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人世
關燈
小
中
大
廷有禮約止之。
舊時中國的職官制,公事都是由下級擬具,上級採擇裁定之,到得皇上那裏的案件,也是由臣下擬具,上意有不然的,多是讓下命更議,絕少有皇上突然自出主意的。
皇上出的主意也是要交臣下議過,皇上若一意孤行,就有言官要諫。
禦史對君不是有權,而是有愛情,若不知中國人的愛君之情,有如基督徒愛基督與佛弟子的感激世尊,即無以知禦史對著皇上諫諍的懇切深至,與議會的爭論態度完全是兩回事。
禦史所據的亦不是法,而是據的理,惟中國文明有千人擡不動的一個理字,雖王法亦不外乎天理人情,今人不知有此,即無從了解禦史之諫何以會那樣的有力量。
中國沒有大法官,而有史官,史官是古時神官之遺,對天負責,記天子與朝廷所言所行的是非,皇上也不能叫他改諱,所以更比大法官有威嚴。
是這樣知性的政治,豈西洋爭權利相制壓的議會政治可比。
惟秦朝不用理而用法,被打倒外,二千年來絕少暴君,五胡亂華時有年輕的暴君,但都隨即滅亡,因為天理人情不許他。
因於這天理人情,朝廷有太史與諫官,史上有湯武革命與民間起兵,所以古來的帝王之學是天命的自覺。
而歷朝滅亡之際,也不是制度壞了,也不是出了昏君暴君,而是因為一代的人事與物意至此失了朝氣了,最顯然的是音樂與文章之衰。
因為失了朝氣了,所以朝廷會有不見識的事情出來,那些不見識的事情倒是結果,並非在先的。
君位萬古不可廢,孫先生就是王者之君,孫先生手訂黨規中黨員的對於總理,與建國大綱,就是中國文明的新的君臣之份與朝廷制度,隻是我們還要在言語上再把來說得明白。
否則建國的理念還是帶著口齒不清,也不能建立文學。
我們將來還是要有君,是禪讓制或世襲制都可。
忠君尊皇是高於崇拜英雄。
也不同於蜂蟻的擁王。
西洋人唱天祐吾皇與歡呼獨裁者皆不出此二者。
便是近年來中國人的演出,如群眾在天安門喊萬歲,與還有相類的事件,無論是假意,是真情,皆不可就算數、能曉得真命天子是法身的纔算得數。
基督是道成法身,佛是如來身,天子是法姿、法身,這個話最重要,也惟有被中國人普遍了解並應用。
我們說子息有血統之嗣,有法嗣。
還有法妻,是現實的妻亦同時可是法妻。
中國文明是凡女子皆是法姿、法身,所以皆是美的,皆是貴氣的,叫人看了心愛疼惜。
男子亦然,我小時去親戚家做客被叫小官人,便也是有貴氣的。
是法姿法身所以可有位,如幾何學的點無積而有位。
有位纔是真的存在。
天地稱乾坤,萬物稱象,都是位,男人女人亦是位,若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都是位。
而若君失其位,是會影響到凡百的存在也喪失了位,喪失了法姿法身,像現在的日本社會,先是文章失了貴氣,再是宰官失了貴氣,又再是女子失了貴氣,男子則都變為沙蟲了。
萬物失了位,隻見是在擁擠撐拒,在不毛的場地上碌碌的滾來滾去了。
周禮王制,實在是深入了中國人的性情的全面。
我們與美國人歐洲人接觸,即刻會感覺到外國人不及中國人胸襟潤大,這是因為我們幾千年以來受了「王者之民,浩浩如也」的培養所緻。
中國的男人的大而委婉,待人深至,為西洋人所無,都從對於君的情意而來。
與我一輩的男人,把心愛的女子看成絕對,聽她說話,有如不曾聽見過的經典,亦當下信之不疑,這裏倒是豁然開了知性,戀情裏亦隨處是天啟。
這種面對著真的東西的絕對性,與知性化的情(情惟到了無限,纔能是情的知性化),基督徒惟有是對於神與基督,而中國人則是從對於君的義而來。
基督徒的信,與中國的君臣有義的義,都是無限之情的知性化,而中國人推至於對戀人。
