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社會學
關燈
小
中
大
代。
一幼稚園兒童,其所知,為餘九十老翁所未知者亦多矣。
然以中國傳統觀念言,則知識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者,乃知你自己,所謂"自知之明"是也。
又稱"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曰:"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所謂自知,乃在自知一己之心。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至于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即孔子自述其七十年生命中為學之心路曆程。
顔子曰:"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此所立卓爾欲從末由者,即指孔子,實指孔子之心之德。
孟子曰:"我四十不動心",亦即如孔子之四十而不惑。
中國人之重其心,重自知其心有如此。
重自知,又貴知己之一家。
父母兄弟姊妹夫婦子女,一家相聚,互不知心,他複何言。
自家而推之鄉,推之國,推之天下,同此人類,實即同此一社會,皆貴能互相知心。
故中國人言民情風俗,又言人心天理。
若言中國亦有社會學,惟此乃其主要之一端,為最所當知者。
餘幼居蕩口鎮,樓下大門旁有一酒釀鋪,酒釀美味,馳名全鎮。
鋪主老夫婦兩人,年各六十許,日制酒釀兩大鍋,日未夕,即賣完。
有子三人,年在二十上下,每日下午各擔一缸酒釀,分赴鎮上他處路售,亦均未晚即歸。
一家衣食已足,樂以悠悠。
阖鎮知者,無不稱羨。
其鋪最少亦曆數十年之久。
及餘長,任教蘇州中學。
城内玄妙觀前一街,最所知名。
然一街店鋪最多不過四十家左右。
其中有稻香村采芝齋兩鋪,皆賣小食品,乃馳譽全國。
餘家本在七房橋,距蘇州城四十裡,有小航,日開一次。
每月必托小航購買兩鋪食品,幾乎全村皆然。
至是已逾二十餘年,乃知此兩鋪僅皆小門面,一小長櫃。
不隻蘇州人競來争購,京滬鐵路過客幾乎無不來購。
後餘轉赴北平任教,亦可得此兩家食品。
後來香港及台北,亦仍有此稻香村采芝齋之店鋪。
其實此兩家自數百年前明代已有之。
不知此兩家曆代相傳,生齒日繁,生計何以維持。
要之,此兩家則依舊一小門面小店鋪,無分店無擴張,則盡人皆知,無足疑者。
抗戰時,餘在成都華西壩任教。
一友常在圖書館相候,謂餘,君喜治理學家言,當時一理學家日讀書幾何,予等每晨閱報章字數當已超之,而生活營養又遠遜,健康豈可忽。
西門内八号花生米,馳名全城。
此物富滋養,佐飲濃茶,不患不消化。
必偕餘往購,兩人各一小袋,同坐華西壩溪上品茶暢談,至晚而散。
此八号花生鋪,亦如餘家蕩口大門前酒釀鋪,大小花生皆裝大袋銷各地散售。
其場面當亦曆數世不變矣。
及抗戰勝利,餘重莅昆明,乃知昆明有一月餅店,亦播譽全省。
在中秋前一月即停售,謂當為他家月餅業留一地步。
在其停業期間,即航空遠銷京滬。
其他月餅店乃亦賴以維持。
抗日勝利後,餘返無錫任教江南大學,乃知無錫肉骨頭,有某街一家特佳。
門外設一鍋,晨十時銷售到午即畢,不再售,需待翌日。
傳說此鍋鹵汁必日有留剩,曆數百年之久,故其味終為他處所不及。
适餘弟家居此街,故得知之。
其味乃為餘自幼五十年來屢嘗所未及。
然其家亦曆數百年,仍為一小家。
以上偶舉飲食一小端,自小鄉鎮至大城市,廣達全國,其業長有曆數百年不變者,亦以見中國人一種安足之心情,安常守故,安分守己,知足常樂,安居樂業。
中國人言心安理得,足于己無待于外,此一安字足字,乃寓甚深妙理。
