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瑞
關燈
小
中
大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黑狐見。
」 《山海經》曰:「玄狐蓬尾。
」注曰:「蓬茸也。
」 《說苑》曰:「蓬狐,文豹之皮也。
」 《姒氏薏苡,成王梧桐》 《禮含嘉》曰:「夏姓姒氏女梽,吞薏苡生禹。
」 《春秋前傳》曰:「循已既感流星,又吞神珠薏苡,以生禹。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火而王其政訟中,梧桐為常生。
」 宋均曰:「梧桐,大家候興則為之生,有禍殃則不榮菙也。
」《詩》雲:「梧桐不生于岩,太平而後生于朝陽也。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任用賢良,則梧桐生東廂。
」注曰:「生于東廁,瑞。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梧桐生于朝陽。
」注曰:「生山東曰陽也。
」 《奚為漿露,奚為循風》 《晉陽秋》曰:「廢海西公以馬繮絞煞三子。
三子死之日,南山獻甘露。
頌賜公卿,三子不獲嘗焉。
先是,太和平中童謠曰:『青青衘路楊,白馬紫遊繮。
汝非皇太子,那得甘露漿。
』」 孫氏《瑞應圖》曰:「循風者八方之風,應時而至。
立春之日,則東方明庶風至;春分之日,則東南清明風至,一名薰風;立夏則南方景風至,一名巨風;夏至則西南方涼風至,一名凄風;立秋則西方阊阖風至,一名飕風;秋分則西北方不周風至,一名廣風;立冬則北方廣漠風至,一名寒風;冬至則東北方融風至,一名飙風。
」 《赤罴息佞,白狐衰戎》 《孝經援神契》曰:「赤罴,神獸也。
神靈滋液,百珍寶用,有赤罴。
」 宋均曰:「奸宄息,佞人逐,則赤罴出。
」 孫氏《瑞應圖》曰:「佞人遠,奸宄息,則赤罴入其國。
」 《典略》曰:「白狐者,神獸,岱宗之精也。
」 《春秋潛潭巴》曰:「白狐至則民利,不至則下驕恣。
」 宋均曰:「狐,陽精也。
白者,神也。
清白則民受利焉。
不至,君無治行,故下驕。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法平則白狐至。
」一本雲:「王者明德,動準法度則出。
宣帝時得之,狄戎衰也。
」 《東觀漢記》曰:「章帝時白狐見,群臣上壽。
」 《晉錄》曰:「武帝鹹甯二年,白狐九尾見汝南也。
」 《白鹿千歲,飛菟萬裡》 《晉中興書》曰:「白鹿者,神獸也,若霜雪。
自有牝,牡不與紫鹿為群。
」 《抱樸子》曰:「鹿其壽千歲,滿五百歲則色白。
」 《山海經》曰:「出下申之山。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黑齒貢白鹿。
」 《國語》曰:「王伐犬戎,得白鹿。
」 辛氏《三秦記》曰:「平王時見白鹿,因名其原。
」 孫氏《瑞應圖》曰:「飛菟者,神馬之名,日行三萬裡。
夏禹治水,勤勞曆年,救民之災,天其應德而飛菟來。
」 《宋魚入舟,秦龍德水》 《宋書》曰:「明帝泰始二年,華林園天淵池白魚雙躍入禦舟。
」 《齊書》曰:「升明三年,齊太祖詣官亭湖廟,有白魚雙躍入舟。
」 孫氏《瑞應圖》曰:「黑龍,北方水之龍也。
」 《洛書》曰:「黑帝起,黑龍見。
」 《史記》曰:「秦文公獲黑龍,自以為德水。
」 《大烏悲淚,三代髦尾》 範晔《後漢書》曰:「楊震改葬于華陰潼亭。
先葬十馀日,有大烏高丈馀,向震喪前俯仰悲鳴,淚下沾地。
及葬畢,飛去。
時人立石烏于墓側。
」 《典略》曰:「三王相代之馬,皆陰精也。
在夏則骝馬,黑身白髦尾。
在殷則驟馬,白身黑髦尾。
在周則騂馬,赤身黑髦尾也。
」 《奇獸祯漢,白鹿祉魏》 《漢書》曰:「宣帝神雀元年,九真獻奇獸。
蘇林曰:『象也。
』」注曰:「駒形、麟色、牛角,仁而愛人也。
