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瑞
關燈
小
中
大
《堯星出翼,舜龍負圖》
孫氏《瑞應圖》曰:「景星或如半月,或如星中空或如赤氣,先月出西方。
故曰天見景精,明王出。
号令合人心,制禮合人意,則見星于晦朔,助日光也。
堯時出翼,舜時出房,景德也。
其狀無常,有道之國王者無私之應也。
」 春秋運鬥樞曰:「舜以太尉受禅。
即位五年二月,東巡狩至于中舟,與三公諸侯臨觀。
黃龍五色負圖出,置舜前。
以黃玉為匣,如椟。
長三尺,廣八寸,厚一寸。
四合而連,有戶,此合樞紐之命,龍匣皆黃也。
四合,有輯道相入也。
有戶,言開閉也。
白玉檢,黃金繩,黃金艾為泥封之。
瑞章曰『天章帝符玺』五字,廣袤各三寸,深四分,鳥文。
舜與三公大司空禹等三十人集,發圖。
玄色而绨狀,可卷舒。
長三十尺,廣九尺。
中有七十二帝地形之制。
天文宮序,位列分度若天日月五星變。
」 《齊一角獸,梁三足烏》 孫氏《瑞應圖》曰:「一角,瑞獸也。
六合同歸則至。
」 熊氏《瑞應圖》曰:「天下太平,則一角獸至。
」 蕭于《齊書》曰:「武帝永明十年,鄱陽獲一角獸。
麟首、鹿形,龍鸾共色。
」 《抱樸子》曰:「三足烏,日之精也。
日為太陽,其精為烏而三足。
」 梁大同《起居注》曰:「九年,豫州剌史侯慜明表稱忽見衆鳥連群數百,集于楊樹,飛繞其巢。
往視之,獲三足烏。
以獻,诏付華林園養之。
群鴉飛翔鳴繞三足烏,乃銜食往哺。
」 《五老河遊,萬歲山呼》 《論語谶》曰:「仲尼雲吾聞堯舜等遊首山,觀河渚。
有五老遊河渚将來告帝期。
五老曰:『河圖将歸,造帝謀。
』三老曰:『河圖将來,造帝書。
』四老曰:『河圖将來,告帝圖山川,煥張聖人恩。
』五老曰:『河圖将來,告帝浮龍,金泥玉檢封成書。
』五老飛為流星,上入昴。
」 宋均曰:「浮龍龍,浮水也。
」 《漢書》曰:「武帝封禅,山呼萬歲。
黃金為泥,白銀為繩,告太平于天下,群臣之功也。
」 《觸邪獬豸,除害騊駼》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獄訟平,獬豸至。
」 王充《論衡》曰:「獬豸者,神奇之獸,為瑞應也。
」 許氏《說文》曰:「其狀如牛,一角四足,似熊。
」薰苞《輿服志》或曰:「如羊蓋神羊也。
」 《神異經》曰:「獬豸色青。
」 《田俅子》曰:「堯時獲之,緝其皮以為帳。
」 《論衡》曰:「臯陶治獄,其罪疑者令一角羊觸。
有罪則觸,無罪則否。
故臯陶治獄平,敬羊,跪坐事之。
」 《山海經》曰:「騊駼,幽隐之獸也。
其狀如馬,出于北海。
」 孫氏《瑞應圖》曰:「有明王則騊駼來,為時辟除災害。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德感則騊駼至。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愚氏來獻騊駼也。
」 《真人何黃,馬鬣何朱》 孫氏《瑞應圖》曰:「黃真人守曰水國,方自隆也。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在上,則白馬赤鬣至。
」 《禮鬥威儀》曰:「周文王時,白馬朱鬣。
」 《山海經》曰:「白馬赤鬣,出大封之國,乘之壽三千歲。
文馬,缟衣身,朱鬣者也。
」 《酋耳若豹,比翼如凫》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英林獻酋耳。
酋耳者,身若虎豹,尾長其身,食虎豹。
」 《山海經》曰:「比翼一名鹣鹣,一名蠻。
其狀如凫,一翼一目,色青赤。
處于南山、昆吾、金門之山,诘胸國東。
不比不飛。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及高遠,則比翼鳥至。
」 又曰:「王者有孝德則至。
」 《禹獲玄圭,順反明珠》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勤苦以應天下,厚人而薄已,水泉通,四海會同,則玄圭出。
