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三 新體詩
關燈
小
中
大
“還有點意思。
” “爸爸,你也贊賞新體詩了!”慧修推動父親的手臂,滿臉的勸誘成了功的喜悅,“再有一首題目叫作《水手》,劉延陵作的,那是押韻的了。
月在天上, 船在海上, 他兩隻手捧住面孔, 躲在擺舵的黑暗地方。
他怕見月兒眨眼, 海兒掀浪, 引他看水天接處的故鄉。
但他卻想到了 石榴花開得鮮明的井旁, 那人兒正架竹子, 曬她的青布衣裳。
“這一首詩印象極鮮明生動,我非常歡喜它。
” “石榴花開得鮮明的井旁,那人兒正架竹子,曬她的青布衣裳。
”慧修的父親低回地念着,神情悠然,說道: “這倒是很有神韻的句子。
念起來也順口。
像那一首《到家了》,意境雖還不錯,隻因沒有音韻的幫助,我總覺得隻是兩句話語罷了。
” “我聽王先生說,作新體詩的人雖不主張一定要押韻,但自然音節還是要講究的。
那些上不上口的拗強的話語固然不行,便是日常挂在嘴邊的普通話語也不配入詩,必須洗煉得十分精粹了的,音節又諧和,又自然,才配收容到新體詩裡去。
” “隻怕能夠這樣精心編撰的新詩人不多吧,隻怕比得上剛才這兩首詩的新體詩也不多吧。
”慧修的父親還是表示着懷疑。
“我們學校的圖書室裡,新體詩集也有好幾十本呢。
我是批評不來,不能說哪幾本好哪幾本不好。
不過既然出了詩集,裡頭總該有幾首可以看看的。
” 慧修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了編輯《抗日周刊》的時候,每次開投稿箱看,投稿的十分之六七總是新體詩的事情。
“爸爸,你還不知道,我們學校裡有很多的新詩人呢,有的寫新體詩充作文課,有的投寄到報館和雜志社去。
” “作得像樣的不多吧?” “不多。
聽王先生批評,加以贊美的很少。
” “投寄出去,不見得被錄取的?” “也有被錄取的,不過數目很少。
大多數大概到字紙籮裡去了。
” “你也去投稿了吧?”父親用善意的探測的眼光望着慧修。
慧修隻怕自己試作的新體詩給父親看見了被說得一文不值,便連試作新體詩的事也否認了,她用上排的牙齒嗑着下唇,搖一搖頭,笑顔回答道: “我是連作都不作的,哪裡會去投稿呢?” “你們中學生無非是小孩子罷了,卻大多要作詩,新體詩實在太容易作了!”父親忽然轉為感歎的調子。
“于新體詩容易不容易為作的話,王先生是常常說起的。
他說你們不要把新體詩看得太容易了。
他說随便把幾句話分行寫在紙上,如果沒有‘詩的意境’,那是算不得詩的。
他說‘詩的意境’的得到并不在提起筆來就寫,而在乎多體驗,多思想。
這些話我們差不多聽熟了。
” “這些話确是不錯,從前作詩的人也是這麼主張的。
”父親說着,撚弄着上唇的髭須。
“但是王先生并不反對我們作新體詩。
他說你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好比小小的溪流興不起壯大的波濤,作不出怎樣好的新體詩來是不足為奇的。
他說從前許多的詩人,他們起初執筆的時候,難道就首首是名作嗎?他說你們隻要不去依傍人家,單寫自己的意境,就走上正路了。
” “他倒是很圓通的。
” “我們的王先生真是圓通不過的,他從不肯堅執一種意見,對于什麼事情都說平心的話。
同學個個和他很好呢。
” “在他的意思,你們将來也許會成為新體詩的杜工部、李太白。
” 慧修抿着唇點點頭,然後柔聲說: “不錯,他說過這樣的話。
” “在目前,新體詩的杜工部、李太白是誰呢?” “王先生說目前還沒有。
不過他說,新體詩從提倡到現在,才隻有十幾年的曆史,便要求有大詩人出現,未免太奢望了。
他說舊體詩的曆史多麼長久,然而大詩人也隻有數得清的幾個呀。
” “哈哈,他對于新體詩的前途完全是抱着樂觀的。
” 慧修說得太起勁了,更矜誇地說下去: “對于一般新體詩作得不見怎麼好,他也有解釋的。
他說好詩本來像珍珠一樣,并不是每采取一回總可以到手的。
他說從前的詩人像杜工部、白香山、陸放翁,作的詩都非常之多,然而真是好的也隻有少數的一部分;又何怪現在的新體詩不見首首出色呢!” 父親沉吟了,他想到杜工部一些拙劣的詩篇,又想王先生這個話也是平心之論。
一時室中顯得很寂靜,隻聽窗外樹上噪着熱烈的蟬聲。
忽然父親的眼光射到慧修手裡,他說道: “周錦華的新體詩作得怎樣,拿來給我看看。