」 《魏略》曰:「文帝欲于受禅,群國奏白麋見也。
」 《蒼鳥宋祖,青狐周文》 《宋紀》曰:「高祖伐鮮畢,圍廣固,将拔之。
夜有大鳥如鵝,蒼黑色,飛入高祖帳。
從事胡番進曰:『蒼者,胡色。
鵝者,我也。
胡來歸我,大吉祥也。
』明旦攻拔之。
」 孫氏《瑞應圖》曰:「青狐,神獸也。
」 《六韬》曰:「周文王拘羑裡,散宜生之宛懷塗山,得青狐以獻纣,免西伯之難。
」 《玉龜孰辨,玉羊孰分》 孫氏《瑞應圖》曰:「師曠時獲玉龜于河水之涯,此為聖國出。
」 《晉書》曰:「懷帝元年,有玉龜出于霸水。
」 孫氏《瑞應圖》曰:「玉羊,瑞器也。
锺律和調,五聲當節,則玉羊見。
」又曰:「晉平公時,師曠至玉羊。
又崔駰有玉羊之銘。
」 《玉典孰器,玉雞孰群》 孫氏《瑞應圖》曰:「玉典者,瑞器也。
王者仁慈則玉典見。
」 又曰:「玉雞,瑞器也,王者至孝則至。
」一本雲:「王者道德合神明則出。
」 《玉璜孰示,玉璧孰雲》 孫氏《瑞應圖》曰:「玉璜者,瑞器也。
五帝應循,玉璜出。
」郭玄曰:「半璧曰璜。
」 《尚書中候》曰:「呂望釣于渭水,獲玉璜,?曰:『姬受命,呂佐之。
搔搔理,合德于今。
昌來提提取。
撰爾雅,令報在齊。
撰述昌用起,發遵題。
遵修題号五百世,姜呂霸,世遵姬攜。
』」 《晉中興書》曰:「玉璧,仁寶也。
不琢自成,光若明月。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賢良美德,則玉璧出。
」 《魏志》曰:「遜帝武熙元年,鎮西将軍衛瓘上言,雍州兵于成都得玉璧一枚。
」 《宋書》曰:「孝武帝大明元年,江垂人朱伯得玉璧一枚,徑寸五分,以獻。
」 梁《天監起居注》曰:「元年,臨海太守伏曼容于天台山澗水中得玉璧一枚。
徑七寸九分,光眼潤于巧精奇。
」 《熒惑不變,太白合表》 《孝經援神契》曰:「熒惑不變,世和從通。
」 宋均曰:「不變,謂見伏應度,色從時也。
」 又曰:「太白合表,四夷從。
」 宋均曰:「合表從中道也。
太白進退主候兵,今從中道無進退,是夷服其兵。
」 《鎮星鈎钤,大電鬥繞》 《孝經援神契》曰:「《鈎命決》曰:『蒼帝出鎮,合钤兌位。
』昌注曰:『赤帝緯聚于東井,昌元見其轸也。
黃方矢射。
』」注曰:「黃帝出柱。
矢射,射流也。
」 《河圖》曰:「大電繞鬥,北樞星照。
郊野感,苻寶生。
黃帝正四輔,後嗣七九。
」 宋均曰:「塸土也。
四輔,輔正四時者也。
」 《蒼璧出郢,玉牟獲師》 《宋書》曰:「明帝太始五年,郢州獲蒼璧,廣八寸五分。
安西将軍蔡興宗以獻。
」 孫氏《瑞應圖》曰:「師曠時獲白牟。
」 《應龍黃野,大鲈翠沩》 《山海經》曰:「應龍,龍之有翼者也,居南極犂牛之山。
??尤伐黃帝,帝命應龍攻之冀州之野。
應龍畜水,??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黃帝乃下天女曰,雨止,遂殺??尤。
」 《河圖》曰:「挺輔佐黃帝五十四年,天老曰:『河出龍圖,洛出龜書,紀帝錄州聖人。
所紀姓号與謀治平,然後鳳皇處之。
其授帝圖乎?』黃帝乃時祭七日七夜,黃冠黃冕,駕黃乘載之翟翟旗。
天老五聖皆從以遊河洛之間,至翠沩之淵,大鲈魚泝流而至,問天老曰:『見天中流者也?』曰:『見之。
』顧問五經皆見,乃辟左右,獨與天老遊之。
天老跪而授之,其包畢見。
魚沉帛圖,蘭葉朱文,以投黃帝。
黃帝舒視之,名曰《錄圖》。
告黃帝後世傳代,謹藏勿洩,萬夫圖歡,以屬軒轅。
」 《青麞表異,赤燕應時》 《宋起居注》曰:「文帝時獲青麞。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八節有序,經緯齊差,應時之性,今則赤燕衘書而至。
又師曠時衘書而來。
」 《群翔之鶴,一角之龜》 梁《大同起居注》曰:「十年,上拜陵還至查硎,百僚拜候。
有鶴蔽日,羅列成行且鳴,翼從入宮。
」 《漢書》曰:「武帝後元元年诏曰:『朕交見上帝,遊于北邊。