夏禹之時,卑宮室,盡力溝壑,天賜以玄圭。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金而王,其政象平,海出明珠。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及淵泉,則海出明珠。
」 《東觀漢記》曰:「順帝永安四年,漢陽率善都尉滿密因桂陽太守文砻獻大明珠。
诏曰:『海内頗害異,而砻不惟竭忠,而喻明珠之求也。
求媚煩擾,令封珠還滿密。
』」 《蓂莢夾階,萐莆生廚》 孫氏《瑞應圖》曰:「蓂莢,瑞草也,蓋神靈之嘉瑞也。
」 《白虎通》曰:「月朔日生一莖,十五日而生十五莖,十六日日落一莢。
」 《帝王世紀》曰:「及晦而盡。
若月小則馀一莢,厭而不落。
以是占日月之數,一名厤莢」。
堯時夾階而生,逐月而死。
《白虎通》曰:「萐莆者樹名也。
其狀如蓬枝,多根如絲。
葉如扇,不搖自動,轉而生風。
至于飲食清涼,驅殺蟲蠅,以助供養也。
一名倚萐一名倚扇,一名實賓榈。
」 《春秋潛潭巴》曰:「君臣和德,道度葉中,則孳于庖廚。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阜出。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不徵味,庖廚不逾粢盛,則生于廚也。
」 《田俅子》曰:「昔帝堯之為天下平也,出庖廚,為帝去惡。
」 孫氏《瑞應圖》又曰:「冬則死,夏則生。
虞舜即政,又生庖廚也。
」 《麟蓋玄枵,鳳銜赤苻》 《公羊傳》曰:「麒麟,仁獸也。
」 《春秋考異圖》曰:「麟蓋玄枵之陰精也,亦曰歲星散而為麟,蓋木之精也。
牝曰麒,牡曰麟。
」 孫氏《瑞應圖》曰:「麟不踐生蟲,不折生草。
不入坑穽,不觸羅網。
食嘉禾之實,飲珠玉之英。
」 《鶡冠子》曰:「鳳凰,鹑火之鳥也,太陽之精。
」 《春秋合谶圖》曰:「堯坐中舟,與太尉舜臨觀。
鳳皇負圖,以赤玉為匣。
長三尺,廣八寸,厚一寸。
玉檢白繩封兩端,以紫芝為泥。
曰『天赤帝苻玺』五字。
深四分,廣袤三寸。
圖以赤色為染,白為文也。
」 《鸾表帝軒,龜感有虞》 《尚書候》曰:「軒轅之世,聖德提象,配永循機,鸾鳥來儀。
」 《世紀》曰:「舜即天子,位洛出龜六十五字,是為《洪範》所謂《洛書》。
」 《非煙五起,榮光四鋪》 《史記》曰:「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菌,是為卿雲。
」 《尚書中候》曰:「堯即位七十載,景星出翼,鳳皇止庭,朱草生郊,嘉禾孳連,甘露潤液,醴泉出山。
修壇河洛,榮光出河,休氣四塞。
榮光者,五色,出河也。
美氣四塞,炫耀白雲,起廻風。
援馬銜押,赤文,綠色,龍形,象馬。
赤帝标怒之使所以藏文,赤文綠地也。
」 《茲白食豹,騰黃似狐》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義渠獻茲白。
茲白者,若白馬,鐻齒,食虎豹。
」 《山海經》曰:「六駿之狀如此。
」 又曰:「騰黃亦曰飛黃,其狀如狐,出白民之國。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禦四方,輿服有度,秣馬不過所業,則地出乘黃。
」 《世紀》:「虞舜時出。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白民獻乘黃也。
」 《玉馬光澤,金車耀途》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六律調,五聲節,制緻因時治道,則玉馬來。
一本為『玉澤馬』。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清明修理則見。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至行,仁德廣施,則金車出。
」又曰:「帝舜則德盛,金車出于庭也。
」 《何背瑇瑁,何鈎珊瑚》 《孝經援神契》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有瑇瑁背。
」宋均曰:「瑇瑁,水蟲,如龜而背有文。
