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虎偶錄
關燈
小
中
大
歌”射《詩經》一句“籲嗟乎驺虞”,惜驺字不能易骓,不然,真佳制也。
然七驺六驺,本為良馬,同音同解,尚可假借,不足病也。
此謎人有猜為“思馬斯作”,餘曰,冷落美人矣,又有猜為“作于楚宮”者。
餘曰,帳下非宮也。
然此句固可制一佳謎,人問其面雲何,餘曰“細腰何自始”。
謎之佳者,有用典與白描二種,白描固難,用古而能化,亦非易事,餘制謎甚多,而用典之謎,佳者實鮮。
惟以“卧龍去後竟無人”射四書一句“遂有南陽”,為惬心貴當之作,然人猶有謂其神氣未足者,餘亦不能自決也。
白描之妙,在不即不離,恰到好處。
太脫太混皆不可,傳神在個中,非慧心人不能領略也。
餘以“聾者傾耳”射《詩品》一句“如将有聞”,聽者為之失笑。
雖不敢自謂白描妙制,然不可謂非傳神之筆也。
馀如“賴債”射《詩經》一句“借曰未知”、“浴堂”射四書一句“人潔己以進”、“共和真假面”射四書一句“如彼其專也”,皆為同人稱賞。
謎之用典者,固以現成為佳,然亦有因過于現成,而反不見佳者。
相差一間,最難識别。
餘以“無目者也”射《詩經》一句“不見子都”,現成則現成矣,所以不佳者,因無目者也一句之上文,與謎底僅差一字耳。
又以“瓜蔓抄”射“執訊連連”,亦嫌其現成太過,不耐尋思。
如以“孟德至呂奢家”射《詩經》二句“乃造其曹,執豕于牢”、“賈母為寶玉擇配”射四書一句“當在薛也”,則現成而不覺其過矣。
時事入謎,于遊戲之中,寓警惕之意,既覺新穎,且可動人。
餘曾制得數條,如“清廷退位算知幾”射古人名“豫讓”、“北兵過處盡成墟”射《詩經》一句“燕師所完”、“重逢燕市”射《詩經》一句“乃觏于京”、“誣為亂黨”射《易經》一句“比之匪人”、“事機失敗走東洋”射古人名(卷簾)“夷逸”、“民國方興機忽挫”射外國人名“華盛頓”、“避居上海”射古人名“申不害”、“上海消息靈通”射古人名“申詳”。
若将此種謎集成冊,非特可以一新耳目,亦國民之當頭棒喝也。
謎之用問答體者,最流利動目。
如“哀公何人也”射“必宋之子”、“誰斬灞陵尉”射“夜遊将軍”。
躍然而出,絕無阻隔,亦無停頓,其佳處在是。
餘亦仿制數謎,以“畫龍壁上誰留稿”射《詩經》一句“厥草維繇”,尚覺典雅。
若以“班師誰肯竟和戎”射俗語一句“一相情願”,則稍遜矣。
謎之呆诠者,味同嚼蠟。
然用意能深,出語不俗,亦足制勝。
餘嘗以自制之謎,入于呆诠一派者,自為甲乙,如“飛蚨”射“錢起”、“亂嚼”射“胡齕”、“須囊”射“項橐”、“學鑲牙”射“習鑿齒”、“小做大”(升冠)射“以妾為妻”、“未亡人”射“失丈夫”、“奉诏下獄”射“天命降監”、“嘉植”射“種之美者也”,此其最下者,以專用代字意粗語淺也。
如“手足痿痹”射“股肱惰哉”、“郵差”射“函人”、“廬墓”(解鈴)射“居于陵”、“施不望報”(解鈴)射“費而隐”、“憎夫”射“不願乎其外”、“輕雷”射“薄言震之”,此其次者,以同用代字而心思較細也。
如“寒深草閣不開門”射“五月後廬”、“佳人作态故低頭”射“非直為觀美也”,此二條一則言中有物,一則字裡傳情,與為呆诠中之上品。
又如“煙儈”射“小人懷土”、“憎暑”射“不長夏以革”,則為會意格之完善者,不得謂之呆矣。
一字之謎,其住處每在于面而不在于底,最妙用成句,若稍附會牽強,便不值一笑。
