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中國宗教
關燈
小
中
大
其外在所遇不可知,此乃西方宗教信仰崇奉外力所由起。
印度釋迦所提倡之佛教,雖亦同是宗教,然與西方耶回二教有大不同處。
一則釋迦言涅槃,乃抽象辭,與耶回二教之上帝天堂為具體性者不同。
二則釋迦言塵世生老病死四苦,皆由生前作業來。
生前作業,乃人類本身事,與耶回二教之信靈魂非人世現實者又不同。
三則釋迦乃以一皇太子離家出走,菩提樹下得悟,又經修煉始成佛,與耶稣穆罕默德之自始即由上帝命其傳教,初不經由其自身之特殊修煉者尤不同。
信佛教,同經修煉,同得成佛。
耶回二教,信者僅得靈魂上天堂,決不得同成為耶稣與穆罕默德,此又大不同。
又佛教雖信者同得成佛,則依信者各自之修煉,又遞有階梯,如佛之下有菩薩,菩薩又分十地。
耶回二教信徒則一律平等,同此祈禱,同此歌頌。
僅任職教會者,有地位之不同。
教皇乃經選舉,已凱撒化。
及其死,亦僅得靈魂上天堂而止。
抑且諸佛乃在諸天上,即諸天亦來聽佛法。
耶回教中之上帝,則絕不來聽耶稣與穆罕默德以及曆代教主之傳道。
故耶回二教,乃于平等上有極大一不平等。
佛教則于不平等上有絕大一平等。
此皆其大不同處。
佛教來中國,乃于中國傳統文化有其近似處,但亦有一大不同處。
佛教與耶回二教同對人生抱悲觀,而中國人對人生則抱樂觀。
佛教在中國已極盛行,宋代理學家起,周濂溪教二程尋孔顔樂處,而生老病死不為苦,此即對佛教一反證。
苟使反之吾心,信孔顔儒道,亦在救世救苦救難,而吾心則樂,則何必效釋迦之逃避出世。
中國人之由釋返儒,則仍在其一心。
即理學興起前之中國高僧,亦知反之己心,則即身可以成佛,立地可以成佛,而無前世作業之為障。
南北朝時,竺道生已闡其義。
唐代禅宗,更盛唱其說,而天台華嚴相與助成之。
此為中國化之佛教。
印度地居熱帶,生活易足,人心懶于工作,易于厭世。
中國地居溫帶,以農立國,勤勞節儉,乃為生之本。
故佛教主出世,而中國人則安于入世。
此乃中印雙方之大不同處。
西方人入世必尚争,中國人入世則尚和。
此又中西雙方之大不同處。
和則生樂。
中國人言"樂天知命",樂天即知命。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乃知天之所命于己者,此即為己之道。
中國人言道,有天道,有人道,人道之大者為仁。
曾子言:"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仁道即人道,亦即天道。
以為己任,則即為己之道。
死而己之責任方盡,乃得休息。
惟仍有後人,繼續任此一大任。
此為中國信仰之特殊處。
人之生必歸于死,此亦天命,人人易知。
人之生必付以一番責任,此則非人人所知。
天既付人以責,又必付人以能任此責之一番才能,中國人稱此曰德。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是也。
此德亦稱之曰性。
《中庸》言:"天命之謂性"是也。
然人具此德性,未必能發揮為才能,以善盡此責,則必待于學。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忠信乃天命之性,而學則是為己之道。
人必先學而後教。
苟其不學,又何以教。
孔子曰:"學不厭,教不倦。
"學而不教,斯亦可謂之不仁。
但學在先,教在後,故宗教之在中國不盛,而惟學為盛。
《論語》二十篇,開首第一字即為一學字,此可證矣。
故宗教信在外,而中國人則信在内,首當信己之能學。
己之學,首要則在立志。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是也。
孔子七十,始曰:"從心所欲不逾矩。
"故中國人之教,乃教人立志為學,其所學則為道。
孔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是也。
其道則曰為己之道,以達于人道,通于天道。
其發端則在己之一心,其歸極亦在己之一心。
故若謂中國有教,其教當謂之心教。
