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心靈之凝聚與開發

關燈
(一)心靈之凝聚與開發之輪轉相 人間萬事由人而作。

    而人之作事,由于心靈為之主宰。

    心靈之大德,即在能開發它自己,亦能凝聚它自己。

     心靈的開發之反面,是心靈的閉塞;心靈的凝聚之反面,是心靈的流蕩。

    閉塞似凝聚而非凝聚,流蕩似開發而非開發。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恒不免本自己一套不自覺的情見私欲或習氣來作主張。

    這些情見私欲或習氣,在我們的心靈的天地中,憑空添上許多牆壁,心靈安得不閉塞? 但是人在要把這些牆壁加以推倒時,又常連人帶馬,一齊都倒,整個的生命心靈,都向外流蕩。

    此情見、私欲與習氣,則如泥沙之與黃河水同時泛濫而出。

    人之心靈,昏濁如故,不過貌似流行有力而已。

     此時再築堤堵塞,人之心靈又或再歸于閉塞。

     大約人通常都是在此心靈之閉塞與流暢中輪轉。

    流蕩便不能凝聚;閉塞便不能開發。

    以流暢為開發,以閉塞為凝聚,則産生人生之一最大的颠倒見。

     而另一人生最大的颠倒見,則是在心靈正閉塞的時候,人因自甘閉塞,于是反而視心靈的開發為流蕩,而不去求開發。

    而在心靈流蕩的時候,他亦可因自甘流蕩,于是反而視心靈的凝聚為閉塞,而不去求凝聚。

    此即自己關了能超越閉塞與流蕩的智慧之門。

     這時須要開發智慧,亦須要凝聚智慧,去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心靈的凝聚與開發,其與心靈的閉塞與流蕩之别,在何處。

    本文想多少幫助讀者有此認識。

     我不希望說得太多,以免使讀者之智慧流蕩。

    如果讀者覺得我說得太多,希望他本其智慧再加以凝聚。

    如果讀者覺我說得太少,亦希望他自開發其智慧,以思唯本文之所未能說及者。

     欲認識心靈之凝聚與開發,無妨先從似在心靈之外的事物之凝聚與開發說起來。

    我們說心靈,不先說心靈自己,而先說它以外的東西,使人先想它以外的東西;此“想”,亦是心靈自身的一種開發。

    而由此再回頭,說到心靈自己時,則又是心靈自身的一種凝聚。

     (二)自然世界中之凝聚與開發 我們知道,自然界的事物總是不斷在那兒開發,那兒凝聚。

    開發是一化為多,凝聚則多結為一。

    萬物由開發而生,由凝聚而成。

    這是中國先民極早便認識的道理。

    從一般物理說,動是開發,靜是凝聚;熱是開發,冷是凝聚。

    從時間說,晝之陽光普照,是開發;夜之覆蓋萬物,是凝聚。

    春生夏長是開發,秋收冬藏是凝聚。

    從植物說,百花齊放是開發,綠葉成蔭子滿枝是凝聚。

    種子開花,花結種子,是一無盡相續的開發而凝聚、凝聚而開發之生命曆程。

    而從整個之生命世界說,則你看植物之位于一定的空間,上承雨露,向日朝陽,下面根須四出,以吸養料,而成其自己枝幹花葉,這便是一種以開發為凝聚。

    而動物之賴植物為生,必有休息睡眠,以反于混沌無知,然後醒來能巡行四方,遊目四顧,便是一種以凝聚為開發。

    一切生之孳生,大皆由雌雄牝牡,交接凝合而生,人間兒女言情,乃在山間水涯;夫婦欣合,恒于洞房靜夜。

    亦以其他人緣既斷,彼此之精神與生命,乃更得其凝結之道,而後能開心發情,生兒育女也。

    由此等等,是知在自然之世界,實無往而不見凝聚,無往而不見開發,而二者乃相依以成宇宙之日新而富有者也。

     (三)心靈與自然世界之關系 其次,從我們人與自然之關系上說,則人之異于其他自然萬物者,在其有自覺的心靈。

    此自覺的心靈,亦即宇宙之心。

    人由此自覺的心靈,向外面之自然看,隻見日往月來,雲行雨施,草木茂盛,禽獸繁殖。

    此不斷日新而富有之自然世界,從整個看,隻是一大生廣生,生生不已,不斷開發化育之曆程。

    其中間之節節段段凝結聚合之曆程,若隐而不見。

    人于此遂唯知贊天地之化育。

    然而人如回頭看人之此心,何以能認識體會此自然世界之森羅萬象,與其開發化育之曆程;便知此乃是以天下之至虛,容天下之至實;以天下之至簡,禦天下之至繁;以天下之至微至精,彰天下之至廣與至大。

    隻此心之一點靈光不昧,便能包含萬象,使日月于此見其明,山河于此呈其形,風雲變态,花草精神,飛者飛而走者走,皆為此一點靈光之所徹,如一一收攝于此靈光之内,再卷而懷于其此心之無盡藏之中。

    則吾人心靈之在自然世界,即自然萬象凝聚之所。

    而天地之所以有人,人之所以有心靈,蓋即以若無人之此心靈,則整個自然萬象,将隻是分别并行的自凝自流,而無統一的凝聚之所也。

     (四)人文世界中之凝聚與開發 然我們人對自然加以認識之活動本身,及人對自然世界所作之事業,所造之文化看,則又将見此一切皆依于人之自開蘊藏,而自發其心。

    混沌鑿破而人工開物,天機洩露而人文化成。

    人之能造物質文明與社會文化,皆不外将自然與人心本有之能力,使之由隐而顯,由幽而明,由寂天寞地而地動天驚。

    此若無所增,又大有所增。

    此所增者在形式,不在材質。

    形式者,文也。

    故曰人文,曰文化,曰文明。

    人文、文化、文明者,以人對自然之開發一面而言也。

     但是克就人在自然所造之文化自身看,亦複由二面構成。

    一面是文化中已成之具體成績,一面是運用此一具體成績之人之精神。

    此已成之具體成績,原為人創造文化之精神所凝聚而成。

    而運用此具體成績之人之精神,則可對此具體成績之意義與價值,加以新認識,新理解,新開發。

    已成之具體成績,謂之過去之曆史。

    而認識理解過去曆史之意義與價值,加以新開發者,謂之生生不已之人類創造文化精神。

    唯此生生不已之人類創造文化之精神,能創造人類未來之曆史。

     自曆史以觀文化,則人類全部文化,自今已往,皆是曆史。

    而曆史中之事,一一既皆過去人精神之所凝聚而成,則一一如皆已決定,永不改移。

    人之曆史意識,乃一一再加以認識考證。

    愈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