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印象

關燈
離H市八裡有一座山,并不很高,卻多樹木。

    因為沒有别的名勝古迹,那座山就成為H市一般人遊賞的目的地。

    到那邊去可以步行,沿河的一條道路頗寬闊,而且是磚鋪的,一路走去很安舒;也可以乘船去,那河道直到山腳下才轉彎,所以一上岸就登山了。

     這一天,沿河的道路上,樂華和大文在前,枚叔在後,在那裡對着山走去。

    他們換穿了輕薄的夾衣,身體松爽,步履非常輕快。

    枚叔手裡雖然拿一根手杖,卻并不用來點地,隻把它當作遊山的符号而已。

     可是枚叔這當兒的心情遠不及他的步履那麼輕快。

    失業像傷風病一樣,一會兒就碰到了;什麼時候才得同它分手,卻難以預料。

    妻子的臉一天愁似一天,又加上時時續發的低低的一聲歎氣。

    叫她不要發愁、不要歎氣吧,實在沒有什麼話可以安慰她;看她發愁、聽她歎氣吧,更把自己的心緒攪成一團亂絲。

    每天看報紙,又填滿了令人生氣的消息,敵人着着進迫,當局假癡假呆,無非這一類。

    想到中國前途的苦難,就覺得個人的失業真是不成問題的微細事情。

    然而這隻是理智的想頭,實際上還是時時瞥見那黑色的影子——失業,感受到它的強烈的壓迫。

    坐在家裡氣悶,正好是星期日,樂華和大文不到學校,就帶他們出來遊山,借此舒散一下。

    然而也并不見得有效果,四望景物,隻覺怅然;“草長花繁非我春”,意識中漸漸來了這樣的詩句。

    對上一句什麼呢?他思忖着,就走得遲緩了。

     樂華、大文平時難得離開市鎮。

    現在依傍着活潑的發亮的河流,面對着一抹濃綠一抹嫩綠塗飾着的山容,路旁的柳枝拂着他們的頂頭和肩背,各色的花把田野裝成一副嬌媚的笑臉;他們好像回複到了從前的鄉村生活,彼此手牽着手,跳呀跳地走着;他們和枚叔的距離就漸漸地加長了。

     “你看,那蒼翠的山在那裡走近來迎接我們了。

    ”大文用欣快的調子說。

     “我們走得更快一點,那山要更快地迎過來呢。

    ”停了一停,樂華又說:“山是不動的,是人走近山去,這誰不知道?然而我們此刻有這樣的感覺,仿佛山在那裡迎過來。

    這是很有趣的。

    ” 大文指着河面說:“那印在河裡的是柳樹的影子,誰不知道?然而我此刻有這樣的感覺,像一個頭發細長的女子在那裡照鏡子。

    不也很有趣嗎?” “今天回去,我們要寫一篇遊記。

    ”樂華突然說。

     “各寫一篇呢,還是合寫一篇?”大文問。

     樂華不回答大文,繼續說他自己的話:“我們不要平平闆闆記述走過哪裡,到達哪裡,看見什麼,聽見什麼。

    我們要把今天得到的感覺寫出來。

    感覺山在那裡迎過來,就寫山在那裡迎過來;感覺河裡的柳樹影宛如鏡子裡的女子,就寫河裡的柳樹影宛如鏡子裡的女子。

    這樣寫的遊記,送給别人看,或者留給自己将來看,都比較有意義。

    ” 大文躍躍欲試地說:“好,我們一定這樣寫。

    ”他又說:“那麼,當然各寫一篇了。

    我的感覺和你的感覺未必相同,如果合寫一篇,就要彼此遷就,這是不好的。

    ” “各寫一篇好了。

    就請父親給我們批評。

    ”樂華說着,回頭望枚叔,說:“我們走得太快了,父親還在後頭。

    等他一下吧。

    ” 待枚叔走近,樂華和大文就讓他介在中間,三個人緩緩并行,長的身影斜拖在磚路上。

     樂華把他們要怎樣寫遊記的意思告訴了枚叔。

     枚叔說:“遊記本來有兩種寫法。

    像你所說的,把走過哪裡,到達哪裡,看見什麼,聽見什麼,平平闆闆地記下來,這是一法。

    依了自己的感覺,把接觸到的景物從筆端表現出來,猶如用畫筆作一幅畫一般,這又是一法。

    前一法是通常的‘記叙’,後一法便叫作‘印象的描寫’。

    ” 大文說:“那麼,我們剛才約定的寫法就是‘印象的描寫’了。

    什麼叫作‘印象’呢?這個詞兒時常碰見,可是我一直不知道它的确切的解釋。

    ” 枚叔說:“這原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解釋也不止一個。

    最普通的解釋,就是從外界事物受到的感覺形象,深印在我們腦裡的。

    所以,你第一次遇見一個人,感覺到他狀貌舉止上的一些特點,這些特點就是他給你的印象;或者你來到群衆聚集的大會場,感覺到群衆的激昂情緒有如海潮的洶湧,有如火山的噴發,那麼‘海潮和火山一般’就是這群衆大會給你的印象。

    ” “我說山在那裡走近來迎接我們,這也是一個印象呀。

    ”大文看着枚叔說。

     “誰說不是呢?作文如果能把印象寫出,就不僅是‘記叙’,而是‘描寫’了。

    你們能說出‘記叙’和‘描寫’的區别嗎?”枚叔的兩手同時輕叩樂華和大文的肩膀。

     樂華接着回答:“我可以用比喻來分别它們。

    單就遊記說,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