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瑞
關燈
小
中
大
鸾何為舞》
《漢書》曰:「宣帝立世宗廟,告詞孝昭。
有五色雁集殿前,作《獲雁之歌》。
」 《山海經》曰:「軒轅之國,請之野鸾為歌。
」 又曰:「女林之山有鳥狀鶴,名之曰鸾。
見,天下安平。
」 又曰:「鸾鳥,鳳之佐。
鳴中五音,肅肅雍雍,喜則鳴舞。
人君行步有容,祭祀有禮,親疏有序則至。
」 《橘實十二,柰蒂十五》 《晉中興書》曰:「鹹和六年,平西将軍庾亮送嘉橘。
十二實一蒂,亦嘉禾之流。
」 《晉起居注》曰:「太始二年嘉柰生,一蒂十五實。
」 《鵲曷巢共,燕曷豆吐》 曹植《魏德志》曰:「有白鵲見焉。
」 《古今注》曰:「漢成帝建始四年,白鵲與駿鵲共巢長安人家。
又章帝元和元年見厭次。
」 《晉起居注》曰:「二年,白鵲見東萊,趙贊以獻。
」 《宋書》曰:「文帝元嘉廿二年,白鵲見新野。
」 又曰:「孝武帝大明六年,汝南獻白鵲。
」 《史記》曰:「漢時平陽出白鵲燕,霍光生。
」 褚先生曰:「《黃帝終始傳》雲:『漢興百馀年,有長出白鵲之鄉村。
天下之政霍光生,喬燕卵并燕吐豆二事。
』」 《爰蕭集菀,其鳥成文》 孫氏《瑞應圖》曰:「爰蕭,鳳之屬,西方之禽也。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鳳皇爰蕭集于林苑。
」 《臨海異物志》曰:「其鳥五色成文,丹喙赤頭,頭上有冠。
鳴曰『天下太平』。
王者有道則見。
」 《獸何為言,鳥何為耘》 孫氏《瑞應圖》曰:「趹蹄者,後土之獸也,自長言語。
王者仁孝于萬民則來,夏禹治水有功則至。
」 《墨子》曰:「禹葬會稽,鳥為之耘。
」 《帝王世紀》曰:「禹葬會稽,有群雁見民耘,則拔草根,發喙除其機,故謂之耘也。
」 《象耕舜葬,鸾栖儲墳》 《墨子》曰:「舜葬于蒼梧之野,象為之耕。
」 《謝承後漢書》曰:「方儲母終,負土成墳,鸾栖其墓樹。
」 《抱日之氣,覆鼎之雲》 《孝經援神契》曰:「黃氣抱日,輔臣納忠,德至于天日。
抱,戴也。
在上曰戴,在旁曰抱。
」 《漢書》:「汾陰巫錦姓名。
為人祀魏睢廟旁,見地如鈎狀,掊視得鼎祀祠,迎鼎至甘泉。
晏溫之極,有黃雲覆其鼎上。
」 《襄陽蒼鳥,秦郡白鵲》 孫氏《瑞應圖》曰:「人君修行《孝經》,被于百姓,則蒼鳥至。
」 《宋書》曰:「孝武帝大明元年,有蒼鳥見,襄陽王玄谟以獻。
」 梁《天監起居注》曰:「八年,秦郡太守元長言郡人神延祖見白鵲巢,鳥群集其側。
因獲之以獻也。
」 《玄龜負書,赤魚遊镬》 《尚書中候》曰:「堯沉璧于洛,玄龜負書而出。
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壇。
」 《魏文》曰:「文帝欲授禅,赤魚遊露镬。
」 綦母氏注《魏都賦》:「延康元年見。
」 《山陽白鸠,京師青雀》 《襄陽耆舊傳》曰:「黃穆為山陽太守,有德,白鸠見。
」 《宋紀》曰:「孝武帝大明六年,青雀集華林園。
」 《宋書》曰:「明帝太始三年,青雀見京師城内。
南徐州剌史桂陽王林範以獻。
」 《赤雕孤下,白魚雙躍》 《尚書中候》曰:「有火自上覆于王屋流為雕。
其色赤,其聲魄也。
」 馬融曰:「雕,鸢屬也,象武王伐纣也。
」 王肅曰:「雕如字。
」 《尚書大傳》曰:「武王渡河中流,白魚雙躍入舟。
武王俯取以祭,泣曰:『鱗介之物,兵象也。
白者,殷家之正。
言殷以兵衆興也。
』」 《黃金生碑,紫玉為爵》 《晉紀》曰:「武帝太始二年,繁昌縣有魏文帝受禅碑,黃金生焉。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金而王,其政聲平,則紫玉見于深山。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不藏,金玉生光于山。
