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年

關燈
與孝寬(耕讀務本,讀書宜有恒無間) 谕孝寬悉: 吾積世寒素,近乃稱巨室①。

    雖屢申儆②不可沾染世宦積習,而家用日增,已有不能撙節之勢。

    我廉金不以肥家,有餘辄随手散去,爾輩宜早自為謀。

    大約廉餘拟作五分,以一為爵田,餘作四分均給爾輩,已與勳、同言之,每分不得超過五千兩也。

    爵田以授宗子襲爵者,凡公用均于此取之。

     諸孫讀書,隻要有恒無間,不必加以迫促。

    讀書隻要明理,不必望以科名。

    子孫賢達,不在科名有無遲早,況科名有無遲早亦有分定,不在文字也。

    不過望子孫讀書,不得不講科名。

    是佳子弟,能得科名固門闾③之慶;子弟不佳,縱得科名亦增恥辱耳。

     吾平生志在務本,耕讀而外别無所尚④。

    三試禮部,既無意仕進,時值危亂,乃以戎幕起家。

    厥後⑤以不求聞達之人,上動天鑒⑥,建節錫封⑦,忝竊⑧非分⑨。

    嗣複?以乙科?入閣,在家世為未有之殊榮,在國家為特見之曠典?,此豈天下拟議?所能到?此生夢想?所能期?子孫能學吾之耕讀為業,務本?為懷,吾心慰矣。

    若必謂功名事業高官顯爵無忝乃祖,此豈可期必之事,亦豈數見之事哉?或且以科名為門戶計,為利祿計,則并耕讀務本之素志而忘之,是謂不肖矣! 今譯 我們家世代清苦儉樸,直到近年來才成為世家大族。

    我雖然多次告誡你們不要沾染仕宦弟子的不良習氣,然而家庭開銷日益增加,已經到了沒辦法節省的地步。

    我的養廉銀不是用來讓家裡富裕的,(除必要開支外)多餘的養廉銀我便随手周濟需要幫助的人,你們應該早點自謀生計。

    養廉銀剩餘的部分,我将分為五份,一份用來買爵田,另外四份将均勻分給你們,我已與孝勳、孝同說過,每一份不能超過五千兩。

    爵田将來分給承襲爵位的人,所有的公共費用都從這裡開支。

     孫子們讀書,隻要堅持不間斷,不必太過嚴苛。

    讀書重在明事理,而非追求功名。

    如果子孫賢能,不在于功名來得早或遲,況且功名也是冥冥中早有安排,不完全在于文章是否寫得好。

    不過督促子孫讀書,(現在)不得不講科舉功名(這些事情)。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人,能獲取功名固然是家族的榮耀;如果不是品學兼優的人,縱然考取功名也會成為家族的恥辱。

     我生平隻想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除耕讀之外沒有其他特别注重的地方。

    三次參加會試,本不是為了做官,時值國家多事之秋,于是就從幕僚做起。

    後來雖然不熱衷功名地位,卻未料到引起天子的關注,被任命為封疆大吏,我常常為自己獲得了不該有的地位和名聲而慚愧。

    後來又以舉人的身份入閣,對于左氏家族來說是從來沒有過的特殊榮耀,對于國家來說是很少見到的稀世典制,這難道是天下人事先能預料到的嗎?難道是我做夢能想到的嗎? 如果子孫能效仿我以耕讀為事業,内心始終想着緻力于孝悌仁義的根本,我就感到安慰了。

    若(你們)說一定要獲取功名業績和顯貴的官職爵位才算不辱沒祖先,這哪裡是一定可以期待成真的事情?又怎會是能夠(在我們家族)經常看得到的事情?如果(你們認為)獲取功名是為了家庭的地位,為了榮華富貴,而忘記了我們家族曆來秉持的耕讀務本的志願,就是不肖子孫! 簡注 ①巨室:名望高、勢力大的世家大族。

     ②申儆:訓誡。

     ③門闾(lǘ):家門,家庭;門庭。

     ④尚:尊崇,注重。

     ⑤厥後:之後,後來。

    厥,之、以。

     ⑥天鑒:引起天子的關注和考察。

    鑒,觀察,審察。

     ⑦建節錫封:建節,手持符節。

    錫封,賜封,分封。

    在此引申為自己成為封疆大吏。

     ⑧忝竊: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的謙虛表達,對自己因幸運擁有的某種名利或地位感到難以勝任的謙辭。

    忝,有辱,有愧于,常用作謙辭。

     ⑨非分:不屬于自己分内應得的。

     ⑩嗣(sì)複:後來又。

    嗣,後來。

     ?乙科:明清科舉,稱舉人為“乙科”。

    古代科舉考試分為甲科、乙科。

    甲科是把全國的舉人集中到京城裡舉行“會試”,中榜者稱為進士。

    進士又分三等,第一等稱為“一甲”,或“進士及第”;一甲僅限三名,分别為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幹名,稱“進士出身”。

    三甲若幹名,稱“同進士出身”。

    乙科是指集中全省秀才在省城舉行的“鄉試”,中榜者成為舉人。

     ?曠典:前所未有的典制。

     ?拟議:事先考慮或計劃。

     ?夢想:貶義詞,做白日夢所想到的,指幻想、妄想、空想。

    不同于現代漢語中的“夢想”一詞。

     ?務本:專心緻力于根本。

    語出《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實踐要點 左宗棠以舉人而入閣,是清朝的破例擢升,其俸祿不可謂不高,但他對自己和家人都嚴格要求,多年來的養廉銀結餘不到二萬五千兩。

    他在這封家書中将這些銀子明确分為五份,要求四個兒子“早自為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