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心理學
關燈
小
中
大
之上,不在體之下。
在體之先,不在體之後。
中國人言天神,亦言心神。
神顯是一種作用,而其地位則在物之上,或可言在體之外。
物則隻可言物體,不得言物神。
故中國人之宇宙觀乃一動的宇宙觀,乃一作用的宇宙觀。
人生分得此動與作用之一部分,人生實即隻一心。
心必依于身而表現,故其言人生主安分守己,又必主修身。
換言之,人生乃在一大自由中分獲一小自由。
周濂溪言:"主靜立人極",所謂靜,即安守此一分小自由,而還通于大自由。
所謂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是也。
西方人實抱一靜的不自由的宇宙觀,故尚動進,尚自由,而種種人生苦惱乃由此起。
嬰孩初生,食衣住行一切不自由,但有一大自由,即其能哭,其父母兄姐僅能供其需求。
豈非人生即在自由世界中,隻求其能安分守己,确為一嬰孩而即得乎。
人之耄老,食衣住行又不自由,但有子孫後輩侍奉供養,豈不仍是一自由。
氣中有理,則猶人生之各有其分,各有其己也。
惟理則必通于氣以成其理,猶己之必通于人以成其己,心則必通于他人之心以成其為心也。
故人類之生,乃一大作用。
如嬰孩可以啟發人之慈愛心,耄老可以啟發人之尊敬心。
果使人生無嬰孩期耄老期,則全體人生将為之大變。
如飛禽走獸,即無嬰孩期耄老期。
或雖有之,而為時極短暫,故禽生獸生與人生自不同。
此即嬰孩耄老之有其作用之一證,此即莊老道家所謂無用之用也。
中國人言人生多福。
始自嬰孩,終于耄老,胥可見矣。
此福字猶如三十輻共一毂之輻字。
有其限度,非共同會通于他輻,即不得成其用。
又如幅字亦然。
若單獨一嬰孩,單獨一耄老,又烏見其有福。
福從示,即神,即能通。
如從心之愊,果能與人相通,則見為悃愊純一之誠。
若其固己自封,未能通于人,則成為心之郁結。
又如逼字,相互向外,則惟見其相為逼迫,無以見自由。
故人之自由,乃通于人與于人以為自由,非争于人取于人以為自由。
老子言:"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心與心相通之作用有如此。
西方民主自由,乃下争于上以為自由。
通商自由,乃我取于彼以為自由。
在我則為自由,在彼則為逼迫矣。
西方人不重安分守己,務求向外争取,則惟見一逼字。
中國人能知安分守己,其心向内,則為一愊字。
其能心與心相通,則為一福字。
西方人生則不知一福字。
即就文字學言,而文化大體亦可見。
故人生多福在能通人我。
其能侍奉人供養人者亦是福。
如父之慈子之孝皆是,故有嬰孩,有耄老,即一家之福。
範仲淹為秀才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憂天下之憂,此即其心之大通,此即其生之多福矣。
中國人之人生哲學主要在此,其心理學主要亦在此。
此即《大學》所謂在明明德,在親民也。
故中國人之言心,乃一大自由,大作用,而身則僅為其一工具。
西方人則認心隻為身之一工具,此則大異其趣矣。
(二) 中國人言宇宙,宇指空間,宙指時間。
言世界,世指時間,界指空間。
又言天地,則天指時間,地指空間。
故中國人之自然觀,乃是時空和合融為一體的。
西方觀念則重分别。
時間空間,相異獨立,而其視空間,一若更重于時間。
柏拉圖榜其門,非通幾何,勿入吾室。
直至近代,愛因斯坦始創為四度空間論,加入時間為空間之第四度,則仍重視空間可知。
西方人于自然,又主物質不滅論。
分析又分析,直至最近,達于電子,僅是一動态,乃能非質。
