諭建立中國的現代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位是與音樂並列,而在數學之上。
數學不能處理無理數,不能造形。
漢文字表現在書法上的德性,亦表現於其在文學上的狀寫物象。
狀寫可分兩大類,一類是以照相、錄音、電子計算機、結繩、符號文字,皆惟狀寫對象,而無其自己的創造。
(西方的符號文字是其象形文字枯死了,而倒頭去結合於舊石器人的結繩,西洋文字的字母即像繩的打結與扣。
還有楔形文字則是取形於舊石器人的以石刀砍本篇記認,與結繩相類。
) 而又一類則是以語言,以音樂、圖畫、雕刻、舞、象形文字,雖亦是狀寫對象,而同時有其自己的創造,即是創造其自己的姿態來。
狀寫物象亦可比是臨書。
顏真卿書刻在石碑上,真跡的有些筆姿是不見了,但臨寫時可以生出自己的筆姿來,而此筆姿正合於未刻碑前顏書真跡的筆姿。
再來看漢賦裏狀寫水。
物生而有象,象更變化為形。
一成為水之形,原先象的變化之姿有些是不見了,可是漢賦裏狀寫水時,文字自身生出了種種姿態,而直接與原先象的變化姿態相合為一。
漢賦裏狀寫山容,有許多山旁的字,狀寫水態有許多水旁的字,又如狀寫打獵,有許多形容鳥獸草木風雲的動態的字。
今人不懂漢賦,以為這些死了的僻字,其實都是依然有著新鮮的生命的,如同希臘時數學上的與今時數學上的許多文字與方程式,看似太舊了,太僻了,其時都是現在用得的,如韓愈與蘇軾即用漢賦的字彙別有一種結實有力的新鮮感。
元曲裏亦恣意使用了好些漢賦的字彙。
漢文字表現生態的字,是遍及於動植物與山川水石星辰風露。
漢文字還有許多表現「無」的字。
日本敗戰後減少使用漢字,岡潔要給孫兒取名一個萌字,查了「常用漢字典」裏沒有,又想用一個悠字,查查也沒有悠字,隻有久字。
萌是表現生態的字,悠是無限的長時間,久字則是有限的長時間,岡潔很憤慨,說文明的字都被廢,隻剩物質的字了。
近年來日本文部省把常用漢字從八百字增加恢復到一千七百字以上。
讀一句「悠悠千載上」就有著無限之思。
又如遠字是有限的距離,渺渺是無限的遠,大字是有限,山河浩蕩則是無限的大,又如「浩浩陰陽移」,這浩浩是時間的無限而亦是空間的無限。
漢文字又如說光陰,時間實而光陰虛;說人世,社會實而人世虛。
又如乾坤二字,仁知二字,義字與俠字,逍遙遊的逍遙等字,皆是直接表現文明的字,為西洋所無。
所以漢文字狀寫萬物,可以直寫到萬物的成象成形之初。
如此就作成了中國文學的天成體質。
譬如圖畫,單是狀寫了物象,它自身即是意思。
又如好的陶器,它擺在那裏即是個意思的存在,不必另外再加以思想或意義。
中國的文章亦是狀寫了事象物象,即文章的意思已是,可以不必另外再加以思想或意義。
陸機文賦,即如此論文章,孫過庭書譜,亦如此論書法。
中國詩文的境界亦如八大山人畫的一枝花,對之即是直接對了大自然,遊於萬物的生機,是一個偉大的無,而又眼前的這一枝花是絕對的現實。
中國詩文是以此為基本的體質,於是或以之寫思想,則為易繫辭與莊子之文,或以之敘史事則為司馬遷之文,或以之寫懷抱,則為柳宗元與蘇軾之文。
詩亦是在此天地豁然,太上忘情的素地上,於是或為慷慨激昂之作,或為憂思徘徊之作,無所不可。
而因其素地是個偉大的無,故思想之極歸於天地何思何慮,感情之極,則歸於禮,雖亂世亦自吾心有秩序清嘉。
凡此皆因為漢文字的妙姿自在其如,所以可能。