」 又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有蘇胡鈎。
」 宋均曰:「王者得信則出。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恭信即見。
」一本雲:「王者不玩弄則見也。
」 《吉利鳥形,鼈封獸軀》 孫氏《瑞應圖》曰:「吉利,鳥形,獸頭也。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區易獻鼈封者若彘,前後有首,黑文。
」又曰:「鹿螯山獸,左右有首,名『并蓬』。
」 郭璞曰:「即并封是也。
」 《何為鸢白,何為鷄趍》 《晉中興書》曰:「孝宗永和九年,吳郡獻白鸢。
」 孫氏《瑞應圖》曰:「雞趍,王者有德則見也。
」 《獸卻魍魉,麟降匈奴》 東方朔《十洲記》曰:「天漢三年,西國王獻犬。
使者曰:『王于先天林而請猛獸,卻百邪,走魍魉。
或生昆侖,或生玄圃。
其壽不訾,食草飲露。
當其仁也,愛及蠢動,不犯虎豹。
當其威也,一聲發吼,千人怵息,牛馬百物驚斷。
當其神也,立起風雲,吐嗽雨霧。
息于天王之林,家于太山之廄。
後禦師子,其名猛獸。
』元帝使人喚,一聲如天之大雷霹靂。
」 《漢書》曰:「武帝太始三年,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缋宗廟。
元首元年,幸雍,祀五畤,獲白麟之歌。
終軍對曰:『野獸并角,明同本也。
殆将有解辮發、削左袵、襲冠冕、要衣裳而象化者。
』由是改元曰『元狩』。
數月,越地及匈奴,名王來降。
」 《平露安傾,屈轶安指》 《白虎通》曰:「平露,樹名也。
」 孫氏《瑞應圖》曰:「狀如車蓋,生于庭,以候四方之正。
其國正平則正,一方不正則不應,一方稍傾也。
其根若絲。
一名『平慮』,王者慈仁則生。
」 《春秋潛潭巴》曰:「君臣和德,道度葉中,則生于庭。
」 《白虎通》曰:「賢不肖位不相逾,亦生于庭。
」 《田俅子》曰:「黃帝時,常有草生于庭階。
若佞人入朝,則草屈而指之,名曰『屈轶草』。
是以佞人不敢進也。
」 《具區文蜃,陵屈角鯉》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具區獻文蜃。
吳之震澤也。
蜃,蚌蛤之類。
今海中小蛤,亦有文者,雕镂彪炳,異常所見。
」 《山海經》曰:「龍魚陵居,狀如鯉,一曰鰕魚。
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
」 郭璞曰:「似鯉魚而一角也。
」 《朱草複生,白象不死》 《白虎通》曰:「朱草,赤草也,蓋百草之精。
」 《抱樸子》曰:「其狀如桑,栽長三四尺。
枝葉皆丹,莖如珊瑚,生名岩之下。
克之,汁流如麪。
」 《感精符》曰:「王者德洽于地則朱草廣生。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草木則生。
」 《宋均》曰:「食之令人不老。
」 《淮南子》曰:「堯德清平則生,舜時又生。
」 《孝經援神契》曰:「周公踐祚理政,與天合,朱草生。
」 《東觀漢紀》曰:「光武中元元年,有赤草生于水涯。
」 《魏略》曰:「文帝欲授禅,有朱草生文昌殿前。
」 《宋紀》曰:「文帝元嘉十一年,朱草生益州鄲縣。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政教得于四方,則白象至。
」一本雲:「人君自養有節,則負不死藥而來。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南人獻白象。
」 《韓子》曰:「黃帝合鬼神于泰山,駕象車。
」 《說文》曰:「其狀如皎白,六牙。
道貴德遠兵,故多卷。
凡象牙垂白以和疆。
」 熊氏《瑞應圖》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白象。
」 宋均曰:「色白如素也。
」 《宋書》曰:「文帝元嘉元年,見零陵兆陽也。
」 《嘉禾孳莖,芣苡宜子》 《白虎通》曰:「嘉禾,太和之為美瑞,一名導。
」 司馬相如《封禅書》曰:「導一莖六種于扈。
