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關于文學之諸問題
關燈
小
中
大
還每天一段段的登載這種東西。
它所給予中國社會的影響最大。
記得有一位英國學者,曾到希臘去過,回來後他向人說,希臘民間的風俗習慣,還都十分鄙陋,據他看來,在希臘是和不曾生過蘇格拉底亞力士多德諸人一樣。
他們的哲學隻有一般研究學問的人們知道,對于一般國民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在中國,情形也是這樣。
影響中國社會的力量最大的,不是孔子和老子,不是純粹文學,而是道教(不是老莊的道家)和通俗文學。
因此研究中國文學,更不能置通俗文學于不顧。
所以,照我的意見,今後大家研究文學,應将文學的範圍擴大,不要僅僅注意到最高級的一部分,而要注意到它的全體。
三,研究的對象 研究文學有兩條道路可走: (1)科學的 (a)文學 (b)文學史 (2)藝術的 (a)創作 (b)賞鑒 第一種是科學的研究法,是應用心理學或曆史等對文學加以剖析的。
譬如對于文學的結構,要研究究竟怎麼樣排列才可使人更受感動,這便是應用心理學的研究法。
日本帝國大學教授夏目漱石的《文學論》,現已有人譯出了,這本書即是用這樣的方法去研究文學的。
至于文學史則是以時代的先後為序而研究文學的演變或研究某作家及其作品的。
不過,我以為文學史的研究在現今那樣辦法,即是孤立的,隔離的研究,多少有些不合适:既然文學史所研究的為各時代的文學情況,那便和社會進化史,政治經濟思想史等同為文化史的一部分,因而這課程便應以治曆史的态度去研究。
至于某作家的曆史的研究,那便是研究某作家的傳記,更是曆史方面的事情了。
這樣地治文學的,實在是一個曆史家或社會學家,總之是一個科學家是無疑的了。
第二條路子是藝術的,即由我們自己拿文學當作一件藝術品而去創作它或作為一件藝術品而對它加以賞鑒。
要創作,天才是必要的條件。
我們愛好文學,高興時也可以自己去寫一點,無論是詩歌,散文,或是小說。
但如覺得自己沒有能寫得好的才能,即可抛開,這不是可以勉強的事。
在學校上課,别的知識技能都可從課堂上學得,惟有創作的才能學不來。
按道理講,在藝術學校裡邊應該添設文學一科,将如何去創作文學的事正式地加以研究指導。
但這實在困難。
學作畫學過四年之後,提筆便可以作出一幅畫子,學文學的創作卻不能有如此的成績。
有很多的大作家,都不是因為學習創作而成功的。
而且,說也奇怪,好像醫學和工學對文學更有特别的幫助一樣,很多文學家起始都是學醫或學工程的。
契诃夫(AntonP.Chekhov)是學醫的,湯姆斯哈代(ThomasHardy)是學工的,中國的郭沫若是學醫的,成仿吾是學工的。
此外,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大家也最好不要以創作為專門的事業,應該于創作之外,另有技能,另有職業,這樣對文學将更有好處。
在很早以前,章太炎先生便作這樣的主張,他總是勸人不要依賴學問吃飯,那時是為了反對滿清,假如專依學問為生,則隻有為滿清做官,而那樣則必失去研究學問的自由。
到現在我覺得這種主張還可适用。
單依文學為謀生之具,這樣的人如加多起來,勢必造成文學的堕落。
因為,現在的文學作品,也和工藝出品一樣,已經不複是家庭手工業時代,作出東西之後,挂在門口出賣是不成了,必得由資本家的印刷所去印行才可。
在這種情形之下,如專依賣文糊口,則一想創作,先須想到這作品的銷路,想到出版者歡迎與否,社會上歡迎與否,更須有官廳方面的禁止與否,和其他種種的顧慮,如是便一定會生出文學上的不振作的現象來。
一位日本的普羅文學者的領袖,他作過一本《日本普羅文學運動史》,在裡邊他也說出了同樣的意見。
因為日本的普羅作家,大半都須出賣稿子于資産階級的出版家以維持生活,如是,他把最用心的作品,賣給那利用普羅文學以漁利的資本主義的雜志社,書店,更沒有力量為自己的雜志上作出好的文章來。
其結果,使一個普羅作家的精力消耗不少,而好的普羅文學卻終于産生不出來。
如果另有專業而不這樣的專賴文學為生,則作品的出賣與否沒有關系,在創作的時候,自然也就可以免去許多顧慮了。
賞鑒文學,是人人都可以作得到的,并無需乎天才。
看見一幅圖畫,假如那圖畫畫得很好,各種顔色配合适度,即在不會作畫的人看來,是也會覺得悅目的。
對于文學作品亦複如此。
無論作什麼事情的人,都同樣有欣賞文學的能力。
現在研究學問的人,似乎将各種學問分隔得太遠了,學文學的每易對科學疏淡,而學科學的則又以為文學書籍隻有
