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一封信

關燈
當天晚上九點鐘,樂華和大文把寄給李先生的信稿拟好了。

    他們先把要說的話都說出來,然後互相批評,這幾句是不用說的,那幾句是可以歸并到哪裡的。

    批評過後,再商量哪一段應該在前,哪一段應該在後。

    造句也共同斟酌,由樂華用鉛筆記錄下來。

    他們的心思很專一,淡青色的月光充滿庭心,有好幾種秋蟲在那裡叫,在他們都像是另外一個世界裡的事。

    當一個拟成一句句子,另一個給他修正了,彼此覺得滿意的時候,興奮的微笑便浮現在兩人的臉上。

    從前在小學校裡,有時也共同作文,全級的同學合作一篇文字;可是,他們感到今夜的共同寫作,那種趣味是絕端新鮮的。

     他們的信稿是這樣的: 敬愛的李先生: 我們進第一中學校一個星期了。

    這裡的情形,大略已經知道。

    今天國文先生出一個題目,教我們寫信給母校裡的先生。

    我們知道你是刻刻記念着我們的;就是國文先生不出這個題目,我們也要寫信給你了。

     這裡教我們功課的先生共有七個,人都很好,待我們很和藹。

    但是教英文的一位周先生是河南人,他說的雖然是國語,我們卻不容易聽懂他的話。

    我們想,往後聽慣了一定會懂得的。

    現在每逢英文課,我們就格外用心聽。

     各種功課,我們都不覺得難,不過科目多了,需要預習和溫習的多,自修的時間也得比以前多了。

    我們是走讀的,在學校裡,每天上下午有兩點鐘的自修時間,回家來又自修一點半或兩點鐘,也就弄得清清楚楚,沒有積欠了。

     這裡的同學大半是從别地方來的。

    他們把本鄉的各種情形告訴我們,我們的見識增加了不少。

    我們也把S鎮的大略告訴他們。

    他們聽到鎮上的那個和尚寺還是唐朝的古迹,都說有機會總要去看一看。

     這裡校舍很寬大。

    四面房子,圍着中間的花圃。

    靠東的房子是大會堂,西北兩面是教室,南面是辦公室、會客室等等。

    宿舍在後面,是兩排樓房。

    運動場在大會堂的東面,陳設着各樣的運動器具。

    我們最歡喜玩籃球,但是還不大能夠擲中;在一個星期裡,樂華隻擲中了兩回,大文隻擲中了一回。

     好像還有許多話要告訴你;拿起筆來寫信,隻寫了上面的一些,卻又好像已經寫完了。

    到底當面談話要好得多;你說幾句,我們說幾句,可以把積存在胸中的許多話說個暢快。

    什麼時候能到你那邊去玩幾天呢?我們常常這樣想。

    你很忙吧?你是常常忙着的。

    希望你抽出一點忙工夫來給我們寫回信。

    我們接到你的回信,就像和你當面談話一般地快活了。

    你愛我們,一定肯依從我們的要求。

     校門外池塘裡的荷花還沒有開完吧?你說過的,清早起來,站在池塘邊,聞那荷葉荷花的清淡的香氣,是一件爽快不過的事情。

    這裡校舍雖然寬大,門外卻沒有池塘,想到這一層,更深切地憶念你那邊了。

     學生周樂華、張大文同上 樂華看着信稿站起來,嘴裡說:“請爸爸看去。

    ” 大文轉身先走。

    兩人踏着高興的步子來到枚叔的書房裡。

    枚叔正在那裡看新出的《東方雜志》,聽了兩人的陳述和請求,便把信稿接在手裡,同時說:“你們兩個人‘合作’,論理應該比獨個兒寫要好得多。

    ” 樂華和大文就站在枚叔的身邊,兩人的眼光跟着枚叔的眼光在紙面忽上忽下,好像唯恐有什麼錯誤漏了網,不曾被發覺出來似的。

     枚叔看完了,擡起頭來對着兩人說: “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