」 《宋書》:「明帝太始二年,于赭杼藏南得紫玉。
圍三尺,長一尺,厚七寸。
太宗以為二爵,獻于文武二廟。
」 《齊之黑獸,晉之白狢》 《齊書》:「宋人奏始末,武陵有黑獸見。
一角,羊頭,龍翼,馬足。
父老鹹見之,莫識。
」 《晉起居注》曰:「武帝時獲白狢。
」 《牛生厥石,狗養斯肫》 《京房易占》曰:「兵強主武,則牛生石。
」 《地鏡》曰:「時勢安敬,則狗生肫而養。
」 《白雉獻聖,玄鶴報恩》 《典略》曰:「白雉者,岱宗之精也,出于盂山。
」 《抱樸子》曰:「九真越裳有之。
」 《尚書大傳》曰:「周成時,越裳氏來獻白,雉曰:『吾聞國之黃耇曰:「天無烈風淫雨,江海不波溢,于茲久矣。
意中國有聖人,盍往朝之。
」故重三譯而至。
』」 《東觀漢記》曰:「光武建武二年南越獻白雉。
」 八公《相鶴绖》曰:「粹墨如漆也。
其壽滿三百六十歲,則色純黑也。
」 《孝經援神契》曰:「玄鶴為人所射,歸哙參。
參養療之,後雌雄各銜一明珠來報。
」 《陸生蓮花,江出大貝》 梁《大同起居注》曰:「二年,廣州陸地生蓮花。
刺史蕭勵送與草堂寺釋慧約,慧約以聞。
」 《尚書大傳》曰:「大貝則自江出也,大若車渠。
」 《春秋運鬥樞》曰:「搖光得則吐大貝。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泉,則江出大貝。
」 《六韬》曰:「文王拘于羑裡,散宜生之江淮,得大貝如車渠以獻纣,免西伯之難。
」 《長山之龜,揚海之解》 沈約《宋書》曰:「明帝泰始六年,六眼龜見東陽長山,卦爻也。
」《齊書》曰:「武帝永明二年四月,長山縣王惠獲六眼龜一頭。
腹下有『萬歡』二字,并有卦兆。
」 郭璞注 《爾雅》曰:「吳郡陽羨縣君山上有水池,池有六眼龜。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揚州獻大解。
」注曰:「揚州,東海也,并出解。
解即蟹也。
」 《羊衘其谷,鳥讓其庭》 《廣州記》曰:「裴淵于廣州廳事梁上畫五羊象,又作五谷囊,随羊懸之。
雲昔高固為楚相,五羊衘草于其庭,于是圖其象。
」 《南越志》曰:「任嚣、尉佗之時,有五仙騎五色羊,執六穗秬以為瑞。
因而圖之于府廳,交州亦然。
」 《古文瑣語》曰:「晉平公時,有鳥從西方來,白色皆備。
有鳥從南方來,赤色皆備。
集于庭前,相見相讓。
叔向曰:『吾聞師曠曰:「西方有鳥白質,五色皆備,其名曰雞其。
來為告臣之之祥。
」 《大蚓虹舒,天蝼羊形》 《河圖說命徵》曰:「黃帝土德,故先是大蚓之應。
」 《呂氏春秋》曰:「黃帝時,天見大蚓如虹。
」應劭曰:「蚓,丘蚓。
黃帝土德,故地有神蚓。
大五六圍,長十丈。
黃者,地色。
蚓赤令黃,故為瑞也。
」 《呂氏春秋》曰:「黃帝土德,先天見大蝼。
黃帝曰:『土氣騰。
』土氣騰,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也。
」 高誘曰:「蝼蝼蛄也。
」 《河圖》曰:「黃帝起,有大蝼也見。
六足,名曰『散福』。
」 野王按:「《爾雅》曰:『殷天蝼。
天蝼即蝼蛄也,以事而推,非其羊者也。
』」 《搜神記》曰:「廬陵太守龐企,字子及。
自說其祖非罪系獄,獄牆有蝼蛄蟲行左右。
因謂之曰:『爾若神,活我。
』因投飯與之食,食盡去。
去而複來,形稍大,數日如羊。
及當行刑,蝼蛄夜掘壁成孔,乃破獄而出。
龐氏自此世祠蝼蛄焉。
」 《雁何為赤,鳥何為青》 《漢書》曰:「武帝太始二年,幸東海。
獲赤雁,作《赤雁之歌》。
」 孫氏《瑞應圖》曰:「成王之時,治道太平,有青鳥見。
大如鸠,色如翠。
」 《琴操》曰:「孔子與子夏等六十四人講道德,有赤氣貫天,魯端門有四書。
遣子夏往視之,果有四書。