吾中華民族之得五千年綿延迄今,廣土衆民一大結集,一大和合,則亦惟以此一安字足字得來。
今日國人則争相诟厲,斥之曰守舊不進步。
則姑舉開新進步者言之,如西歐之古希臘,遞變遞新,而乃有後代之大英帝國,又有現代之美蘇對立。
而當前之希臘人又如何,英倫三島人又如何。
有新無舊,有進無退,則無安足可言。
即如吾家在無錫東南鄉嘯傲泾上之七房橋,亦已自明迄清六七百年一舊家庭,直至最近推行共産主義,始大變,大異其舊。
有一美國人讀餘《八十憶雙親》一文,大生慕戀,為之傳譯,來書囑餘為五世同堂家宅作全圖。
又進而通讀《錢氏家譜》,将進而為無錫全縣之研究。
中國人言,此心同,此理同。
在此同處,亦未嘗無一番妙理,思之而得,則此心自安自足矣。
近代國人一意慕向西化,治社會學,則必以西方社會為藍本。
群謂農村必進步為都市,則試問人類豈能僅有都市而無農村之社會。
故西方之資本主義,必進而為帝國主義,以殖民地為農村,乃始可耳。
今則帝國主義之時代又已過去,而農業國之購買力則必日退,乃有經濟不景氣之新興現象。
試問又何從而得解決。
西方人為學,好分别專門。
但政治社會緊密相關,合則兩得,分則兩失。
馬克思亦不免此病。
或因其乃一猶太人,無權過問歐洲白人之政治。
上帝事耶稣管,凱撒事凱撒管,馬克思乃專論社會經濟,置政治于不顧。
則試問共産主義又何得成其為一世界性。
列甯借其說,向尼古拉帝皇專制作革命。
一共産國家新興,又何得與并世資本主義之富強國家并立。
斯大林乃繼列甯,而仍遵帝俄之帝國主義以前進,迄今而核子武裝海空軍備乃超美國與西歐之上。
論其實,則仍是一西方政治大傳統。
此豈馬克思提倡社會主義時所知。
近代吾國人或專治經濟學,或專治社會學,亦每置政治問題國際問題于不顧。
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首為民族主義,則不可不顧及五千年來中國之人文大傳統。
最後為民生主義,則如餘此上所舉蕩口鎮之酒釀鋪以及無錫城中之肉骨頭鍋,此亦民生,而有自安自足之民族心情民族文化之甚深傳統涵其間。
豈得與西方社會相比,又豈得以一專家專論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又必以西方之經濟理論與社會理論為準繩,而謂吾民生乃得由此而安而足,而和而樂乎。
西方傳統中,有兩度加入猶太人思想而得廣為流傳者,古代為耶稣,近代為馬克思。
耶稣主上帝事由他管,凱撒事則凱撒管。
惟其不管凱撒事,故猶太人終不能立國。
而凱撒亦終釘死耶稣于十字架,但耶教則終得流行。
馬克思主張剩餘價值由無産階級取而分之,則資産階級失其存在。
然非謂資産階級乃人類之剩餘,而不許其存在,特不許其專擁經濟之剩餘價值而已。
此一百年來,西方資本社會盛行社會福利政策,勞工有罷工之自由,失業者得公赀撫養,此即承馬克思之遺意。
馬克思亦并未主張将資産階級斬盡殺絕,而推行無産階級之專政。
俄國地處寒帶,又慣受帝王專制之暴政,其性情異于其他歐洲人。
列甯創造共産政府,則實非馬克思之初意。
世人僅知猶太民族乃一經商民族,然不知在猶太人中,資産階級乃永能救濟無産階級。
馬克思思想實早已存在于猶太民族中,故猶太民族雖永久流亡,而其民族經濟則常得旺盛。
以色列乃歐洲人代為立國,而在政治上則沾染了西方思想,隻求自己立國,不許其他民族亦同樣立國。
中東和平,大受幹擾。
馬克思則僅一經濟思想家,非一政治思想家。
亦如耶稣僅一宗教主,非凱撒,亦非一政治思想家。
故原本屬一專門者,即不宜輕易擴大為通義。
必認清馬克思共産思想非一政治思想,其流弊乃可減。
耶稣教亦必堅守其凱撒事凱撒管之初意,乃庶可仍得流傳。
中國人則主政教合,又主政經合,則與西方自不同。
西方人主分别,耶稣馬克思雖專論宗教信仰與經濟,但其言偏近和合性,為西方人所無。
故西方人不得不采用此兩人思想以資調劑。
中國人本亦主和合,倘加進此兩人思想,則非全部改造不可。