今人寫戀愛小說,豈不是很應當曉得這個嗎? 還有是中國人的待人親熱,對朋友肯盡言,這亦為西洋人所無。
基督徒因為都是基督一家,所以大家是兄弟姊妹,我對基督教會的稱兄弟姊妹很有好感。
但中國人是幾千年來同在王化之下,所以街上陌上見人都有親熱,這豈不是中國文學極重要的處所需要自覺的嗎? 中國人的對朋友肯盡言,這在西洋的個人主義者聽了,簡直非常識。
中國人的這個,亦是君臣以義合,通於朋友之交,諫君盡言,通於朋友相規所緻。
我對於有可期待的朋友,每每盡言至於被憎怒為止,但是終亦不悔,因為我要學孫先生的找可以做革命同志的人。
今人寫詩歌小說,豈不是也可寫到中國人的「人之相與」的這一面嗎?今人寫中國文學,以西洋人的個人主義為描寫人物的基本情調,以為新鮮,其實則是走了貧薄的沒有文學前途的路。
中國史上臣民敬愛天子與古時埃及人的對法老,與羅馬人的對羅馬皇帝不同。
埃及人決不敢想像與法老平等,中國人即是那樣的絕對尊王,而一面又有天地人的自覺,與天子亦有著一種平等,所以有像莊子的文章。
務光許由,堯要讓天下與他,他都不屑接受。
古今詩文裏多有不事王侯的高人,像孟浩然,他原來是要想出仕而不遂,但他歸隱鹿門,是個不折不扣的高人。
希臘一位哲學家敢叫亞歷山大皇帝走開些,不要擋了他的太陽光,那是因為希臘已行過民主政治久了,沒有君王之貴。
再如中國的諫官諫諍皇上,是當理不讓,惟中國文明有著對萬人平等的天道與人事的理。
埃及的法老是神。
應當說是神子,神子並不亦是神,像中國說天子就好。
但法老也還勝如羅馬的皇帝,後者隻是權力的,慾望的,全沒有了一個「無」字。
有吉朋的羅馬史,隻見是頻繁的皇帝被殺被篡。
兩年三年一回,中國史上也有篡弒,但是非常不經見,因為君位同時是一個「無」的存在。
然而天子也不像基督的是完人。
因為不是完人,反為更可愛惜,朝廷是天子與臣民共同修
舊時中國的職官制,公事都是由下級擬具,上級採擇裁定之,到得皇上那裏的案件,也是由臣下擬具,上意有不然的,多是讓下命更議,絕少有皇上突然自出主意的。
皇上出的主意也是要交臣下議過,皇上若一意孤行,就有言官要諫。
禦史對君不是有權,而是有愛情,若不知中國人的愛君之情,有如基督徒愛基督與佛弟子的感激世尊,即無以知禦史對著皇上諫諍的懇切深至,與議會的爭論態度完全是兩回事。
禦史所據的亦不是法,而是據的理,惟中國文明有千人擡不動的一個理字,雖王法亦不外乎天理人情,今人不知有此,即無從了解禦史之諫何以會那樣的有力量。
中國沒有大法官,而有史官,史官是古時神官之遺,對天負責,記天子與朝廷所言所行的是非,皇上也不能叫他改諱,所以更比大法官有威嚴。
是這樣知性的政治,豈西洋爭權利相制壓的議會政治可比。
惟秦朝不用理而用法,被打倒外,二千年來絕少暴君,五胡亂華時有年輕的暴君,但都隨即滅亡,因為天理人情不許他。
因於這天理人情,朝廷有太史與諫官,史上有湯武革命與民間起兵,所以古來的帝王之學是天命的自覺。
而歷朝滅亡之際,也不是制度壞了,也不是出了昏君暴君,而是因為一代的人事與物意至此失了朝氣了,最顯然的是音樂與文章之衰。
因為失了朝氣了,所以朝廷會有不見識的事情出來,那些不見識的事情倒是結果,並非在先的。
君位萬古不可廢,孫先生就是王者之君,孫先生手訂黨規中黨員的對於總理,與建國大綱,就是中國文明的新的君臣之份與朝廷制度,隻是我們還要在言語上再把來說得明白。
否則建國的理念還是帶著口齒不清,也不能建立文學。
我們將來還是要有君,是禪讓制或世襲制都可。
忠君尊皇是高於崇拜英雄。
也不同於蜂蟻的擁王。
西洋人唱天祐吾皇與歡呼獨裁者皆不出此二者。
