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關燈
(一)我前著人生之路,共十部,分為三編。三編将分别出版,故易其名。本書原為其第一編。今定名人生之體驗。第二編拟名道德自我之建立(此書于三十三年在商務印書舘出版,五十二年于人生出版社重版),第三編拟名物質生命與心(此書于四十二年并入心物與人生一書,于亞洲出版社出版,六十四年學生書局重版)。

    (二)本書重直陳人生理趣。于中西先哲之說,雖多所采擇,然融裁在我,故絕去征引。稱心而談,期于言皆有指,可以反驗諸身;故一義之立,多無論證。

    (三)本書立義,無論證,亦無外表之形式系統,各部義蘊,交流互貫,中心思想,即透露文中。故無綱目式之結論,可供人之把握。今為使讀者易于悟會其中心思想之所在,姑設下列數問,随意作答。雖有近遊戲,然全書歸趣,亦可因此而見。

    何謂人?今借禮運一語答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複借尼采一語答曰:“人是須自己超越的。”

    何謂生?今借陳白沙弟子謝祐一詩答曰:“生從何處來?化從何處去?化化與生生,便是真立處。”

    人生之本在心,何謂心?今借朱子一詩答曰:“此身有物宰其中,虛澈靈台萬境融,斂自至微充至大,寂然不動感而通。”

    何謂人生之路?今借陸放翁之詩答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複借秦少遊一詩答曰:“菰蒲深處疑無地,忽有人家笑語聲。”

    何謂人生之價值?今借王安石詩答曰:“豈無他憂能老我,付與天地從茲始。”複借忘名之某詩人之詩答曰:“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何謂理想之人格?今借陸象山一詩答曰:“仰首攀南鬥,翻身倚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

    何謂理想之人格之歸宿?今借近人梁任公詩二句答曰:“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

    (四)關于本書寫作之形式之所以如此,我亦有數聊以解嘲之答複。

    本書何以分許多部而似不相統屬?今借蘇東坡一詩解嘲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見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本書各部義蘊之交流互貫處,何以不先指出?今借王維詩解嘲曰:“玩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遙愛雲木秀,初疑路不同;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本書何以不用最确切的語言表真理?今借歌德二語解嘲曰:“真理似乎是把光不但放射于一方面,而且也放射于多方面的金剛石般的東西。”“隻有不确切的,才是富于創生性的”(OnlytheInadequateisProductive)

    本書何以說許多話有意的不說到盡頭處?今借歌德一語,省略數字變其原意解嘲曰:“我們對高級的原理,隻應該有益于世間的範圍内說出,其餘的我們應該藏在心裡。但是它們會和隐藏了的太陽之柔和的光明一樣……廣布它們的光輝吧。”

    唐君毅三十二年五月廿日于重慶中央大學柏樹村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