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現代的習字

關燈
星期日,樂華迎着晴朗的朝陽去訪朱志青。

    小小的一間屋子,卻很敞亮,志青靠着前窗在那裡習字呢。

    在樂華的經驗裡這是新鮮的事情;和志青同居一間自修室一年之久,從沒看見他做過這“水磨工夫”的勾當。

     “你閑空到這般地步,竟在這裡一筆一畫寫這麼齊整的小楷。

    ”樂華說着,翻看志青所臨摹的一本字帖,從封面上知道這叫作《靈飛經》。

     “并不是閑空到這般地步,”志青辯解道,“我們寫的字實在太不成樣子了,莫說别人看了不舒服,自己看了也覺得難為情。

    所以抽出一點工夫來練習。

    ” 樂華又在《靈飛經》的封面上發見一顆陽文的小方圖章,刻的是“慧修”兩個字,便明白了這本字帖的來曆,也明白了志青為什麼練起字來的真因由;于是拍着志青的肩膀,譏諷地說: “依我看,‘你們’寫的字也過得去了。

    ‘你們’這樣用功練習,大概除了希望寫得更好以外,還有什麼神妙的趣味吧。

    ” 志青的臉上有點兒發紅,向樂華斜睨了一眼,說道: “你也來取笑我了;你是向來不取笑别人的。

    ” 一股熱烈的欲望突然在志青的心頭湧起,他随即拉着樂華的衣袖說: “這一刻你沒有什麼事情吧?我們一同找慧修去。

    ” “我和你一同去找她,隻怕不很方便。

    ” “有什麼不方便呢?她家裡你不是沒有去過的。

    ” “那麼一同去就是了。

    ” 樂華近來常常懷着矛盾的心情:看見志青和慧修、大文和錦華,他們親昵地在一起說笑,就覺得他們讨厭,可是又覺得他們中間含着什麼趣味似的,多看他們一眼便是一分快适;此刻答應同去,分明是後一種心情戰勝了前一種了。

     “坐也沒有請你坐,就要你跑路了。

    ”志青盡主人的禮貌,讓樂華先走,同時扣上了衣領的鈕扣。

     通過三條小街,他們便到了慧修家裡。

    慧修也正在那裡習字,看見他們到來,便掩轉字帖,加在她自己所寫的那張紙上面,站起來對志青說道: “料不到你來得這樣早。

    ” “樂華很早地跑來看我,我說我們一同找慧修談談吧,所以這一刻就來了。

    你的字課還不曾完畢吧?” 樂華看慧修的那一本字帖,封面上題着《趙松雪臨黃庭經真迹》幾個字。

     慧修嬌憨地一笑,将額發向耳朵後面掠去,說道: “昨天晚上十一點,我的父親從北平回家了。

    我們聽他談北平的社會情形和關外義勇軍抗日的英勇故事,直到一點多才上床去睡。

    今天早上不免遲一點起身,所以才寫了半張還不到的字。

    ” 樂華聽慧修這麼說,便想到遠在四川的父親,不知道哪一天才得嘗到“父親從四川回來了”的樂趣呢。

    忽見一個中年人走進室中來,帶褐的臉色,上唇有短短的髭須,眉目的部分仿佛含着笑的意味。

    樂華揣想他一定就是慧修的父親,及經慧修介紹,果然是的;因為與他初次見面,未免感到一點拘束。

    溜過眼光去看并肩站着的志青,也正相同:若有意若無意地看着那本字帖的封面,露出一副局促的神情。

     那個中年人似乎已經感到了兩個青年的習慣上的弱點,便把語調放得十分随便,差不多對他自己的孩子說話一般,說道: “你們不要拘束,盡管談你們的,笑你們的,和往日一模一樣。

    以後你們常常到來,常常和我見面,我會成為你們的老朋友的。

    ” 慧修帶着驕傲的神态接上說: “爸爸雖然留着髭須,實在還是個青年人。

    爸爸,你該沒有忘記吧:去年春季,你,我,還有表哥,一同到城外去,沿河一路跑步,直到山上法華寺的門前,大家躺在地上聽黃莺呢。

    ” “哪裡會忘記?哪裡會忘記?”父親端相着發育得比去年更為充實的女兒的軀體,連聲應答。

    他回轉頭來,移開掩在習字紙上面的字帖,又說: “你在這裡練字,選取這一本東西作範本,這是不錯的。

    字确然應當練習。

    有些人以為在今日的時代,字是不用練習的了,那是錯誤的見解。

    不過同一練字,現在與從前目的不同,因而标準和方法也有不同。

    ” “現在與從前怎樣不同呢?”近來熱心于練字的志青不禁脫口而出。

    他對于站在面前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