見群鶴留止,不羅網,靡所獲獻。
于時太平。
』」 梁《天監起居注》曰:「十一年六月,安豐縣獲一角玄龜也。
」 《白烏曰陽,玄貝曰贻》 《典略》曰:「白烏,太陽之精也。
」徐整《三五曆》:「序天地之初,有三白烏,主生衆烏。
」 孫氏《瑞應圖》曰:「宗廟肅敬,則白烏至。
」 《漢書》曰:「章帝元鳳三年,冠石之祥,有烏數千集于旁。
成帝河平四年,白烏集孝文廟下,黑烏從。
明帝太甯元年,吳郡獻白烏。
」 《東觀漢記》曰:「章帝元和二年,王阜為益州牧,白烏見。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羗人獻玄貝。
贻貝也,一名贻。
」郭璞曰:「黑貝也。
」 《何花之勝,何玑之鏡》 《漢書》曰:「皇後入廟朝先王,花勝上有白鳳翡翠毛。
」 熊氏《瑞應圖》曰:「文玑如蜃,有光耀,可以如鏡。
」 《何台斂坼,何虹誕聖》 《晉陽秋》曰:「張亡後,中台遂圻。
太元中還複合正,中國謝太傅為相之所緻也。
」 《詩含神霧》曰:「握登見大虹竟天,意感生舜于垗墟。
」 《駿馬輸海,神馬鳴門》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火而王,其政象平,則南海輸駿馬、文狐。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不貪禽獸,則南海之駿馬見。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澤出神馬。
」 《随巢子》曰:「三苗大亂,天命殛之,夏後受之。
無方之澤出神馬,四方歸之。
」 《晉書》曰:「魏末有馬夜過官牧邊鳴,衆馬皆應之。
明日見其迹大如鬥,行數裡入海。
」 又曰:「懷帝六年,有神馬鳴城南門。
」 《瓠子同蒂,桂樹有繁》 《大同起居注》曰:「梁州進瓠子,異體同蒂。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金而王,其政象平,則桂為之常生。
」 《汝南先賢傳》曰:「應從仲為東平太守,事親笃孝,惠澤洽著。
忽有桂于庭,粲然繁茂。
百姓瞻仰,歸養者什三四。
」 《生魚之鼎,斬蛇之劍》 王肅《表》曰:「文昭之廟,魚生于鼎。
臣聞之《易》曰:『中孚,豚魚言,信及豚魚。
』又:『鼎元吉。
《彖》曰:「鼎象聖人以享上帝。
」 《史記》曰:「高祖以亭長為縣送骊山徒,多道亡。
道豐西澤正飲,被酒夜經澤,令一人行前。
行前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
』高祖曰:『壯士行何畏?』乃拔劍斬蛇,分為二。
迳開,行數裡,醉卧。
後人來至蛇所,見一妪哭。
人問曰:『何哭?』曰:『傷吾子,故哭。
』人曰:『妪子何為見殺?』曰:『吾子白帝子,化為蛇當道,今赤帝子斬之。
』人以為妪不誠,欲笞之,忽不見。
」 《人司琅玕,龜送洪範》 《莊子注》曰:「積石千裡,河海出其下,鳳皇居其上。
天為生食,其樹名瓊枝。
高百廿仞大,周圍以琅玕為寶,天生故為離珠。
一人三頭,遞卧遞起,以司琅玕。
」 《世紀》曰:「舜即天子位,洛出龜六十五字,是為《洪範》所謂《洛書》也。
」 熊氏《瑞應圖》曰:「蒼颉與黃帝南巡狩,登南墟之山,臨乎玄扈。
洛汭靈龜負圖,丹甲青文,以授之。
颉因作書。
」 《天何有光,日何無主》 《宋書·苻瑞志》曰:「元嘉十八年七月,天有黃光,洞照于地。
何承天等奏謂之榮光,太平之祥也。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日五色無主。
」宋均曰:「苞五行之色,不主于一也。
」 《京房易傳》曰:「聖王在上,則日光五色備。
」 又雲:「日者,至陽之象。
君玄黃照耀,則五色無主。
」 《露降如雪,物化為土》 《宋書·苻瑞志》曰:「文帝元嘉中,甘露頻降,狀如細雪。
」 庾蘊《瑞應圖》曰:「王者德及遠方,則物化為土。