」 《典略》曰:「蓋五榖之長,稔歲之精也。
」 《晉中興書》曰:「或異敏同穎,或孳連數穗,或一稃二米,以應質文也。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茂,嘉禾生。
」一本雲:「世太平則生。
」 又曰:「德茂則二苗共秀而生。
」 《帝紀》曰:「神農時嘉禾生。
」 徐整《三五曆》曰:「黃帝時,嘉禾為糧。
」 《尚書中(侯)》曰:「帝堯清平,比隆伏羲,嘉禾孳連。
」 《春秋說題辭》曰:「嘉禾之孳七莖,長五尺,至世五穗以成德也。
」 孫氏《瑞應圖》曰:「夏時盛德,二本而同秀。
殷湯德洽,則二秀而同本。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康民獻芣苡。
如李實,食之宜子也。
」 《赤虎導驺,白狼度水》 《宋紀》曰:「文帝元嘉世五年,益州驺虞見,二赤虎為導。
」 又曰:「王懿與慕容垂戰敗逃叛,雨水暴漲,津徑斷絕。
忽有白狼走至懿前,仰天而号。
訖度水,懿循狼迹而過。
」 鄭玄注《尚書中候》曰:「白狼金精。
」 《鳥狀前赤,牛生上齒》 《漢書》曰:「宣帝西河築世宗廟,于是有一鳥,狀如鶴,前赤後青。
」 《地鏡》曰:「世主治而益地,則牛生上齒。
」 《??芑白苗,芝英黃裹》 《毛詩》曰:「誕生後稷,克岐克嶷,以就口實。
誕降嘉種,惟??惟芑。
」 《毛苌》曰:「??赤苗,芑白苗。
」 《論衡》曰:「芝英,紫色之芝也,其栽如豆。
」 《宋紀》曰:「順帝升明二年,臨城縣生紫芝一株,蓋黃裡。
采掇曆時,色不變也。
」 《臨江之橘,九岩之梓》 《宋紀》曰:「明帝泰始六年,臨江縣橘樹生子。
蓋江北生子則為瑞。
」 《齊書》曰:「徐伯珍,太末人。
也隐居九岩山,門前忽生梓樹,一年便合。
論者以為隐德之感。
」 《宋之黑麞,晉之白鹿》 《宋起居注》曰:「文帝時獲黑麞。
」 《晉中興書》曰:「元帝太始四年,白鹿二見于南昌,蓋白麇之流也。
」 又曰:「孝武帝太明元年,見會稽、諸暨,因獲之以獻。
」 《蔓竹常生,珊瑚連理》 《禮稽命徵》曰:「王者禮得其宜,則蔓竹爰箫生于廟。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蔓竹常生。
」 《宋紀》曰:「孝武帝太明六年,郁林郡獻珊瑚連理也。
」 《龜毛何白,魚目何比》 《齊書》曰:「宋升明三年,太祖為齊王,白毛龜見東府城池中。
」 《尚書中候》曰:「古之王者将興封禅,則東海進比目魚。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明德幽遠,則比目魚見。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循敬則比目魚見。
」 鄭康成郭景純皆雲:「狀如鬥脾,細鱗,紫黑色。
一眼,兩片相合乃能行。
今吳中東海之形狀與此說相苻合。
吳人謂之『闆魚』,或呼為鲽。
」 《爾雅》曰:「鲽,青比目魚也。
出于東海,不比不行也。
」 《豫章之桐,秣陵之李》 《範甯集·為豫章太守表》:「白永循公國,相萬至解。
稱至縣西北出二裡有林,林中有梧桐樹。
下根相去二丈,上枝相去一丈八尺,連合成一。
」 《齊書》曰:「永明四年,秣陵有李樹連理。
」 又曰:「僧秀園中四樹共為一株。
」 《胡為委威,胡為延喜》 孫氏《瑞應圖》曰:「君臣各有禮節,上哀下,下奉上,則委威生。
」一本雲:「王者禮至則生。
」又雲:「王者愛人命則生。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孝德刑于四海,德洞淪冥,八方化神,并榮延喜也。
」 又曰:「王者德及山陵則出。
」 孫氏《瑞應圖》曰:「王孝道則見也。
」 《貝若車渠,龜遊卷耳》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淵泉則江出大貝。
」 《尚書大傳》曰:「貝自江出,大若車渠。
文王拘羑裡,散宜生之江淮,取大貝如車渠以獻纣,免西伯之難 。
」 《白虎通》曰:「靈龜者,神龜也,黑神之精。
五色鮮明,知存亡,明吉兇,故食氣而神。
三百歲遊于渠葉之上,三千歲遊于卷耳之上。