漢文字獨有的四聲,這裏不可以忘記舉出。
有四聲,始有唐詩宋詞與今日的崑曲平劇。
中國人是悟得了陰陽呼吸之理,始定四聲,為其他民族所不能。
所以中國的詩文是音樂的,?於禮樂之樂。
中國的詩文講風,故可以興。
今人多不知此,而講新詩韻律,想想豈不貧薄淺小? 三 提起建立中國的現代文學,有人即會說是要把中國的文學提高到世界的標準。
但是今日其實並沒有世界的文學標準。
今日有自然科學的世界的標準,卻沒有哲學的與文學的世界的標準。
文學的世界的標準倒是要等中國來建立。
學院派中有知中國之好者,也每說不可輕蔑西洋。
但是西洋的東西知有而不知無,此即不足貴,雖其數學與物理學亦今後還要請教於中國。
因為文明是從悟得了「無」與「有」,「空」與「色」,纔創始的。
則西洋現在是又在瀕於倒壞。
西洋亦有其好處,它的影響當然可以接受,但是要接受得自然,要以自己為主。
若是不自然的摹倣就不好了。
如張愛玲,如日本的夏目漱石,皆受西洋文學的影響,而不失主體即好。
西洋文學以希臘的為好,取其有知性的新鮮。
但希臘文學中好的還是柏拉圖集中的,而荷馬史詩則並不好。
若以荷馬史詩及希臘的悲劇與喜劇為準,則希臘的文學還不如希臘的數學與物理學,亦不及其雕刻。
荷馬史詩隻是鬧劇。
中國的崑曲與平劇舞台上佈景惟有一色的幕及桌椅,無論怎樣的劇情,背境都是個清平世界、蕩蕩乾坤。
西洋人不曉得一個「無」字,荷馬史詩裏戰爭、冒險、戀愛的背後是充滿私欲與行為的希臘諸神,沒有清平世界、蕩蕩乾坤。
房子我是喜歡日本式的榻榻米,不塞滿東西,而西洋人是連他們的基督教堂亦塞滿雕刻的壁畫,還不如回教徒的在露地上禮拜的好。
西洋的演劇都是動作,不能於不動不作時也有戲。
西洋文學裏沒有天地人的清安。
希臘的悲劇即是人與神不得相安。
希臘文學中比較好的還是喜劇。
基督教的神是「無」,比希臘的宙斯神他們大,但西洋的人事還是沒有「無」的背境。
自羅馬以來,若沒有基督教的神則可說不能有西洋文學,他們的作品亦是在觸及神之處好,譬如在托爾斯泰的小說「戰爭與和平」裏。
但是最大的創造性是人與造化小兒相嬉戲,西洋文學裏沒有這個。
中國人是因於大自然以知神,又因於神以知大自然,而西洋人則不能看得基督教的神於大自然無隔。
後世的西洋文學比希臘文學有了一個背境,但尚不能是「無」的背境。
所以西洋文學裏隻有社會的事態,而無悠悠人世的風景。
文明的背境是「無」,進步而為人事條理之美,日用器物之美,與人相之美。
中國的人事條理有朝廷的與民間的禮儀風景,器物亦是生於此禮儀風景之美,非西洋文學裏的社會事態與器物可比。
中國的人格之美,如史記裏的,三國演義裏的,世說新語裏的,唐宋史傳裏的英雄美人,與街上陌上的庶民,他們的智慧,道德氣概有幾等幾樣的品格,無數相異的美法,比起來,就可見西洋文學裏人物造象的貧薄粗惡,有好的也是藐小。
西洋文學未有人之所以為人的自覺。
中國文學寫性情,天性在情之始,西洋文學則隻知寫情。
於事,中國人是說有性與命,性是天理,命則是其演繹,而西洋文學隻知寫事態。
佛教知性而不知命,西洋人則知命而不知性。
所以西洋文學寫情及寫事態,其兩頭皆無餘韻。
中國文學的是調,西洋文學的是旋律。
調是生命之波,可有餘韻,旋律則是力學的,即使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是餘韻,調是可