其動态分兩型,曰陰電子,陽電子。
于是質的自然,當改為能的自然。
靜的變成動的,時間性的重要當更甚于空間性,此頗近于中國人之言氣。
中國氣字兼包動靜,非有動而無靜。
又兼融質與能,非有能而無質。
但易見者則在其動與能,非無質無靜而僅為動與能,則中國觀念對此一氣字,依然是和合的,與西方觀念重分别的不同。
和合中非無分别,而專務分别,則将不見其和合之全與大。
今再言人體。
中國常身心并言。
亦可謂身屬空間,乃物質的。
而心則屬時間,乃精神的。
隔去時間,即不見有心。
心于人身中見其動能,而不屬人身中之任何一部分。
心融全身之百體而見其能,但不能離體離物而自成其為能。
西方人言心則專指人身腦部言。
腦屬物質,乃全身百體中之一體,即體以為能,是則乃限于身中之一體以為心。
故西方人之心理學,依中國觀念言,實隻能稱為物理學生理學,或竟可稱之為腦理學,而不能超乎物與身與腦之上,别有一心。
依中國人觀念,心身一體,即心物一體。
但此中國人之所謂心,西方人亦不能盡加以抹煞,于是遂于心與物又加以分别。
在西方哲學中,乃有唯心論與唯物論。
實則西方哲學唯心論之心,與西方心理學之心,顯已有不同。
而中國則斷無唯心唯物之分。
一如西方之四度空間,不能于空間外另見一時間,時間即附屬于空間。
中國觀念則時間空間相和合,心與物相和合,而融成一體。
中國人合言天地,天地亦和成一體。
西方人言天亦猶其言地,天文學與地質學相類似,而别有一宗教信仰之天,則與其天文學所言之天有不同。
此乃中西雙方觀念之大不同處。
若以唯物為偏左,唯心為偏右,則中國乃不偏左不偏右,而是綜合中立的。
中國人又稱此曰太極。
太極動極而靜,靜極複動,和合為一。
此一太極,更無與之為對立者,故曰無極而太極。
有與無,仍是和合為一。
然則在西方最後分析所得之電子中,不見質,不見靜。
苟依中國觀念,則電子中仍必有質有靜,不能偏動偏能以為萬物主。
西方有哲學有科學,皆從分别來。
中國重綜合,因此在中國學術中,乃并無哲學科學之分别而各成一專門。
最近三年前,在中國大陸發現了許多人體特異功能之事實,震動視聽。
尤以其反科學而确有此現象,不得謂之是迷信,而有待于科學上之新解釋,遂成為大陸一時嶄新一問題。
舉其著者,如紙上書一字,卷成一團,納入耳中,具特異功能者即能知此字。
為何不用目視,能見字形,此誠一奇。
又如取一書坐臀下,其人能知書中第幾頁第幾行之第幾字為何字。
又如取衣上一紐扣置帽下,具特異功能者即能知系一紐扣,但已不在帽下。
揭而視之,果已不在。
問在何處,雲在隔室桌上。
往視,果然。
後其人又言此物重在帽下,揭視則果赫然在矣。
如此之類,舉不勝舉。
西方科學心物相異,偏重物質空間,此等事誠屬怪異。
中國人向主心物和合成體,則外物移動,未嘗與心無關。
亦可謂此等同屬心理現象,不必偏向物質上探求。
但亦非專屬心理學,須心理物理混為一體求之,庶可得解。
又具此特異功能者,皆出幼童,多在四五歲至七八歲之間,又多在女性。
男性亦有之,與女性相比,約在四與六,或三與七之比。
年漸長,則此能漸失。
又試驗時不能有多人在場,最多不得超十人,倘圍觀人多,即不驗。
又有時須無旁觀,由一人為之測驗。
每一測驗,此童必倍感疲勞,故其父母亦深不願多所試。
觀此,知此等乃人心之本有功能,亦可謂是人心之自然功能。
及其漸長,多在人事上曆練,則此等功能漸失去。
但經特殊訓練,年長後,仍保有此功能者,亦可有之。
此等事,中國社會常見不鮮。
餘少時在鄉間,曾見一畫辰州符者,肩挑一擔。
來一農,病腿腫,求治。
彼在檐下壁上畫一形,持刀割劃,鮮血從壁上淋漓直流。
後乃知此血從腫腿者身上來,污血流盡,腿腫亦消,所病霍然而愈。
