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清詩之轉變
關燈
小
中
大
鹹豐、同治間,爲清詩一大轉變;所宗尚爲杜甫、韓愈以及黃庭堅;而曾國藩(字滌生,湖南湘鄉人)以望重位高,實爲倡導。
國藩詩雖未臻上乘,而提倡黃詩最力,轉移風氣,影響迄今;此治近代中國文學者所宜特别注意也。
嘉慶、道光以前,爲詩宗杜韓者,惟一錢載(號籜石,秀水人);稍後有程恩澤(號春海,歙人)、祁寯藻(號春圃,山西壽陽人),雖並不爲王士禎、沈德潛二家之説所囿,而風氣仍未大開。
迨何紹基(字子貞,道州人)、鄭珍(字子尹,貴州遵義人)同受業恩澤之門,遂傳其業,而珍詩尤稱絶詣。
珍又與其鄉人莫友芝(字子思,號郘亭,獨山人)並稱,均多亂離之作。
友芝序其《巢經巢詩》,謂:“盤盤之氣,熊熊之光,瀏漓頓挫,不主故常。
”陳衍則稱其“歷前人所未歷之境,狀人所難狀之狀”(《石遺室詩話》)。
雖其法得諸韓愈、黃庭堅,而特饒新意,境界别闢,真一代之奇作也。
珍自公車報罷後,蠖屈鄉關,漂泊西南;友芝則受知於國藩,而與珍友誼最篤。
國藩論詩宗旨,受珍影響甚深;清季詩人,皆間接被其薰染者也。
太平天國取金陵,金和(號亞匏,江蘇上元人)出入兵間,備嘗艱苦,就所聞見,發爲詩歌;極“以文爲詩”之能事,而一種沉痛陰慘氣象,視杜甫、鄭珍,猶有過之(參用陳衍説)。
其詩確能表現時代精神,而用筆之奇恣,則亦韓愈與北宋諸賢遺法也。
例如《痛定篇》: 賊婦作何狀?畧似賊裝束。
當腰橫長刀,窄袖短衣服。
騎馬能怒馳,黃巾赤其足。
自從入城後,忽效吳楚俗。
夜叉逞華妝,但解色紅緑。
彼或狐而貂,此或紗而縠。
鬼蝶隨風翻,豈問春寒燠?頭上何所有?亦戴花與木。
臂上何所有?亦纏金與玉。
錦絝不蔽踝,但繫裙六幅。
更結男子襪,青鞋走相屬。
鴂舌紛笑嘩,麏集踞高屋。
朝去朝賊王,官以女頭目。
既定兄弟籍,乃盡姊妹族。
大索從閨房,一見氣敢觸?慘慘眉尖蛾,撞撞心頭鹿。
小膽皆鼠銷,修頸半蠶縮。
吞聲出門行,敢雲路非熟?十裡更五裡,尚謂行不速。
喃喃怒駡多,稍重且鞭撲。
襆被未及攜,知在何處宿!求死無死所,求生則此辱。
苦恨小兒女,徒亂人意哭。
棄置大道旁,不復計慘毒。
長者乞食呼,幼者蠅蜹簇。
我急還家看,幸未被驅逐。
與金和同時,而以善寫窮苦稱者,有江湜(字弢叔,江蘇長洲人)。
其人一生坎,“所寫窮苦情況,多東野、後山所未言;近人則鄭子尹、金亞匏未能或之先”(《石遺室詩話》)。
其詩“古體皆法昌黎,近體皆法山谷,無一切諧俗之語,錯雜其間,戛戛乎其超出流俗”(彭藴章《伏敔堂詩録序》);誠鹹同間一詩雄也。
湜尤工諷刺,有《擬寒山詩》四十首,極嬉笑怒駡之緻;茲録一首爲例: 某甲善狎邪,能得名妓意。
妓以名故驕,事之良不易。
百端既盡歡,其術蓋已秘。