」 《王本紀》曰:「蜀王獵于褒谷,秦王以金遺蜀王,蜀王報以禮物,盡化為土。
秦王大怒,臣下拜賀曰:『土,地也。
秦得蜀矣。
』果平蜀。
」 《何雷火雀,何日字王》 《尚書中候》曰:「秦穆公出狩鹹陽,天震大雷,有火下。
化為白雀,銜丹書入公車。
公俯取書,書曰:『秦伯霸也。
』」 《春秋潛潭巴》曰:「君德應陽,君臣和得道度,則日含王字,曰含王孝也。
日中有王字者,德象日光所照,無不及矣。
」 《氣浮于佳,月揚于光》 《後漢書》曰:「蘇伯何遙見春陵城。
」郭璞曰:「佳氣哉!郁郁蔥蔥。
光武受命之苻也。
」 孫氏《瑞應圖》曰:「君不假臣下之榷,則月揚光。
」 又曰:「王者動不失時,則月為之揚光。
」 《厥生慶山,厥出流黃》 孫氏《瑞應圖》曰:「慶山者,王德茂盛則生。
」 《淮南子》曰:「盛德之君,仁恩廣大,則流黃出。
」 高誘曰:「流黃,土精也。
」 《升山之神,酌泉之人》 《管子》曰:「霸王之主興,升山之神見。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理訟淂所,則醴泉出于京師,有仙人以酌之。
」 《玄丹陵阿,赤草水濱》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陵出玄丹。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循至仁,則山出玄丹。
」 又曰:「王者不竭采色則出。
」 《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祀長陵。
醴泉出京師,又赤草生于水涯。
」 《蒙泉出岫,大樹生闉》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蒙泉出于山。
」宋均曰:「小水出于山,可以灌溉,則土不殖也。
」 《京房易傳》曰:「君德強且昌,則木生城。
一夜一圍,上長數丈,此謂城強。
」 《氣成龍虎,露降竹葦》 《史記》曰:「沛公上氣皆成龍虎,五色,此天子之氣也。
」 《楚漢春秋》曰:「沛公上氣五色沖天,似龍似雲,此非人臣之氣者也。
」 《晉中興徵祥說》曰:「王者尊賢容衆,不失細微,則竹葦受甘露。
」 《椒桂合成,谷栎連理》 《春秋運鬥樞》曰:「椒桂合生,剛柔陽。
」注曰:「椒桂,陽星之精所生。
猶連體而生者,椒桂芬芳美物,若文王與呂望,剛柔合計,揚舉王功作祥也。
」 《宋書·苻瑞注》曰:「文帝元嘉中,有谷栎二樹連理。
」 《白虎通》曰:「王者德至草木,則木連理。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化洽八方,合為一家,則木連理。
」 又曰:「王者不失民心,則木連理。
」 《何木生屋,何木生水》 《京房易傳》曰:「君有德生聖子,則木生君屋上及朝廷也。
」 《地鏡》曰:「國益地理,則木生于水。
」 又曰:「國理君有喜,則樹忽自大也。
」 《麟從日度,鳳窆律紀》 《春秋命曆序》曰:「六星之世,駕飛麟,從日月。
」注曰:「飛麟麟有翼,能從日月者,循其度。
」 《呂氏春秋》曰:「黃帝聽鳳皇之鳴,以别十二律紀也。
」 《奚龍儛河,奚龜庭際》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則交龍洮于河。
」 《魏文帝雜事》曰:「黃帝錄圖,五龍儛河,此應聖賢之圖苻也。
」 《春秋孔演圖》曰:「文命将興,龜穴庭際,而幽昌、肅敬、發鳴、焦鳴者也。
」 《瑞應圖》曰:「幽昌狀似鳳皇,銳喙、小頭、大身、細足,胫翼若郄葉,身短。
戴義、翼信、膺仁、負禮,至則旱之應也。
」 又曰:「肅敬狀如鳳皇,銳喙、流翼、負尾,身禮、戴信、嬰仁、膺智,見則荒歉之應也。
」又曰:「發鳴狀似鳳皇,鳥喙大羽翼、大足胫、身短,戴仁,嬰義,膺信,負禮,至則兵喪之應也。
」 又曰:「焦鳴狀似鳳凰,鸠喙專刑。
身信、嬰禮、膺仁、負智,至則水之應也。
