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陳立三澍霖挽鄭柱丞恒棟聯雲:“教家視呂正獻尤嚴,我與諸郎,日夕靜對;遺世吊賈長沙而返,天殲善類,古今同哀。

    ”代李挽雲:“先生以廣交得名,抑又非田文好客;吾父因饑驅出走,合應從湘水招魂。

    ”予亦有挽鄭聯雲:“生有大功在鄉,其死足令為善者懼;殁而崇祀于社,不言可得人心之同。

    ”又,粱節庵挽陳藍洲雲:“愛民如子,畫松似人,循吏高士為一傳;半廠飄然,雪漁已矣,凄風涼月吊三君。

    ”按,此為衰調,卻又是别調。

    又,丹徒趙曾望代挽崇明總兵周希濂雲:“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用成語為對,絕若大方。

     縣人朱半岩知縣際敩,年甫弱冠,為黃陂應山知縣,見稱于蒙古親王僧格林沁,未幾告歸,又三十年始卒。

    其弟功九京卿希文挽以聯雲:“十年仕宦,豈乏微勞,往事迹全銷,公論有鄂渚父老;三日睽違,俄成永訣,今生因已了,感懷過眉山弟兄。

    ”情文斐奕,戛戛獨造。

    蓋于奎仲手筆也。

    予亦有聯雲:“勇退急流,不究其施,才吏投閑世共惜;以财自衛,無累于德,老成頹落吾安歸。

    ”又,代其女夫某聯雲:“治縣著才乃未能究其施,去魯負功名,公豈甘心老林下;鞠予猶子而不得視同父,贅秦傷潦倒,我徒傫影在人間。

    ”鹹同之交,縣人仕宦在外者,又有于果亭州同勖贊,果亭之死與朱半岩相先後,予代康宗钊為聯挽之雲:“嶺外百城郴雄,司訓忝微官,每懷死友憐羁宦;漢東諸國随大,佐州炳前績,頗有遺民泣故侯。

    ”蓋果亭曾署随州州同,而康贈此聯時,方署宜章訓導也。

    代汪雲:“君佐随州,亡弟亦倅杭州,回首仕宦天涯,忽焉如夢;少名邺下,晚年則居洛下,怆心酒垆雲散,瞥爾生哀。

    ”又,果亭之兄赓贊字杏坡者,以輕俠數扞法網,其死也,予代作挽聯,其族子某見為謗言,怒摽之門外,今附此以見文字是非之無真相。

    聯雲:“休怪世難容,缺折幹将君豈悔;忽聞春不相,凄涼鄰舍我何堪。

    ”南彙張嘯山文虎博學通識,曾文正聘主金陵書局,前後十九年,專于著述。

    晚主南菁書院,年七十八卒。

    仇祝平挽聯雲:“窮則善其身,文正有言,寡欲似徐文長,多聞似劉中壘;沒可祭于社,吾侪私議,碩學若王司寇,名德若姚征君。

    ”又,于醴尊聯雲:“從早歲東西奔走,垂老歸來,卻又撇故多子弟;合大江南北菁英,一齊俯首,也算得滿眼兒孫。

    ”皆工整絕倫,意境相同者有田東谿挽楊慵叟聯雲:“為柳下和,不為漆團詭,為栗裡醉,不為步兵狂,舉世恩怨皆平,甯待蓋棺論始定;以儒林長,而以都講終,以文苑尊,而以茂才老,從今音塵永闊,可勝開箧淚頻沾。

