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關燈
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并自系雲:“三十年前作此語以自誇,隻今猶時往來胸中,試為兒輩誦之,頗不免慚恧,然志趣固不妨高也。

    安得謂德薄能鮮,謂子弟不可學老夫狂哉?”按,右雲雲,頗具西人冒險進取精神,他日文襄之功業,殆皆基此十六字。

    又聯雲:“慎交遊,勤耕讀;笃根本,去浮華。

    ”又雲:“要大門闾,積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讀書。

    ”亦自系雲:“年逾五十,閱曆不少,嘗歎馮鈍翁所雲,子弟得一才人,不如得一長者,誠有所見。

    惜避世士大夫鮮有以此诏其子弟者,威、寬、勳、同能體會此,其庶乎!”按,文襄以此教家,抑何減宋賢語錄中粹語,吾願遍一國人皆書此以代韋弦。

     與文襄同規模而談理較若深邃者,吾又于曾文正公諸聯見之,分錄一二以代座右箴銘。

    一雲:“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按,上下幅均仄聲,落腳雖曰失律,然颠撲不破處,殊可喜。

    一雲:“與人為善,取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

    ”按,此聯對人對己,幾于大人成物、聖賢克己現象。

    一雲:“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一雲:“禽裡還人,靜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極樂生。

    ”一雲:“戰戰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坦坦蕩蕩,雖憂患亦暢天懷。

    ”按,上列各聯,均不可徒作俪言讀。

    又,一七字聯雲:“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

    ”亦老木槎枒,奇拙可味。

    又,朱恂叔師戲台聯二首,亦能掉臂理窟,錄之。

    一雲:“嬉笑怒罵,俾愚夫婦皆知,較勝史上勸懲法;離合悲歡,從真性情看出,都是場中歌哭人。

    ”一雲:“德宜薦豫,歲屢報豐,誠敦無妄;戲原無益,舞不可恒,樂戒小過。

    ”每句綴易卦字,語意似鍼似諷,可當俗耳箴砭。

    師又有贈逆旅主人聯雲:“不惜親身穿犢鼻;解留隻眼識鸢肩。

    ”小題亦不放松,作法可貴。

    又,某氏一聯雲:“讀書好,耕田好,跟好學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語意雖淺近而卻中理。