子夏寫之,随書飛為青鳥。
還以視孔子,孔子曰:『赤氣巳前。
』」 《春秋孔演圖》曰:「血飛為鳥,化帛書。
鳥消書出,署曰:『孔演圖』。
帝葉光紀制子精也。
」 《抱珥之日,同色之星》 《孝經援神契》曰:「日抱珥則人壽。
」 孫氏《瑞應圖》曰:「五星同色皆黃也。
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安甯,歌舞已行。
」 《五色之鳥,三角之鹿》 《漢書》曰:「宣帝元康三年诏曰:『今春,五色鳥以萬數屬縣飛過。
翺翔而舞,欲集不下。
令三輔春夏無得以摘巢、探卵、彈射飛鳥者也。
』」 崔豹《古今注》曰:「漢明帝永平九年,有三角鹿見于江陵。
」 《陽翟雨稻,陳留雨榖》 《古今注》曰:「漢惠帝三年,桂陽翟宮俱雨谷米也。
」 《漢書》曰:「宣帝元康四年,嘉谷降于郡國。
」 王充《論衡》曰:「漢光武建武廿一年,陳留谷雨卑以稗。
」 《開陽之柱,比闾之木》 《漢官儀》曰:「開陽門始成,未有名。
夜有一柱來止樓上,琅琊開陽縣上言,南門下柱飛去。
因?記年月于其門。
或曰:七寶生亍酒泉郡。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白州獻比闾。
比闾葉若羽,伐其木以為車,終日行而莫盈。
」 《洛池玉雞,太液黃鹄》 孫氏《瑞應圖》曰:「玉雞,瑞器也,王者至孝則至。
」一本雲:「王者道德合神明則出。
」 《帝王世紀》曰:「漢昭靈後含始遊洛池,有玉雞含赤珠,名曰玉英,吞此者王。
始吞之,生高祖。
」 《漢書》曰:「始元元年,黃鹄下建章宮太液池中。
」 《珠出于海,玉生于谷》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淵泉,則海出明珠。
」宋均曰:「夜照暗也。
」 《禮稽命徵》曰:「德禮之制,則澤谷之中有白石、白玉。
」宋均曰:「兌金倅也。
色白,與金同出山也。
」 《玺字萬年,印文萬福》 《晉中興書》曰:「元帝建武元年,江陵人虞迪墾田,得白玉麒麟紐玺一以獻。
文曰『長壽萬年』。
」 《齊書》曰:「典河黃慶宅左有園,種菜鮮異,采拔随後更生,夜恒有白光似懸。
道士傅德占,使掘之三尺,獲玉印。
文曰『長承萬福』。
」 《臨院之榴,永嘉之竹》 《晉降安起居注》曰:「三年,武陵臨院縣有安石榴,六子同頴。
内史庾怡以聞。
」 《梁起居注》曰:「天監五年,衛将軍蔣仲顯表其家有石榴,四子同蒂。
」 《淮南子》曰:「太清之始世也,明照于日月,與造化相雌雄。
天覆以德,地載以樂。
甘露下,竹實滿。
」 高誘曰:「滿成也。
」 《王隐晉書》曰:「武帝太始以來,永嘉有竹實之瑞。
」 《晉紀》曰:「阮藉見孫登于蘇門山,有竹實數百斛。
」 《枯木誰字,冬筍誰哭》 《齊書》曰:「永明元年,秣陵安明寺有枯木。
伐以為薪,木裡自然有『法大德』三字。
」 《楚國先賢傳》曰:「孟宗母嗜筍。
冬節将至,筍尚未生,母思之。
宗入林哀哭,筍以為之生。
」 《寶圭河上,玉英岩間》 《春秋》曰:「昭公二十四年十月癸醜,子朝用成之寶圭于河,禱河求福。
甲戌,津人得諸河上,圭自河出。
」梁《天監起居注》曰:「華山陶隐居采芝岩間,得玉英一枚也。
」 《府吏得鈎,王母獻環》 《東觀漢記》曰:「桓帝永興二年,光祿勳府吏舍壁下忽有青氣,得玉鈎一枚。
鈎長一寸三分,玦周五寸四分,身皆雕镂。
」 孫氏《瑞應圖》曰:「黃帝時,西王母獻白環。
」 《禮三朝記》曰:「舜時,西王母又獻白環。
」 《星既連珠,日将五色》 《易神靈圖》曰:「王者德至時,五星若連珠。
」 《京房易占》曰:「聖王在上則日光明,五色備具,燭曜無已。
」 又雲:「大光,天下和平,上下俱泰。
」 《金勝明功,根車表德》 孫氏《瑞應圖》曰:「世無盜賊則金勝出。
」《晉紀》曰:「永和元年,陽谷得金勝一枚。
長五寸,狀如纖勝。