腿上血如何可從壁上流出,此誠一奇,然實有其事,則必有其理。
惟其理為人所不知,卻不得謂之是邪術。
又幼時聞先父言,在蘇州城裡,一人被毒蛇咬,倒斃路上。
來一畫辰州符者,環屍劃一圈,遍插剪刀數十枝,刀鋒向地,開口而插。
彼念符後,蛇從各處來,皆從剪刀縫下鑽入,以其口按之斃者傷口,大小不符,乃退,從原刀縫下離場而去。
如是來者十許蛇,後一蛇,始系咬死此人者。
以口接死者傷口,吸其血中毒既盡,仍從其原刀縫下離去,刀縫忽合,蛇身兩斷,即死。
而路斃者已漸蘇,能坐起立矣。
此實神乎其技矣。
辰州符能令離鄉死屍步行回家,始再倒斃。
此事流布極廣,幾乎國人皆知。
據聞對日抗戰時,有兩美國人在湘西親睹其事,曾邀兩術者同赴美國實驗,俾科學家探讨,許以钜金為酬。
兩術者拒之,謂:拜師受術時,曾立誓不為牟利。
如獲巨金,恐所受術即不靈。
凡屬中國社會此一類奇異功能,皆出秘傳,皆不為牟利,此又是心理學上一大問題。
苟為牟利,即不傳,得傳亦不靈。
最近又聞美國有一三十以上人,亦擅身體上之奇異功能,惟須得美金一百五十元即一試,此亦美國文化顯然與中國文化之相異處。
惟此人所擅何能,惜未詳問,在此亦難深論。
或謂中國人遇事每不問其所以然,苟見其然,即試加應用。
今大陸即如此,如令幼童具此等奇異功能者,在醫院看視病人身體内情況,較之愛克司光尤靈。
又警察人員更知重視利用,因幼童具此異能者,能從犯人身上看得其既往之一切。
如竊盜罪,兇殺罪等,描繪罪狀,钜細畢真,令犯者無可隐遁,則豈不此等幼童當前即見有大用。
但在此上又另有問題。
在中國社會上,此等事既所屢見,即讀二十五史之《五行志》,所載各事,類如此等奇異者,已甚繁夥。
如司馬遷《史記》,即載扁鵲能隔牆見物。
果能分類整理,已可彙成大觀。
其他雜見于筆記小說中者,亦甚多。
即如王安石《傷仲永》一文,仲永在幼童時已能詩,不經學而吟詠成章。
年漸長,而盡
在體之先,不在體之後。
中國人言天神,亦言心神。
神顯是一種作用,而其地位則在物之上,或可言在體之外。
物則隻可言物體,不得言物神。
故中國人之宇宙觀乃一動的宇宙觀,乃一作用的宇宙觀。
人生分得此動與作用之一部分,人生實即隻一心。
心必依于身而表現,故其言人生主安分守己,又必主修身。
換言之,人生乃在一大自由中分獲一小自由。
周濂溪言:"主靜立人極",所謂靜,即安守此一分小自由,而還通于大自由。
所謂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是也。
西方人實抱一靜的不自由的宇宙觀,故尚動進,尚自由,而種種人生苦惱乃由此起。
嬰孩初生,食衣住行一切不自由,但有一大自由,即其能哭,其父母兄姐僅能供其需求。
豈非人生即在自由世界中,隻求其能安分守己,确為一嬰孩而即得乎。
人之耄老,食衣住行又不自由,但有子孫後輩侍奉供養,豈不仍是一自由。
氣中有理,則猶人生之各有其分,各有其己也。
惟理則必通于氣以成其理,猶己之必通于人以成其己,心則必通于他人之心以成其為心也。
故人類之生,乃一大作用。
如嬰孩可以啟發人之慈愛心,耄老可以啟發人之尊敬心。
果使人生無嬰孩期耄老期,則全體人生将為之大變。
如飛禽走獸,即無嬰孩期耄老期。
或雖有之,而為時極短暫,故禽生獸生與人生自不同。
此即嬰孩耄老之有其作用之一證,此即莊老道家所謂無用之用也。
中國人言人生多福。
始自嬰孩,終于耄老,胥可見矣。
此福字猶如三十輻共一毂之輻字。
有其限度,非共同會通于他輻,即不得成其用。
又如幅字亦然。
若單獨一嬰孩,單獨一耄老,又烏見其有福。
福從示,即神,即能通。
如從心之愊,果能與人相通,則見為悃愊純一之誠。
若其固己自封,未能通于人,則成為心之郁結。