數學不能處理無理數,不能造形。
漢文字表現在書法上的德性,亦表現於其在文學上的狀寫物象。
狀寫可分兩大類,一類是以照相、錄音、電子計算機、結繩、符號文字,皆惟狀寫對象,而無其自己的創造。
(西方的符號文字是其象形文字枯死了,而倒頭去結合於舊石器人的結繩,西洋文字的字母即像繩的打結與扣。
還有楔形文字則是取形於舊石器人的以石刀砍本篇記認,與結繩相類。
) 而又一類則是以語言,以音樂、圖畫、雕刻、舞、象形文字,雖亦是狀寫對象,而同時有其自己的創造,即是創造其自己的姿態來。
狀寫物象亦可比是臨書。
顏真卿書刻在石碑上,真跡的有些筆姿是不見了,但臨寫時可以生出自己的筆姿來,而此筆姿正合於未刻碑前顏書真跡的筆姿。
再來看漢賦裏狀寫水。
物生而有象,象更變化為形。
一成為水之形,原先象的變化之姿有些是不見了,可是漢賦裏狀寫水時,文字自身生出了種種姿態,而直接與原先象的變化姿態相合為一。
漢賦裏狀寫山容,有許多山旁的字,狀寫水態有許多水旁的字,又如狀寫打獵,有許多形容鳥獸草木風雲的動態的字。
今人不懂漢賦,以為這些死了的僻字,其實都是依然有著新鮮的生命的,如同希臘時數學上的與今時數學上的許多文字與方程式,看似太舊了,太僻了,其時都是現在用得的,如韓愈與蘇軾即用漢賦的字彙別有一種結實有力的新鮮感。
元曲裏亦恣意使用了好些漢賦的字彙。
漢文字表現生態的字,是遍及於動植物與山川水石星辰風露。
漢文字還有許多表現「無」的字。
日本敗戰後減少使用漢字,岡潔要給孫兒取名一個萌字,查了「常用漢字典」裏沒有,又想用一個悠字,查查也沒有悠字,隻有久字。
萌是表現生態的字,悠是無限的長時間,久字則是有限的長時間,岡潔很憤慨,說文明的字都被廢,隻剩物質的字了。
近年來日本文部省把常用漢字從八百字增加恢復到一千七百字以上。
讀一句「悠悠千載上」就有著無限之思。
又如遠字是有限的距離,渺渺是無限的遠,大字是有限,山河浩蕩則是無限的大,又如「浩浩陰陽移」,這浩浩是時間的無限而亦是空間的無限。
漢文字又如說光陰,時間實而光陰虛;說人世,社會實而人世虛。
又如乾坤二字,仁知二字,義字與俠字,逍遙遊的逍遙等字,皆是直接表現文明的字,為西洋所無。
所以漢文字狀寫萬物,可以直寫到萬物的成象成形之初。
如此就作成了中國文學的天成體質。
譬如圖畫,單是狀寫了物象,它自身即是意思。
又如好的陶器,它擺在那裏即是個意思的存在,不必另外再加以思想或意義。
中國的文章亦是狀寫了事象物象,即文章的意思已是,可以不必另外再加以思想或意義。
陸機文賦,即如此論文章,孫過庭書譜,亦如此論書法。
中國詩文的境界亦如八大山人畫的一枝花,對之即是直接對了大自然,遊於萬物的生機,是一個偉大的無,而又眼前的這一枝花是絕對的現實。
中國詩文是以此為基本的體質,於是或以之寫思想,則為易繫辭與莊子之文,或以之敘史事則為司馬遷之文,或以之寫懷抱,則為柳宗元與蘇軾之文。
詩亦是在此天地豁然,太上忘情的素地上,於是或為慷慨激昂之作,或為憂思徘徊之作,無所不可。
而因其素地是個偉大的無,故思想之極歸於天地何思何慮,感情之極,則歸於禮,雖亂世亦自吾心有秩序清嘉。
凡此皆因為漢文字的妙姿自在其如,所以可能。
漢文字獨有的四聲,這裏不可以忘記舉出。
有四聲,始有唐詩宋詞與今日的崑曲平劇。
中國人是悟得了陰陽呼吸之理,始定四聲,為其他民族所不能。