故言現代化,則必求其傳統之現代化,而非可現代化其傳統。
此一層,現代國人更當深究。
一幼稚園兒童,其所知,為餘九十老翁所未知者亦多矣。
然以中國傳統觀念言,則知識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者,乃知你自己,所謂"自知之明"是也。
又稱"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曰:"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所謂自知,乃在自知一己之心。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至于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此即孔子自述其七十年生命中為學之心路曆程。
顔子曰:"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此所立卓爾欲從末由者,即指孔子,實指孔子之心之德。
孟子曰:"我四十不動心",亦即如孔子之四十而不惑。
中國人之重其心,重自知其心有如此。
重自知,又貴知己之一家。
父母兄弟姊妹夫婦子女,一家相聚,互不知心,他複何言。
自家而推之鄉,推之國,推之天下,同此人類,實即同此一社會,皆貴能互相知心。
故中國人言民情風俗,又言人心天理。
若言中國亦有社會學,惟此乃其主要之一端,為最所當知者。
餘幼居蕩口鎮,樓下大門旁有一酒釀鋪,酒釀美味,馳名全鎮。
鋪主老夫婦兩人,年各六十許,日制酒釀兩大鍋,日未夕,即賣完。
有子三人,年在二十上下,每日下午各擔一缸酒釀,分赴鎮上他處路售,亦均未晚即歸。
一家衣食已足,樂以悠悠。
阖鎮知者,無不稱羨。
其鋪最少亦曆數十年之久。
及餘長,任教蘇州中學。
城内玄妙觀前一街,最所知名。
然一街店鋪最多不過四十家左右。
其中有稻香村采芝齋兩鋪,皆賣小食品,乃馳譽全國。
餘家本在七房橋,距蘇州城四十裡,有小航,日開一次。
每月必托小航購買兩鋪食品,幾乎全村皆然。
至是已逾二十餘年,乃知此兩鋪僅皆小門面,一小長櫃。
不隻蘇州人競來争購,京滬鐵路過客幾乎無不來購。
後餘轉赴北平任教,亦可得此兩家食品。
後來香港及台北,亦仍有此稻香村采芝齋之店鋪。
其實此兩家自數百年前明代已有之。
不知此兩家曆代相傳,生齒日繁,生計何以維持。
要之,此兩家則依舊一小門面小店鋪,無分店無擴張,則盡人皆知,無足疑者。
抗戰時,餘在成都華西壩任教。
一友常在圖書館相候,謂餘,君喜治理學家言,當時一理學家日讀書幾何,予等每晨閱報章字數當已超之,而生活營養又遠遜,健康豈可忽。
西門内八号花生米,馳名全城。
此物富滋養,佐飲濃茶,不患不消化。
必偕餘往購,兩人各一小袋,同坐華西壩溪上品茶暢談,至晚而散。
此八号花生鋪,亦如餘家蕩口大門前酒釀鋪,大小花生皆裝大袋銷各地散售。
其場面當亦曆數世不變矣。
及抗戰勝利,餘重莅昆明,乃知昆明有一月餅店,亦播譽全省。
在中秋前一月即停售,謂當為他家月餅業留一地步。
在其停業期間,即航空遠銷京滬。
其他月餅店乃亦賴以維持。
抗日勝利後,餘返無錫任教江南大學,乃知無錫肉骨頭,有某街一家特佳。
門外設一鍋,晨十時銷售到午即畢,不再售,需待翌日。
傳說此鍋鹵汁必日有留剩,曆數百年之久,故其味終為他處所不及。
适餘弟家居此街,故得知之。
其味乃為餘自幼五十年來屢嘗所未及。
然其家亦曆數百年,仍為一小家。
以上偶舉飲食一小端,自小鄉鎮至大城市,廣達全國,其業長有曆數百年不變者,亦以見中國人一種安足之心情,安常守故,安分守己,知足常樂,安居樂業。
中國人言心安理得,足于己無待于外,此一安字足字,乃寓甚深妙理。
吾中華民族之得五千年綿延迄今,廣土衆民一大結集,一大和合,則亦惟以此一安字足字得來。
今日國人則争相诟厲,斥之曰守舊不進步。