     《慧因室雜綴》載:貴州某生性跅弛不羁,顧才華卓越,初入都應試,主其戚處,戚有婢名多姑娘者,明眸巧第,且絕穎慧,生甚戀之。

    一日,言于戚,欲得以佐讀。

    戚曰:“子能奮志功名,慰汝二親之望,吾必以婢屬子。

    ”生遂下帏攻苦,于卧室内自懸一聯雲:“一心常念波羅密;三祝惟求福壽男。

    ”每倦讀,辄引首視聯以自警。

    逾年,竟得大魁,成眷屬焉。

    按,此聯暗嵌“多”字妙。

    曾文正有贈弟二聯,頗持規諷生義。

    一、澄侯雲:“儉必養廉,譽洽鄉黨;直而能忍,慶流子孫。

    ”二、沅甫雲:“入孝出忠,光大門第;親師取友,教育後昆。

    ”予有代兒子題律師事務所聯雲:“姑為他人作嫁;所願天下無冤。

    ”落落數言,尚算不吃力。

    又聯雲:“讀梭倫律更讀唐律;稱名法家亦稱辯家。

    ”亦似能肖律師之像。

     新化曾西溪司榷吾縣日,多贈有之作,間以嵌字,每每樸質可誦,憶錄一二。

    如,一、贈徐子谷知縣邦光雲:“宦味清于一杯水;詩情逸似九溪雲。

    ”二、贈朱劍青雲:“劍氣珠光自騰上;青山白雲同靜深。

    ”三、贈黎賓次雲:“賓于王家觀上國;次及文苑先儒林。

    ”又,朱恂叔師贈汪質庵通判雲:“吏隐即仙,可是東坡再世;臣心似水,隻飲兩湖一杯。

    ”汪官杭州,又系冷曹,故有飲水西湖之喻,然聯語故超超元著也。

    林文忠有贈沅陵知縣某君聯雲:“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為君清。

    ”揄揚宮清,如水中着鹽。

    又,澧縣勸學所一聯雲:“天知地知,但說不恤人言,亦已晚矣;公益私益,務須劃清界線,庶兒近之。

    ”鞭辟語字字見道,是為難能。

    對幅字面不覺其為新名詞,亦所謂鹽着水中之妙欤! 醴陵羅滌三良揖因傅屯艮知予姓名,佐戎幕來縣,即造門禮先,續又數集吾觀物競樓鬥雀,稱相得也。

    然未與論文藝。

    七年元旦,予見其署營門春聯,特為斂手歎服。

    茲錄如下:“春風又度營門,也來刲鴨燒豚,與諸君痛飲屠蘇,好雪夜奪關,計平淮蔡;黠冠環窺庭戶,當此外憂内患,率健兒先除伏莽,聽江天鼓角,直出荊襄。

    ”按,九澧頻年多盜,近湘南戰事起,荊襄亦自主為應和,對幅蓋字字紀實,名作也。

     卿憐者,姑蘇産也。

    明慧婉麗,色藝冠時。

    年及笄,某宦購獻浙江巡撫王亶望,寵專房,常署聯于秘室雲:“色即是空空即色;卿須憐我我憐卿。

    ”後王以墨敗,人謂其為谶語雲。

    王死後,卿憐又緊和珅,未幾,和又敗死,卿憐歸老于吳,嘗賦七絕,備言兩姓盛衰本末,士大夫多有能舉其詞者。

     清初,吳三桂據雲南,旋蓄異謀,其妾弟某得罪畏誅,潛走京師告變,朝廷不之信,姑遣使偵焉。

    事為三桂所聞,謀所以緩之,會值改歲,乃自書春聯榜諸府門雲:“帝力于我何有;臣清恐人不知。

    ”使者留滇月餘,竟無所得,特錄聯語歸報,遂信而置之。

    未幾反書聞,帝方沐擲冠于地曰:“奴诳我。

    ”三桂少嘗挾十萬金赴大梁為冶遊,暱汴妓桐花,俄金盡,鸨母加白眼,獨桐花奇其人,不下令逐客,已而材官以金至,亟入市購大秦珠徑二寸者贈桐花,并媵以詩雲:“走馬張弓二十年,歸藩無路且朝天。

    梧桐雨後芭蕉雨,注到陰符第幾篇。

    ”按,此平西之文學,蓋亦不窳呰矣。

     胡氏《聯選》雲:京師地安門外有白米斜街,依傍十刹海,俗名小西湖,綠柳參差,青山隐約,某家署一聯雲:“白雪遠山,圖開大米;斜陽新柳,春滿天街。

    ”語調特若排場。

    奉新許仙屏巡撫由曾文公戎幕起家,晚年乞病歸裡,築五芝園以娛老。

    園對虬嶺,為西山發脈處。

    嘗刻聯門前石柱雲:“昨者作堂名醉墨;朝來拄笏看西山。

    ”又,梁節庵主講兩湖書院時,自題寓宅門聯雲:“往事憶觚棱,身别修門二十載;新陰盡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又,臯蘭吳柳堂禦史可讀居谏垣,鲠直敢言,不避權貴,後以争清穆宗立嗣事,懷奏稿缢死,名聞天下。

    其署京邸聯雲:“萬事未甘随俗傳;一官辛苦讀書來。

    ”饒有勁挺之緻。

     吳柳堂嘗官刑部提牢廳主事,廳之北監有明楊患愍繼盛手植榆樹,後人建祠祀焉。

    吳題聯雲:“生氣猶存,看此日階前大樹;爰書誰定,問當年座上諸公。

    ”對幅一肚皮不快活,奇氣咄咄,有請上方斬馬劍斬佞臣一人頭壯采。

    後日之死,即決于此。

    戊戌政變,嘉應黃公度遵憲以出使日本大臣被嫌疑,會使節駐滬。

    上海道至,派兵圍其行館,久之,得旨放還歸裡。

    後自署所居人境廬聯雲:“藥是當歸,花宜旋覆;蟲還無恙,鳥莫奈何。

    ”警弦之意,躍然言外。

    又聯雲:“萬象涵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

    ”又,安樂行窩小艇聯雲:“尚欲乘長風破萬裡浪;不妨處南海弄明月珠。

    ”亦自輪囷夭矯,不主故常。

    又,袁州知府某以病去官,蔔居蘇州時,有故鄉之積感,嘗題門聯雲:“無可奈何新白發;不如歸去舊青山。

    ”語似未經人道。

    長沙李仲臨世琪,少年客遊江南,多所交接,晚年以商自晦,其居在大河塘,有圖,予嘗題詩紀其居也。

    李近示以居室楹帖,雖詞采近于堆垛,而自摅胸懷,亦自不俗。

    聯雲:“榮華過目總成空,何如樂道安貧,莫管他利,莫管他名,莫管他虎鬥與龍争,當極悶時,席先世區區舊廬,偕我弟我兄,學半日漁,作幾筆畫,讀萬卷書,逍遙遊哉,山中人此亦算南面;善惡到頭原有報,隻要委心任運,說甚麼神,說甚麼鬼,說甚麼數窮更理極,怪彼盜者,怙暫時赫赫倒柄,乃予取予求,興不風浪,摧方藝萌,填無底壑,否泰交未,天下事豈盡付東流。

    ”按,出幅語氣恬适,對幅彼盜一接,宛若祢正平著岑牟單絞服,為擊鼓三撾。

     某僧坐關滿期,熊香海撰聯雲:“霹靂一聲雷,依然大地山川,才識得開拳見掌;回向三世佛,直至寶王樓閣,也無非吃飯穿衣。

    ”又,修一上人為某師作佛事,熊亦撰聯雲:“直指本來心,鶴獻香花猿獻果;灼然常住義,雲歸滄海水歸瓶。

    ”語帶禅機,不同伧楚。

     胡氏《聯選》雲:金陵淮清橋,橋門有集劉夢得、韋端已句為聯雲:“淮水東邊舊時月;金陵渡口去來潮。

    ”語極渾成端重。

    又,周彥升題泉州萬安橋聯雲:“兩翼石欄扶海出;三秋水月渡空行。

    ”又聯雲:“秋水灑堂數百道;海舟浮月兩三人。

    ”皆清湛不着點埃。

    宜興蜀山,原名獨山,東坡遊陽羨,謂此山似蜀,為改今名。

    大溪繞山南流,石橋跨溪上,高二丈餘,橋門作穹圓形,周小棠題聯雲:“不霁何虹,天倩娲皇來補石;此山似蜀,人思坡老為題橋。

    ”又,金粟香題揚州政成橋聯雲:“北去三河揚子渡;南通百渎蠡湖船。

    ”又聯雲:“繼坡公舣舟,誰為過客;問相如題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