」 《醴泉地出,神鼎味生》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及地則醴泉出。
狀如醴酒,可以養志,水之精也。
」 《典略》曰:「神鼎者,質文之精。
知吉兇存亡,能輕重行息。
」 《墨子》曰:
故曰天見景精,明王出。
号令合人心,制禮合人意,則見星于晦朔,助日光也。
堯時出翼,舜時出房,景德也。
其狀無常,有道之國王者無私之應也。
」 春秋運鬥樞曰:「舜以太尉受禅。
即位五年二月,東巡狩至于中舟,與三公諸侯臨觀。
黃龍五色負圖出,置舜前。
以黃玉為匣,如椟。
長三尺,廣八寸,厚一寸。
四合而連,有戶,此合樞紐之命,龍匣皆黃也。
四合,有輯道相入也。
有戶,言開閉也。
白玉檢,黃金繩,黃金艾為泥封之。
瑞章曰『天章帝符玺』五字,廣袤各三寸,深四分,鳥文。
舜與三公大司空禹等三十人集,發圖。
玄色而绨狀,可卷舒。
長三十尺,廣九尺。
中有七十二帝地形之制。
天文宮序,位列分度若天日月五星變。
」 《齊一角獸,梁三足烏》 孫氏《瑞應圖》曰:「一角,瑞獸也。
六合同歸則至。
」 熊氏《瑞應圖》曰:「天下太平,則一角獸至。
」 蕭于《齊書》曰:「武帝永明十年,鄱陽獲一角獸。
麟首、鹿形,龍鸾共色。
」 《抱樸子》曰:「三足烏,日之精也。
日為太陽,其精為烏而三足。
」 梁大同《起居注》曰:「九年,豫州剌史侯慜明表稱忽見衆鳥連群數百,集于楊樹,飛繞其巢。
往視之,獲三足烏。
以獻,诏付華林園養之。
群鴉飛翔鳴繞三足烏,乃銜食往哺。
」 《五老河遊,萬歲山呼》 《論語谶》曰:「仲尼雲吾聞堯舜等遊首山,觀河渚。
有五老遊河渚将來告帝期。
五老曰:『河圖将歸,造帝謀。
』三老曰:『河圖将來,造帝書。
』四老曰:『河圖将來,告帝圖山川,煥張聖人恩。
』五老曰:『河圖将來,告帝浮龍,金泥玉檢封成書。
』五老飛為流星,上入昴。
」 宋均曰:「浮龍龍,浮水也。
」 《漢書》曰:「武帝封禅,山呼萬歲。
黃金為泥,白銀為繩,告太平于天下,群臣之功也。
」 《觸邪獬豸,除害騊駼》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獄訟平,獬豸至。
」 王充《論衡》曰:「獬豸者,神奇之獸,為瑞應也。
」 許氏《說文》曰:「其狀如牛,一角四足,似熊。
」薰苞《輿服志》或曰:「如羊蓋神羊也。
」 《神異經》曰:「獬豸色青。
」 《田俅子》曰:「堯時獲之,緝其皮以為帳。
」 《論衡》曰:「臯陶治獄,其罪疑者令一角羊觸。
有罪則觸,無罪則否。
故臯陶治獄平,敬羊,跪坐事之。
」 《山海經》曰:「騊駼,幽隐之獸也。
其狀如馬,出于北海。
」 孫氏《瑞應圖》曰:「有明王則騊駼來,為時辟除災害。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德感則騊駼至。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愚氏來獻騊駼也。
」 《真人何黃,馬鬣何朱》 孫氏《瑞應圖》曰:「黃真人守曰水國,方自隆也。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在上,則白馬赤鬣至。
」 《禮鬥威儀》曰:「周文王時,白馬朱鬣。
」 《山海經》曰:「白馬赤鬣,出大封之國,乘之壽三千歲。
文馬,缟衣身,朱鬣者也。
」 《酋耳若豹,比翼如凫》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英林獻酋耳。
酋耳者,身若虎豹,尾長其身,食虎豹。
」 《山海經》曰:「比翼一名鹣鹣,一名蠻。
其狀如凫,一翼一目,色青赤。
處于南山、昆吾、金門之山,诘胸國東。
不比不飛。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及高遠,則比翼鳥至。
」 又曰:「王者有孝德則至。
」 《禹獲玄圭,順反明珠》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勤苦以應天下,厚人而薄已,水泉通,四海會同,則玄圭出。
