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一封信
關燈
小
中
大
寫得還好,隻是有一個錯誤,必須修改。
” “在哪裡呢?”大文帶着驚詫問。
在他的意思,經過兩個人這麼仔細商量,該不至于有“必須修改”的錯誤了。
“爸爸且不要說出來,待我再來看一遍。
”樂華的眼光重又在紙面巡行,結果卻無所得,回答他父親的是疑問的瞪視。
“就在第二節,”枚叔指示說,“這一節裡,講到的是中學裡的先生。
你們以為把講到先生的話寫在一節裡,就是有條有理了。
不知道這不能一概而論。
按照意思講,開頭說七個先生人都很好,待你們很和藹,接着用‘但是’一轉折,下面便應該是某一個先生在某一點上不大好的話了。
可是你們卻說周先生的話不容易聽。
這并不是他為人不好,也并不是他待你們不和藹呵,怎麼能用了一個‘但是’,就同上面一句話連起來呢?” 樂華點頭說: “我明白了,這個‘但是’是用錯的,這裡用不到轉折。
” 枚叔又給他們解說道: “作文和說話是一樣的,在承接和轉折的地方最要留心。
一句裡邊有幾個詞兒不得當,還不過是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轉折的地方弄錯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攪糊塗了。
這須得在平日養成習慣,每逢開口說話絕不亂用一個承接的、轉折的詞兒,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後面的意思,揀那适當的詞兒來用:這樣,作文的時候自然不會用錯了。
” “那麼就把‘但是’兩個字去掉好了。
”大文急于把信稿修改好,他悄然說。
“去掉固然也可以,”樂華想了一想說,“但不如把位置調一下。
說周先生的話不容易聽,說我們聽的時候格外用心,這都講的我們做功課的情形。
正好歸入第三節裡去。
爸爸,你說對不對?” 枚叔點頭稱是,接着說: “此外講到校舍的一節呆闆一點,不過這算不得毛病。
就全體看來,還有一個批評,就是表達情感不充分。
你們和李先生是非常要好的,寫信時應該有深切地表達情感的語句;這封信的第一節和末了兩節裡有這類的語句,但是都淡淡的,說不上深切。
” “爸爸說得不錯,”樂華恍然說,“剛才我們仿佛覺得還有話要說,可是不知道那些話是什麼;就把這情形老實對李先生說了。
現在聽爸爸說了,才知道這原來是嫌自己表達情感不充分的一種心理。
” “你們能感到不滿足,就好了。
這原不是多想便可以成功的事,也不全關于學力。
特意求深切,結果往往平平;有時無意中說幾句、寫幾句,重行回味,卻便是深切不過的了。
關于表達情感,常有這等情形。
将來你們寫作的經驗多了,也就會知道。
” “那麼這封信要不要寄出呢?”大文問樂華。
按照大文的意思,如果重行寫過,能夠比這一封好,他是情願再費一兩點鐘工夫來起草的。
“那當然寄出,”枚叔搶着回答,“你們有這一些意思要告訴李先生,現在把它寫在紙上了,為什麼不寄出呢?我剛才說你們表達情感不充分,這是深一層的責備。
依一般說,這封信清楚明白,末了兩節又有活潑趣味,也就可以了。
你們究竟還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呢。
” 樂華說:“我們下一次寫信給李先生,仍舊先給爸爸看;希望聽得爸爸說‘比較前一回進步了’。
這一封呢,依剛才說的改一下,就寄出吧。
” 大文這才定了心。
他偶然擡起頭來,看見窗外的月光,便自言自語道:“明天還得作《新秋景色》呢。
”
” “在哪裡呢?”大文帶着驚詫問。
在他的意思,經過兩個人這麼仔細商量,該不至于有“必須修改”的錯誤了。
“爸爸且不要說出來,待我再來看一遍。
”樂華的眼光重又在紙面巡行,結果卻無所得,回答他父親的是疑問的瞪視。
“就在第二節,”枚叔指示說,“這一節裡,講到的是中學裡的先生。
你們以為把講到先生的話寫在一節裡,就是有條有理了。
不知道這不能一概而論。
按照意思講,開頭說七個先生人都很好,待你們很和藹,接着用‘但是’一轉折,下面便應該是某一個先生在某一點上不大好的話了。
可是你們卻說周先生的話不容易聽。
這并不是他為人不好,也并不是他待你們不和藹呵,怎麼能用了一個‘但是’,就同上面一句話連起來呢?” 樂華點頭說: “我明白了,這個‘但是’是用錯的,這裡用不到轉折。
” 枚叔又給他們解說道: “作文和說話是一樣的,在承接和轉折的地方最要留心。
一句裡邊有幾個詞兒不得當,還不過是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轉折的地方弄錯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攪糊塗了。
這須得在平日養成習慣,每逢開口說話絕不亂用一個承接的、轉折的詞兒,一定要辨别了前面後面的意思,揀那适當的詞兒來用:這樣,作文的時候自然不會用錯了。
” “那麼就把‘但是’兩個字去掉好了。
”大文急于把信稿修改好,他悄然說。
“去掉固然也可以,”樂華想了一想說,“但不如把位置調一下。
說周先生的話不容易聽,說我們聽的時候格外用心,這都講的我們做功課的情形。
正好歸入第三節裡去。
爸爸,你說對不對?” 枚叔點頭稱是,接着說: “此外講到校舍的一節呆闆一點,不過這算不得毛病。
就全體看來,還有一個批評,就是表達情感不充分。
你們和李先生是非常要好的,寫信時應該有深切地表達情感的語句;這封信的第一節和末了兩節裡有這類的語句,但是都淡淡的,說不上深切。
” “爸爸說得不錯,”樂華恍然說,“剛才我們仿佛覺得還有話要說,可是不知道那些話是什麼;就把這情形老實對李先生說了。
現在聽爸爸說了,才知道這原來是嫌自己表達情感不充分的一種心理。
” “你們能感到不滿足,就好了。
這原不是多想便可以成功的事,也不全關于學力。
特意求深切,結果往往平平;有時無意中說幾句、寫幾句,重行回味,卻便是深切不過的了。
關于表達情感,常有這等情形。
将來你們寫作的經驗多了,也就會知道。
” “那麼這封信要不要寄出呢?”大文問樂華。
按照大文的意思,如果重行寫過,能夠比這一封好,他是情願再費一兩點鐘工夫來起草的。
“那當然寄出,”枚叔搶着回答,“你們有這一些意思要告訴李先生,現在把它寫在紙上了,為什麼不寄出呢?我剛才說你們表達情感不充分,這是深一層的責備。
依一般說,這封信清楚明白,末了兩節又有活潑趣味,也就可以了。
你們究竟還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呢。
” 樂華說:“我們下一次寫信給李先生,仍舊先給爸爸看;希望聽得爸爸說‘比較前一回進步了’。
這一封呢,依剛才說的改一下,就寄出吧。
” 大文這才定了心。
他偶然擡起頭來,看見窗外的月光,便自言自語道:“明天還得作《新秋景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