信者乃己之心,所信亦同此心。
其實世界人類其他各宗教亦可謂同是一心教。
歐洲人之心,在其各自之個人,本無心于斯世斯人,其所奉之教,乃猶太人耶稣所創立。
耶稣已預為歐洲人留下一地位,曰:"凱撒事凱撒管。
"但不僅耶稣上了十字架,直到近代之核子武器,皆屬凱撒事,上帝不能管,此亦見歐洲人之心。
耶稣之言,亦久而有驗矣。
一手持可蘭經,一手持刀,此亦阿拉伯人之心。
離家兀坐山洞中,或大樹下,此為印度人之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為中國人之心。
凡教必本于心,此亦中國古人所創之人文大道,可以證之當前全世界之人類而信矣。
近代中國人則惟西方是慕,然不熱衷于其宗教,獨傾心于其科學,此選擇亦可謂妙得其宗矣。
科技為今日國人所競崇,先以賺人錢,最後必達于要人命。
核子武器誠屬科技之最尖端。
果使第三次世界大戰幸不發生,而科技繼續進展,則必有不上戰場,核武器不待使用,而更有不見痕迹之新殺人利器之出現。
如是則世界真有末日,而死者靈魂盡得上天堂,一切事盡由上帝管,更不由凱撒管,耶稣之言,亦久而有驗。
耶稣之最先宗旨亦或可由此而達矣。
我誠不勝其為靈魂界慶賀,但亦不勝為生命界悲悼矣。
然果使人心能變,人同此心,孔子魂氣依然流散天地間,則或有中國人所崇奉之心教之所想像之一境之出現。
縱不在中國,或可出現于西方。
夷狄而中國則中國之,亦安知其必無此一可能。
此其為中國信仰之最後希望乎?我日禱之,我日禱之。
一神多神,又為近代國人衡評中西宗教信仰高下一标準。
惟中國之多神,亦中國人心一表現。
凡中國人所親所敬,必尊以為神。
如父母生我,乃及曆代祖宗,皆尊以為神。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物,縱曆數千年以上,中國人亦必尊以為神。
士農工商四業,除商業外,孔子為至聖先師可不論,如稷為農神,夔為樂神,其他百工尊以為神者難縷舉。
自人文界推至自然界,吾心亦莫不有敬有親。
敬而不親,于心有憾。
親而不敬,于心有愧。
故天地亦如父母同尊為神。
敬之與親
印度釋迦所提倡之佛教,雖亦同是宗教,然與西方耶回二教有大不同處。
一則釋迦言涅槃,乃抽象辭,與耶回二教之上帝天堂為具體性者不同。
二則釋迦言塵世生老病死四苦,皆由生前作業來。
生前作業,乃人類本身事,與耶回二教之信靈魂非人世現實者又不同。
三則釋迦乃以一皇太子離家出走,菩提樹下得悟,又經修煉始成佛,與耶稣穆罕默德之自始即由上帝命其傳教,初不經由其自身之特殊修煉者尤不同。
信佛教,同經修煉,同得成佛。
耶回二教,信者僅得靈魂上天堂,決不得同成為耶稣與穆罕默德,此又大不同。
又佛教雖信者同得成佛,則依信者各自之修煉,又遞有階梯,如佛之下有菩薩,菩薩又分十地。
耶回二教信徒則一律平等,同此祈禱,同此歌頌。
僅任職教會者,有地位之不同。
教皇乃經選舉,已凱撒化。
及其死,亦僅得靈魂上天堂而止。
抑且諸佛乃在諸天上,即諸天亦來聽佛法。
耶回教中之上帝,則絕不來聽耶稣與穆罕默德以及曆代教主之傳道。
故耶回二教,乃于平等上有極大一不平等。
佛教則于不平等上有絕大一平等。
此皆其大不同處。
佛教來中國,乃于中國傳統文化有其近似處,但亦有一大不同處。
佛教與耶回二教同對人生抱悲觀,而中國人對人生則抱樂觀。
佛教在中國已極盛行,宋代理學家起,周濂溪教二程尋孔顔樂處,而生老病死不為苦,此即對佛教一反證。
苟使反之吾心,信孔顔儒道,亦在救世救苦救難,而吾心則樂,則何必效釋迦之逃避出世。
中國人之由釋返儒,則仍在其一心。
即理學興起前之中國高僧,亦知反之己心,則即身可以成佛,立地可以成佛,而無前世作業之為障。
南北朝時,竺道生已闡其義。
唐代禅宗,更盛唱其說,而天台華嚴相與助成之。
此為中國化之佛教。
印度地居熱帶,生活易足,人心懶于工作,易于厭世。
中國地居溫帶,以農立國,勤勞節儉,乃為生之本。
故佛教主出世,而中國人則安于入世。
此乃中印雙方之大不同處。
西方人入世必尚争,中國人入世則尚和。
此又中西雙方之大不同處。
和則生樂。