餘所最喜者,如“賦得偃武修文得閑字”射一“敗”字。
“春雨連綿妻獨宿”射“一”字,可謂想入非非。
如以“别四十年逢一夕”射“舞”字,則已嫌附會。
餘嘗以“兩山排闼送青來”射“春”字,面現成而底直,可謂之不通。
又以“新種竹多死”射“笑”字,拆開為個個夭,底甚佳而面實出于杜撰,甚矣一字謎之難也。
謎有須形容者,形容得像,則滿紙盡是雲煙。
亦有須體會者,體會得真,則下筆不逾矩範。
不可形容者而形容之,則為畫虎不成,不可體會者而體會之,則為隔靴搔癢。
運用之妙,在乎一心,未可執一而論也。
餘嘗以“飛騎”射《詩經》一句“驅馬悠悠”,以悠悠二字形容飛字,的的入妙。
次日複以“飛錢隻作飛錢用”射四書二句,人以為必仍如前條之形容飛字也。
顧飛字殊難形容,四書中又少類似之句。
作勢推敲,卒難破的。
忽一人問曰:是否“勞之來之,輔之翼之”二句乎?餘驟聞而奇,既而失笑曰:子以勞字作勤勞解乎?則既雲飛錢,乃不勞而獲,非勞以來之者也。
有翼固能飛,又何以輔之耶?後又一人問曰:“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是乎?餘曰:子思想未差,而體會未細。
隻作二字,須着眼也。
其人俯思良久,蹶然曰:今番是矣。
“雖得之,必失之”。
餘笑曰: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謎之取材,上至經史,下至稗乘,至無制限。
餘嘗以《聊齋》中事制謎無數,佳者僅得其二。
一為“踏肩之戲”射四書一句“己欲立而立人”,一為“巧娘零涕”射《易經》一句“為其嫌于無陽也”,為字嫌字,無陽二字,妙造自然。
又以《石頭記》葬花一回中寶玉對黛玉“誰知你總不理我,叫我摸不着頭腦,少魂失魄,不知怎樣才是”數語,射四書一句“賈請見而解之”,亦為虛實兼到之作。
“智能與寶玉談情”射“君向潇湘我向秦”,此謎餘甚愛之。
古詩中用潇湘二字雖多,而可以代表颦卿,為謎中之資料者,殊不易得。
餘有一謎,面為“黛玉臨終有紫鵑”射唐詩一句“雁聲遠過潇湘去”,雖或不及君向潇湘句之自然,然亦不可多得者矣。
《聊齋》目錄,亦可制謎,惜其目無多,一覽易盡,以其少也故易猜。
餘以“春花”射《伍秋月》、“小勇”射《妾擊賊》、“三上吊”射《戲缢》,皆随出随揭,不耐人思。
後以“久旱老農憂”射《向杲》、《念秧》,人僅猜得《念秧》,上目或猜為《雨錢》,或猜為《焦螟》,杲字并不生僻,杲杲出日,讀過毛詩者,皆能憶之,而一時竟被瞞過,亦可笑也。
又以“回文錦”射《蘇仙》、《織女》二目,亦可,惜仙字不可通耳。
謎詩之佳者,實不多觏,以一詩須上下接氣,不得斷續,故難能可貴也。
前見《文章遊戲》中,載有二十馀首,然佳者甚少。
餘祗愛其二首,一雲:“十分嬌豔小吳姬,桃李叢中轉步時。
猶憶朝來巫峽去,芙蓉被暖起身遲。
”隐《百媚娘》、《看花回》、《夢行雲》、《戀繡衾》四詞牌名。
一雲:“洗硯臨池仿昔賢,陳編萬軸貯名山。
轉嫌六籍皆糟粕,滴露研朱讀馬班。
”隐“學士、尚書、經曆、典史”四官銜名。
後見某氏筆記中某嫠婦所作隐《詩經》篇名數首,亦屬完全之作。
餘嘗賦春閨二絕,每首隐聊目四,一雲:“纖纖舞倦綠楊絲,風定馀花尚滿枝。
繡罷抛針無個事,粉牆題遍斷腸詩。
”隐《細柳》、《小謝》、《織成》、《畫壁》;一雲:“一雙蝴蝶過牆東,睡醒幽歡事已空。