則姑舉開新進步者言之,如西歐之古希臘,遞變遞新,而乃有後代之大英帝國,又有現代之美蘇對立。
而當前之希臘人又如何,英倫三島人又如何。
有新無舊,有進無退,則無安足可言。
即如吾家在無錫東南鄉嘯傲泾上之七房橋,亦已自明迄清六七百年一舊家庭,直至最近推行共産主義,始大變,大異其舊。
有一美國人讀餘《八十憶雙親》一文,大生慕戀,為之傳譯,來書囑餘為五世同堂家宅作全圖。
又進而通讀《錢氏家譜》,将進而為無錫全縣之研究。
中國人言,此心同,此理同。
在此同處,亦未嘗無一番妙理,思之而得,則此心自安自足矣。
近代國人一意慕向西化,治社會學,則必以西方社會為藍本。
群謂農村必進步為都市,則試問人類豈能僅有都市而無農村之社會。
故西方之資本主義,必進而為帝國主義,以殖民地為農村,乃始可耳。
今則帝國主義之時代又已過去,而農業國之購買力則必日退,乃有經濟不景氣之新興現象。
試問又何從而得解決。
西方人為學,好分别專門。
但政治社會緊密相關,合則兩得,分則兩失。
馬克思亦不免此病。
或因其乃一猶太人,無權過問歐洲白人之政治。
上帝事耶稣管,凱撒事凱撒管,馬克思乃專論社會經濟,置政治于不顧。
則試問共産主義又何得成其為一世界性。
列甯借其說,向尼古拉帝皇專制作革命。
一共産國家新興,又何得與并世資本主義之富強國家并立。
斯大林乃繼列甯,而仍遵帝俄之帝國主義以前進,迄今而核子武裝海空軍備乃超美國與西歐之上。
論其實,則仍是一西方政治大傳統。
此豈馬克思提倡社會主義時所知。
近代吾國人或專治經濟學,或專治社會學,亦每置政治問題國際問題于不顧。
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首為民族主義,則不可不顧及五千年來中國之人文大傳統。
最後為民生主義,則如餘此上所舉蕩口鎮之酒釀鋪以及無錫城中之肉骨頭鍋,此亦民生,而有自安自足之民族心情民族文化之甚深傳統涵其間。
豈得與西方社會相比,又豈得以一專家專論經濟問題社會問題又必以西方之經濟理論與社會理論為準繩,而謂吾民生乃得由此而安而足,而和而樂乎。
西方傳統中,有兩度加入猶太人思想而得廣為流傳者,古代為耶稣,近代為馬克思。
耶稣主上帝事由他管,凱撒事則凱撒管。
惟其不管凱撒事,故猶太人終不能立國。
而凱撒亦終釘死耶稣于十字架,但耶教則終得流行。
馬克思主張剩餘價值由無産階級取而分之,則資産階級失其存在。
然非謂資産階級乃人類之剩餘,而不許其存在,特不許其專擁經濟之剩餘價值而已。
此一百年來,西方資本社會盛行社會福利政策,勞工有罷工之自由,失業者得公赀撫養,此即承馬克思之遺意。
馬克思亦并未主張将資産階級斬盡殺絕,而推行無産階級之專政。
俄國地處寒帶,又慣受帝王專制之暴政,其性情異于其他歐洲人。
列甯創造共産政府,則實非馬克思之初意。
世人僅知猶太民族乃一經商民族,然不知在猶太人中,資産階級乃永能救濟無産階級。
馬克思思想實早已存在于猶太民族中,故猶太民族雖永久流亡,而其民族經濟則常得旺盛。
以色列乃歐洲人代為立國,而在政治上則沾染了西方思想,隻求自己立國,不許其他民族亦同樣立國。
中東和平,大受幹擾。
馬克思則僅一經濟思想家,非一政治思想家。
亦如耶稣僅一宗教主,非凱撒,亦非一政治思想家。
故原本屬一專門者,即不宜輕易擴大為通義。
必認清馬克思共産思想非一政治思想,其流弊乃可減。
耶稣教亦必堅守其凱撒事凱撒管之初意,乃庶可仍得流傳。
中國人則主政教合,又主政經合,則與西方自不同。
西方人主分别,耶稣馬克思雖專論宗教信仰與經濟,但其言偏近和合性,為西方人所無。
故西方人不得不采用此兩人思想以資調劑。
中國人本亦主和合,倘加進此兩人思想,則非全部改造不可。
故言現代化,則必求其傳統之現代化,而非可現代化其傳統。
此一層,現代國人更當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