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 兩首《菩薩蠻》

關燈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錦華和慧修攜着手到圖畫教師李先生房裡去繳本學期最後一張寫生成績。

    李先生正坐在案頭整理學生的圖畫,一壁和立在案旁的振宇和複初二人談說着。

    錦華慧修交出了成績,仍留在房内細看壁間懸挂着的繪畫。

    究竟是畫家的房間,畫幅時時更換,每次進來看,都有一種新鮮的印象。

    她們在一幅新裝裱的仕女畫前面把腳停住了。

     那畫是一張小條幅,上面畫着一個睡在榻上的美麗的少女,雲鬓蓬松。

    睡榻的後方,背景是一排的屏風。

    全體的情調豔美得很。

    題款是“××兄屬寫溫飛卿詞意”與“×年×月×××”兩行。

     兩位少女被畫中的少女暫時吸引住了,隻管立在畫前彼此細語。

    引得振宇和複初也把眼睛移到這幅畫上來。

     “這幅畫是我新近請一個朋友畫來的。

    畫的是溫飛卿一首詞中的意境。

    王先生還沒教你們讀過詞吧。

    我一向喜歡讀詞。

    因為詞與畫有許多共通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畫。

    溫飛卿的這首詞,叫作《菩薩蠻》,是很有名的。

    喏,在這裡。

    ”李先生拉開抽屜,取出一本張惠言的《詞選》揭開來叫大家看。

     錦華慧修走近攏去看,見李先生所指的恰是書中的第一首,那詞句是: 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鹧鸪 大家看着書在心中默念,覺得有些念不斷。

    有幾處好像是七字一句,有幾處卻不是,終于面面相觑地呆住了。

     “哦!你們還沒有懂得詞的構造吧。

    詞一名長短句,和詩不一樣,一首之中每句字數有長有短。

    除極短的小詞外,每首都分上下兩截,叫作‘上阕’‘下阕’。

    某句應該有幾字,因曲調而不同。

    《菩薩蠻》上阕共四句,每兩句同韻,字數是七、七、五、五。

    下阕也是四句,每兩句同韻,字數是五、五、五、五。

    《菩薩蠻》是這首詞的曲調名稱,并非這首詞的題目。

    曲調的名稱很不少,如什麼《長相思》咧,《金縷曲》咧,《浪淘沙》咧,《西江月》咧,統共有八百多種。

    常用的也不過一百種左右而已。

    ——我今天又要替王先生教國文了。

    哈哈!”李先生用了笑聲把自己的話作一結束。

     錦華依照李先生方才的話再去看那首《菩薩蠻》詞,她低聲讀了一遍,覺得字句雖有幾處不十分懂,音節卻很和諧,讀起來比詩更有趣味。

    慧修一壁看詞,一壁不時回頭去看那幅畫,想看出畫中所描寫的是詞中的哪幾句。

     “詞以表現境界或抒寫感情為主,換句話說,詞的内容不外是情境。

    溫飛卿的這首《菩薩蠻》,描出一個豔美華麗的境界。

    詞是舊文學中比較難懂的東西,用辭比詩和文都艱深。

    待我把這首詞的大意來解釋一遍吧。

    ‘小山’就是屏風,矗着的屏風,形狀凸凹如山,‘屏山’是詩詞中常用的辭。

    詞中描寫一個豪貴的閨秀在早晨起床前後的情形,朝陽射在畫屏上閃爍發光。

    ——用‘金明滅’三字多好!——她還睡着未醒,鬓發亂得幾乎要蓋煞臉上的白色。

    ——‘欲度’二字,就是表現這情況的。

    ——她懶懶地起來,畫眉,妝扮,過了許久才梳洗完畢。

    ——‘弄’字用得非常确切。

    ——梳洗好了,這才對鏡戴花。

    ——‘前後鏡’‘交相映’是戴花時的描寫。

    ——後來再換衣裳。

    ——羅襦就是羅衣,‘雙雙金鹧鸪’是繡花模樣。

    先繡好了模樣貼綴在衣服上叫‘貼’。

    ——這首詞隻用四十四字,卻能寫出早晨的光景,閨房中的陳設,閨秀的姿态神情,以及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