中國人言"樂天知命",樂天即知命。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乃知天之所命于己者,此即為己之道。
中國人言道,有天道,有人道,人道之大者為仁。
曾子言:"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仁道即人道,亦即天道。
以為己任,則即為己之道。
死而己之責任方盡,乃得休息。
惟仍有後人,繼續任此一大任。
此為中國信仰之特殊處。
人之生必歸于死,此亦天命,人人易知。
人之生必付以一番責任,此則非人人所知。
天既付人以責,又必付人以能任此責之一番才能,中國人稱此曰德。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是也。
此德亦稱之曰性。
《中庸》言:"天命之謂性"是也。
然人具此德性,未必能發揮為才能,以善盡此責,則必待于學。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忠信乃天命之性,而學則是為己之道。
人必先學而後教。
苟其不學,又何以教。
孔子曰:"學不厭,教不倦。
"學而不教,斯亦可謂之不仁。
但學在先,教在後,故宗教之在中國不盛,而惟學為盛。
《論語》二十篇,開首第一字即為一學字,此可證矣。
故宗教信在外,而中國人則信在内,首當信己之能學。
己之學,首要則在立志。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是也。
孔子七十,始曰:"從心所欲不逾矩。
"故中國人之教,乃教人立志為學,其所學則為道。
孔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是也。
其道則曰為己之道,以達于人道,通于天道。
其發端則在己之一心,其歸極亦在己之一心。
故若謂中國有教,其教當謂之心教。
信者乃己之心,所信亦同此心。
其實世界人類其他各宗教亦可謂同是一心教。
歐洲人之心,在其各自之個人,本無心于斯世斯人,其所奉之教,乃猶太人耶稣所創立。
耶稣已預為歐洲人留下一地位,曰:"凱撒事凱撒管。
"但不僅耶稣上了十字架,直到近代之核子武器,皆屬凱撒事,上帝不能管,此亦見歐洲人之心。
耶稣之言,亦久而有驗矣。
一手持可蘭經,一手持刀,此亦阿拉伯人之心。
離家兀坐山洞中,或大樹下,此為印度人之心。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為中國人之心。
凡教必本于心,此亦中國古人所創之人文大道,可以證之當前全世界之人類而信矣。
近代中國人則惟西方是慕,然不熱衷于其宗教,獨傾心于其科學,此選擇亦可謂妙得其宗矣。
科技為今日國人所競崇,先以賺人錢,最後必達于要人命。
核子武器誠屬科技之最尖端。
果使第三次世界大戰幸不發生,而科技繼續進展,則必有不上戰場,核武器不待使用,而更有不見痕迹之新殺人利器之出現。
如是則世界真有末日,而死者靈魂盡得上天堂,一切事盡由上帝管,更不由凱撒管,耶稣之言,亦久而有驗。
耶稣之最先宗旨亦或可由此而達矣。
我誠不勝其為靈魂界慶賀,但亦不勝為生命界悲悼矣。
然果使人心能變,人同此心,孔子魂氣依然流散天地間,則或有中國人所崇奉之心教之所想像之一境之出現。
縱不在中國,或可出現于西方。
夷狄而中國則中國之,亦安知其必無此一可能。
此其為中國信仰之最後希望乎?我日禱之,我日禱之。
一神多神,又為近代國人衡評中西宗教信仰高下一标準。
惟中國之多神,亦中國人心一表現。
凡中國人所親所敬,必尊以為神。
如父母生我,乃及曆代祖宗,皆尊以為神。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物,縱曆數千年以上,中國人亦必尊以為神。
士農工商四業,除商業外,孔子為至聖先師可不論,如稷為農神,夔為樂神,其他百工尊以為神者難縷舉。
自人文界推至自然界,吾心亦莫不有敬有親。
敬而不親,于心有憾。
親而不敬,于心有愧。
故天地亦如父母同尊為神。
敬之與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