即事指點。

    曲為說法。

    庶幾耳濡目染。

    必有默化潛移之妙。

    聞有逢期宣講。

    用清道旗擡萬歲牌張黃傘鳴鑼前導。

    以赴講所者并有備坐橙茶水。

    以招徕聽講者。

    亦此意也。

     △附錫金鄉約局規條 無錫金匮縣正堂吳錢示。

    今将會同紳董議定舉行鄉約章程開列于左 一立總局以統鄉城也。

    總局現設錫境西北三圖。

    真應道院。

    因居城中。

    往來甚便。

    每逢朔望。

    本二縣及紳董到局。

    齊赴鄉約所。

    龍牌前。

    行三跪九叩禮。

    宣講聖谕廣訓。

    席地聽講。

    士民毌得擁擠喧嘩。

    違者有罰。

    至一切有益地方興利除弊公事。

    宜俟講畢後。

    在局中秉公會議。

     一城廂分設鄉約所以便宣講也。

    城中設崇安寺。

    東裡設延壽司廟。

    南裡設于張王廟。

    西裡設于東平王廟。

    北裡設社公廟。

    朔望輪流。

    屆期本二縣及紳董偕赴宣講。

    勸導。

    至鄉間各圖鄉約所。

    亦必敬設龍牌凡朔望日。

    鄉約長及圖董。

    行三跪九叩禮。

    然後宣講。

     一立局必延請紳董。

    以專辦理也。

    本二縣延請紳董開局。

    每鄉公舉扇董數人。

    至各圖董事。

    須扇董察訪。

    每圖公舉數人報縣。

    以便襄理本圖事宜。

     一局中請公正練達約正六人。

    常川赴鄉倡導。

    會同鄉董。

    按圖輪流宣講。

    該鄉則每上下扇内。

    公舉公正老成鄉約長二人。

     一鄉間必按圖扇以分宣講也。

    錫金二縣分十六區為十六扇。

    每扇約二十餘圖。

    局中約正自備舟車。

    赴鄉協同本圖鄉約長。

    及董事紳耆。

    齊集公所。

    宣講。

    議定章程。

    除總局約正。

    一年兩次按圖會講外。

    每逢朔望定期。

    【朔日某圖望日某圖】董事協同該圖紳耆。

    齊集公所。

    宣講開導。

     一鄉董必輪流赴局。

    以便會議也。

    每扇一年分兩季到局。

    豫定各扇赴局日期。

    每逢朔日。

    【錫邑一扇金邑一扇】望日亦然。

    屆期扇董于赴局前一日。

    約齊本扇各圖董事。

    及城鄉各鄉約長。

    在本扇公所先行會議地方一切除弊興利等事。

    至期扇董約同圖董四五人。

    及城鄉約長。

    同赴總局。

    将各圖所議之事。

    報明以便商酌舉行。

    其一切經費。

    各就本圖集捐。

    量力酌辦。

    至一年後。

    各圖行有成效。

    如果輸将踴躍。

    訟獄衰息。

    該圖董扇董等。

    定加獎勵。

    以償其辛勤。

    并為他圖效法 一鄉間必親到宣講。

    以示鄭重也。

    本二縣政務紛繁。

    難于遍及。

    拟每年春秋兩季。

    會同紳董。

    每扇就大鎮地方。

    親到一次。

    率同宣講。

    又請 學師各扇輪流親到一次。

    以通民情。

    以示鼓勵。

    一經費必須節儉。

    以期永久也。

    總局約正赴鄉宣講。

    歲無暇日。

    故總局須酌送修金。

    本扇鄉約長。

    僅在該扇各圖輪挨。

    朔望宣講。

    其應送節金與否。

    鄉董自行酌定。

    于總局無關。

    至局中約正紳董下鄉船隻。

    供應俱由總局開支。

    各扇無須供應。

    至扇董圖董及城鄉約長。

    按季分期到局。

    局中供給便飯。

    倘有别故到局者。

    槩不供應以杜浮費。

    庶此舉可以永久。

     一鄉間必照例勸懲。

    以期感化也。

    凡各圖孝子梯弟貞女節婦。

    無論存殁采訪事迹。

    造冊報局登記總簿。

    先由本二縣給匾獎勵。

    或赴鄉時。

    式廬展墓俟彙集總數。

    當為具題。

    請旨建坊旌表。

    又地方善舉。

    如保嬰養老敬節恤孤惜字放生掩埋助葬救火備荒等事。

    随時随地舉行。

    其中尤為出力者。

    亦由縣給匾獎勵。

    倘圖中有花鼓攤簧。

    及宰牛賭場窩匪等事。

    不必拘定朔望兩期。

    圖董當即會同扇董。

    及城鄉約長随時報局。

    同總局紳董會議查辦。

    亦随時禀明其餘訟事。

    局中概不與聞。

     一立局必籌經費。

    以圖永久也此局為弭患救災濟急要。

    務實與保衛局表裡相輔而行。

    允宜和衷共濟。

    本二縣每年各捐廉一百千文為倡。

    此系善舉。

    并不勉強。

    書捐。

    各紳董均須酌量勸捐。

    各就親友中同志好善者。

    互相敦勸。

    随願捐助。

    庶經費充裕。

    此局可垂永久。

     一總局必請司事。

    以專責成也。

    局中請司事一人。

    管理局中雜務。

    酌送辛俸。

    其出入銀錢賬目。

    局董分期查核。

    又雇局使一人。

    以便差遣。

    又局中由本二縣撥書差各一名。

    朔望到局聽候。

     一局中必有總冊記錄。

    以便核實也。

    總局約正各立一冊。

    注明某日在某圖宣講。

    按季繳局。

    通年以二百日為率。

    至局中司事。

