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妹文》譯文及注釋
關燈
小
中
大
綿惙(綽chuò):病勢危險。
強(搶qiǎng):勉強。
諾(懦nuò):表示同意的答語,猶言“好”。
訣:訣别。
袁枚有哭妹詩:“魂孤通夢速,江闊送終遲。
”自注:“得信前一夕,夢與妹如平生歡。
” 果:果真。
未時:相當下午一至三時。
辰時:相當于上午七時至九時。
支:同“肢”。
一目示瞑(名míng):一隻眼睛沒有閉緊。
這句說:你還在忍受着死亡的痛苦,等我回來見面。
蓋:發語詞,表原因。
幾許:多少。
知聞:聽取,知道。
共汝籌畫:和你一起商量,安排。
已矣:完了。
又卒難明:最終又難以明白。
卒,終于。
天乎人乎:有史以來強烈時的呼喚,表示極端悲痛。
這句說:然而就這樣帶着無窮的憾恨而終于完了啊! 付梓(子zǐ)付印。
梓,樹名。
這裡指印刷書籍用的雕闆。
素文的遺稿,附印在袁枚的《小倉山房全集》中,題為《素文女子遺稿》。
袁枚為了它寫了跋文。
代嫁:指代妹妹作主把外甥女嫁出去。
傳(zhuàn):即《女弟素文傳》。
窀穸(zhūnxī):墓穴。
這句說:隻有你的墓穴,還沒有籌劃措辦罷了。
先茔(迎yíng):祖先的墓地。
江廣河深:言地理阻隔,交通不便。
這句說:所以請示母親,自得她同意而把你安頓在這裡,以便于掃墓祭吊。
古人鄉土觀念很重,凡故鄉有先茔的,一般都應歸葬;不得已而葬在他鄉,一般被看作非正式、非永久性的。
所以文中既說“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甯汝于斯”,又說“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特地将此事作為一個缺憾而鄭重提出,并再三申明原因。
下文的“羁魂”,也是着眼于此而言的。
阿印:《女弟素文傳》載:“女阿印,病瘖,一切人事器物不能音,而能書。
”其哭妹詩說:“有女空生口,無言但點頤。
“ 冢(腫zhǒng):墳墓。
阿爺:袁枚的父親袁濱,曾在各地為幕僚,于袁枚三十三歲時去世。
侍者:這裡指妾。
阿兄:袁枚自稱。
陶氏:作者的妾。
亳州人,工棋善繡。
曠渺(秒miǎo):空曠遼闊。
望:對着。
原隰(習xí):平廣的代地。
高而平的地叫原,低下而潮濕的地為隰。
栖霞:山名。
一名攝山。
在南京市東。
風雨:泛指各種氣候。
晨昏:指一天到晚。
羁(機jī)魂:飄蕩在他鄉的魂魄。
男:兒子。
袁枚于年(乾隆二十三年)喪子。
他的兄弟曾為此寫過兩首五言律詩,題為《民兄得了不舉》。
這就是文所說的“哭侄詩“。
袁枚寫這篇祭文的時候還沒有兒子。
再後兩年,至六十三歲,其妾鐘氏才生了一個兒子,名阿遲。
兩女:袁枚的雙生女兒。
也是鐘氏所生。
牙牙:小孩學話的聲音。
這裡說兩個女兒還很幼小。
周晬(最zuì):周歲。
親在未敢言老:封建孝道規定,凡父母長輩在世,子女即使老了也不得說老。
否則既不尊敬,又容易使年邁的長輩驚怵于已近死亡。
出《禮記·坊記》:“父母在,不稱老。
“袁枚這句話,是婉轉地表示自己已經老了。
按,袁枚這時六十一歲,母親還健在。
齒危:牙齒搖搖欲墜。
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袁枚的堂弟袁樹,字東芗,号芗亭,小名阿品,由進士任河南正陽縣縣令。
當時也沒有子女。
據袁枚《先妣行狀》所說,阿品有個兒子叫阿通;但那是袁枚寫這篇《祭妹文》以後的事。
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親、本身、兒子、孫子、曾孫和玄孫。
這裡指血緣關系較近的許多宗屬。
無可繼者:沒有可以傳宗接代的人。
按,專指男性。
可能:猶言“能否”。
紙灰:錫箔、紙錢等焚燒後的灰燼。
朔風野大:曠野上,北風顯得更大。