夏禹之時,卑宮室,盡力溝壑,天賜以玄圭。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金而王,其政象平,海出明珠。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及淵泉,則海出明珠。
」 《東觀漢記》曰:「順帝永安四年,漢陽率善都尉滿密因桂陽太守文砻獻大明珠。
诏曰:『海内頗害異,而砻不惟竭忠,而喻明珠之求也。
求媚煩擾,令封珠還滿密。
』」 《蓂莢夾階,萐莆生廚》 孫氏《瑞應圖》曰:「蓂莢,瑞草也,蓋神靈之嘉瑞也。
」 《白虎通》曰:「月朔日生一莖,十五日而生十五莖,十六日日落一莢。
」 《帝王世紀》曰:「及晦而盡。
若月小則馀一莢,厭而不落。
以是占日月之數,一名厤莢」。
堯時夾階而生,逐月而死。
《白虎通》曰:「萐莆者樹名也。
其狀如蓬枝,多根如絲。
葉如扇,不搖自動,轉而生風。
至于飲食清涼,驅殺蟲蠅,以助供養也。
一名倚萐一名倚扇,一名實賓榈。
」 《春秋潛潭巴》曰:「君臣和德,道度葉中,則孳于庖廚。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則阜出。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不徵味,庖廚不逾粢盛,則生于廚也。
」 《田俅子》曰:「昔帝堯之為天下平也,出庖廚,為帝去惡。
」 孫氏《瑞應圖》又曰:「冬則死,夏則生。
虞舜即政,又生庖廚也。
」 《麟蓋玄枵,鳳銜赤苻》 《公羊傳》曰:「麒麟,仁獸也。
」 《春秋考異圖》曰:「麟蓋玄枵之陰精也,亦曰歲星散而為麟,蓋木之精也。
牝曰麒,牡曰麟。
」 孫氏《瑞應圖》曰:「麟不踐生蟲,不折生草。
不入坑穽,不觸羅網。
食嘉禾之實,飲珠玉之英。
」 《鶡冠子》曰:「鳳凰,鹑火之鳥也,太陽之精。
」 《春秋合谶圖》曰:「堯坐中舟,與太尉舜臨觀。
鳳皇負圖,以赤玉為匣。
長三尺,廣八寸,厚一寸。
玉檢白繩封兩端,以紫芝為泥。
曰『天赤帝苻玺』五字。
深四分,廣袤三寸。
圖以赤色為染,白為文也。
」 《鸾表帝軒,龜感有虞》 《尚書候》曰:「軒轅之世,聖德提象,配永循機,鸾鳥來儀。
」 《世紀》曰:「舜即天子,位洛出龜六十五字,是為《洪範》所謂《洛書》。
」 《非煙五起,榮光四鋪》 《史記》曰:「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郁郁紛紛,蕭索輪菌,是為卿雲。
」 《尚書中候》曰:「堯即位七十載,景星出翼,鳳皇止庭,朱草生郊,嘉禾孳連,甘露潤液,醴泉出山。
修壇河洛,榮光出河,休氣四塞。
榮光者,五色,出河也。
美氣四塞,炫耀白雲,起廻風。
援馬銜押,赤文,綠色,龍形,象馬。
赤帝标怒之使所以藏文,赤文綠地也。
」 《茲白食豹,騰黃似狐》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義渠獻茲白。
茲白者,若白馬,鐻齒,食虎豹。
」 《山海經》曰:「六駿之狀如此。
」 又曰:「騰黃亦曰飛黃,其狀如狐,出白民之國。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禦四方,輿服有度,秣馬不過所業,則地出乘黃。
」 《世紀》:「虞舜時出。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白民獻乘黃也。
」 《玉馬光澤,金車耀途》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六律調,五聲節,制緻因時治道,則玉馬來。
一本為『玉澤馬』。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清明修理則見。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至行,仁德廣施,則金車出。
」又曰:「帝舜則德盛,金車出于庭也。
」 《何背瑇瑁,何鈎珊瑚》 《孝經援神契》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有瑇瑁背。
」宋均曰:「瑇瑁,水蟲,如龜而背有文。