桓溫平蜀,四夷賓服。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根車出。
」 宋均曰:「山木根車象也,應養載萬物。
」 《兔何為白,兔何為赤》 《典略》曰:「兔,月白之精也。
」 《晉中興書》曰:「白兔蓋神獸也。
」 《抱樸子》曰:「兔壽千歲,滿五百歲則其色白也。
」 《晉中興書》曰:「王者尊敬耆老則白兔出。
」 《東觀漢紀》曰:「光武建武十三年,越裳獻白兔。
」 又曰:「魯平為趙郡六年,頻降瑞嘉,白兔見城内。
」 孫氏《瑞應圖》曰:「赤兔,瑞獸,王者德盛則出。
」 熊氏《瑞應圖》曰:「說與白澤同。
盛德愽施,聖王豋祚,厥集白澤,亦臻赤兔。
澤及靈智,辨類識故。
」 《神雀翔集,文狐繁息》 《東觀漢記》曰:「明帝永平十七年,神雀五色,翔集京師。
帝以問瑞,邑侯劉複不能對,薦賈愽物對曰:『昔武王修文之業,鸑鷟鳴于岐山。
宣帝威懷戎狄,神雀仍集。
此降之徵也。
』敕蘭台給筆作頌。
」 班固《神雀頌》曰:「戴文履武,玄黃五色。
」 熊氏《瑞應圖》曰:「文狐,狐之有文章者,不貪則至。
其九尾者,子孫繁。
」 《桑樹橹生,柳葉蟲食》 《後漢書》曰:「陳字文锺為巫令,有政能。
桑橹生三萬馀株,民已溫飽。
」 《漢書》曰:「昭帝時,上林樹斷卧,一朝起立,生枝葉為。
蟲食其葉,文字曰『公孫病已』。
」 《花雪集衣,甘露降盤》 《宋紀》曰:「花雪降謝莊下殿,雪集衣。
白上以為瑞,公卿并賦花雪詩。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及天,則甘露降。
」 《廣雅》曰:「湒瀼瀼泥露也。
和氣通津為露。
」 《漢書》曰:「武帝作銅承露盤,仙人掌擎玉杯,取雲表露和屑玉服。
」 《封中雲起,洛上帝觀》 《漢書》曰:「武帝封泰山禅,夜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 《帝王世紀》曰:「黃帝五十年七月庚申,天下大霧。
三日三夜霧除,帝遊洛水之上,大魚負圖而出。
今《河圖·帝觀篇》也。
」 《俞兒導伯,老人主安》 《管子》曰:「桓公壯伐孤竹,未至。
果耳漢十裡授弓将矢,射未敢發,見一人長尺,而人物備共冠,右祛衣,走馬。
管子曰:『臣聞登山之神有俞兒,伯王之君興,則走馬前導,祛衣其前。
有頃,果如其言。
』」 孫氏《瑞應圖》曰:「老人星見則主安,不見則兵起。
春分見卯,秋分見丁。
」 《八文之狐,五音之鸾》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青丘獻九尾狐。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火而王,政頌平,則南海輸八文狐。
」 《白虎通》曰:「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
必九尾者,九德也,其子孫繁息也。
」 《山海經》曰:「鸾鳥,鳳之佐,鳴中五音也。
」 《孔雀新昌,鹦鹉林邑》 《宋紀》曰:「孝武帝大明五年,新昌獻白孔雀。
」 《臧榮緒晉書》曰:「安帝義熙十四年,林邑獻白鹦鹉。
」 《昆吾切泥,玉杯明汁》 《列子》曰:「周缪王時,西戎獻昆吾之劍,切玉如泥。
」 《孔叢子》曰:「秦王得西秦之刀,割玉如割木。
」 《十洲記》曰:「周缪王時,西戎獻玉杯。
光照室,至庭中明。
水汁滿杯,甘而香美。
斯之謂靈器。
」 《白管來獻,銀甕不汲》 《大戴禮》曰:「舜時西王母獻白管。
」 《說文》曰:「漢章帝時,零陵文奚景于洽道舜祠下得白管。
」 《孝經援神契》宋均注雲:「銀甕者,不汲自滿,一名平甕。
」 又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有銀甕見。