它所給予中國社會的影響最大。
記得有一位英國學者,曾到希臘去過,回來後他向人說,希臘民間的風俗習慣,還都十分鄙陋,據他看來,在希臘是和不曾生過蘇格拉底亞力士多德諸人一樣。
他們的哲學隻有一般研究學問的人們知道,對于一般國民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在中國,情形也是這樣。
影響中國社會的力量最大的,不是孔子和老子,不是純粹文學,而是道教(不是老莊的道家)和通俗文學。
因此研究中國文學,更不能置通俗文學于不顧。
所以,照我的意見,今後大家研究文學,應将文學的範圍擴大,不要僅僅注意到最高級的一部分,而要注意到它的全體。
三,研究的對象 研究文學有兩條道路可走: (1)科學的 (a)文學 (b)文學史 (2)藝術的 (a)創作 (b)賞鑒 第一種是科學的研究法,是應用心理學或曆史等對文學加以剖析的。
譬如對于文學的結構,要研究究竟怎麼樣排列才可使人更受感動,這便是應用心理學的研究法。
日本帝國大學教授夏目漱石的《文學論》,現已有人譯出了,這本書即是用這樣的方法去研究文學的。
至于文學史則是以時代的先後為序而研究文學的演變或研究某作家及其作品的。
不過,我以為文學史的研究在現今那樣辦法,即是孤立的,隔離的研究,多少有些不合适:既然文學史所研究的為各時代的文學情況,那便和社會進化史,政治經濟思想史等同為文化史的一部分,因而這課程便應以治曆史的态度去研究。
至于某作家的曆史的研究,那便是研究某作家的傳記,更是曆史方面的事情了。
這樣地治文學的,實在是一個曆史家或社會學家,總之是一個科學家是無疑的了。
第二條路子是藝術的,即由我們自己拿文學當作一件藝術品而去創作它或作為一件藝術品而對它加以賞鑒。
要創作,天才是必要的條件。
我們愛好文學,高興時也可以自己去寫一點,無論是詩歌,散文,或是小說。
但如覺得自己沒有能寫得好的才能,即可抛開,這不是可以勉強的事。
在學校上課,别的知識技能都可從課堂上學得,惟有創作的才能學不來。
按道理講,在藝術學校裡邊應該添設文學一科,将如何去創作文學的事正式地加以研究指導。
但這實在困難。
學作畫學過四年之後,提筆便可以作出一幅畫子,學文學的創作卻不能有如此的成績。
有很多的大作家,都不是因為學習創作而成功的。
而且,說也奇怪,好像醫學和工學對文學更有特别的幫助一樣,很多文學家起始都是學醫或學工程的。
契诃夫(AntonP.Chekhov)是學醫的,湯姆斯哈代(ThomasHardy)是學工的,中國的郭沫若是學醫的,成仿吾是學工的。
此外,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大家也最好不要以創作為專門的事業,應該于創作之外,另有技能,另有職業,這樣對文學将更有好處。
在很早以前,章太炎先生便作這樣的主張,他總是勸人不要依賴學問吃飯,那時是為了反對滿清,假如專依學問為生,則隻有為滿清做官,而那樣則必失去研究學問的自由。
到現在我覺得這種主張還可适用。
單依文學為謀生之具,這樣的人如加多起來,勢必造成文學的堕落。
因為,現在的文學作品,也和工藝出品一樣,已經不複是家庭手工業時代,作出東西之後,挂在門口出賣是不成了,必得由資本家的印刷所去印行才可。
在這種情形之下,如專依賣文糊口,則一想創作,先須想到這作品的銷路,想到出版者歡迎與否,社會上歡迎與否,更須有官廳方面的禁止與否,和其他種種的顧慮,如是便一定會生出文學上的不振作的現象來。
一位日本的普羅文學者的領袖,他作過一本《日本普羅文學運動史》,在裡邊他也說出了同樣的意見。
因為日本的普羅作家,大半都須出賣稿子于資産階級的出版家以維持生活,如是,他把最用心的作品,賣給那利用普羅文學以漁利的資本主義的雜志社,書店,更沒有力量為自己的雜志上作出好的文章來。
其結果,使一個普羅作家的精力消耗不少,而好的普羅文學卻終于産生不出來。
如果另有專業而不這樣的專賴文學為生,則作品的出賣與否沒有關系,在創作的時候,自然也就可以免去許多顧慮了。
賞鑒文學,是人人都可以作得到的,并無需乎天才。
看見一幅圖畫,假如那圖畫畫得很好,各種顔色配合适度,即在不會作畫的人看來,是也會覺得悅目的。
對于文學作品亦複如此。
無論作什麼事情的人,都同樣有欣賞文學的能力。
現在研究學問的人,似乎将各種學問分隔得太遠了,學文學的每易對科學疏淡,而學科學的則又以為文學書籍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