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科學
關燈
小
中
大
人等,凡列美國之國籍,則諸民族間各自平等。
此尤開西方立國未有之先例,與蘇俄之顯以斯拉夫一民族立國者又不同,此其三。
抑且美國之強,以保其富。
蘇維埃則務強以求富。
兩國立國精神又不同,此其四。
故當謂蘇一變至于美,美一變至于道。
是則當前國人一意傾慕美國,亦可謂大義至當矣。
惟尚有小節所當顧及者。
美國乃當前世界最富最強之大國,吾國人自承乃一未開發落後國家,乃一貧弱之小國,則慕效美國,亦當較量彼我,善自為學,不當好高鹜遠,以求同為一富強大國為目标,此其一。
又美國為舉世多數國家共同慕效,自有其共通大雅之處,吾國隻能慕效其一部分。
故中國之與美,乃正有雅俗之分。
中國當不忘中國之俗。
以中國之通俗化來學美國,如舉一例,中國人仍當讀中國書,貴能以中國書中所講道理來闡揚宏伸美國之大道,不當隻求美國之大道,而先自把中國方面一切全放棄,此亦即當前國人所主張之通俗化。
如《詩經》有頌,有大小雅,亦有十五國風。
今日國人志切美化,亦不當僅對美有頌、有雅,而自己乃不複有風,恐亦終有未是,此其二。
慕效西化,謙卑自居,則決不當對國人對古人轉持一種崇高驕傲之态度,漫肆批評。
今國人中,賢者富者,亦多轉隸美籍。
據美國法律,則當與美國人同屬平等。
而美國究亦非已達盡善盡美之境,尚待其能一變而至于道,則吾國人之得入美籍者,正亦同負此責任,庶亦于舉世人類有其貢獻,而吾國家民族之前途,亦與有賴矣。
倘以改隸美籍者為天下之士,則仍留本國者,宜可為一國之士。
孔子祖先,亦自宋遷魯,而如顔子、有子、曾子皆以魯人為孔門之高第弟子,則果仍為中國人,亦未嘗于天下無貢獻。
此則仍待國人之自勉。
2 《中庸》言誠,猶莊老言自然,非有所為而為,乃無所為而為。
言其德性,斯謂之誠矣。
故曰:"誠者,自成也。
"又曰:"誠者,物之終始。
不誠無物。
"則萬物皆成于自然,而其間有一重大意義,即為終始,即時間之過程。
故曰:"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
"若是有為而為,則得其所為,其為自息。
惟其無為而為,斯其為乃出于至誠,乃可以無息。
故言自然,則必寓有一時間觀。
西方人對自然僅注意其空間,僅注意于物與物之分别相異,而不知其和合會通處,于是乃就其分别而各自探求其真理所在,乃有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各專門之學。
故其所探求之真理,則盡在外。
其所成之各專門之學,則為西方之科學。
亦或會通以求,而仍向外求之,則為西方之哲學。
柏拉圖榜其門,非通幾何學勿入吾室,則哲學仍必本于科學。
在自然之上,建立一上帝,信之為一切萬物之主宰,亦即真理之所在,此則為西方之宗教。
故西方之科學、哲學、宗教,同屬向外求,同不存在于一時間觀念中。
縱謂有時間,亦必随屬于空間,如近代愛因斯坦之四度空間論是矣。
《中庸》則謂:"悠久所以成物。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則悠久之時間,其位置尚在天地之上,而科學、哲學、宗教皆一以貫之矣。
而此時間則在物之内,不在物之外。
中國人一切學問皆主向内求,故乃深深獲得此時間觀。
而萬物乃同歸于一,而其分别則僅一征象之見于外,經時間而始有。
故《中庸》言:"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此則天文地質,莫非經曆時間之悠久,而遂有當前之現象。
若言生物,自微生物以至于人類,亦同此一生命,而此生命則仍自無生物來,仍是一自然,仍是一無為,仍是一至誠無息。
故《詩》曰:"維天之命,于穆不已。
"又曰:"丕顯文王,之德之純。
"此純亦不已。
則科學、哲學、宗教,豈不同歸于一。
一于此心之德之純一而不已,故曰:"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
"道必凝于德,德則即此心之純一而不已,斯即天之命。
一天人,合内外,如是而止。
故曰:"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故至誠如神。
"又曰:"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惟天下至誠為能化。
"文王之德,即天地萬物大全體中之一曲,而所化及于天地萬物之大全體。
中國古人科學、哲學、宗教三位一體之學之最高理想、最高境界,已盡在此。
西方人主言變,乃不知言化。
變亦屬于外,化則屬于内。
變則此物變成他物,而空間亦覺其有異。
如石器時代變為鐵器時代,又變為電器時代,此各時代之空間,皆絕不同。