又如逼字,相互向外,則惟見其相為逼迫,無以見自由。
故人之自由,乃通于人與于人以為自由,非争于人取于人以為自由。
老子言:"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心與心相通之作用有如此。
西方民主自由,乃下争于上以為自由。
通商自由,乃我取于彼以為自由。
在我則為自由,在彼則為逼迫矣。
西方人不重安分守己,務求向外争取,則惟見一逼字。
中國人能知安分守己,其心向内,則為一愊字。
其能心與心相通,則為一福字。
西方人生則不知一福字。
即就文字學言,而文化大體亦可見。
故人生多福在能通人我。
其能侍奉人供養人者亦是福。
如父之慈子之孝皆是,故有嬰孩,有耄老,即一家之福。
範仲淹為秀才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其憂天下之憂,此即其心之大通,此即其生之多福矣。
中國人之人生哲學主要在此,其心理學主要亦在此。
此即《大學》所謂在明明德,在親民也。
故中國人之言心,乃一大自由,大作用,而身則僅為其一工具。
西方人則認心隻為身之一工具,此則大異其趣矣。
(二) 中國人言宇宙,宇指空間,宙指時間。
言世界,世指時間,界指空間。
又言天地,則天指時間,地指空間。
故中國人之自然觀,乃是時空和合融為一體的。
西方觀念則重分别。
時間空間,相異獨立,而其視空間,一若更重于時間。
柏拉圖榜其門,非通幾何,勿入吾室。
直至近代,愛因斯坦始創為四度空間論,加入時間為空間之第四度,則仍重視空間可知。
西方人于自然,又主物質不滅論。
分析又分析,直至最近,達于電子,僅是一動态,乃能非質。
其動态分兩型,曰陰電子,陽電子。
于是質的自然,當改為能的自然。
靜的變成動的,時間性的重要當更甚于空間性,此頗近于中國人之言氣。
中國氣字兼包動靜,非有動而無靜。
又兼融質與能,非有能而無質。
但易見者則在其動與能,非無質無靜而僅為動與能,則中國觀念對此一氣字,依然是和合的,與西方觀念重分别的不同。
和合中非無分别,而專務分别,則将不見其和合之全與大。
今再言人體。
中國常身心并言。
亦可謂身屬空間,乃物質的。
而心則屬時間,乃精神的。
隔去時間,即不見有心。
心于人身中見其動能,而不屬人身中之任何一部分。
心融全身之百體而見其能,但不能離體離物而自成其為能。
西方人言心則專指人身腦部言。
腦屬物質,乃全身百體中之一體,即體以為能,是則乃限于身中之一體以為心。
故西方人之心理學,依中國觀念言,實隻能稱為物理學生理學,或竟可稱之為腦理學,而不能超乎物與身與腦之上,别有一心。
依中國人觀念,心身一體,即心物一體。
但此中國人之所謂心,西方人亦不能盡加以抹煞,于是遂于心與物又加以分别。
在西方哲學中,乃有唯心論與唯物論。
實則西方哲學唯心論之心,與西方心理學之心,顯已有不同。
而中國則斷無唯心唯物之分。
一如西方之四度空間,不能于空間外另見一時間,時間即附屬于空間。
中國觀念則時間空間相和合,心與物相和合,而融成一體。
中國人合言天地,天地亦和成一體。
西方人言天亦猶其言地,天文學與地質學相類似,而别有一宗教信仰之天,則與其天文學所言之天有不同。
此乃中西雙方觀念之大不同處。
若以唯物為偏左,唯心為偏右,則中國乃不偏左不偏右,而是綜合中立的。
中國人又稱此曰太極。
太極動極而靜,靜極複動,和合為一。
此一太極,更無與之為對立者,故曰無極而太極。
有與無,仍是和合為一。
然則在西方最後分析所得之電子中,不見質,不見靜。
苟依中國觀念,則電子中仍必有質有靜,不能偏動偏能以為萬物主。
西方有哲學有科學,皆從分别來。
中國重綜合,因此在中國學術中,乃并無哲學科學之分别而各成一專門。