」 孫氏《瑞應圖》曰:「刑法中,民不怨,則銀甕見也。
」 《文犀駭雞,冠雀銜鳝》 《抱樸子》曰
有五色雁集殿前,作《獲雁之歌》。
」 《山海經》曰:「軒轅之國,請之野鸾為歌。
」 又曰:「女林之山有鳥狀鶴,名之曰鸾。
見,天下安平。
」 又曰:「鸾鳥,鳳之佐。
鳴中五音,肅肅雍雍,喜則鳴舞。
人君行步有容,祭祀有禮,親疏有序則至。
」 《橘實十二,柰蒂十五》 《晉中興書》曰:「鹹和六年,平西将軍庾亮送嘉橘。
十二實一蒂,亦嘉禾之流。
」 《晉起居注》曰:「太始二年嘉柰生,一蒂十五實。
」 《鵲曷巢共,燕曷豆吐》 曹植《魏德志》曰:「有白鵲見焉。
」 《古今注》曰:「漢成帝建始四年,白鵲與駿鵲共巢長安人家。
又章帝元和元年見厭次。
」 《晉起居注》曰:「二年,白鵲見東萊,趙贊以獻。
」 《宋書》曰:「文帝元嘉廿二年,白鵲見新野。
」 又曰:「孝武帝大明六年,汝南獻白鵲。
」 《史記》曰:「漢時平陽出白鵲燕,霍光生。
」 褚先生曰:「《黃帝終始傳》雲:『漢興百馀年,有長出白鵲之鄉村。
天下之政霍光生,喬燕卵并燕吐豆二事。
』」 《爰蕭集菀,其鳥成文》 孫氏《瑞應圖》曰:「爰蕭,鳳之屬,西方之禽也。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鳳皇爰蕭集于林苑。
」 《臨海異物志》曰:「其鳥五色成文,丹喙赤頭,頭上有冠。
鳴曰『天下太平』。
王者有道則見。
」 《獸何為言,鳥何為耘》 孫氏《瑞應圖》曰:「趹蹄者,後土之獸也,自長言語。
王者仁孝于萬民則來,夏禹治水有功則至。
」 《墨子》曰:「禹葬會稽,鳥為之耘。
」 《帝王世紀》曰:「禹葬會稽,有群雁見民耘,則拔草根,發喙除其機,故謂之耘也。
」 《象耕舜葬,鸾栖儲墳》 《墨子》曰:「舜葬于蒼梧之野,象為之耕。
」 《謝承後漢書》曰:「方儲母終,負土成墳,鸾栖其墓樹。
」 《抱日之氣,覆鼎之雲》 《孝經援神契》曰:「黃氣抱日,輔臣納忠,德至于天日。
抱,戴也。
在上曰戴,在旁曰抱。
」 《漢書》:「汾陰巫錦姓名。
為人祀魏睢廟旁,見地如鈎狀,掊視得鼎祀祠,迎鼎至甘泉。
晏溫之極,有黃雲覆其鼎上。
」 《襄陽蒼鳥,秦郡白鵲》 孫氏《瑞應圖》曰:「人君修行《孝經》,被于百姓,則蒼鳥至。
」 《宋書》曰:「孝武帝大明元年,有蒼鳥見,襄陽王玄谟以獻。
」 梁《天監起居注》曰:「八年,秦郡太守元長言郡人神延祖見白鵲巢,鳥群集其側。
因獲之以獻也。
」 《玄龜負書,赤魚遊镬》 《尚書中候》曰:「堯沉璧于洛,玄龜負書而出。
背甲赤文成字,止于壇。
」 《魏文》曰:「文帝欲授禅,赤魚遊露镬。
」 綦母氏注《魏都賦》:「延康元年見。
」 《山陽白鸠,京師青雀》 《襄陽耆舊傳》曰:「黃穆為山陽太守,有德,白鸠見。
」 《宋紀》曰:「孝武帝大明六年,青雀集華林園。
」 《宋書》曰:「明帝太始三年,青雀見京師城内。
南徐州剌史桂陽王林範以獻。
」 《赤雕孤下,白魚雙躍》 《尚書中候》曰:「有火自上覆于王屋流為雕。
其色赤,其聲魄也。
」 馬融曰:「雕,鸢屬也,象武王伐纣也。
」 王肅曰:「雕如字。
」 《尚書大傳》曰:「武王渡河中流,白魚雙躍入舟。
武王俯取以祭,泣曰:『鱗介之物,兵象也。
白者,殷家之正。
言殷以兵衆興也。
』」 《黃金生碑,紫玉為爵》 《晉紀》曰:「武帝太始二年,繁昌縣有魏文帝受禅碑,黃金生焉。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金而王,其政聲平,則紫玉見于深山。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不藏,金玉生光于山。
」 《宋書》:「明帝太始二年,于赭杼藏南得紫玉。
圍三尺,長一尺,厚七寸。
