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六 修辭一席話
關燈
小
中
大
王仰之先生邀他的親戚趙景賢先生來校對三年級學生作關于修辭學的講演,已是學期試驗快要開始的時候。
時間是授課最末一星期的星期四下午三時,地點就在三年級教室。
自從前數日王先生在授課時報告這消息以後,學生們就非常高興,巴不得這日期快到。
有些學生且到圖書室去借閱關于修辭學的書類,以期收得預備知識,聽講時可以格外容易了解。
屆時,王先生陪了趙先生到教室來了。
學生全體起立緻敬。
王先生叫志青、複初二人擔任記錄,說了幾句介紹詞,就請趙先生講演。
這位趙先生年齡和王先生差不多,樸素的衣服,和藹的神情,一望就知道是位好教師。
他開端說了幾句謙虛的話,又說自己才從戰地歸來,心緒未甯,恐怕講不出好成績來,既而就講到本題上去。
他先取粉筆在黑闆右端寫了“修辭學”三字,說: “修就是調整,辭就是語言,修辭就是調整語言,使它恰好傳達出我們的意思。
事情極平常,可以說是日常茶飯事,同時,亦極切要,和吃飯喝茶一樣,是我們大家早晚不能缺少的。
“所謂調整語言,乃是依照了我們的意思去調整。
我們所想發表的意思如有不同,被調整的語言便該有所不同,假如世間有千千萬萬的意思,照理便該有千千萬萬的調整方式。
我們隻好随機應變,不能籠統固執。
不過許多小異之中,又盡有大同的成分存在,倘若除去小異抽出大同,也未始沒有若幹條理可講。
所謂修辭學,便是在依照意思調整語言這一件事情上面,把那千千萬萬具體的說話與文章中的千千萬萬小異抽去,将一些大同抽出來詳加研讨的學問。
簡略地說,就是說述依照意思調整語言的一般現象的一種學問。
” 趙先生說到這裡,略一停頓,在黑闆上加寫了“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數字;随又繼續說道: “方才所講的是修辭學的意義,以下再講修辭學的本身。
“作文或說話,普通總不外兩件事:一是‘說什麼’,一是‘怎樣說’。
‘說什麼’就是内容,‘怎樣說’就是形式或方法。
内容與形式或方法,其實不應分開來說。
‘說什麼’與‘怎樣說’有關系,‘怎樣說’與‘說什麼’也有關系。
從修辭學看來,‘怎樣說’處處都是依據了‘說什麼’來确定。
假如說的東西是抽象的、知識的,如諸君所學習的算學之類,那麼隻要說得明明白白,沒有不可通、不可解之處就可以了。
這時的注意幾乎整個都在乎語言文字的意義,但求意義上沒有毛病,這在修辭學上叫作消極的修辭。
假如說的東西是具體的、情緒的,例如我想把這次自己在福建逃難的情形寫成一首詩,那就不但要把意思說得很明白,還要把情景說得很活現,運用語言或文字的時候,不但須消極地把意義弄正确,還須把語言、文字的聲音乃至形體也拿來運用。
情境有感覺性,是意思的感覺的要素,語言、文字的聲音或形體也有感覺性,是語言、文字的感覺的要素。
形容戰地人民的恐慌,從來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名句。
這句子的所以為名句,就因為不抽象地說恐慌,利用着周圍的情境——風、鶴、草木等等的緣故。
至于語言、文字的聲音與形體,運用得适當,更有利于表現。
‘風蕭蕭兮易水寒’,‘風飄飄兮吹衣’,這兩句古文句,諸君是知道的吧。
一句很悲壯,一句很閑适。
同是從風說起,所以如此不同者,不得不說和‘蕭蕭’與‘飄飄’的聲音有關系。
這是就了聲音說的。
至于形體,範圍更廣,凡句語之構造、排列以及文體的選擇等皆是屬于形體的事。
這樣利用了感覺的要素,積極地使所說所寫的語言增加力量的事,在修辭學上叫作積極的修辭。
” 趙先生說到這裡,又把話暫停,取了粉筆回頭在黑闆上續寫“兩種修辭方式的用處”一行,再重新開始他的講演: “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的區别,想來諸君已明白了。