便是近年來中國人的演出,如群眾在天安門喊萬歲,與還有相類的事件,無論是假意,是真情,皆不可就算數、能曉得真命天子是法身的纔算得數。
基督是道成法身,佛是如來身,天子是法姿、法身,這個話最重要,也惟有被中國人普遍了解並應用。
我們說子息有血統之嗣,有法嗣。
還有法妻,是現實的妻亦同時可是法妻。
中國文明是凡女子皆是法姿、法身,所以皆是美的,皆是貴氣的,叫人看了心愛疼惜。
男子亦然,我小時去親戚家做客被叫小官人,便也是有貴氣的。
是法姿法身所以可有位,如幾何學的點無積而有位。
有位纔是真的存在。
天地稱乾坤,萬物稱象,都是位,男人女人亦是位,若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都是位。
而若君失其位,是會影響到凡百的存在也喪失了位,喪失了法姿法身,像現在的日本社會,先是文章失了貴氣,再是宰官失了貴氣,又再是女子失了貴氣,男子則都變為沙蟲了。
萬物失了位,隻見是在擁擠撐拒,在不毛的場地上碌碌的滾來滾去了。
周禮王制,實在是深入了中國人的性情的全面。
我們與美國人歐洲人接觸,即刻會感覺到外國人不及中國人胸襟潤大,這是因為我們幾千年以來受了「王者之民,浩浩如也」的培養所緻。
中國的男人的大而委婉,待人深至,為西洋人所無,都從對於君的情意而來。
與我一輩的男人,把心愛的女子看成絕對,聽她說話,有如不曾聽見過的經典,亦當下信之不疑,這裏倒是豁然開了知性,戀情裏亦隨處是天啟。
這種面對著真的東西的絕對性,與知性化的情(情惟到了無限,纔能是情的知性化),基督徒惟有是對於神與基督,而中國人則是從對於君的義而來。
基督徒的信,與中國的君臣有義的義,都是無限之情的知性化,而中國人推至於對戀人。
今人寫戀愛小說,豈不是很應當曉得這個嗎? 還有是中國人的待人親熱,對朋友肯盡言,這亦為西洋人所無。
基督徒因為都是基督一家,所以大家是兄弟姊妹,我對基督教會的稱兄弟姊妹很有好感。
但中國人是幾千年來同在王化之下,所以街上陌上見人都有親熱,這豈不是中國文學極重要的處所需要自覺的嗎? 中國人的對朋友肯盡言,這在西洋的個人主義者聽了,簡直非常識。
中國人的這個,亦是君臣以義合,通於朋友之交,諫君盡言,通於朋友相規所緻。
我對於有可期待的朋友,每每盡言至於被憎怒為止,但是終亦不悔,因為我要學孫先生的找可以做革命同志的人。
今人寫詩歌小說,豈不是也可寫到中國人的「人之相與」的這一面嗎?今人寫中國文學,以西洋人的個人主義為描寫人物的基本情調,以為新鮮,其實則是走了貧薄的沒有文學前途的路。
中國史上臣民敬愛天子與古時埃及人的對法老,與羅馬人的對羅馬皇帝不同。
埃及人決不敢想像與法老平等,中國人即是那樣的絕對尊王,而一面又有天地人的自覺,與天子亦有著一種平等,所以有像莊子的文章。
務光許由,堯要讓天下與他,他都不屑接受。
古今詩文裏多有不事王侯的高人,像孟浩然,他原來是要想出仕而不遂,但他歸隱鹿門,是個不折不扣的高人。
希臘一位哲學家敢叫亞歷山大皇帝走開些,不要擋了他的太陽光,那是因為希臘已行過民主政治久了,沒有君王之貴。
再如中國的諫官諫諍皇上,是當理不讓,惟中國文明有著對萬人平等的天道與人事的理。
埃及的法老是神。
應當說是神子,神子並不亦是神,像中國說天子就好。
但法老也還勝如羅馬的皇帝,後者隻是權力的,慾望的,全沒有了一個「無」字。
有吉朋的羅馬史,隻見是頻繁的皇帝被殺被篡。
兩年三年一回,中國史上也有篡弒,但是非常不經見,因為君位同時是一個「無」的存在。
然而天子也不像基督的是完人。
因為不是完人,反為更可愛惜,朝廷是天子與臣民共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