一霎紅銷枝盡綠,低徊百舌罵春風。
”隐《翩翩
然七驺六驺,本為良馬,同音同解,尚可假借,不足病也。
此謎人有猜為“思馬斯作”,餘曰,冷落美人矣,又有猜為“作于楚宮”者。
餘曰,帳下非宮也。
然此句固可制一佳謎,人問其面雲何,餘曰“細腰何自始”。
謎之佳者,有用典與白描二種,白描固難,用古而能化,亦非易事,餘制謎甚多,而用典之謎,佳者實鮮。
惟以“卧龍去後竟無人”射四書一句“遂有南陽”,為惬心貴當之作,然人猶有謂其神氣未足者,餘亦不能自決也。
白描之妙,在不即不離,恰到好處。
太脫太混皆不可,傳神在個中,非慧心人不能領略也。
餘以“聾者傾耳”射《詩品》一句“如将有聞”,聽者為之失笑。
雖不敢自謂白描妙制,然不可謂非傳神之筆也。
馀如“賴債”射《詩經》一句“借曰未知”、“浴堂”射四書一句“人潔己以進”、“共和真假面”射四書一句“如彼其專也”,皆為同人稱賞。
謎之用典者,固以現成為佳,然亦有因過于現成,而反不見佳者。
相差一間,最難識别。
餘以“無目者也”射《詩經》一句“不見子都”,現成則現成矣,所以不佳者,因無目者也一句之上文,與謎底僅差一字耳。
又以“瓜蔓抄”射“執訊連連”,亦嫌其現成太過,不耐尋思。
如以“孟德至呂奢家”射《詩經》二句“乃造其曹,執豕于牢”、“賈母為寶玉擇配”射四書一句“當在薛也”,則現成而不覺其過矣。
時事入謎,于遊戲之中,寓警惕之意,既覺新穎,且可動人。
餘曾制得數條,如“清廷退位算知幾”射古人名“豫讓”、“北兵過處盡成墟”射《詩經》一句“燕師所完”、“重逢燕市”射《詩經》一句“乃觏于京”、“誣為亂黨”射《易經》一句“比之匪人”、“事機失敗走東洋”射古人名(卷簾)“夷逸”、“民國方興機忽挫”射外國人名“華盛頓”、“避居上海”射古人名“申不害”、“上海消息靈通”射古人名“申詳”。
若将此種謎集成冊,非特可以一新耳目,亦國民之當頭棒喝也。
謎之用問答體者,最流利動目。
如“哀公何人也”射“必宋之子”、“誰斬灞陵尉”射“夜遊将軍”。
躍然而出,絕無阻隔,亦無停頓,其佳處在是。
餘亦仿制數謎,以“畫龍壁上誰留稿”射《詩經》一句“厥草維繇”,尚覺典雅。
若以“班師誰肯竟和戎”射俗語一句“一相情願”,則稍遜矣。
謎之呆诠者,味同嚼蠟。
然用意能深,出語不俗,亦足制勝。
餘嘗以自制之謎,入于呆诠一派者,自為甲乙,如“飛蚨”射“錢起”、“亂嚼”射“胡齕”、“須囊”射“項橐”、“學鑲牙”射“習鑿齒”、“小做大”(升冠)射“以妾為妻”、“未亡人”射“失丈夫”、“奉诏下獄”射“天命降監”、“嘉植”射“種之美者也”,此其最下者,以專用代字意粗語淺也。
如“手足痿痹”射“股肱惰哉”、“郵差”射“函人”、“廬墓”(解鈴)射“居于陵”、“施不望報”(解鈴)射“費而隐”、“憎夫”射“不願乎其外”、“輕雷”射“薄言震之”,此其次者,以同用代字而心思較細也。
如“寒深草閣不開門”射“五月後廬”、“佳人作态故低頭”射“非直為觀美也”,此二條一則言中有物,一則字裡傳情,與為呆诠中之上品。
又如“煙儈”射“小人懷土”、“憎暑”射“不長夏以革”,則為會意格之完善者,不得謂之呆矣。
一字之謎,其住處每在于面而不在于底,最妙用成句,若稍附會牽強,便不值一笑。
餘所最喜者,如“賦得偃武修文得閑字”射一“敗”字。
“春雨連綿妻獨宿”射“一”字,可謂想入非非。
如以“别四十年逢一夕”射“舞”字,則已嫌附會。
