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生活之肯定

關燈
導言 自本書立場言,人生之目的,不外由自己了解自己,而實現真實的自己。

    所以人首應使自己心靈光輝,在自己生命之流本身映照,以求發現人生的真理。

    其次便當有内心的甯靜,與現實世界,宛若有一距離,由是而自日常的苦痛煩惱中超拔,而感一種内在的幸福。

    再進一層,便是由此确立自我之重要,知如何建立信仰與工作之方向,自強不息的開辟自己之理想,豐富生活之内容。

    再進一層,便是在人與人之生活中,人類文化中,體驗各種之價值。

    最後歸于對最平凡之日常生活,都能使之實現一種價值,如是而後有對生活之真正肯定。

    本部分七節,七節内各分若幹小節: 一、說人生之智慧 二、說真理 三、說甯靜之心境 四、說自我之确立 五、說價值之體驗 六、說日常生活中之價值 七、最後的話 第一節說人生之智慧 “人生的智慧,何處去求?”我們不應當發這個疑問。

     人生的智慧是不待外求的,因他不離你生命之自身。

    智慧是心靈的光輝,映着水上的漣漪,生命是脈脈的流水。

     隻沿着生命之流遊泳,去追逐着前頭的浪花,你是看不見水上的漣漪的。

     你要見水上的漣漪,除非你能映放你心靈的光輝,在生命之流上回光映照。

     這是說,你當發展一個“自覺生命自身的心靈”,如是你将有人生之智慧。

     你當映放心靈的光輝,來求自覺你之生命,反省你之生活。

     你可曾凝目注視:在樹蔭之下綠野之上的牛,在靜靜的反刍? 你于此時便當想着,你對于你之生活經驗,也當以反刍之精神,來細細咀嚼其意義。

     如此,你将漸有人生之智慧。

     人生是古怪東西,你不對他反省時,你覺無不了解。

    你愈對他反省,你愈将覺你與他生疏。

    正好像一熟習的字,你忽然覺得不像,你愈看便愈覺不像。

     但是你要了解宇宙人生之真理,你正須先覺對之生疏。

     你必須對宇宙人生生疏,與之有距離,然後你心靈的光輝,才能升到你生命之流上,而自照你生命之流上的漣漪。

     你在欲對宇宙人生有真了解之先,你要常覺一切都有無盡意義潛藏,一切于你,都是生疏不可測。

     對于一切都似乎很熟習的人,宇宙人生秘奧之門,永是為他們而關閉着的。

     第二節說真理 我說的話,似乎是陳舊的真理,但是真理莫有陳舊的。

     真理總是千古常新,猶如朝朝海上湧出的初日。

     當你覺着任何真理是陳舊時,你便要反省:陳舊是在你心靈的自身,真理的光芒,對于你是黯淡了。

     你要澡雪你的心靈,對于真理,永遠有新發現的歡悅。

     你不要厭倦重複呈現于你心靈的真理,因為真理不重複時,錯誤便常常重複了。

     其實真理從不會重複,猶如你生命的經驗之從不曾重複。

    生命的經驗永遠新新不已。

    所以似乎一樣的真理,每回與你相見,啟示你新的意義,猶如朝陽,每日披上不同的霞彩。

     你應當永遠認識真理之新意義,而獲得新真理。

    你将覺你所認識之真理之範圍,逐漸擴大。

    你将覺新真理,自舊真理湧現出來,猶如胰子泡上的新花紋,随胰子泡之吹大,而自舊花紋之夾縫中,湧現出來。

    你将覺如行于千萬頃田的阡陌之上,你明明看見前面縱橫的阡陌,已交于一點。

    然而你走到時,他又是一新的開始。

    你将發現無窮的新真理。

     你将接觸真理之世界。

     當你接觸真理的世界時,你不要說你的心,把握了真理;你應當說真理呈現于你的心——這是絕對不同的兩種态度。

     當你覺得你的心,把握了真理時,你的心漸漸緊,行将閉了,真理将悄然地離開你的心。

     當你隻覺得真理呈現于你時,你的心便開了。

    真理将繼續降臨于你,真理的世界,将為你的家。

     讓真理呈現于你的心,你對于真理隻有低頭信受。

     你可以吮吸宇宙之真理,如嬰兒之吮乳,你将獲得幸福。

     你不必處處用思辨力去分析真理,真理最需要的是深心的體玩。

    這是說你所得之真理的知識,必須滲融于你之生活中。

     真理的知識,猶如生絲,當浸潤在充滿意味的生活的水中時,自然條條清澈,宛轉如畫。

     但一朝生活的源水,與之相離,知識也将如生絲之膠結。

    你縱有能分析的思辨力,去耐心細繹,你也不能回複他在水中時,那樣的清澈了。

     從體玩中印證過的真理,不會有錯誤。

    對于這種真理,你隻須盡量開張你心之門戶,讓他更沉融于你生活中,不要想發現他後面隐蔽的可能的錯誤。

    因為當你疑惑真理會攜帶錯誤來時,你的疑惑便把真理送出門了。