若知注意其時間,則一本相貫,一體相承,乃見其為化,而變則隻是化中之一征。
中國人言生命,其實亦是一時間之化。
自幼稚迄于耄老,仍是此一生命。
自原始人迄于現代人,亦仍是此一生命。
此一生命經曆長時間之化,必當有變。
今日已為電器時代,較之原始人之石器時代,一切物皆已變,而此生命之化則依然無大變。
生命即是一大自然,科學違反了自然。
往日以石器殺人,今日以電器殺人。
科學日益發明,天下其烏能不亂?人種其烏能不絕?中國古人言:"正德利用厚生。
"在内正德,始能在外有利用,而仍必以厚生為歸。
西方科學則僅求利用,不求正德,斯其生乃轉見其薄不見其厚矣。
故科學利用非要不得,但當以正德為大前提,厚生為大歸宿,始有利用可言。
以此意來尋求中國科學史,而能加之以發明,則庶見其于西方科學史有大異其趣者。
此亦可謂中國科學乃會通和合于中國文化大傳統之全體而始見其意義與價值,此亦中國科學精神之一端。
又近代西方科學發明,亦非限于核武器殺人之一途。
即如近三十年來之太空飛行,登陸月球,豈不開人類邃古未有之新局。
中國易象最重龍,飛龍在天,亦僅中國古人一想像。
近代西方太空人豈不遠駕飛龍而上之。
前之如西方人發明紡織機,發明蒸汽機、輪船、火車之為利于人類者又何限。
則西方近代之為禍,乃在其人文學,不在其自然科學。
務求利用自然科學之種種發明于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而後其自然科學乃為禍不為利。
中國古人言:"正德利用厚生。
"果在人文學上能先正其德,則一切自然科學自不失其為利用而厚生。
若必如中國道家,并桔槔而并加摒戒勿加利用,則烏得有如近代之自來水。
孔子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亦可謂中國人多樂山之仁,西方人多樂水之智。
一動一靜,一通一别。
故倘一切學問,亦如西方能分别求之,又能會通用之,先正其德,而又能利用厚生,則正如晚清儒之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先知以會通為體,又豈害于分别之為用。
此則誠會通中西,又更有一新學術、新境界之向前發展,仍貴會通以求,不貴分别以觀者。
餘之一一比較中西學術異同,則仍貴于異中得同,乃能于同中存異。
有自然,乃始有人文。
有人文,而自然亦随以前進,又豈嚴加分别之所能盡其能事乎。
此尤開西方立國未有之先例,與蘇俄之顯以斯拉夫一民族立國者又不同,此其三。
抑且美國之強,以保其富。
蘇維埃則務強以求富。
兩國立國精神又不同,此其四。
故當謂蘇一變至于美,美一變至于道。
是則當前國人一意傾慕美國,亦可謂大義至當矣。
惟尚有小節所當顧及者。
美國乃當前世界最富最強之大國,吾國人自承乃一未開發落後國家,乃一貧弱之小國,則慕效美國,亦當較量彼我,善自為學,不當好高鹜遠,以求同為一富強大國為目标,此其一。
又美國為舉世多數國家共同慕效,自有其共通大雅之處,吾國隻能慕效其一部分。
故中國之與美,乃正有雅俗之分。
中國當不忘中國之俗。
以中國之通俗化來學美國,如舉一例,中國人仍當讀中國書,貴能以中國書中所講道理來闡揚宏伸美國之大道,不當隻求美國之大道,而先自把中國方面一切全放棄,此亦即當前國人所主張之通俗化。
如《詩經》有頌,有大小雅,亦有十五國風。
今日國人志切美化,亦不當僅對美有頌、有雅,而自己乃不複有風,恐亦終有未是,此其二。
慕效西化,謙卑自居,則決不當對國人對古人轉持一種崇高驕傲之态度,漫肆批評。
今國人中,賢者富者,亦多轉隸美籍。
據美國法律,則當與美國人同屬平等。
而美國究亦非已達盡善盡美之境,尚待其能一變而至于道,則吾國人之得入美籍者,正亦同負此責任,庶亦于舉世人類有其貢獻,而吾國家民族之前途,亦與有賴矣。
倘以改隸美籍者為天下之士,則仍留本國者,宜可為一國之士。
孔子祖先,亦自宋遷魯,而如顔子、有子、曾子皆以魯人為孔門之高第弟子,則果仍為中國人,亦未嘗于天下無貢獻。
此則仍待國人之自勉。
2 《中庸》言誠,猶莊老言自然,非有所為而為,乃無所為而為。
言其德性,斯謂之誠矣。
故曰:"誠者,自成也。
"又曰:"誠者,物之終始。
不誠無物。
"則萬物皆成于自然,而其間有一重大意義,即為終始,即時間之過程。
故曰:"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遠。
"若是有為而為,則得其所為,其為自息。
惟其無為而為,斯其為乃出于至誠,乃可以無息。
故言自然,則必寓有一時間觀。
西方人對自然僅注意其空間,僅注意于物與物之分别相異,而不知其和合會通處,于是乃就其分别而各自探求其真理所在,乃有天文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各專門之學。
