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 “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

關燈
年假過後三個星期又是寒假了。

    就在寒假開始的那一天,枚叔冒着風雪到了家裡。

    從兵荒戰亂中間輾轉奔逃,在峻峭的山道上跑路,在湍急的江灘上過夜,聽了不知多少發的槍聲,經了不知多少回的搜查,這樣約曆半個月光景,才得踏上長江輪船的甲闆。

    滿臉風塵色是不言可知的,滿懷感慨也屬當然之事。

    國情和家況同樣地不堪設想。

    雖然千裡回家,坐定下來還是一聲歎息開場。

     樂華自從枚叔動身以後,隻道父親回來是非常遙遠的事,一直在心頭描摹父親回來時候的歡樂的場面。

    誰知道隻去得半個年頭,便在風雪中悄悄地回來,又這般唉聲歎氣地坐下。

    母親微蹙着眉頭先把父親的濕罩袍挂起,接着生起一盆炭火來,放在父親的旁邊,她自己也就默默地坐在一旁烘火。

    這完全不是個歡樂的場面,和樂華平時在心頭描摹的絕不相同。

    又聽雪花打在窗子上淅淅作響,遠空中風在那裡呼嘯,不曉得怎麼隻覺一陣陣的悲涼兜上心來。

     “唉!‘況我堕胡塵,及歸盡華發。

    經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結。

    恸哭松聲回,悲泉共幽咽。

    ’”枚叔注視着剛剛燒紅的炭塊,低吟杜工部《北征》的詩句。

     “那邊學校就此不開了嗎?”枚叔夫人似乎得到了一個機會,便吐出這久藏在心底的問語。

     “就是再開我也不去了。

    ”枚叔頹喪地說,“走盡了千山萬水,受盡了兵威槍脅。

    那種況味說也說不完,待心情暇閑一點的時候再同你們細說吧。

    結果卻是兩手空空,幾乎回來不得,在長江邊頭做一個流民。

    我為什麼再要去呢?難道真個熱心教育,到了非教幾個學生、上幾點鐘功課不可的地步嗎?我自問還沒有這麼傻樣的熱心。

    ” 枚叔夫人聽得這些話,知道目前真逢到絕路了。

    枚叔的歸囊不問可知是空的。

    而陰曆年底就在眼前,在幾家店鋪裡欠着的一點兒賬還不曾歸還。

    并且,往後的生活怎麼過?能夠用空氣作食品,十個指頭作燃料,借此填充肚皮嗎?她想到這些,不由得低下頭來,再沒有問起旁的什麼的心情。

     同時樂華也知道不可避免的事情終于要碰到了。

    他望着父親憔悴的臉,幽幽地問道: “爸爸,下學期隻怕我要停學了?” “當然停學了,還有什麼問題?” “你的運氣太不好了。

    ”母親看了樂華一眼。

    她恨自己再沒有積蓄着的錢給她兒子做學費了。

    停了一歇,又說道: “如果運氣好一點兒的話,總得讓你在初中裡畢個業。

    ” 枚叔搖搖頭,給她解釋道: “太太,你不知道外邊的情形,以為畢個業有什麼意思,不畢業就吃虧萬分,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要講找事情,弄飯吃,莫說初中畢業,便是高中畢業、大學畢業的都坐在家裡空歎氣呢!若講學本領,長見識,我就是當過多年教師、知道學校實情的人,據我的經驗,一個大學畢業生未必就勝過了沒有一張中學文憑的人。

    當初我讓樂華進中學不過是這麼一個意思:我們沒有到十分拮據的地步,還付得出一筆學費,就照例送他進學校,讓他去過幾年學校生活。

    這好比旅行的人住客棧一樣,到付不出房錢的時候,當然隻有退了出來,在旅客一覽表上抹去了姓名完事。

    ” “是這樣嗎?”枚叔夫人應接了一句,也不去細辨枚叔的話有沒有道理,一心仍牽萦在兒子的身上。

     “退了學,叫他做什麼呢?” 枚叔的臉上照着通紅的炭火光,比剛坐下來的時候精神好了些。

    他眼睛向上望着,似乎在看認未來的希望,慢慢地說道: “我想給他找機會。

    如果有商店、公司要招收學徒、練習生,如果有人肯替他介紹,他就有事情做了。

    ” 不知道怎樣樂華隻覺得這句話異常刺耳,仿佛不應當從父親的嘴裡說出來的。

    靠在櫃台旁邊打包裹、撥算盤,或者捧着一批貨物、提着一本回單簿在路上往來,那種近乎卑瑣的形相難道就是自己将來的小影嗎?和先生、同學疏遠了,和學校裡誦習研讨的一切疏遠了,差不多要重投人身,從頭做起。

    他這樣想着,感到極端的怅惘,眼淚便留不住在眼眶裡了。

     枚叔瞥見樂華在那裡掉眼淚,故意把聲音發得柔和一點,問道: “你為什麼難過?說給我聽呀。

    ” 母親不免有一點忌諱的觀念,遠人方才到家,并沒有帶來什麼好消息,又加上流淚哭泣,也許還有料不到的不祥事情要來呢。

    她惶恐地勸阻道: “樂華,你爸爸剛剛到家,休得這樣!” 樂華正在那裡預備回答,覺得意念很亂,一時也把握不住,便把差不多浮在嘴邊的一句話回答道: “在學校裡學各種科目正有一點頭緒,忽然要丢開了,未免戀戀不舍,我因此難過。

    ” “我寫信回來,不是對你說過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