     這時你再向真理招手,你将如火車開動後的客人,你愈向月台上送别的人招手,你離開他愈遠了。

     你不必處處将你所認識的真理,以教訓的态度來告人。

     你處處對人持教訓的态度時,你與人間已有了界限,真理不能經過兩個有界限的心間之距離。

     你當去宣露那呈現于你的心中的真理,讓人自然的看見。

     你不須用力舉示真理,真理自己會舉示他自己,而投到人們的胸懷。

     當你宣露你心中所呈現的真理時,你不必依照一定之次序,納入一太機械之系統。

    因每一真理,他自己都是一中心。

    當你把他隸屬于一太機械的系統時,真理被你加上枷闆,他将要企圖逃走。

     所以孤立的語句,表達真理,常能使真理放射其意義于各方面,而占據一精神的空間。

    而在一系統中的許多語句,常互相容讓,以占據一精神的空間,以緻許多語句,常互相限制其意義之放射。

     每一真理都是一中心,真理世界有無窮的真理,所以真理世界,有無窮的真理中心。

     然而你不能因此想象真理世界之無窮真理中心,是星羅棋布,互相分隔的。

     在真理世界本身,一切真理是互相融攝,而有一絕對的真理為中心。

     這絕對的真理中心,也許莫有人能完全告訴你,他是你求真理的心之歸宿。

     你覺得這絕對的真理中心,使你感到可望而不可即之苦嗎?那末我可以對你說,這絕對的真理中心,即在你愛真理的态度之本身。

     無窮的真理不隻是多,因為你愛真理的态度隻是一。

     無窮的真理,在你愛真理的态度籠罩之下,互相滲貫。

    因為你愛真理的态度,在其發展的曆程中,是前後自相滲貫的。

    所以包含無窮真理的真理世界本身之中心,即潛藏在你愛真理的态度裡。

     第三節說甯靜之心境 一說甯靜 人類靈魂最高的幸福,是他的甯靜。

     在甯靜中,你的思想情緒,在它的自身安住。

     在甯靜中,你的性靈生活,在默默的生息。

     在甯靜中,你的精神,在潛移默運,繼續的充實它自己。

     在甯靜中,你的人格之各部交互滲融,凝而為一,以表現于你自己心靈之鏡中,而你的心靈之鏡光,能自相映射。

     二說孤獨 在群衆中,你生活于當時的時代,在孤獨中,你生活于所有的時代。

     孤獨的一個人,在一個人與莫有之間,蘊藏着無限。

     在群衆中,你不能認識世界的無限,因為你隻注意别人如何認識世界,你隻覺他人的世界在你之外,你的世界,被限制了。

     在孤獨中,你開始面對着蒼茫的宇宙。

     所見所聞所思的一切,在你孤獨的時候,表現為你心靈的圖畫。

     畫軸的展開,依着你心靈内部的天樞。

     心靈的光輝,自天樞縱橫四射,運行浸潤于無窮的畫境。

     你的孤獨永遠不會使你寂寞的。

     三說凝視 甯靜使你充實,孤獨使你無限,凝視使你在最平凡的事物中,認識最深遠的意義。

     在凝視之始,你的心靈與外境間,漸漸起了蒙胧的輕霧。

     世界帶着面紗,向迢迢的天邊退走。

     你也似乎随着世界退走,忘掉了你的立腳之地。

     忽然輕霧散開,日光映照下的萬物,對于你分外的親密。

     “一片花影,将引起你眼淚不能表出的深思”。

     “一顆沙粒,将啟示你以永遠的天國”。

     心靈在其所凝視之事物中,它可以流注他全部的靈海之潮汐。

     如是在任何平凡的事物中,它都可認識出最深遠的意義。

     四說安定 安定的心靈,猶如太空,任白雲舒卷,明月去來,它永不留痕迹,總是空闊無邊,寂然不動。

     你不要說:待我的什麼問題解決時,我的心便安定了。

     因人生總是有新的問題的。

     你亦不要說:待我那些重大的問題解決時,留下的小問題,将不會如此擾亂我的心。

     當你的重大問題解決時,你的小問題,便成為你重大的問題了。

     你不能等待到某一時,心靈才求安定。

     你等待的心理之本身,是向外馳逐的,他自己便會創造出你無盡之煩惱。

     你要求安定,你必須當下就開始安定,除此以外,莫有第二條路。

     五說失望 你不要悲歎你的失望。

     失望時,你發覺你所馳逐之物的幻滅。

     你的心靈,在有的依戀與無的空虛間顫動。

     你當反觀你這心靈中之韻律。

    這韻律,是你當下的詩境。

     你真能如此反觀,你将暫忘了失望的苦惱。

     因為你能反觀的心,他自身是安定的。

     你隻要有暫時能反觀失望而自身安定的心,便證明你是可以漸漸從失望中擺脫出來的。

     暫時的安定,便可以擴張他自己,成永遠的安定,因為他們是同質的。