這兩種修辭方式用處是
時間是授課最末一星期的星期四下午三時,地點就在三年級教室。
自從前數日王先生在授課時報告這消息以後,學生們就非常高興,巴不得這日期快到。
有些學生且到圖書室去借閱關于修辭學的書類,以期收得預備知識,聽講時可以格外容易了解。
屆時,王先生陪了趙先生到教室來了。
學生全體起立緻敬。
王先生叫志青、複初二人擔任記錄,說了幾句介紹詞,就請趙先生講演。
這位趙先生年齡和王先生差不多,樸素的衣服,和藹的神情,一望就知道是位好教師。
他開端說了幾句謙虛的話,又說自己才從戰地歸來,心緒未甯,恐怕講不出好成績來,既而就講到本題上去。
他先取粉筆在黑闆右端寫了“修辭學”三字,說: “修就是調整,辭就是語言,修辭就是調整語言,使它恰好傳達出我們的意思。
事情極平常,可以說是日常茶飯事,同時,亦極切要,和吃飯喝茶一樣,是我們大家早晚不能缺少的。
“所謂調整語言,乃是依照了我們的意思去調整。
我們所想發表的意思如有不同,被調整的語言便該有所不同,假如世間有千千萬萬的意思,照理便該有千千萬萬的調整方式。
我們隻好随機應變,不能籠統固執。
不過許多小異之中,又盡有大同的成分存在,倘若除去小異抽出大同,也未始沒有若幹條理可講。
所謂修辭學,便是在依照意思調整語言這一件事情上面,把那千千萬萬具體的說話與文章中的千千萬萬小異抽去,将一些大同抽出來詳加研讨的學問。
簡略地說,就是說述依照意思調整語言的一般現象的一種學問。
” 趙先生說到這裡,略一停頓,在黑闆上加寫了“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數字;随又繼續說道: “方才所講的是修辭學的意義,以下再講修辭學的本身。
“作文或說話,普通總不外兩件事:一是‘說什麼’,一是‘怎樣說’。
‘說什麼’就是内容,‘怎樣說’就是形式或方法。
内容與形式或方法,其實不應分開來說。
‘說什麼’與‘怎樣說’有關系,‘怎樣說’與‘說什麼’也有關系。
從修辭學看來,‘怎樣說’處處都是依據了‘說什麼’來确定。
假如說的東西是抽象的、知識的,如諸君所學習的算學之類,那麼隻要說得明明白白,沒有不可通、不可解之處就可以了。
這時的注意幾乎整個都在乎語言文字的意義,但求意義上沒有毛病,這在修辭學上叫作消極的修辭。
假如說的東西是具體的、情緒的,例如我想把這次自己在福建逃難的情形寫成一首詩,那就不但要把意思說得很明白,還要把情景說得很活現,運用語言或文字的時候,不但須消極地把意義弄正确,還須把語言、文字的聲音乃至形體也拿來運用。
情境有感覺性,是意思的感覺的要素,語言、文字的聲音或形體也有感覺性,是語言、文字的感覺的要素。
形容戰地人民的恐慌,從來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名句。
這句子的所以為名句,就因為不抽象地說恐慌,利用着周圍的情境——風、鶴、草木等等的緣故。
至于語言、文字的聲音與形體,運用得适當,更有利于表現。
‘風蕭蕭兮易水寒’,‘風飄飄兮吹衣’,這兩句古文句,諸君是知道的吧。
一句很悲壯,一句很閑适。
同是從風說起,所以如此不同者,不得不說和‘蕭蕭’與‘飄飄’的聲音有關系。
這是就了聲音說的。
至于形體,範圍更廣,凡句語之構造、排列以及文體的選擇等皆是屬于形體的事。
這樣利用了感覺的要素,積極地使所說所寫的語言增加力量的事,在修辭學上叫作積極的修辭。
” 趙先生說到這裡,又把話暫停,取了粉筆回頭在黑闆上續寫“兩種修辭方式的用處”一行,再重新開始他的講演: “消極修辭與積極修辭的區别,想來諸君已明白了。
這兩種修辭方式用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