」 又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有蘇胡鈎。
」 宋均曰:「王者得信則出。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恭信即見。
」一本雲:「王者不玩弄則見也。
」 《吉利鳥形,鼈封獸軀》 孫氏《瑞應圖》曰:「吉利,鳥形,獸頭也。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區易獻鼈封者若彘,前後有首,黑文。
」又曰:「鹿螯山獸,左右有首,名『并蓬』。
」 郭璞曰:「即并封是也。
」 《何為鸢白,何為鷄趍》 《晉中興書》曰:「孝宗永和九年,吳郡獻白鸢。
」 孫氏《瑞應圖》曰:「雞趍,王者有德則見也。
」 《獸卻魍魉,麟降匈奴》 東方朔《十洲記》曰:「天漢三年,西國王獻犬。
使者曰:『王于先天林而請猛獸,卻百邪,走魍魉。
或生昆侖,或生玄圃。
其壽不訾,食草飲露。
當其仁也,愛及蠢動,不犯虎豹。
當其威也,一聲發吼,千人怵息,牛馬百物驚斷。
當其神也,立起風雲,吐嗽雨霧。
息于天王之林,家于太山之廄。
後禦師子,其名猛獸。
』元帝使人喚,一聲如天之大雷霹靂。
」 《漢書》曰:「武帝太始三年,郊見上帝西登隴首,獲白麟以缋宗廟。
元首元年,幸雍,祀五畤,獲白麟之歌。
終軍對曰:『野獸并角,明同本也。
殆将有解辮發、削左袵、襲冠冕、要衣裳而象化者。
』由是改元曰『元狩』。
數月,越地及匈奴,名王來降。
」 《平露安傾,屈轶安指》 《白虎通》曰:「平露,樹名也。
」 孫氏《瑞應圖》曰:「狀如車蓋,生于庭,以候四方之正。
其國正平則正,一方不正則不應,一方稍傾也。
其根若絲。
一名『平慮』,王者慈仁則生。
」 《春秋潛潭巴》曰:「君臣和德,道度葉中,則生于庭。
」 《白虎通》曰:「賢不肖位不相逾,亦生于庭。
」 《田俅子》曰:「黃帝時,常有草生于庭階。
若佞人入朝,則草屈而指之,名曰『屈轶草』。
是以佞人不敢進也。
」 《具區文蜃,陵屈角鯉》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具區獻文蜃。
吳之震澤也。
蜃,蚌蛤之類。
今海中小蛤,亦有文者,雕镂彪炳,異常所見。
」 《山海經》曰:「龍魚陵居,狀如鯉,一曰鰕魚。
即有神聖,乘此以行九野。
」 郭璞曰:「似鯉魚而一角也。
」 《朱草複生,白象不死》 《白虎通》曰:「朱草,赤草也,蓋百草之精。
」 《抱樸子》曰:「其狀如桑,栽長三四尺。
枝葉皆丹,莖如珊瑚,生名岩之下。
克之,汁流如麪。
」 《感精符》曰:「王者德洽于地則朱草廣生。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草木則生。
」 《宋均》曰:「食之令人不老。
」 《淮南子》曰:「堯德清平則生,舜時又生。
」 《孝經援神契》曰:「周公踐祚理政,與天合,朱草生。
」 《東觀漢紀》曰:「光武中元元年,有赤草生于水涯。
」 《魏略》曰:「文帝欲授禅,有朱草生文昌殿前。
」 《宋紀》曰:「文帝元嘉十一年,朱草生益州鄲縣。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政教得于四方,則白象至。
」一本雲:「人君自養有節,則負不死藥而來。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南人獻白象。
」 《韓子》曰:「黃帝合鬼神于泰山,駕象車。
」 《說文》曰:「其狀如皎白,六牙。
道貴德遠兵,故多卷。
凡象牙垂白以和疆。
」 熊氏《瑞應圖》曰:「神靈滋液,百珍寶,用白象。
」 宋均曰:「色白如素也。
」 《宋書》曰:「文帝元嘉元年,見零陵兆陽也。
」 《嘉禾孳莖,芣苡宜子》 《白虎通》曰:「嘉禾,太和之為美瑞,一名導。
」 司馬相如《封禅書》曰:「導一莖六種于扈。
」 《典略》曰:「蓋五榖之長,稔歲之精也。
」 《晉中興書》曰:「或異敏同穎,或孳連數穗,或一稃二米,以應質文也。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茂,嘉禾生。