太宗以為二爵,獻于文武二廟。
」 《齊之黑獸,晉之白狢》 《齊書》:「宋人奏始末,武陵有黑獸見。
一角,羊頭,龍翼,馬足。
父老鹹見之,莫識。
」 《晉起居注》曰:「武帝時獲白狢。
」 《牛生厥石,狗養斯肫》 《京房易占》曰:「兵強主武,則牛生石。
」 《地鏡》曰:「時勢安敬,則狗生肫而養。
」 《白雉獻聖,玄鶴報恩》 《典略》曰:「白雉者,岱宗之精也,出于盂山。
」 《抱樸子》曰:「九真越裳有之。
」 《尚書大傳》曰:「周成時,越裳氏來獻白,雉曰:『吾聞國之黃耇曰:「天無烈風淫雨,江海不波溢,于茲久矣。
意中國有聖人,盍往朝之。
」故重三譯而至。
』」 《東觀漢記》曰:「光武建武二年南越獻白雉。
」 八公《相鶴绖》曰:「粹墨如漆也。
其壽滿三百六十歲,則色純黑也。
」 《孝經援神契》曰:「玄鶴為人所射,歸哙參。
參養療之,後雌雄各銜一明珠來報。
」 《陸生蓮花,江出大貝》 梁《大同起居注》曰:「二年,廣州陸地生蓮花。
刺史蕭勵送與草堂寺釋慧約,慧約以聞。
」 《尚書大傳》曰:「大貝則自江出也,大若車渠。
」 《春秋運鬥樞》曰:「搖光得則吐大貝。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泉,則江出大貝。
」 《六韬》曰:「文王拘于羑裡,散宜生之江淮,得大貝如車渠以獻纣,免西伯之難。
」 《長山之龜,揚海之解》 沈約《宋書》曰:「明帝泰始六年,六眼龜見東陽長山,卦爻也。
」《齊書》曰:「武帝永明二年四月,長山縣王惠獲六眼龜一頭。
腹下有『萬歡』二字,并有卦兆。
」 郭璞注 《爾雅》曰:「吳郡陽羨縣君山上有水池,池有六眼龜。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揚州獻大解。
」注曰:「揚州,東海也,并出解。
解即蟹也。
」 《羊衘其谷,鳥讓其庭》 《廣州記》曰:「裴淵于廣州廳事梁上畫五羊象,又作五谷囊,随羊懸之。
雲昔高固為楚相,五羊衘草于其庭,于是圖其象。
」 《南越志》曰:「任嚣、尉佗之時,有五仙騎五色羊,執六穗秬以為瑞。
因而圖之于府廳,交州亦然。
」 《古文瑣語》曰:「晉平公時,有鳥從西方來,白色皆備。
有鳥從南方來,赤色皆備。
集于庭前,相見相讓。
叔向曰:『吾聞師曠曰:「西方有鳥白質,五色皆備,其名曰雞其。
來為告臣之之祥。
」 《大蚓虹舒,天蝼羊形》 《河圖說命徵》曰:「黃帝土德,故先是大蚓之應。
」 《呂氏春秋》曰:「黃帝時,天見大蚓如虹。
」應劭曰:「蚓,丘蚓。
黃帝土德,故地有神蚓。
大五六圍,長十丈。
黃者,地色。
蚓赤令黃,故為瑞也。
」 《呂氏春秋》曰:「黃帝土德,先天見大蝼。
黃帝曰:『土氣騰。
』土氣騰,故其色尚黃,其事則土也。
」 高誘曰:「蝼蝼蛄也。
」 《河圖》曰:「黃帝起,有大蝼也見。
六足,名曰『散福』。
」 野王按:「《爾雅》曰:『殷天蝼。
天蝼即蝼蛄也,以事而推,非其羊者也。
』」 《搜神記》曰:「廬陵太守龐企,字子及。
自說其祖非罪系獄,獄牆有蝼蛄蟲行左右。
因謂之曰:『爾若神,活我。
』因投飯與之食,食盡去。
去而複來,形稍大,數日如羊。
及當行刑,蝼蛄夜掘壁成孔,乃破獄而出。
龐氏自此世祠蝼蛄焉。
」 《雁何為赤,鳥何為青》 《漢書》曰:「武帝太始二年,幸東海。
獲赤雁,作《赤雁之歌》。
」 孫氏《瑞應圖》曰:「成王之時,治道太平,有青鳥見。
大如鸠,色如翠。
」 《琴操》曰:「孔子與子夏等六十四人講道德,有赤氣貫天,魯端門有四書。
遣子夏往視之,果有四書。
子夏寫之,随書飛為青鳥。
還以視孔子,孔子曰:『赤氣巳前。
』」 《春秋孔演圖》曰:「血飛為鳥,化帛書。
鳥消書出,署曰:『孔演圖』。
帝葉光紀制子精也。
」 《抱珥之日,同色之星》 《孝經援神契》曰:「日抱珥則人壽。