故其所探求之真理,則盡在外。
其所成之各專門之學,則為西方之科學。
亦或會通以求,而仍向外求之,則為西方之哲學。
柏拉圖榜其門,非通幾何學勿入吾室,則哲學仍必本于科學。
在自然之上,建立一上帝,信之為一切萬物之主宰,亦即真理之所在,此則為西方之宗教。
故西方之科學、哲學、宗教,同屬向外求,同不存在于一時間觀念中。
縱謂有時間,亦必随屬于空間,如近代愛因斯坦之四度空間論是矣。
《中庸》則謂:"悠久所以成物。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
"則悠久之時間,其位置尚在天地之上,而科學、哲學、宗教皆一以貫之矣。
而此時間則在物之内,不在物之外。
中國人一切學問皆主向内求,故乃深深獲得此時間觀。
而萬物乃同歸于一,而其分别則僅一征象之見于外,經時間而始有。
故《中庸》言:"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
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此則天文地質,莫非經曆時間之悠久,而遂有當前之現象。
若言生物,自微生物以至于人類,亦同此一生命,而此生命則仍自無生物來,仍是一自然,仍是一無為,仍是一至誠無息。
故《詩》曰:"維天之命,于穆不已。
"又曰:"丕顯文王,之德之純。
"此純亦不已。
則科學、哲學、宗教,豈不同歸于一。
一于此心之德之純一而不已,故曰:"苟無至德,至道不凝焉。
"道必凝于德,德則即此心之純一而不已,斯即天之命。
一天人,合内外,如是而止。
故曰:"至誠之道,可以前知。
""故至誠如神。
"又曰:"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惟天下至誠為能化。
"文王之德,即天地萬物大全體中之一曲,而所化及于天地萬物之大全體。
中國古人科學、哲學、宗教三位一體之學之最高理想、最高境界,已盡在此。
西方人主言變,乃不知言化。
變亦屬于外,化則屬于内。
變則此物變成他物,而空間亦覺其有異。
如石器時代變為鐵器時代,又變為電器時代,此各時代之空間,皆絕不同。
若知注意其時間,則一本相貫,一體相承,乃見其為化,而變則隻是化中之一征。
中國人言生命,其實亦是一時間之化。
自幼稚迄于耄老,仍是此一生命。
自原始人迄于現代人,亦仍是此一生命。
此一生命經曆長時間之化,必當有變。
今日已為電器時代,較之原始人之石器時代,一切物皆已變,而此生命之化則依然無大變。
生命即是一大自然,科學違反了自然。
往日以石器殺人,今日以電器殺人。
科學日益發明,天下其烏能不亂?人種其烏能不絕?中國古人言:"正德利用厚生。
"在内正德,始能在外有利用,而仍必以厚生為歸。
西方科學則僅求利用,不求正德,斯其生乃轉見其薄不見其厚矣。
故科學利用非要不得,但當以正德為大前提,厚生為大歸宿,始有利用可言。
以此意來尋求中國科學史,而能加之以發明,則庶見其于西方科學史有大異其趣者。
此亦可謂中國科學乃會通和合于中國文化大傳統之全體而始見其意義與價值,此亦中國科學精神之一端。
又近代西方科學發明,亦非限于核武器殺人之一途。
即如近三十年來之太空飛行,登陸月球,豈不開人類邃古未有之新局。
中國易象最重龍,飛龍在天,亦僅中國古人一想像。
近代西方太空人豈不遠駕飛龍而上之。
前之如西方人發明紡織機,發明蒸汽機、輪船、火車之為利于人類者又何限。
則西方近代之為禍,乃在其人文學,不在其自然科學。
務求利用自然科學之種種發明于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而後其自然科學乃為禍不為利。
中國古人言:"正德利用厚生。
"果在人文學上能先正其德,則一切自然科學自不失其為利用而厚生。
若必如中國道家,并桔槔而并加摒戒勿加利用,則烏得有如近代之自來水。
孔子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亦可謂中國人多樂山之仁,西方人多樂水之智。
一動一靜,一通一别。
故倘一切學問,亦如西方能分别求之,又能會通用之,先正其德,而又能利用厚生,則正如晚清儒之言,"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先知以會通為體,又豈害于分别之為用。
此則誠會通中西,又更有一新學術、新境界之向前發展,仍貴會通以求,不貴分别以觀者。
餘之一一比較中西學術異同,則仍貴于異中得同,乃能于同中存異。
有自然,乃始有人文。
有人文,而自然亦随以前進,又豈嚴加分别之所能盡其能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