《詩經鄭風》中的名篇。
強(搶qiǎng):勉強。
諾(懦nuò):表示同意的答語,猶言“好”。
訣:訣别。
袁枚有哭妹詩:“魂孤通夢速,江闊送終遲。
”自注:“得信前一夕,夢與妹如平生歡。
” 果:果真。
未時:相當下午一至三時。
辰時:相當于上午七時至九時。
支:同“肢”。
一目示瞑(名míng):一隻眼睛沒有閉緊。
這句說:你還在忍受着死亡的痛苦,等我回來見面。
蓋:發語詞,表原因。
幾許:多少。
知聞:聽取,知道。
共汝籌畫:和你一起商量,安排。
已矣:完了。
又卒難明:最終又難以明白。
卒,終于。
天乎人乎:有史以來強烈時的呼喚,表示極端悲痛。
這句說:然而就這樣帶着無窮的憾恨而終于完了啊! 付梓(子zǐ)付印。
梓,樹名。
這裡指印刷書籍用的雕闆。
素文的遺稿,附印在袁枚的《小倉山房全集》中,題為《素文女子遺稿》。
袁枚為了它寫了跋文。
代嫁:指代妹妹作主把外甥女嫁出去。
傳(zhuàn):即《女弟素文傳》。
窀穸(zhūnxī):墓穴。
這句說:隻有你的墓穴,還沒有籌劃措辦罷了。
先茔(迎yíng):祖先的墓地。
江廣河深:言地理阻隔,交通不便。
這句說:所以請示母親,自得她同意而把你安頓在這裡,以便于掃墓祭吊。
古人鄉土觀念很重,凡故鄉有先茔的,一般都應歸葬;不得已而葬在他鄉,一般被看作非正式、非永久性的。
所以文中既說“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甯汝于斯”,又說“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特地将此事作為一個缺憾而鄭重提出,并再三申明原因。
下文的“羁魂”,也是着眼于此而言的。
阿印:《女弟素文傳》載:“女阿印,病瘖,一切人事器物不能音,而能書。
”其哭妹詩說:“有女空生口,無言但點頤。
“ 冢(腫zhǒng):墳墓。
阿爺:袁枚的父親袁濱,曾在各地為幕僚,于袁枚三十三歲時去世。
侍者:這裡指妾。
阿兄:袁枚自稱。
陶氏:作者的妾。
亳州人,工棋善繡。
曠渺(秒miǎo):空曠遼闊。
望:對着。
原隰(習xí):平廣的代地。
高而平的地叫原,低下而潮濕的地為隰。
栖霞:山名。
一名攝山。
在南京市東。
風雨:泛指各種氣候。
晨昏:指一天到晚。
羁(機jī)魂:飄蕩在他鄉的魂魄。
男:兒子。
袁枚于年(乾隆二十三年)喪子。
他的兄弟曾為此寫過兩首五言律詩,題為《民兄得了不舉》。
這就是文所說的“哭侄詩“。
袁枚寫這篇祭文的時候還沒有兒子。
再後兩年,至六十三歲,其妾鐘氏才生了一個兒子,名阿遲。
兩女:袁枚的雙生女兒。
也是鐘氏所生。
牙牙:小孩學話的聲音。
這裡說兩個女兒還很幼小。
周晬(最zuì):周歲。
親在未敢言老:封建孝道規定,凡父母長輩在世,子女即使老了也不得說老。
否則既不尊敬,又容易使年邁的長輩驚怵于已近死亡。
出《禮記·坊記》:“父母在,不稱老。
“袁枚這句話,是婉轉地表示自己已經老了。
按,袁枚這時六十一歲,母親還健在。
齒危:牙齒搖搖欲墜。
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袁枚的堂弟袁樹,字東芗,号芗亭,小名阿品,由進士任河南正陽縣縣令。
當時也沒有子女。
據袁枚《先妣行狀》所說,阿品有個兒子叫阿通;但那是袁枚寫這篇《祭妹文》以後的事。
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父親、本身、兒子、孫子、曾孫和玄孫。
這裡指血緣關系較近的許多宗屬。
無可繼者:沒有可以傳宗接代的人。
按,專指男性。
可能:猶言“能否”。
紙灰:錫箔、紙錢等焚燒後的灰燼。
朔風野大:曠野上,北風顯得更大。
《詩經鄭風》中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