四鳥狀皆似鳳皇,亦非嘉瑞,以水旱之感。
今載者,将辨非鳳皇而已。
」
」 《山海經》曰:「玄狐蓬尾。
」注曰:「蓬茸也。
」 《說苑》曰:「蓬狐,文豹之皮也。
」 《姒氏薏苡,成王梧桐》 《禮含嘉》曰:「夏姓姒氏女梽,吞薏苡生禹。
」 《春秋前傳》曰:「循已既感流星,又吞神珠薏苡,以生禹。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火而王其政訟中,梧桐為常生。
」 宋均曰:「梧桐,大家候興則為之生,有禍殃則不榮菙也。
」《詩》雲:「梧桐不生于岩,太平而後生于朝陽也。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任用賢良,則梧桐生東廂。
」注曰:「生于東廁,瑞。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梧桐生于朝陽。
」注曰:「生山東曰陽也。
」 《奚為漿露,奚為循風》 《晉陽秋》曰:「廢海西公以馬繮絞煞三子。
三子死之日,南山獻甘露。
頌賜公卿,三子不獲嘗焉。
先是,太和平中童謠曰:『青青衘路楊,白馬紫遊繮。
汝非皇太子,那得甘露漿。
』」 孫氏《瑞應圖》曰:「循風者八方之風,應時而至。
立春之日,則東方明庶風至;春分之日,則東南清明風至,一名薰風;立夏則南方景風至,一名巨風;夏至則西南方涼風至,一名凄風;立秋則西方阊阖風至,一名飕風;秋分則西北方不周風至,一名廣風;立冬則北方廣漠風至,一名寒風;冬至則東北方融風至,一名飙風。
」 《赤罴息佞,白狐衰戎》 《孝經援神契》曰:「赤罴,神獸也。
神靈滋液,百珍寶用,有赤罴。
」 宋均曰:「奸宄息,佞人逐,則赤罴出。
」 孫氏《瑞應圖》曰:「佞人遠,奸宄息,則赤罴入其國。
」 《典略》曰:「白狐者,神獸,岱宗之精也。
」 《春秋潛潭巴》曰:「白狐至則民利,不至則下驕恣。
」 宋均曰:「狐,陽精也。
白者,神也。
清白則民受利焉。
不至,君無治行,故下驕。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法平則白狐至。
」一本雲:「王者明德,動準法度則出。
宣帝時得之,狄戎衰也。
」 《東觀漢記》曰:「章帝時白狐見,群臣上壽。
」 《晉錄》曰:「武帝鹹甯二年,白狐九尾見汝南也。
」 《白鹿千歲,飛菟萬裡》 《晉中興書》曰:「白鹿者,神獸也,若霜雪。
自有牝,牡不與紫鹿為群。
」 《抱樸子》曰:「鹿其壽千歲,滿五百歲則色白。
」 《山海經》曰:「出下申之山。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黑齒貢白鹿。
」 《國語》曰:「王伐犬戎,得白鹿。
」 辛氏《三秦記》曰:「平王時見白鹿,因名其原。
」 孫氏《瑞應圖》曰:「飛菟者,神馬之名,日行三萬裡。
夏禹治水,勤勞曆年,救民之災,天其應德而飛菟來。
」 《宋魚入舟,秦龍德水》 《宋書》曰:「明帝泰始二年,華林園天淵池白魚雙躍入禦舟。
」 《齊書》曰:「升明三年,齊太祖詣官亭湖廟,有白魚雙躍入舟。
」 孫氏《瑞應圖》曰:「黑龍,北方水之龍也。
」 《洛書》曰:「黑帝起,黑龍見。
」 《史記》曰:「秦文公獲黑龍,自以為德水。
」 《大烏悲淚,三代髦尾》 範晔《後漢書》曰:「楊震改葬于華陰潼亭。
先葬十馀日,有大烏高丈馀,向震喪前俯仰悲鳴,淚下沾地。
及葬畢,飛去。
時人立石烏于墓側。
」 《典略》曰:「三王相代之馬,皆陰精也。
在夏則骝馬,黑身白髦尾。
在殷則驟馬,白身黑髦尾。
在周則騂馬,赤身黑髦尾也。
」 《奇獸祯漢,白鹿祉魏》 《漢書》曰:「宣帝神雀元年,九真獻奇獸。
蘇林曰:『象也。
』」注曰:「駒形、麟色、牛角,仁而愛人也。
」 《魏略》曰:「文帝欲于受禅,群國奏白麋見也。
」 《蒼鳥宋祖,青狐周文》 《宋紀》曰:「高祖伐鮮畢,圍廣固,将拔之。
夜有大鳥如鵝,蒼黑色,飛入高祖帳。
從事胡番進曰:『蒼者,胡色。