」 孫氏《瑞應圖》曰:「五星同色皆黃也。
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安甯,歌舞已行。
」 《五色之鳥,三角之鹿》 《漢書》曰:「宣帝元康三年诏曰:『今春,五色鳥以萬數屬縣飛過。
翺翔而舞,欲集不下。
令三輔春夏無得以摘巢、探卵、彈射飛鳥者也。
』」 崔豹《古今注》曰:「漢明帝永平九年,有三角鹿見于江陵。
」 《陽翟雨稻,陳留雨榖》 《古今注》曰:「漢惠帝三年,桂陽翟宮俱雨谷米也。
」 《漢書》曰:「宣帝元康四年,嘉谷降于郡國。
」 王充《論衡》曰:「漢光武建武廿一年,陳留谷雨卑以稗。
」 《開陽之柱,比闾之木》 《漢官儀》曰:「開陽門始成,未有名。
夜有一柱來止樓上,琅琊開陽縣上言,南門下柱飛去。
因?記年月于其門。
或曰:七寶生亍酒泉郡。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白州獻比闾。
比闾葉若羽,伐其木以為車,終日行而莫盈。
」 《洛池玉雞,太液黃鹄》 孫氏《瑞應圖》曰:「玉雞,瑞器也,王者至孝則至。
」一本雲:「王者道德合神明則出。
」 《帝王世紀》曰:「漢昭靈後含始遊洛池,有玉雞含赤珠,名曰玉英,吞此者王。
始吞之,生高祖。
」 《漢書》曰:「始元元年,黃鹄下建章宮太液池中。
」 《珠出于海,玉生于谷》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淵泉,則海出明珠。
」宋均曰:「夜照暗也。
」 《禮稽命徵》曰:「德禮之制,則澤谷之中有白石、白玉。
」宋均曰:「兌金倅也。
色白,與金同出山也。
」 《玺字萬年,印文萬福》 《晉中興書》曰:「元帝建武元年,江陵人虞迪墾田,得白玉麒麟紐玺一以獻。
文曰『長壽萬年』。
」 《齊書》曰:「典河黃慶宅左有園,種菜鮮異,采拔随後更生,夜恒有白光似懸。
道士傅德占,使掘之三尺,獲玉印。
文曰『長承萬福』。
」 《臨院之榴,永嘉之竹》 《晉降安起居注》曰:「三年,武陵臨院縣有安石榴,六子同頴。
内史庾怡以聞。
」 《梁起居注》曰:「天監五年,衛将軍蔣仲顯表其家有石榴,四子同蒂。
」 《淮南子》曰:「太清之始世也,明照于日月,與造化相雌雄。
天覆以德,地載以樂。
甘露下,竹實滿。
」 高誘曰:「滿成也。
」 《王隐晉書》曰:「武帝太始以來,永嘉有竹實之瑞。
」 《晉紀》曰:「阮藉見孫登于蘇門山,有竹實數百斛。
」 《枯木誰字,冬筍誰哭》 《齊書》曰:「永明元年,秣陵安明寺有枯木。
伐以為薪,木裡自然有『法大德』三字。
」 《楚國先賢傳》曰:「孟宗母嗜筍。
冬節将至,筍尚未生,母思之。
宗入林哀哭,筍以為之生。
」 《寶圭河上,玉英岩間》 《春秋》曰:「昭公二十四年十月癸醜,子朝用成之寶圭于河,禱河求福。
甲戌,津人得諸河上,圭自河出。
」梁《天監起居注》曰:「華山陶隐居采芝岩間,得玉英一枚也。
」 《府吏得鈎,王母獻環》 《東觀漢記》曰:「桓帝永興二年,光祿勳府吏舍壁下忽有青氣,得玉鈎一枚。
鈎長一寸三分,玦周五寸四分,身皆雕镂。
」 孫氏《瑞應圖》曰:「黃帝時,西王母獻白環。
」 《禮三朝記》曰:「舜時,西王母又獻白環。
」 《星既連珠,日将五色》 《易神靈圖》曰:「王者德至時,五星若連珠。
」 《京房易占》曰:「聖王在上則日光明,五色備具,燭曜無已。
」 又雲:「大光,天下和平,上下俱泰。
」 《金勝明功,根車表德》 孫氏《瑞應圖》曰:「世無盜賊則金勝出。
」《晉紀》曰:「永和元年,陽谷得金勝一枚。
長五寸,狀如纖勝。
桓溫平蜀,四夷賓服。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根車出。
」 宋均曰:「山木根車象也,應養載萬物。
」 《兔何為白,兔何為赤》 《典略》曰:「兔,月白之精也。