最近三年前,在中國大陸發現了許多人體特異功能之事實,震動視聽。
尤以其反科學而确有此現象,不得謂之是迷信,而有待于科學上之新解釋,遂成為大陸一時嶄新一問題。
舉其著者,如紙上書一字,卷成一團,納入耳中,具特異功能者即能知此字。
為何不用目視,能見字形,此誠一奇。
又如取一書坐臀下,其人能知書中第幾頁第幾行之第幾字為何字。
又如取衣上一紐扣置帽下,具特異功能者即能知系一紐扣,但已不在帽下。
揭而視之,果已不在。
問在何處,雲在隔室桌上。
往視,果然。
後其人又言此物重在帽下,揭視則果赫然在矣。
如此之類,舉不勝舉。
西方科學心物相異,偏重物質空間,此等事誠屬怪異。
中國人向主心物和合成體,則外物移動,未嘗與心無關。
亦可謂此等同屬心理現象,不必偏向物質上探求。
但亦非專屬心理學,須心理物理混為一體求之,庶可得解。
又具此特異功能者,皆出幼童,多在四五歲至七八歲之間,又多在女性。
男性亦有之,與女性相比,約在四與六,或三與七之比。
年漸長,則此能漸失。
又試驗時不能有多人在場,最多不得超十人,倘圍觀人多,即不驗。
又有時須無旁觀,由一人為之測驗。
每一測驗,此童必倍感疲勞,故其父母亦深不願多所試。
觀此,知此等乃人心之本有功能,亦可謂是人心之自然功能。
及其漸長,多在人事上曆練,則此等功能漸失去。
但經特殊訓練,年長後,仍保有此功能者,亦可有之。
此等事,中國社會常見不鮮。
餘少時在鄉間,曾見一畫辰州符者,肩挑一擔。
來一農,病腿腫,求治。
彼在檐下壁上畫一形,持刀割劃,鮮血從壁上淋漓直流。
後乃知此血從腫腿者身上來,污血流盡,腿腫亦消,所病霍然而愈。
腿上血如何可從壁上流出,此誠一奇,然實有其事,則必有其理。
惟其理為人所不知,卻不得謂之是邪術。
又幼時聞先父言,在蘇州城裡,一人被毒蛇咬,倒斃路上。
來一畫辰州符者,環屍劃一圈,遍插剪刀數十枝,刀鋒向地,開口而插。
彼念符後,蛇從各處來,皆從剪刀縫下鑽入,以其口按之斃者傷口,大小不符,乃退,從原刀縫下離場而去。
如是來者十許蛇,後一蛇,始系咬死此人者。
以口接死者傷口,吸其血中毒既盡,仍從其原刀縫下離去,刀縫忽合,蛇身兩斷,即死。
而路斃者已漸蘇,能坐起立矣。
此實神乎其技矣。
辰州符能令離鄉死屍步行回家,始再倒斃。
此事流布極廣,幾乎國人皆知。
據聞對日抗戰時,有兩美國人在湘西親睹其事,曾邀兩術者同赴美國實驗,俾科學家探讨,許以钜金為酬。
兩術者拒之,謂:拜師受術時,曾立誓不為牟利。
如獲巨金,恐所受術即不靈。
凡屬中國社會此一類奇異功能,皆出秘傳,皆不為牟利,此又是心理學上一大問題。
苟為牟利,即不傳,得傳亦不靈。
最近又聞美國有一三十以上人,亦擅身體上之奇異功能,惟須得美金一百五十元即一試,此亦美國文化顯然與中國文化之相異處。
惟此人所擅何能,惜未詳問,在此亦難深論。
或謂中國人遇事每不問其所以然,苟見其然,即試加應用。
今大陸即如此,如令幼童具此等奇異功能者,在醫院看視病人身體内情況,較之愛克司光尤靈。
又警察人員更知重視利用,因幼童具此異能者,能從犯人身上看得其既往之一切。
如竊盜罪,兇殺罪等,描繪罪狀,钜細畢真,令犯者無可隐遁,則豈不此等幼童當前即見有大用。
但在此上又另有問題。
在中國社會上,此等事既所屢見,即讀二十五史之《五行志》,所載各事,類如此等奇異者,已甚繁夥。
如司馬遷《史記》,即載扁鵲能隔牆見物。
果能分類整理,已可彙成大觀。
其他雜見于筆記小說中者,亦甚多。
即如王安石《傷仲永》一文,仲永在幼童時已能詩,不經學而吟詠成章。
年漸長,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