鵝者,我也。
胡來歸我,大吉祥也。
』明旦攻拔之。
」 孫氏《瑞應圖》曰:「青狐,神獸也。
」 《六韬》曰:「周文王拘羑裡,散宜生之宛懷塗山,得青狐以獻纣,免西伯之難。
」 《玉龜孰辨,玉羊孰分》 孫氏《瑞應圖》曰:「師曠時獲玉龜于河水之涯,此為聖國出。
」 《晉書》曰:「懷帝元年,有玉龜出于霸水。
」 孫氏《瑞應圖》曰:「玉羊,瑞器也。
锺律和調,五聲當節,則玉羊見。
」又曰:「晉平公時,師曠至玉羊。
又崔駰有玉羊之銘。
」 《玉典孰器,玉雞孰群》 孫氏《瑞應圖》曰:「玉典者,瑞器也。
王者仁慈則玉典見。
」 又曰:「玉雞,瑞器也,王者至孝則至。
」一本雲:「王者道德合神明則出。
」 《玉璜孰示,玉璧孰雲》 孫氏《瑞應圖》曰:「玉璜者,瑞器也。
五帝應循,玉璜出。
」郭玄曰:「半璧曰璜。
」 《尚書中候》曰:「呂望釣于渭水,獲玉璜,?曰:『姬受命,呂佐之。
搔搔理,合德于今。
昌來提提取。
撰爾雅,令報在齊。
撰述昌用起,發遵題。
遵修題号五百世,姜呂霸,世遵姬攜。
』」 《晉中興書》曰:「玉璧,仁寶也。
不琢自成,光若明月。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賢良美德,則玉璧出。
」 《魏志》曰:「遜帝武熙元年,鎮西将軍衛瓘上言,雍州兵于成都得玉璧一枚。
」 《宋書》曰:「孝武帝大明元年,江垂人朱伯得玉璧一枚,徑寸五分,以獻。
」 梁《天監起居注》曰:「元年,臨海太守伏曼容于天台山澗水中得玉璧一枚。
徑七寸九分,光眼潤于巧精奇。
」 《熒惑不變,太白合表》 《孝經援神契》曰:「熒惑不變,世和從通。
」 宋均曰:「不變,謂見伏應度,色從時也。
」 又曰:「太白合表,四夷從。
」 宋均曰:「合表從中道也。
太白進退主候兵,今從中道無進退,是夷服其兵。
」 《鎮星鈎钤,大電鬥繞》 《孝經援神契》曰:「《鈎命決》曰:『蒼帝出鎮,合钤兌位。
』昌注曰:『赤帝緯聚于東井,昌元見其轸也。
黃方矢射。
』」注曰:「黃帝出柱。
矢射,射流也。
」 《河圖》曰:「大電繞鬥,北樞星照。
郊野感,苻寶生。
黃帝正四輔,後嗣七九。
」 宋均曰:「塸土也。
四輔,輔正四時者也。
」 《蒼璧出郢,玉牟獲師》 《宋書》曰:「明帝太始五年,郢州獲蒼璧,廣八寸五分。
安西将軍蔡興宗以獻。
」 孫氏《瑞應圖》曰:「師曠時獲白牟。
」 《應龍黃野,大鲈翠沩》 《山海經》曰:「應龍,龍之有翼者也,居南極犂牛之山。
??尤伐黃帝,帝命應龍攻之冀州之野。
應龍畜水,??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
黃帝乃下天女曰,雨止,遂殺??尤。
」 《河圖》曰:「挺輔佐黃帝五十四年,天老曰:『河出龍圖,洛出龜書,紀帝錄州聖人。
所紀姓号與謀治平,然後鳳皇處之。
其授帝圖乎?』黃帝乃時祭七日七夜,黃冠黃冕,駕黃乘載之翟翟旗。
天老五聖皆從以遊河洛之間,至翠沩之淵,大鲈魚泝流而至,問天老曰:『見天中流者也?』曰:『見之。
』顧問五經皆見,乃辟左右,獨與天老遊之。
天老跪而授之,其包畢見。
魚沉帛圖,蘭葉朱文,以投黃帝。
黃帝舒視之,名曰《錄圖》。
告黃帝後世傳代,謹藏勿洩,萬夫圖歡,以屬軒轅。
」 《青麞表異,赤燕應時》 《宋起居注》曰:「文帝時獲青麞。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八節有序,經緯齊差,應時之性,今則赤燕衘書而至。
又師曠時衘書而來。
」 《群翔之鶴,一角之龜》 梁《大同起居注》曰:「十年,上拜陵還至查硎,百僚拜候。
有鶴蔽日,羅列成行且鳴,翼從入宮。
」 《漢書》曰:「武帝後元元年诏曰:『朕交見上帝,遊于北邊。
見群鶴留止,不羅網,靡所獲獻。
于時太平。
』」 梁《天監起居注》曰:「十一年六月,安豐縣獲一角玄龜也。
」 《白烏曰陽,玄貝曰贻》 《典略》曰:「白烏,太陽之精也。