    ”慵叟名楊道鑄,字陶山。

    又,沅江張某挽譚知縣聯雲:“落落眼前人,惟子有才非百裡;茫茫身後事,愧予無計慰重泉。

    ”情韻特為飄逸。

     左文襄與郭筠仙為患難密友,左有急,郭常援之于朝。

    後郭官廣東巡撫,左三疏劾之,去官。

    左死,郭挽聯雲:“世須才,才亦須世;公負我,我不負公。

    ”可雲恰肖。

    又,俞恪士挽曾惠敏紀澤雲:“綜中西為一家言,橫覽九流無此學;立功名于萬裡外,不緣世業足封侯。

    ”又,張經甫挽聯雲:“光名父勳,能使外人重中國;為大局恸,非徒知己感生平。

    ”均老重無對。

    門人朱醉六知縣純經,丙申歲示餘挽褚某聯雲:“昏醉遍人間,世多湎狂,維昔已然,何忍為獨清獨醒;瘡痍滿天下,公擅醫術,而又不作,誰與任治國治民。

    ”按,此幾于怒罵,然體格自遒上。

    挽醫生作,有車轼聯雲:“先生治病未治病,具見五髒症結;有子讀書讀父書,又傳肘後奇方。

    ”落落伸紙為直筆,又在朱作上矣。

    又,張傳仁挽徐葆常聯雲:“我公運厄龍蛇,今年歲在辰,明年歲在已;有子才如麟鳳,季方難為弟,元方難為兄。

    ”蓋死者二子,一為進士,一為舉人,故對幅雲雲。

    又,嚴幾道挽文芸閣聯雲:“蘭以香而焚,膏以明而煎,同彼龔生,天年竟天;有拔使之起,孰擠使之止,嗟我于敬,人琴俱亡。

    ”按,此作淋漓嗚咽,有天馬行空之神駿,非萍鄉學士,不足當此。

     有楊君謀者,業醫,為安徽赈捐演《血手印》新劇,被同演之人誤傷殒命。

    宋蘧初挽以聯雲:“思天下有饑者;非正命而死之。

    ”十二字中邊俱澈。

    又,莊伯俞挽聯雲:“招兩三同志登場,真而假,假而真,吳會新翻血手印;為百萬災黎請命,死者生,生者死,皖江長作浪淘聲。

    ”語語肫恻,不覺其為長幅。

    張文襄督鄂時,其孫某海外留學歸,戎裝乘馬,入至署門,宿衛軍列隊鳴炮以迓。

    馬驚騰起,某堕佩劍,刃腹遽死,文襄哭之恸,挽以聯雲:“宗悫堕馬竟戕生,虛予期望乘長風破巨浪之志;汪踦雖殇亦何恨,憐汝未能執幹戈衛社稷而亡。

    ”又,周彥升挽聯雲:“馬革裹屍,比似沙場尤可痛;虎頭食肉,憤投刀筆更何人。

    ”又聯雲:“國人欲勿殇,有執幹戈衛社稷之志;朝廷宜矜恤,為聯邦交習戎備而亡。

    ”對幅推進一層,說到宜矜恤,尤為石破天驚之想,強死者應破涕為笑。

    又,江西黃遠生遠庸工文辭,談諧泛衍,尤精名法之學,始為新聞記者,繼為律師,負世重名,以帝制議起,拂衣走海外,在桑港中刺死,年三十二,天下痛惜之。

    羅瘿公惇曧挽以聯雲:“早知平等冤親,何必分明問仇者;熟計苟全性命,願将愚魯祝求生。

    ”又聯雲:“清才賦鹦鹉;奇恨郁鸱夷。

    ”又,梁任公聯雲:“研幾之深,進德之猛,我愧不如,奈天靳晚成,績學為才名所掩;群萌未晤,大難未纾,君何能瞑,倘海填冤憤,精魂挾願力歸來。

    ”又,沈恩孚聯雲:“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吾黨之英,誰其兼此;回也短命,由也不得其死,先聖而作,能勿恸乎!”皆一字一淚,一淚一血之作。

     戊戌政變,浏陽譚複生嗣同實與其難,康長素有為挽聯最為痛切。

    聯雲:“逄比孤患,嶽于慘獄,昔人尚爾,于汝何尤,朝局總難言,當偕孝孺先生,奮舌問成王安在;漢唐黨禍,魏晉清流,自古維昭,而今尤烈,海疆正多事,應共子胥相國,抉目看越寇飛來。

    ”按,對幅抉目雲雲,至庚子八國聯軍入京,競奇中,蓋木腐蟲生,事有必至,無足怪也。

    又,濮子潼挽庚子浙江三忠聯雲:“撞破好家居,主辱固應臣死日;珍藏此疏稿,撥雲會有見天時。

    ”又,江蘇都督莊蘊寬挽吳授卿聯雲:“戕公者實成公名,公乎何恨;謀國者果為國計,國其庶幾。

    ”又,程振奇聯雲:“公有千秋名,國有儒将;生為萬人敵,死為鬼雄。

    ”易哭庵順鼎挽曾忠襄國荃聯雲:“幹國失三賢,哭大司馬少司農才數月;易名足千古,合胡文忠左文襄為一人。

    ”按,大司馬彭剛直,少司農曾惠敏也。

    然對幅嵌忠襄二字,自為巧合。

    又,樊樊山挽張文襄聯雲:“取海内六大邦政藝,豁中華二千載颛蒙,儒者使強,愚者使智;有晏嬰三十年狐裘,無孔明八百株桑樹,公爾忘私,國爾忘家。

    ”落落直幹,非全貢谀。

    又,吳珍挽聯雲:“相業邁曲江江陵而上;學術在新安安定之間。

    ”亦工。

     彭剛直之喪,挽聯亦多佳者,擇錄如下。

    一、張之洞雲:“五年前瘴海同袍,艱危竟奠重溟浪;二千裡長江如鏡,掃蕩難忘百戰人。

    ”二、周崇傅雲:“曾侯之正,左傅之剛,惟公鼎足其間,中興大業三人傑;宏景無才,長源無識,抑我私心所仰,南嶽諸蜂一老臣。

    ”三、郭嵩焘雲:“收吳楚六千裡肅清江路之功,水師創立書生手;開國家三百年馳騁名揚之局,亮節能邀聖主知。

    ”四、陳士傑雲:“同侪隻幾輩僅存,那堪霧黯星沉,南嶽又驚奇士殒;隔歲向三潭小住,際此風和日暖,西湖應盼主人回。

    ”五、奎斌雲:“能讓高位,聞危事則不辭,完一世功名,是謂真廉亦大勇;最愛蒼生,遇奸人則必翦,問身後因果,若非菩薩即金剛。

    ”六、恽炳孫雲:“其為氣至剛,從孟氏得來,斯稱善養;人之生也直,經孔門論定,不愧古愚。

    ”縣人莫星次知縣奎林,以舉人令山西,及告歸,襄辦縣新政,死前一日,猶羁縣城。

    田東谿挽聯雲:“勤官則樞府諸老所褒,十餘載賢勞,洗眼看太行以西,大河以北;扶病為枌鄉百年救弊,數萬家歌哭,吞聲讀劉翊之傳,羊祜之碑。

    ”輪囷律兀,特為不凡。

    又聯雲:“溇澧名孝廉,天潢大宗師,汾晉慈父母;桐鄉古祠祀,貞曜私谥诔,山陽舊悲思。

    ”劈分三扇,奇橫無匹。

     盛杏孫尚書宣懷以鐵路國有,手覆滿清,身後挽聯多有用曲筆者。

    然亦佳。

    茲錄一二,一、廉惠卿雲:“蓋棺定千秋,未竟厥施,公為實業開山祖;漏舟同一哭,倏然待盡,我亦浮家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