」 《晉中興書》曰:「白兔蓋神獸也。
」 《抱樸子》曰:「兔壽千歲,滿五百歲則其色白也。
」 《晉中興書》曰:「王者尊敬耆老則白兔出。
」 《東觀漢紀》曰:「光武建武十三年,越裳獻白兔。
」 又曰:「魯平為趙郡六年,頻降瑞嘉,白兔見城内。
」 孫氏《瑞應圖》曰:「赤兔,瑞獸,王者德盛則出。
」 熊氏《瑞應圖》曰:「說與白澤同。
盛德愽施,聖王豋祚,厥集白澤,亦臻赤兔。
澤及靈智,辨類識故。
」 《神雀翔集,文狐繁息》 《東觀漢記》曰:「明帝永平十七年,神雀五色,翔集京師。
帝以問瑞,邑侯劉複不能對,薦賈愽物對曰:『昔武王修文之業,鸑鷟鳴于岐山。
宣帝威懷戎狄,神雀仍集。
此降之徵也。
』敕蘭台給筆作頌。
」 班固《神雀頌》曰:「戴文履武,玄黃五色。
」 熊氏《瑞應圖》曰:「文狐,狐之有文章者,不貪則至。
其九尾者,子孫繁。
」 《桑樹橹生,柳葉蟲食》 《後漢書》曰:「陳字文锺為巫令,有政能。
桑橹生三萬馀株,民已溫飽。
」 《漢書》曰:「昭帝時,上林樹斷卧,一朝起立,生枝葉為。
蟲食其葉,文字曰『公孫病已』。
」 《花雪集衣,甘露降盤》 《宋紀》曰:「花雪降謝莊下殿,雪集衣。
白上以為瑞,公卿并賦花雪詩。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及天,則甘露降。
」 《廣雅》曰:「湒瀼瀼泥露也。
和氣通津為露。
」 《漢書》曰:「武帝作銅承露盤,仙人掌擎玉杯,取雲表露和屑玉服。
」 《封中雲起,洛上帝觀》 《漢書》曰:「武帝封泰山禅,夜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 《帝王世紀》曰:「黃帝五十年七月庚申,天下大霧。
三日三夜霧除,帝遊洛水之上,大魚負圖而出。
今《河圖·帝觀篇》也。
」 《俞兒導伯,老人主安》 《管子》曰:「桓公壯伐孤竹,未至。
果耳漢十裡授弓将矢,射未敢發,見一人長尺,而人物備共冠,右祛衣,走馬。
管子曰:『臣聞登山之神有俞兒,伯王之君興,則走馬前導,祛衣其前。
有頃,果如其言。
』」 孫氏《瑞應圖》曰:「老人星見則主安,不見則兵起。
春分見卯,秋分見丁。
」 《八文之狐,五音之鸾》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青丘獻九尾狐。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火而王,政頌平,則南海輸八文狐。
」 《白虎通》曰:「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
必九尾者,九德也,其子孫繁息也。
」 《山海經》曰:「鸾鳥,鳳之佐,鳴中五音也。
」 《孔雀新昌,鹦鹉林邑》 《宋紀》曰:「孝武帝大明五年,新昌獻白孔雀。
」 《臧榮緒晉書》曰:「安帝義熙十四年,林邑獻白鹦鹉。
」 《昆吾切泥,玉杯明汁》 《列子》曰:「周缪王時,西戎獻昆吾之劍,切玉如泥。
」 《孔叢子》曰:「秦王得西秦之刀,割玉如割木。
」 《十洲記》曰:「周缪王時,西戎獻玉杯。
光照室,至庭中明。
水汁滿杯,甘而香美。
斯之謂靈器。
」 《白管來獻,銀甕不汲》 《大戴禮》曰:「舜時西王母獻白管。
」 《說文》曰:「漢章帝時,零陵文奚景于洽道舜祠下得白管。
」 《孝經援神契》宋均注雲:「銀甕者,不汲自滿,一名平甕。
」 又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有銀甕見。
」 孫氏《瑞應圖》曰:「刑法中,民不怨,則銀甕見也。
」 《文犀駭雞,冠雀銜鳝》 《抱樸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