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七 文章的組織
關燈
小
中
大
明天下午三點要赴某君的約會,第二條記着一個感想,‘瘠瘦的老頭子拖着人力車跑,正是我國農民擔負着國命的象征’,第三條記着一個同學的通信地址,第四條記着某君相規勸的一句話,這簡直可稱為‘文字的百衲衣’。
當随便談話的時候,固然無須乎組織,多說幾句無妨,少說幾句也不要緊;當寫懷中雜記的時候,同樣地用不到組織,每條和前條、後條全無關聯,形式也簡略到極點,隻須自己看得明白就是了。
但是,凡自成一個單位的意思、情感,無論用言語或者文字來發表,就必得講究組織。
講究了組織,發表出來的才是個健全的單位,能使聽者、讀者滿意,同時也使發表者自己感到快适,他正發表了他所要發表的。
譬如我今天到這裡來演說,整篇演說辭自成一個單位,就得在預備的時候先做一番組織的工夫。
如果我不先做這一番工夫,僅僅懷着一腔雜亂的意思跑上台來,前言不搭後語,記起一句說一句,一會兒說這一層,一會兒說那一層,不将使諸位同學聽得莫名其妙,因而疑心我或許在做白天的夢嗎?” 滿堂聽衆輕快地笑了。
錦華乘此舒一舒氣,把垂到右眉前的頭發掠到耳朵背後去,略微提高一點聲音繼續說道: “關于文章的組織,我國向來的說法就很多,其中比較緊密的,有分為‘起、承、鋪、叙、過、結’六個段落的組織法。
西洋在很早的時代,盛行着‘序論、立論、論證、結論’四個段落的組織法,那是指議論文章而言的。
佛教學者寫文章分為三個段落,便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這些組織法的由來當然也根據着說話、作文的經驗;但是,如果認為一定的公式,凡說話、作文都要合上去,那就反客為主,不是我們說話、作文,卻是讓文章公式拘束我們的說話、作文了。
所以我們盡可以不管這些組織法,單從平日的生活經驗讨究應該怎樣組織我們的文章就是。
這樣讨究出來的結果不是公式而是原則;原則卻是随時随地可以應用的。
“根據平日的生活經驗來讨究,那麼,組織文章的原則說起來也很簡單、尋常。
就同我今天到這裡來演說一回一樣,隻要解決了‘怎樣開場,怎樣說出主要的意思,怎樣作個收束’這三個問題,再沒有旁的事情了。
換句話說,組織文章的原則隻有三項,便是‘秩序、聯絡、統一’。
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這是‘秩序’;從頭至尾順當地連續下去,沒有勉強接榫的處所,這是‘聯絡’;通體維持着一緻的意見、同樣的情調,這是‘統一’。
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即使不怎樣好,至少是的确可以獨立的一個單位,至少是不愧為名副其實的‘一篇’了。
“一般寫作文章的人,從他們的組織方法看去,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流派。
一派是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寫的;一派是拘守着公式,把自己的意念像填表格一般填進去的;第三派呢,是把怎樣起訖、怎樣貫穿先作個大體的規定,然後一步一步寫下去的。
第一派實在是無所謂組織;意念萌生的次第不一定有條有理,如果把未經整理的意念照樣寫出來,他們的失敗就無可挽回了。
第二派有形式整饬的好處;然而這樣的傾向太過厲害的時候,就不免有剛才我所說的反客為主的弊病。
第三派比較上最為妥當,他們有第一派的活動而不如第一派的純任自然,有第二派的審慎而不如第二派的拘守成規;他們隻懸着‘秩序、聯絡、統一’的标準,做他們的組織工夫。
像我們中學生,寫作文章是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種玩戲,那麼,在講究組織方法這一點上,自然非歸入第三派不可。
“說到這裡,聽的人必然要問道:請問具體的組織方法怎樣呢?換一句說:秩序該怎樣排列呢?聯絡該怎樣着手呢?統一該怎樣顧到呢? “這是無法回答的。
因為各人所要發表的意思、情感千差萬别,要有了具體的意思、情感,然後有具體的組織方法,憑空是無從說起的。
然而也不妨舉出一個總方法來,那就是‘回問自己’四個大字。
“回問自己就是具體的組織方法嗎?不錯,就是具體的組織方法。
我們回問自己道:為着要說些什麼才寫這篇文章呢?這時候我們自然會回答,為着要講一件東西的性狀,或者為着要講一件事情的經過,或者為着要發表怎樣怎樣的一種主張。
回答有了,同時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旨也就認定了。