」徐整《三五曆》:「序天地之初,有三白烏,主生衆烏。
」 孫氏《瑞應圖》曰:「宗廟肅敬,則白烏至。
」 《漢書》曰:「章帝元鳳三年,冠石之祥,有烏數千集于旁。
成帝河平四年,白烏集孝文廟下,黑烏從。
明帝太甯元年,吳郡獻白烏。
」 《東觀漢記》曰:「章帝元和二年,王阜為益州牧,白烏見。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羗人獻玄貝。
贻貝也,一名贻。
」郭璞曰:「黑貝也。
」 《何花之勝,何玑之鏡》 《漢書》曰:「皇後入廟朝先王,花勝上有白鳳翡翠毛。
」 熊氏《瑞應圖》曰:「文玑如蜃,有光耀,可以如鏡。
」 《何台斂坼,何虹誕聖》 《晉陽秋》曰:「張亡後,中台遂圻。
太元中還複合正,中國謝太傅為相之所緻也。
」 《詩含神霧》曰:「握登見大虹竟天,意感生舜于垗墟。
」 《駿馬輸海,神馬鳴門》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火而王,其政象平,則南海輸駿馬、文狐。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不貪禽獸,則南海之駿馬見。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澤出神馬。
」 《随巢子》曰:「三苗大亂,天命殛之,夏後受之。
無方之澤出神馬,四方歸之。
」 《晉書》曰:「魏末有馬夜過官牧邊鳴,衆馬皆應之。
明日見其迹大如鬥,行數裡入海。
」 又曰:「懷帝六年,有神馬鳴城南門。
」 《瓠子同蒂,桂樹有繁》 《大同起居注》曰:「梁州進瓠子,異體同蒂。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金而王,其政象平,則桂為之常生。
」 《汝南先賢傳》曰:「應從仲為東平太守,事親笃孝,惠澤洽著。
忽有桂于庭,粲然繁茂。
百姓瞻仰,歸養者什三四。
」 《生魚之鼎,斬蛇之劍》 王肅《表》曰:「文昭之廟,魚生于鼎。
臣聞之《易》曰:『中孚,豚魚言,信及豚魚。
』又:『鼎元吉。
《彖》曰:「鼎象聖人以享上帝。
」 《史記》曰:「高祖以亭長為縣送骊山徒,多道亡。
道豐西澤正飲,被酒夜經澤,令一人行前。
行前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
』高祖曰:『壯士行何畏?』乃拔劍斬蛇,分為二。
迳開,行數裡,醉卧。
後人來至蛇所,見一妪哭。
人問曰:『何哭?』曰:『傷吾子,故哭。
』人曰:『妪子何為見殺?』曰:『吾子白帝子,化為蛇當道,今赤帝子斬之。
』人以為妪不誠,欲笞之,忽不見。
」 《人司琅玕,龜送洪範》 《莊子注》曰:「積石千裡,河海出其下,鳳皇居其上。
天為生食,其樹名瓊枝。
高百廿仞大,周圍以琅玕為寶,天生故為離珠。
一人三頭,遞卧遞起,以司琅玕。
」 《世紀》曰:「舜即天子位,洛出龜六十五字,是為《洪範》所謂《洛書》也。
」 熊氏《瑞應圖》曰:「蒼颉與黃帝南巡狩,登南墟之山,臨乎玄扈。
洛汭靈龜負圖,丹甲青文,以授之。
颉因作書。
」 《天何有光,日何無主》 《宋書·苻瑞志》曰:「元嘉十八年七月,天有黃光,洞照于地。
何承天等奏謂之榮光,太平之祥也。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日五色無主。
」宋均曰:「苞五行之色,不主于一也。
」 《京房易傳》曰:「聖王在上,則日光五色備。
」 又雲:「日者,至陽之象。
君玄黃照耀,則五色無主。
」 《露降如雪,物化為土》 《宋書·苻瑞志》曰:「文帝元嘉中,甘露頻降,狀如細雪。
」 庾蘊《瑞應圖》曰:「王者德及遠方,則物化為土。
」 《王本紀》曰:「蜀王獵于褒谷,秦王以金遺蜀王,蜀王報以禮物,盡化為土。
秦王大怒,臣下拜賀曰:『土,地也。
秦得蜀矣。
』果平蜀。
」 《何雷火雀,何日字王》 《尚書中候》曰:「秦穆公出狩鹹陽,天震大雷,有火下。