所以中國的詩文是音樂的,?於禮樂之樂。
中國的詩文講風,故可以興。
今人多不知此,而講新詩韻律,想想豈不貧薄淺小? 三 提起建立中國的現代文學,有人即會說是要把中國的文學提高到世界的標準。
但是今日其實並沒有世界的文學標準。
今日有自然科學的世界的標準,卻沒有哲學的與文學的世界的標準。
文學的世界的標準倒是要等中國來建立。
學院派中有知中國之好者,也每說不可輕蔑西洋。
但是西洋的東西知有而不知無,此即不足貴,雖其數學與物理學亦今後還要請教於中國。
因為文明是從悟得了「無」與「有」,「空」與「色」,纔創始的。
則西洋現在是又在瀕於倒壞。
西洋亦有其好處,它的影響當然可以接受,但是要接受得自然,要以自己為主。
若是不自然的摹倣就不好了。
如張愛玲,如日本的夏目漱石,皆受西洋文學的影響,而不失主體即好。
西洋文學以希臘的為好,取其有知性的新鮮。
但希臘文學中好的還是柏拉圖集中的,而荷馬史詩則並不好。
若以荷馬史詩及希臘的悲劇與喜劇為準,則希臘的文學還不如希臘的數學與物理學,亦不及其雕刻。
荷馬史詩隻是鬧劇。
中國的崑曲與平劇舞台上佈景惟有一色的幕及桌椅,無論怎樣的劇情,背境都是個清平世界、蕩蕩乾坤。
西洋人不曉得一個「無」字,荷馬史詩裏戰爭、冒險、戀愛的背後是充滿私欲與行為的希臘諸神,沒有清平世界、蕩蕩乾坤。
房子我是喜歡日本式的榻榻米,不塞滿東西,而西洋人是連他們的基督教堂亦塞滿雕刻的壁畫,還不如回教徒的在露地上禮拜的好。
西洋的演劇都是動作,不能於不動不作時也有戲。
西洋文學裏沒有天地人的清安。
希臘的悲劇即是人與神不得相安。
希臘文學中比較好的還是喜劇。
基督教的神是「無」,比希臘的宙斯神他們大,但西洋的人事還是沒有「無」的背境。
自羅馬以來,若沒有基督教的神則可說不能有西洋文學,他們的作品亦是在觸及神之處好,譬如在托爾斯泰的小說「戰爭與和平」裏。
但是最大的創造性是人與造化小兒相嬉戲,西洋文學裏沒有這個。
中國人是因於大自然以知神,又因於神以知大自然,而西洋人則不能看得基督教的神於大自然無隔。
後世的西洋文學比希臘文學有了一個背境,但尚不能是「無」的背境。
所以西洋文學裏隻有社會的事態,而無悠悠人世的風景。
文明的背境是「無」,進步而為人事條理之美,日用器物之美,與人相之美。
中國的人事條理有朝廷的與民間的禮儀風景,器物亦是生於此禮儀風景之美,非西洋文學裏的社會事態與器物可比。
中國的人格之美,如史記裏的,三國演義裏的,世說新語裏的,唐宋史傳裏的英雄美人,與街上陌上的庶民,他們的智慧,道德氣概有幾等幾樣的品格,無數相異的美法,比起來,就可見西洋文學裏人物造象的貧薄粗惡,有好的也是藐小。
西洋文學未有人之所以為人的自覺。
中國文學寫性情,天性在情之始,西洋文學則隻知寫情。
於事,中國人是說有性與命,性是天理,命則是其演繹,而西洋文學隻知寫事態。
佛教知性而不知命,西洋人則知命而不知性。
所以西洋文學寫情及寫事態,其兩頭皆無餘韻。
中國文學的是調,西洋文學的是旋律。
調是生命之波,可有餘韻,旋律則是力學的,即使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不是餘韻,調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