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鹿鳴操者,周大臣之所作也。

    王道衰,君志傾,留心聲色,内顧妃後,設旨酒嘉肴,不能厚養賢者,盡禮極歡,形見于色。

    大臣昭然獨見,必知賢士幽隐,小人在位,周道淩遲,必自是始。

    故彈琴以諷谏,歌以感之,庶幾可複。

    歌曰:“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此言禽獸得美甘之食,尚知相呼,傷時在位之人不能,乃援琴而刺之,故曰鹿鳴也。

     伐檀操者,魏國女之所作也。

    傷賢者隐避,素餐在位,闵傷怨曠,失其嘉會。

    夫聖王之制,能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于田。

    今賢者隐退伐木,小人在位食祿,懸珍奇,積百谷,并包有土,德澤不加百姓。

    傷痛上之不知,王道之不施,仰天長歎,援琴而鼓之。

     驺虞操者,邵國之女所作也。

    古者聖王在上,君子在位,役不逾時,不失嘉會。

    内無怨女,外無曠夫。

    及周道衰微,禮義廢弛,強淩弱,衆暴寡,萬民騷動,百姓愁苦;男怨于外,女傷其内,内外無主:内迫性情,外逼禮義。

    欲傷所讒,而不逢時,于是援琴而歌。

     鵲巢(缺) 白駒操者,失朋友之所作也。

    其友賢居任也。

    衰亂之世,君無道,不可匡輔,依違成風,谏不見受。

    國士詠而思之,援琴而長歌。

     将歸操者,孔子之所作也。

    趙簡子循執玉帛,以聘孔子。

    孔子将往,未至,渡狄水,聞趙殺其賢大夫窦鳴犢,喟然而歎之曰:“夫趙之所以治者,鳴犢之力也。

    殺鳴犢而聘餘,何丘之往也?夫燔林而田,則麒麟不至;覆巢破卵,則鳳皇不翔。

    鳥獸尚惡傷類,而況君子哉?”于是援琴而鼓之雲:“翺翔于衛,複我舊居;從吾所好,其樂隻且。

    ” 猗蘭操者,孔子所作也。

    孔子曆聘諸侯,諸侯莫能任。

    自衛反魯,過隐谷之中,見芗蘭獨茂,喟然歎曰:“夫蘭當為王者香,今乃獨茂,與衆草為伍,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

    ”乃止車援琴鼓之雲:“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

    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世人暗蔽,不知賢者。

    年紀逝邁,一身将老。

    ”自傷不逢時,托辭于芗蘭雲。

     龜山操者,孔子所作也。

    齊人饋女樂,季桓子受之,魯君閉門不聽朝。

    當此之時,季氏專政,上僭天子,下畔大夫,賢聖斥逐,讒邪滿朝。

    孔子欲谏不得,退而望魯,魯有龜山蔽之。

    辟季氏于龜山,托勢位于斧柯;季氏專政,猶龜山蔽魯也。

    傷政道之淩遲,闵百姓不得其所,欲誅季氏,而力不能。

    于是援琴而歌雲:“予欲望魯兮,龜山蔽之。

    手無斧柯,奈龜山何?” 越裳操者,周公之所作也。

    周公輔成王,成文王之王道,天下太平,萬國和會,江黃納貢,越裳重九譯而來獻白雉,執贽曰:“吾君在外國也,頃無迅風暴雨,意者中國有聖人乎?故遣臣來。

    ”周公于是仰天而歎之。

    乃援琴而鼓之,其章曰:“于戲嗟嗟,非旦之力,乃文王之德。

    ”遂受之,獻于文王之廟。

     拘幽操者,文王拘于裡而作也。

    文王備修道德,百姓親附。

    文王有二子,周公、武王皆聖。

    是時崇侯虎與文王列為諸侯,德不能及文王,常嫉妒之。

    乃谮文王于纣曰:“西伯昌,聖人也。

    長子發、中子旦,皆聖人也。

    三聖合謀,将不利于君,君其慮之。

    ”纣用其言,乃囚文王于裡,擇日欲殺之。

    于是文王四臣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宮适之徒,往見文王。

    文王為反目者,纣之好色也;桴其腹者,言欲得奇寶也;蹀躞其足者,使疾迅也。

    于是乃周流海内,經曆風土,得美女二人、水中大貝、白馬朱鬣,以獻于纣。

    陳于中庭,纣見之,仰天而歎曰:“嘻哉,此誰寶?”散宜生趨而進曰:“是西伯之寶,以贖刑罪。

    ”纣曰:“于寡人何其厚也!”立出西伯。

    纣謂宜生:“谮岐侯者,長鼻決耳也。

    ”宜生還,以狀告文王,乃知崇侯谮之。

    文王在裡時,演八卦以為六十四卦,作郁尼之辭:“困于石,據于蒺藜。

    ”乃申憤以作歌曰:“殷道溷溷,浸濁煩兮。

    朱紫相合,不别分兮。

    迷亂聲色,信讒言兮。

    炎炎之虐,使我愆兮。

    無辜桎梏,誰所宣兮。

    幽閉牢,由其言兮。

    遘我四人,憂勤勤兮。

    得此珍玩,且解大患兮。

    倉皇迄命,遺後昆兮。

    作此象變,兆在昌兮。

    欽承祖命,天下不喪兮。

    遂臨下土,在聖明兮。

    讨暴除亂,誅逆王兮。

    ” 岐山操者,周太王之所作也。

    太王居豳,狄人攻之,仁恩恻隐,不忍流洫,選練珍寶犬馬皮币束帛與之。

    狄侵不止。

    問其所欲,得土地也。

    太王曰:“土地者,所以養萬民也。

    吾将委國而去矣,二三子亦何患無君?”遂杖策而出,窬乎梁而邑乎岐山。

    自傷德劣,不能化夷狄,為之所侵,喟然歎息,援琴而鼓之雲:“狄戎侵兮土地移,遷邦邑兮适于岐。

    民不憂兮誰者知?籲嗟奈何,予命遭斯!” 履霜操者,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也。

    吉甫,周上卿也,有子伯奇。

    伯奇母死,吉甫更娶後妻,生子曰伯邦。

    乃谮伯奇于吉甫曰:“伯奇見妾有美色,然有欲心。

    ”吉甫曰:“伯奇為人慈仁,豈有此也?”妻曰:“試置妾空房中,君登樓而察之。

    ”後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綴衣領,伯奇前持之。

    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

    伯奇編水荷而衣之,采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