     假如在失望中,你不能由反觀你的失望而獲得真正的安定,仍可以保持你的樂觀。

     你要知道世界是萬象的流轉,你有限的生命,就流轉的萬象中,選擇一部,以為愛惡,你是免不掉時時感到你所執取之幻滅的。

     但是你可以随時掉換你新的祈求,任你所選擇的之幻滅。

     好比二三月瀑布上流的冰解凍,許多冰塊向瀑布下奔流時,你所站立的冰塊,雖馬上快要為急流沖下去,你可以很快的離開那冰塊,而踏上另一塊。

    另一塊快要落下,你再踏下一塊。

     于是,你縱然永遠站在瀑布之旁,你永不緻随波覆沒。

     你的失望使你幻滅,你新的祈求,又代替了你的幻滅。

     如是你将能承擔你一切的命運,而超越了命運。

     你建築樂觀在悲觀之上,好比搭一橋,你在橋上,可靜觀命運在你心靈中經度。

     由此靜觀,你可以由另一途徑獲得真正之安定。

     六說煩惱 你不要為過去的事煩惱,那是上帝已寫定的曆史。

     你不要為未來的事煩惱,未來的事尚未來,未來的你自己會承擔其自身之遭遇。

     對未來的你作準備的事,是現在之你的義務。

     但是準備的工作之進行中,是莫有煩惱的。

     假如此外尚有現在當前的事,使你煩惱; 你當分析你煩惱之事之内容,至于完全清澈,你必可求得一比較好的方法去解決他。

     對于你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宇宙間唯一最好的解決你的煩惱之事的方法。

     當你真在用一種方法解決你的煩惱之事,認真在處理當前的事之過程中,你也不會有煩惱的。

     煩惱生于健全生命活動之停滞。

    生命之流,莫有一定之軌道,而淤積,而亂流。

    你隻要在當前的事中,找着一生命活動之方向,你必不會有煩惱。

     這方向是可找着的,隻要你反觀你生命之流,如何淤積,如何亂流,而加以疏導,他一定會集中于一方向的。

     你必須戰勝煩惱。

    煩惱使人生成為黯淡。

    生命猶如種子,他要企慕日光,必須自黯淡的泥土中長出。

     七說懊悔 你不要懊悔你的過去。

    因為時間之流,永不會逆轉。

     如果你之懊悔,是因你覺得你過去犯了罪惡,作事未盡責任。

    這是一偉大的忏悔,這可以把你帶到真正之宗教道德生活去。

    這不是一般的懊悔。

     你的懊悔,通常是覺得過去某事産生之結果不好,你憎惡那結果,你于是懊悔作那件事。

     在此,你便要想,當時的你隻能見及此,現在的你當原諒當時的你。

    而且或許以世事之參伍錯綜,當時的你不如此做,會發生其他更壞的結果。

     當你懊悔過去時,你會疏忽你現在當作的事;未來的你,又會懊悔你現在了。

     你承認過去之不可挽救,你一方在精神上似有一種退讓;然而你同時自煩惱中超拔解放,而感另外一種精神的勝利。

    于是你可以開辟新生命于未來了。

    所以一個能不懊悔過去的人,被稱為偉大的善忘卻者。

     八說悲哀 你能避免煩惱,然而世間有不能避免的真實的悲哀,如:離别與死亡,那怎麼辦? 真實的悲哀嗎?他來了,你當放開胸懷迎接他。

     煩惱隻是擾亂了你的心靈,真實的悲哀,洗去你其他的萦思,淨化了你的心靈。

     雨後的湖山,格外的新妍。

    你的視線,從真實的悲哀所流的淚珠,看出的世界,也格外的晶瑩。

     你将更親切的了解世界了。

     九說苦痛之忍受 當你無法超脫煩惱失望,及其他一切不能避免的苦痛時,我不令責備你,人有他無可奈何的時候的。

     但是,你當知道人心靈之深度,與他忍受苦痛之量成正比。

     上帝與你以無可奈何之苦痛,因為他要衡量你心靈之深度。

     苦痛之鋤挖你的心,在你心上,印下慘刻的鋤痕。

     上帝就在你的心田之鋤痕處,灑下他智慧之種子。

    因為在苦痛中,你的心轉回來看你生命自身了。

     青青的茁芽,自鋤痕深處,日漸萌茲,你的智慧之花,将要開了。

     十說快樂與幸福 你不能忍受過多的苦痛時,你需要快樂。

     但是你當使你的快樂是嚴肅的。

     你須要在快樂中,保存你内心之甯靜。

     那是你精神的高貴之最好的象征。

     你永不可化你的快樂為狂歡。

     或者你為解除你深心的憂郁,你有時會需要狂歡,因為他可以在一剎那間,燒化你深心的憂郁。

     但是你必須在第二剎那,就要舍棄他,如急流中之勇退,而回複你精神之高貴。

     不然在狂歡以後繼起的心态,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