    出入銀錢賬目。

    逐月開明清冊。

    以便年終查核。

    就邑廟祀 神報銷。

    以昭大公。

     以上規條十二則。

    各宜遵照舉行。

    其中因地制宜之處。

    亦可凖情酌理參以變通。

    總期協力奉行。

    功歸實際庶不負我 國家化民成俗之至意。

    幸甚。

     鹹豐五年七月日示 △憲示 江蘇常州府無錫金匮縣正堂加十級紀錄十次吳錢為遵行鄉約。

    以正人心而厚風化事照得風俗系乎人心。

    人心由于教化。

    人心不正。

    風俗因之敗壞。

    故欲敦風俗。

    先正人心。

    欲正人心。

    先行鄉約。

    恭讀聖祖仁皇帝訓谕十六條。

    為萬世生民熟籌深計。

    故鄉約一事。

    實應永遠宣講。

    實力奉行。

    上年欽奉上谕通饬各直省州縣。

    興複鄉約。

    一體遵行。

    仰見我皇上化民成俗之至意。

    茲又奉本府正堂色 劄奉提督學院奎 劄饬各府州縣。

    分谕各善堂紳董妥議章程遵奉宣講。

    并仿照明儒高忠憲公同善會會講之法分别遵辦。

    以期感召天和。

    轉移風化。

    各在案。

    況當此天心告警。

    寇患未平。

    正宜上下虔修。

    知危知懼。

    父诏兄勉。

    相勸為善。

    冀以弭天災而消人禍。

    查學宮書院。

    所以化導。

    士子。

    鄉約之行。

    所以化導愚民。

    而化導之方。

    端在士子。

    念爾蚩愚。

    無人開導。

    終身夢夢。

    遂緻觸禁抵網。

    累及身家。

    深堪憐憫。

    睹茲習俗。

    情切悚惶。

    欲振頹風。

    莫如鄉約。

    似迂實切。

    似緩實迫。

    消沴氣而召天和。

    端賴乎此。

    本二縣自到任以來。

    夙夜兢兢。

    深願與爾士民。

    恐懼修省。

    以迓天庥。

    除延董設局。

    妥議章程。

    分别舉行外。

    為此出示曉谕。

    城鄉居民人等知悉。

    爾等各圖先行趕緊公舉老成圖董。

    并延請品學兼優堪勝講生之任者。

    造冊送局。

    察訪呈縣以便随時給發章程各就圖内。

    宣講開導。

    本二縣實為爾等轉移風化。

    弭災消患起見。

    所望各發天良。

    實力奉行。

    庶幾感召天和。

    潛消戾氣。

    于爾士民有厚望焉。

    其各凜遵。

    毌違特示。

     鹹豐五年五月日示 ○保甲章程 卷十四之二 為政首在安良。

    安良必先除暴。

    盜賊不弭。

    良民無從安枕。

    一經發覺輾轉□害。

    累及無辜官長既增□入之愆。

    闾閻更切株連之懼此中分别而剔除之非賢父母之責而誰責耶述保甲章程。

     常郡實行保甲啟 △常郡實行保甲啟 啟者保甲之法弭盜安良。

    立法最為盡善。

    鹹豐二年。

    因賊氛逼近。

    欽遵谕旨城鄉一例舉行。

    而日久懈生。

    仍複虛應故事。

    甚且疑為無益殊不知良莠不分則良必為莠累本年屢奉欽差大臣向及撫部院吉。

     來劄。

    稱賊易服改裝。

    四出勾結。

    愚民受其煽惑。

    往往陷入黨中。

    即如上年姜芳□等。

    竟至謀為大逆。

    伏受重誅。

    更有可慮者。

    從逆之人。

    心同枭獍。

    一經刑訊。

    肆意妄扳即清白安分之人。

    而素未能共見共聞。

    即鄰裡出結相保亦屬不能湔洗。

    惟行保甲之法。

    則平日行為蹤迹。

    着于簿籍。

    衆所同知。

    遇有冤扳誣诳之人。

    牌甲長即可持門牌戶籍。

    具其平日行止據實申明免提免究而外來奸究。

    及素行不端之徒。

    亦斷不能匿迹闾閻緻遭擾害。

    此皆本局同人。

    目擊近日情形實有非此不能保全良善綏靖城鄉者特此剀切勸谕。

    名為保人。

    實以自保。

    幸勿畏難玩視。

    一旦飛禍臨身。

    噬臍莫及。

    謹白。

     一保甲之法。

    每十家為一牌。

    牌設一長。

    百家為一甲。

    甲設一長。

    牌長甲長。

    須擇剛方正直之人。

    如十家之中。

    有犯後條聚賭等事者。

    左右鄰告知牌長。

    牌長轉告甲長甲長查訪确切。

    輕者會商圖董訓懲。

    其抗違難化者。

    轉白總局。

    送官究辦倘知情狥隐不告左右鄰及牌長甲長俱議重罰。

    至窩藏奸細。

    本人以通賊論。

    房屋入官。

    十家連坐。

     一挨戶填注男婦姓氏年歲執業。

    及仆婢姓名。

    并填左右鄰姓氏。

    再由牌甲長詳查無訛。

    填于十家牌。

    交董照填總冊。

    送局呈縣蓋印仍由董事赴局領回。

    分散甲長懸挂各戶門首。

    十家牌懸于牌長之門。

    戶口冊存縣備查。

     一所編之戶。

    如有出外生理者。

    須告知牌甲長。

    現赴何方。

    作何生理。

    填寫總冊。

    牌甲長仍須不時查察觀其往返蹤迹。

    如遇形迹可疑。

    即行暗記。

    告知圖董查訪。

    轉達鄉董。

     一稽查之法紳戶大戶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