餘嘗以“兩山排闼送青來”射“春”字,面現成而底直,可謂之不通。
又以“新種竹多死”射“笑”字,拆開為個個夭,底甚佳而面實出于杜撰,甚矣一字謎之難也。
謎有須形容者,形容得像,則滿紙盡是雲煙。
亦有須體會者,體會得真,則下筆不逾矩範。
不可形容者而形容之,則為畫虎不成,不可體會者而體會之,則為隔靴搔癢。
運用之妙,在乎一心,未可執一而論也。
餘嘗以“飛騎”射《詩經》一句“驅馬悠悠”,以悠悠二字形容飛字,的的入妙。
次日複以“飛錢隻作飛錢用”射四書二句,人以為必仍如前條之形容飛字也。
顧飛字殊難形容,四書中又少類似之句。
作勢推敲,卒難破的。
忽一人問曰:是否“勞之來之,輔之翼之”二句乎?餘驟聞而奇,既而失笑曰:子以勞字作勤勞解乎?則既雲飛錢,乃不勞而獲,非勞以來之者也。
有翼固能飛,又何以輔之耶?後又一人問曰:“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是乎?餘曰:子思想未差,而體會未細。
隻作二字,須着眼也。
其人俯思良久,蹶然曰:今番是矣。
“雖得之,必失之”。
餘笑曰: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謎之取材,上至經史,下至稗乘,至無制限。
餘嘗以《聊齋》中事制謎無數,佳者僅得其二。
一為“踏肩之戲”射四書一句“己欲立而立人”,一為“巧娘零涕”射《易經》一句“為其嫌于無陽也”,為字嫌字,無陽二字,妙造自然。
又以《石頭記》葬花一回中寶玉對黛玉“誰知你總不理我,叫我摸不着頭腦,少魂失魄,不知怎樣才是”數語,射四書一句“賈請見而解之”,亦為虛實兼到之作。
“智能與寶玉談情”射“君向潇湘我向秦”,此謎餘甚愛之。
古詩中用潇湘二字雖多,而可以代表颦卿,為謎中之資料者,殊不易得。
餘有一謎,面為“黛玉臨終有紫鵑”射唐詩一句“雁聲遠過潇湘去”,雖或不及君向潇湘句之自然,然亦不可多得者矣。
《聊齋》目錄,亦可制謎,惜其目無多,一覽易盡,以其少也故易猜。
餘以“春花”射《伍秋月》、“小勇”射《妾擊賊》、“三上吊”射《戲缢》,皆随出随揭,不耐人思。
後以“久旱老農憂”射《向杲》、《念秧》,人僅猜得《念秧》,上目或猜為《雨錢》,或猜為《焦螟》,杲字并不生僻,杲杲出日,讀過毛詩者,皆能憶之,而一時竟被瞞過,亦可笑也。
又以“回文錦”射《蘇仙》、《織女》二目,亦可,惜仙字不可通耳。
謎詩之佳者,實不多觏,以一詩須上下接氣,不得斷續,故難能可貴也。
前見《文章遊戲》中,載有二十馀首,然佳者甚少。
餘祗愛其二首,一雲:“十分嬌豔小吳姬,桃李叢中轉步時。
猶憶朝來巫峽去,芙蓉被暖起身遲。
”隐《百媚娘》、《看花回》、《夢行雲》、《戀繡衾》四詞牌名。
一雲:“洗硯臨池仿昔賢,陳編萬軸貯名山。
轉嫌六籍皆糟粕,滴露研朱讀馬班。
”隐“學士、尚書、經曆、典史”四官銜名。
後見某氏筆記中某嫠婦所作隐《詩經》篇名數首,亦屬完全之作。
餘嘗賦春閨二絕,每首隐聊目四,一雲:“纖纖舞倦綠楊絲,風定馀花尚滿枝。
繡罷抛針無個事,粉牆題遍斷腸詩。
”隐《細柳》、《小謝》、《織成》、《畫壁》;一雲:“一雙蝴蝶過牆東,睡醒幽歡事已空。
一霎紅銷枝盡綠,低徊百舌罵春風。
”隐《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