化為白雀,銜丹書入公車。
公俯取書,書曰:『秦伯霸也。
』」 《春秋潛潭巴》曰:「君德應陽,君臣和得道度,則日含王字,曰含王孝也。
日中有王字者,德象日光所照,無不及矣。
」 《氣浮于佳,月揚于光》 《後漢書》曰:「蘇伯何遙見春陵城。
」郭璞曰:「佳氣哉!郁郁蔥蔥。
光武受命之苻也。
」 孫氏《瑞應圖》曰:「君不假臣下之榷,則月揚光。
」 又曰:「王者動不失時,則月為之揚光。
」 《厥生慶山,厥出流黃》 孫氏《瑞應圖》曰:「慶山者,王德茂盛則生。
」 《淮南子》曰:「盛德之君,仁恩廣大,則流黃出。
」 高誘曰:「流黃,土精也。
」 《升山之神,酌泉之人》 《管子》曰:「霸王之主興,升山之神見。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理訟淂所,則醴泉出于京師,有仙人以酌之。
」 《玄丹陵阿,赤草水濱》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陵出玄丹。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循至仁,則山出玄丹。
」 又曰:「王者不竭采色則出。
」 《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祀長陵。
醴泉出京師,又赤草生于水涯。
」 《蒙泉出岫,大樹生闉》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蒙泉出于山。
」宋均曰:「小水出于山,可以灌溉,則土不殖也。
」 《京房易傳》曰:「君德強且昌,則木生城。
一夜一圍,上長數丈,此謂城強。
」 《氣成龍虎,露降竹葦》 《史記》曰:「沛公上氣皆成龍虎,五色,此天子之氣也。
」 《楚漢春秋》曰:「沛公上氣五色沖天,似龍似雲,此非人臣之氣者也。
」 《晉中興徵祥說》曰:「王者尊賢容衆,不失細微,則竹葦受甘露。
」 《椒桂合成,谷栎連理》 《春秋運鬥樞》曰:「椒桂合生,剛柔陽。
」注曰:「椒桂,陽星之精所生。
猶連體而生者,椒桂芬芳美物,若文王與呂望,剛柔合計,揚舉王功作祥也。
」 《宋書·苻瑞注》曰:「文帝元嘉中,有谷栎二樹連理。
」 《白虎通》曰:「王者德至草木,則木連理。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化洽八方,合為一家,則木連理。
」 又曰:「王者不失民心,則木連理。
」 《何木生屋,何木生水》 《京房易傳》曰:「君有德生聖子,則木生君屋上及朝廷也。
」 《地鏡》曰:「國益地理,則木生于水。
」 又曰:「國理君有喜,則樹忽自大也。
」 《麟從日度,鳳窆律紀》 《春秋命曆序》曰:「六星之世,駕飛麟,從日月。
」注曰:「飛麟麟有翼,能從日月者,循其度。
」 《呂氏春秋》曰:「黃帝聽鳳皇之鳴,以别十二律紀也。
」 《奚龍儛河,奚龜庭際》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木而王,其政升平,則交龍洮于河。
」 《魏文帝雜事》曰:「黃帝錄圖,五龍儛河,此應聖賢之圖苻也。
」 《春秋孔演圖》曰:「文命将興,龜穴庭際,而幽昌、肅敬、發鳴、焦鳴者也。
」 《瑞應圖》曰:「幽昌狀似鳳皇,銳喙、小頭、大身、細足,胫翼若郄葉,身短。
戴義、翼信、膺仁、負禮,至則旱之應也。
」 又曰:「肅敬狀如鳳皇,銳喙、流翼、負尾,身禮、戴信、嬰仁、膺智,見則荒歉之應也。
」又曰:「發鳴狀似鳳皇,鳥喙大羽翼、大足胫、身短,戴仁,嬰義,膺信,負禮,至則兵喪之應也。
」 又曰:「焦鳴狀似鳳凰,鸠喙專刑。
身信、嬰禮、膺仁、負智,至則水之應也。
四鳥狀皆似鳳皇,亦非嘉瑞,以水旱之感。
今載者,将辨非鳳皇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