」一本雲:「世太平則生。
」 又曰:「德茂則二苗共秀而生。
」 《帝紀》曰:「神農時嘉禾生。
」 徐整《三五曆》曰:「黃帝時,嘉禾為糧。
」 《尚書中(侯)》曰:「帝堯清平,比隆伏羲,嘉禾孳連。
」 《春秋說題辭》曰:「嘉禾之孳七莖,長五尺,至世五穗以成德也。
」 孫氏《瑞應圖》曰:「夏時盛德,二本而同秀。
殷湯德洽,則二秀而同本。
」 《周書·王會》曰:「成王時,康民獻芣苡。
如李實,食之宜子也。
」 《赤虎導驺,白狼度水》 《宋紀》曰:「文帝元嘉世五年,益州驺虞見,二赤虎為導。
」 又曰:「王懿與慕容垂戰敗逃叛,雨水暴漲,津徑斷絕。
忽有白狼走至懿前,仰天而号。
訖度水,懿循狼迹而過。
」 鄭玄注《尚書中候》曰:「白狼金精。
」 《鳥狀前赤,牛生上齒》 《漢書》曰:「宣帝西河築世宗廟,于是有一鳥,狀如鶴,前赤後青。
」 《地鏡》曰:「世主治而益地,則牛生上齒。
」 《??芑白苗,芝英黃裹》 《毛詩》曰:「誕生後稷,克岐克嶷,以就口實。
誕降嘉種,惟??惟芑。
」 《毛苌》曰:「??赤苗,芑白苗。
」 《論衡》曰:「芝英,紫色之芝也,其栽如豆。
」 《宋紀》曰:「順帝升明二年,臨城縣生紫芝一株,蓋黃裡。
采掇曆時,色不變也。
」 《臨江之橘,九岩之梓》 《宋紀》曰:「明帝泰始六年,臨江縣橘樹生子。
蓋江北生子則為瑞。
」 《齊書》曰:「徐伯珍,太末人。
也隐居九岩山,門前忽生梓樹,一年便合。
論者以為隐德之感。
」 《宋之黑麞,晉之白鹿》 《宋起居注》曰:「文帝時獲黑麞。
」 《晉中興書》曰:「元帝太始四年,白鹿二見于南昌,蓋白麇之流也。
」 又曰:「孝武帝太明元年,見會稽、諸暨,因獲之以獻。
」 《蔓竹常生,珊瑚連理》 《禮稽命徵》曰:「王者禮得其宜,則蔓竹爰箫生于廟。
」 《禮鬥威儀》曰:「人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蔓竹常生。
」 《宋紀》曰:「孝武帝太明六年,郁林郡獻珊瑚連理也。
」 《龜毛何白,魚目何比》 《齊書》曰:「宋升明三年,太祖為齊王,白毛龜見東府城池中。
」 《尚書中候》曰:「古之王者将興封禅,則東海進比目魚。
」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明德幽遠,則比目魚見。
」 熊氏《瑞應圖》曰:「王者循敬則比目魚見。
」 鄭康成郭景純皆雲:「狀如鬥脾,細鱗,紫黑色。
一眼,兩片相合乃能行。
今吳中東海之形狀與此說相苻合。
吳人謂之『闆魚』,或呼為鲽。
」 《爾雅》曰:「鲽,青比目魚也。
出于東海,不比不行也。
」 《豫章之桐,秣陵之李》 《範甯集·為豫章太守表》:「白永循公國,相萬至解。
稱至縣西北出二裡有林,林中有梧桐樹。
下根相去二丈,上枝相去一丈八尺,連合成一。
」 《齊書》曰:「永明四年,秣陵有李樹連理。
」 又曰:「僧秀園中四樹共為一株。
」 《胡為委威,胡為延喜》 孫氏《瑞應圖》曰:「君臣各有禮節,上哀下,下奉上,則委威生。
」一本雲:「王者禮至則生。
」又雲:「王者愛人命則生。
」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孝德刑于四海,德洞淪冥,八方化神,并榮延喜也。
」 又曰:「王者德及山陵則出。
」 孫氏《瑞應圖》曰:「王孝道則見也。
」 《貝若車渠,龜遊卷耳》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淵泉則江出大貝。
」 《尚書大傳》曰:「貝自江出,大若車渠。
文王拘羑裡,散宜生之江淮,取大貝如車渠以獻纣,免西伯之難 。
」 《白虎通》曰:「靈龜者,神龜也,黑神之精。
五色鮮明,知存亡,明吉兇,故食氣而神。
三百歲遊于渠葉之上,三千歲遊于卷耳之上。
」 《醴泉地出,神鼎味生》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德及地則醴泉出。
狀如醴酒,可以養志,水之精也。
」 《典略》曰:「神鼎者,質文之精。
知吉兇存亡,能輕重行息。
」 《墨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