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妹文》譯文及注釋

關燈
t陽貨》:“夫子莞爾而笑。

    ” 則則:猶“啧啧”,贊歎聲。

     望日:陰曆每月十五,日月相對,月亮圓滿,所以稱為“望日”。

     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

    語出《禮記·檀弓下》:“趙文子與叔譽觀乎九原。

    ”後泛指墓地。

     弱冠(貫guàn):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意思是男子到了他舉行冠禮(正式承認他是個成年人)。

    弱,名詞。

    冠,動詞。

    後因以“弱冠”表示男子進入成年期的年齡。

    粵(月yuè)行:到廣東去。

    粵,廣東省的簡稱。

    袁枚二十一歲時經廣東到了廣西他叔父袁鴻(字健槃)那裡。

    袁鴻是文檔巡撫金鉷(紅hóng)的幕客。

    金鉷器重袁枚的才華,舉薦他到北京考博學鴻詞科。

     掎(己jǐ):拉住。

    恸(痛tong):痛哭。

     逾:越,經過。

     披宮錦:指袁枚于年(乾隆三年)考中進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請假南歸省親的事。

    宮錦,宮廷作坊特制的絲織品。

    這裡指用這種錦制成的宮袍。

    因唐代李白曾待诏翰林,着宮錦袍,後世遂用以稱翰林的朝服。

     廂:邊屋。

    案:狹長的桌子。

     瞠(撐chēng)視而笑:瞪眼看着笑,形容驚喜激動的情狀。

     長安:漢、唐舊都,即今西安市。

     函使:遞送信件的人。

    唐時新進士及第,以泥金書帖,報登科之喜。

    此指傳報錄取消息的人,俗稱“報子”。

    雲爾:如此如此罷了。

     凡此瑣瑣:所有這些細小瑣碎的事。

    袁枚有詩:“遠望蓬門樹彩竿,舉家相見問平安。

    同欣阆苑榮歸早,尚說長安得信難。

    壁上泥金經雨淡,窗前梅柳帶春寒。

    嬌癡小妹憐兄貴,教把宮袍著與看。

    ”(見《小倉山房詩集》卷二)可與“凡此瑣瑣”去者相印證。

     填膺(英yīng):充滿胸懷。

     凄梗:悲傷凄切,心頭像堵塞了一樣。

     曆曆:清晰得一一可數的樣子。

     逼取便逝:真要接近它|把握它,它就消失了。

     嫛婗(衣尼yīní):嬰兒。

    這裡引申為兒時。

     羅縷(呂lǚ)紀存:排成一條一條,記錄下來保存着。

    羅縷,也作“(爾見)褛”。

     可再:可以再有第二次。

     證印:指袁枚的母親章氏。

     義絕:斷絕情宜。

    這裡指離婚。

     阿奶:指袁枚的母親章氏。

     文墨:有關文字方面的事務。

     眣:這個字的正确寫法是“(目矢)”(順shùn),即用眼色示意。

    這裡作“期望”解。

     嘗:曾經。

    明經義:明白儒家經典的含義。

    谙(安ān)雅故:了解古書古事,知道前言往行的意思。

    語出《漢書·叙傳》:“函雅故,通古今。

    ”谙,熟聞熟知。

     這句意思說:你嫂嫂(指袁枚的妻子王氏)不是不好,但是在這方面稍有欠缺。

    婉嫕(義yì):溫柔和順。

    出《晉書·武悼楊皇後傳》:“婉嫕有婦德。

    ” 長(掌zhǎng):年紀大。

     身後:死後的一應事務。

     先予以去:比我先離開人世。

     絞宵:整夜。

    刺探:打聽、探望。

     小差:病情稍有好轉。

    差(chài),同“瘥”。

     殗殜(yèdié)病得不太厲害,但還沒有痊愈。

     娛遣:消遣。

     稗(拜bài)官野史:指私人編定的筆記、小說之類的曆史記載,與官方編号的“正史”相對而言。

    《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

    ”據說,西周高有掌管收錄街談巷議的官職,稱為稗官,稗是碎米。

    稗官,取瑣碎之義,即小官。

     愕(扼è):驚駭。

     聊資:絕代:姑且作為一時的快樂。

     吊:憑吊,遊覽。

    這句意思說:對于你的病,我因相信了醫師所說“不要緊”的話。

    方才遠遊揚州。

     慮戚吾心:顧慮着怕我心裡難過。

    戚,憂愁。

     阻人走報:阻止别人報急訊。

    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