我們又回問自己道:這個中心意旨在我們的意念中間怎樣來的呢?這時候我們自然又會回答,從某種因緣引起的,或者從許多事理、物理中間發見的。
回答有了
當随便談話的時候,固然無須乎組織,多說幾句無妨,少說幾句也不要緊;當寫懷中雜記的時候,同樣地用不到組織,每條和前條、後條全無關聯,形式也簡略到極點,隻須自己看得明白就是了。
但是,凡自成一個單位的意思、情感,無論用言語或者文字來發表,就必得講究組織。
講究了組織,發表出來的才是個健全的單位,能使聽者、讀者滿意,同時也使發表者自己感到快适,他正發表了他所要發表的。
譬如我今天到這裡來演說,整篇演說辭自成一個單位,就得在預備的時候先做一番組織的工夫。
如果我不先做這一番工夫,僅僅懷着一腔雜亂的意思跑上台來,前言不搭後語,記起一句說一句,一會兒說這一層,一會兒說那一層,不将使諸位同學聽得莫名其妙,因而疑心我或許在做白天的夢嗎?” 滿堂聽衆輕快地笑了。
錦華乘此舒一舒氣,把垂到右眉前的頭發掠到耳朵背後去,略微提高一點聲音繼續說道: “關于文章的組織,我國向來的說法就很多,其中比較緊密的,有分為‘起、承、鋪、叙、過、結’六個段落的組織法。
西洋在很早的時代,盛行着‘序論、立論、論證、結論’四個段落的組織法,那是指議論文章而言的。
佛教學者寫文章分為三個段落,便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這些組織法的由來當然也根據着說話、作文的經驗;但是,如果認為一定的公式,凡說話、作文都要合上去,那就反客為主,不是我們說話、作文,卻是讓文章公式拘束我們的說話、作文了。
所以我們盡可以不管這些組織法,單從平日的生活經驗讨究應該怎樣組織我們的文章就是。
這樣讨究出來的結果不是公式而是原則;原則卻是随時随地可以應用的。
“根據平日的生活經驗來讨究,那麼,組織文章的原則說起來也很簡單、尋常。
就同我今天到這裡來演說一回一樣,隻要解決了‘怎樣開場,怎樣說出主要的意思,怎樣作個收束’這三個問題,再沒有旁的事情了。
換句話說,組織文章的原則隻有三項,便是‘秩序、聯絡、統一’。
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适宜的次第,這是‘秩序’;從頭至尾順當地連續下去,沒有勉強接榫的處所,這是‘聯絡’;通體維持着一緻的意見、同樣的情調,這是‘統一’。
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即使不怎樣好,至少是的确可以獨立的一個單位,至少是不愧為名副其實的‘一篇’了。
“一般寫作文章的人,從他們的組織方法看去,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流派。
一派是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寫的;一派是拘守着公式,把自己的意念像填表格一般填進去的;第三派呢,是把怎樣起訖、怎樣貫穿先作個大體的規定,然後一步一步寫下去的。
第一派實在是無所謂組織;意念萌生的次第不一定有條有理,如果把未經整理的意念照樣寫出來,他們的失敗就無可挽回了。
第二派有形式整饬的好處;然而這樣的傾向太過厲害的時候,就不免有剛才我所說的反客為主的弊病。
第三派比較上最為妥當,他們有第一派的活動而不如第一派的純任自然,有第二派的審慎而不如第二派的拘守成規;他們隻懸着‘秩序、聯絡、統一’的标準,做他們的組織工夫。
像我們中學生,寫作文章是生活中間的一個項目,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一種玩戲,那麼,在講究組織方法這一點上,自然非歸入第三派不可。
“說到這裡,聽的人必然要問道:請問具體的組織方法怎樣呢?換一句說:秩序該怎樣排列呢?聯絡該怎樣着手呢?統一該怎樣顧到呢? “這是無法回答的。
因為各人所要發表的意思、情感千差萬别,要有了具體的意思、情感,然後有具體的組織方法,憑空是無從說起的。
然而也不妨舉出一個總方法來,那就是‘回問自己’四個大字。
“回問自己就是具體的組織方法嗎?不錯,就是具體的組織方法。
我們回問自己道:為着要說些什麼才寫這篇文章呢?這時候我們自然會回答,為着要講一件東西的性狀,或者為着要講一件事情的經過,或者為着要發表怎樣怎樣的一種主張。
回答有了,同時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旨也就認定了。
我們又回問自己道:這個中心意旨在我們的意念中間怎樣來的呢?這時候我們自然又會回答,從某種因緣引起的,或者從許多事理、物理中間發見的。
回答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