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民俗展婚禮服飾談
關燈
小
中
大
這兩天,台南市正在舉行民俗文物展及各種民藝活動,耗資在千萬元以上。蘇南成市長這種魄力,這種手筆,實在是令人至感欽敬的。節目中有一項最受人矚目的是古代結婚禮俗,據報紙刊載,這是一項具有三百年前中國江南傳統婚嫁的儀注。這種清代初年江南婚禮的規範,雖然渴欲一觇昔年景象,可惜年近歲逼,雜亂紛呈,竟然勻不出時間抽身南遊,隻有徒呼負負而已。
二月十四日報上刊有“迎親”、“拜堂”兩張照片,注明“三百年前中國江南婚禮”。圖一是新郎跨下駿馬,在旗鑼傘扇引導之下,鼓吹前進。現在時序,雖已立春,尚未雨水,一般人應當仍着冬裳,未易夏服,執事人等就先戴上涼帽(正名叫葦笠),未免太早了一點。圖二新郎頭戴銅盆帽,鼻架黑框眼鏡。銅盆帽是民國初年産物,三百年前江南人所戴禮帽,絕非銅盆式可以斷言;至于玳瑁邊眼鏡,筆者幼年所見與新郎官所戴眼鏡款式也不相同。當年晚輩見長輩,部屬見長官,必須脫帽摘眼鏡然後行禮緻敬,花燭拜堂豈有不脫帽不摘眼鏡之禮。新郎官挂彩披紅,古已有之,不過披紅也有說法,新郎應當雙挂彩綢,前後各有一朵彩球,傧相司儀贊禮人等才是單挎彩球呢!
新娘子的蓋頭,要用黻黼絺繡,璎珞四垂綢質方巾,主要的是不掀蓋頭,無法看見新娘妩媚婀娜的花容月貌,同時也表示新人寶相内瑩,增加幾分神秘感。新娘禮服由清末到民初變化甚多,三百年前當然代有新裁,不過腰橫玉帶是京劇宮裝,為了錦绮粲目、柔麗鮮美的陪襯,請想新娘登輿落轎,金鈎?帶有多不方便呀!
餘生也晚,三百年前的新人的服飾,自然未能親見,不過證之古籍圖片,以鑒清末民初婚禮實際情形,尚摩登甚多。此次民俗文物展,已屬各縣市中一項創舉,可是曆史是講究求真求實的,特就所知寫點出來,聊供下次舉辦這種特展的參考。
二月十四日報上刊有“迎親”、“拜堂”兩張照片,注明“三百年前中國江南婚禮”。圖一是新郎跨下駿馬,在旗鑼傘扇引導之下,鼓吹前進。現在時序,雖已立春,尚未雨水,一般人應當仍着冬裳,未易夏服,執事人等就先戴上涼帽(正名叫葦笠),未免太早了一點。圖二新郎頭戴銅盆帽,鼻架黑框眼鏡。銅盆帽是民國初年産物,三百年前江南人所戴禮帽,絕非銅盆式可以斷言;至于玳瑁邊眼鏡,筆者幼年所見與新郎官所戴眼鏡款式也不相同。當年晚輩見長輩,部屬見長官,必須脫帽摘眼鏡然後行禮緻敬,花燭拜堂豈有不脫帽不摘眼鏡之禮。新郎官挂彩披紅,古已有之,不過披紅也有說法,新郎應當雙挂彩綢,前後各有一朵彩球,傧相司儀贊禮人等才是單挎彩球呢!
新娘子的蓋頭,要用黻黼絺繡,璎珞四垂綢質方巾,主要的是不掀蓋頭,無法看見新娘妩媚婀娜的花容月貌,同時也表示新人寶相内瑩,增加幾分神秘感。新娘禮服由清末到民初變化甚多,三百年前當然代有新裁,不過腰橫玉帶是京劇宮裝,為了錦绮粲目、柔麗鮮美的陪襯,請想新娘登輿落轎,金鈎?帶有多不方便呀!
餘生也晚,三百年前的新人的服飾,自然未能親見,不過證之古籍圖片,以鑒清末民初婚禮實際情形,尚摩登甚多。此次民俗文物展,已屬各縣市中一項創舉,可是曆史是講究求真求實的,特就所知寫點出來,聊供下次舉辦這種特展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