” “爸爸,請你原諒,她和我約定,叫我不要給别人看的。
”慧修臉紅紅地說,執着小冊子的一隻手便縮到了背後去。
” “爸爸,你也贊賞新體詩了!”慧修推動父親的手臂,滿臉的勸誘成了功的喜悅,“再有一首題目叫作《水手》,劉延陵作的,那是押韻的了。
月在天上, 船在海上, 他兩隻手捧住面孔, 躲在擺舵的黑暗地方。
他怕見月兒眨眼, 海兒掀浪, 引他看水天接處的故鄉。
但他卻想到了 石榴花開得鮮明的井旁, 那人兒正架竹子, 曬她的青布衣裳。
“這一首詩印象極鮮明生動,我非常歡喜它。
” “石榴花開得鮮明的井旁,那人兒正架竹子,曬她的青布衣裳。
”慧修的父親低回地念着,神情悠然,說道: “這倒是很有神韻的句子。
念起來也順口。
像那一首《到家了》,意境雖還不錯,隻因沒有音韻的幫助,我總覺得隻是兩句話語罷了。
” “我聽王先生說,作新體詩的人雖不主張一定要押韻,但自然音節還是要講究的。
那些上不上口的拗強的話語固然不行,便是日常挂在嘴邊的普通話語也不配入詩,必須洗煉得十分精粹了的,音節又諧和,又自然,才配收容到新體詩裡去。
” “隻怕能夠這樣精心編撰的新詩人不多吧,隻怕比得上剛才這兩首詩的新體詩也不多吧。
”慧修的父親還是表示着懷疑。
“我們學校的圖書室裡,新體詩集也有好幾十本呢。
我是批評不來,不能說哪幾本好哪幾本不好。
不過既然出了詩集,裡頭總該有幾首可以看看的。
” 慧修說到這裡,忽然想起了編輯《抗日周刊》的時候,每次開投稿箱看,投稿的十分之六七總是新體詩的事情。
“爸爸,你還不知道,我們學校裡有很多的新詩人呢,有的寫新體詩充作文課,有的投寄到報館和雜志社去。
” “作得像樣的不多吧?” “不多。
聽王先生批評,加以贊美的很少。
” “投寄出去,不見得被錄取的?” “也有被錄取的,不過數目很少。
大多數大概到字紙籮裡去了。
” “你也去投稿了吧?”父親用善意的探測的眼光望着慧修。
慧修隻怕自己試作的新體詩給父親看見了被說得一文不值,便連試作新體詩的事也否認了,她用上排的牙齒嗑着下唇,搖一搖頭,笑顔回答道: “我是連作都不作的,哪裡會去投稿呢?” “你們中學生無非是小孩子罷了,卻大多要作詩,新體詩實在太容易作了!”父親忽然轉為感歎的調子。
“于新體詩容易不容易為作的話,王先生是常常說起的。
他說你們不要把新體詩看得太容易了。
他說随便把幾句話分行寫在紙上,如果沒有‘詩的意境’,那是算不得詩的。
他說‘詩的意境’的得到并不在提起筆來就寫,而在乎多體驗,多思想。
這些話我們差不多聽熟了。
” “這些話确是不錯,從前作詩的人也是這麼主張的。
”父親說着,撚弄着上唇的髭須。
“但是王先生并不反對我們作新體詩。
他說你們的生活經驗有限,好比小小的溪流興不起壯大的波濤,作不出怎樣好的新體詩來是不足為奇的。
他說從前許多的詩人,他們起初執筆的時候,難道就首首是名作嗎?他說你們隻要不去依傍人家,單寫自己的意境,就走上正路了。
” “他倒是很圓通的。
” “我們的王先生真是圓通不過的,他從不肯堅執一種意見,對于什麼事情都說平心的話。
同學個個和他很好呢。
” “在他的意思,你們将來也許會成為新體詩的杜工部、李太白。
” 慧修抿着唇點點頭,然後柔聲說: “不錯,他說過這樣的話。
” “在目前,新體詩的杜工部、李太白是誰呢?” “王先生說目前還沒有。
不過他說,新體詩從提倡到現在,才隻有十幾年的曆史,便要求有大詩人出現,未免太奢望了。
他說舊體詩的曆史多麼長久,然而大詩人也隻有數得清的幾個呀。
” “哈哈,他對于新體詩的前途完全是抱着樂觀的。
” 慧修說得太起勁了,更矜誇地說下去: “對于一般新體詩作得不見怎麼好,他也有解釋的。
他說好詩本來像珍珠一樣,并不是每采取一回總可以到手的。
他說從前的詩人像杜工部、白香山、陸放翁,作的詩都非常之多,然而真是好的也隻有少數的一部分;又何怪現在的新體詩不見首首出色呢!” 父親沉吟了,他想到杜工部一些拙劣的詩篇,又想王先生這個話也是平心之論。
一時室中顯得很寂靜,隻聽窗外樹上噪着熱烈的蟬聲。
忽然父親的眼光射到慧修手裡,他說道: “周錦華的新體詩作得怎樣,拿來給我看看。
” “爸爸,請你原諒,她和我約定,叫我不要給别人看的。
”慧修臉紅紅地說,執着小冊子的一隻手便縮到了背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