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語彙與語感

關燈
自從四川的戰争發生以來,樂華在家裡日日盼望父親的來信,一到校裡就先到閱報室看報。

    平時不甚關心的内江、大足、新津等的四川地名與田頌堯、羅澤洲、黃紹缵等四川武人的名字,都一一地熟習了。

    每次上課預備鈴一搖,在閱報室中的學生都即把報紙放下就走,樂華常是最後走出閱報室的一個。

     星期六下午,第二堂國文課照例是講演的練習。

    王仰之先生處置講演一課有兩種方法,交互參用。

    一是預先限定話題,指定講演的人的;一是并不限定話題,臨時叫一人自由講演的。

    照順序,本星期是自由講演,全班的學生,除幾個已經被指派過以外,都在肚子裡預備着講演的材料,恐怕被指派着。

    上課預備鈴才搖過,教室中的空氣已非常緊張了。

     樂華走進教室時,見有許多人圍繞着一個名叫杜振宇的同學。

    大文、志青、錦華、慧修也都在他座位旁。

    杜振宇今年十七歲,在全班中年齡要算最大,平日不多說話,一向未被大家注意。

    本學期以來,王先生好幾次在課堂上稱贊他作文有進步,上星期的作文,王先生評他是第一,把他的課卷粘在壁上叫大家閱看。

    于是他就成了全體同學目光的焦點了。

     “請把你用功的方法告訴我們。

    為什麼你的進步這樣快?”胖胖的胡複初正在央求說。

     “我自己并不覺得什麼進步不進步,說不出什麼來。

    ”杜振宇謙遜地謝絕。

     “你的進步,一定不是偶然的事。

    能把經驗告訴大家,是于大家有益的。

    前次樂華不是很坦白地講過‘觸發’的題目了嗎?”慧修從旁勸誘。

     “咿呀,不是不肯說,實在無可說。

    ”杜振宇搔着頭皮回答。

     “不要賣什麼秘訣啊,哼!” 教室的一隅發出低微的譏诮聲。

    杜振宇頓時臉紅起來。

    大家回頭去查究說這話的人時,王先生進教室來了。

    接着就聽見上課的鈴聲,這才各人就位。

     王先生從教室的空氣中感到有些異樣,問方才有過什麼事,志青立起身來說明方才的經過情形,并提出意見道: “我們很想聽聽振宇的用功方法,今天的講演,就請王先生叫振宇擔任,好不好?” “好!振宇,大家既然希望你講,就講吧。

    ”王先生笑向振宇說,“你近來作文很有進步,我也頗想聽聽你的經驗呢。

    ” 振宇仍是搔着頭皮。

    複初坐在振宇背後,用手輕輕地推他起身;在他前面的慧修也回頭向他使眼色,催他快上講台去。

    全教室的人都把注意集中在他一人了。

    過了好一會,他才慢慢地立起身來走到講台上。

     振宇上了講台以後,就态度一變,不再扭扭捏捏了,他很爽朗地開起口來。

     “承先生及諸位同學說我作文有進步,要我把近來用功的經驗講給大家聽,我自己覺得并沒有十分用功,說不出什麼有益于大家的經驗來。

    我在這半年中自己比較注意的隻有一件事,如果我的作文成績果真有進步,這進步也許由這上面來的。

    現在待我講出來,供同學們參考。

    ” “來了!”複初低聲叫說,把身子豎得筆直,張了口好像預備去吞咽什麼好吃的東西似的。

    其餘的人也都懷着迫切的期待。

     振宇把方才的一段話作了引言,略停片刻,又繼續說道: “這半年來,我所注意的就是辭類的收集和比較的一方面。

    王先生屢次對我們說:‘文章的好壞,可從三方面來觀察,一是文法上有無毛病,二是用辭适當與否,三是思想的新鮮、正确、豐富與否。

    ’思想内容是靠多讀書多體驗的,普通人隻有普通人的思想,無法可求速效,隻好終身修養。

    一般人平常所犯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