某乙竊學之,入官爲能吏。
甲午(光緒二十年)中日之役,中國創巨痛深。
詩人黃遵憲(字公度,廣東嘉應人)崛起嶺南,舉一時可慨、可悲、可歌、可泣之事,悉形歌詠,遂爲晚清詩壇,放一異彩。
其論詩宗旨,謂:“詩之外有事,詩之中有人;今之世異於古,今之人亦何必與古人同?”其運用之法,則主“取《離騷》、樂府之神理而不襲其貌,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
其述事則“舉今日之官書、會典、
國藩詩雖未臻上乘,而提倡黃詩最力,轉移風氣,影響迄今;此治近代中國文學者所宜特别注意也。
嘉慶、道光以前,爲詩宗杜韓者,惟一錢載(號籜石,秀水人);稍後有程恩澤(號春海,歙人)、祁寯藻(號春圃,山西壽陽人),雖並不爲王士禎、沈德潛二家之説所囿,而風氣仍未大開。
迨何紹基(字子貞,道州人)、鄭珍(字子尹,貴州遵義人)同受業恩澤之門,遂傳其業,而珍詩尤稱絶詣。
珍又與其鄉人莫友芝(字子思,號郘亭,獨山人)並稱,均多亂離之作。
友芝序其《巢經巢詩》,謂:“盤盤之氣,熊熊之光,瀏漓頓挫,不主故常。
”陳衍則稱其“歷前人所未歷之境,狀人所難狀之狀”(《石遺室詩話》)。
雖其法得諸韓愈、黃庭堅,而特饒新意,境界别闢,真一代之奇作也。
珍自公車報罷後,蠖屈鄉關,漂泊西南;友芝則受知於國藩,而與珍友誼最篤。
國藩論詩宗旨,受珍影響甚深;清季詩人,皆間接被其薰染者也。
太平天國取金陵,金和(號亞匏,江蘇上元人)出入兵間,備嘗艱苦,就所聞見,發爲詩歌;極“以文爲詩”之能事,而一種沉痛陰慘氣象,視杜甫、鄭珍,猶有過之(參用陳衍説)。
其詩確能表現時代精神,而用筆之奇恣,則亦韓愈與北宋諸賢遺法也。
例如《痛定篇》: 賊婦作何狀?畧似賊裝束。
當腰橫長刀,窄袖短衣服。
騎馬能怒馳,黃巾赤其足。
自從入城後,忽效吳楚俗。
夜叉逞華妝,但解色紅緑。
彼或狐而貂,此或紗而縠。
鬼蝶隨風翻,豈問春寒燠?頭上何所有?亦戴花與木。
臂上何所有?亦纏金與玉。
錦絝不蔽踝,但繫裙六幅。
更結男子襪,青鞋走相屬。
鴂舌紛笑嘩,麏集踞高屋。
朝去朝賊王,官以女頭目。
既定兄弟籍,乃盡姊妹族。
大索從閨房,一見氣敢觸?慘慘眉尖蛾,撞撞心頭鹿。
小膽皆鼠銷,修頸半蠶縮。
吞聲出門行,敢雲路非熟?十裡更五裡,尚謂行不速。
喃喃怒駡多,稍重且鞭撲。
襆被未及攜,知在何處宿!求死無死所,求生則此辱。
苦恨小兒女,徒亂人意哭。
棄置大道旁,不復計慘毒。
長者乞食呼,幼者蠅蜹簇。
我急還家看,幸未被驅逐。
與金和同時,而以善寫窮苦稱者,有江湜(字弢叔,江蘇長洲人)。
其人一生坎,“所寫窮苦情況,多東野、後山所未言;近人則鄭子尹、金亞匏未能或之先”(《石遺室詩話》)。
其詩“古體皆法昌黎,近體皆法山谷,無一切諧俗之語,錯雜其間,戛戛乎其超出流俗”(彭藴章《伏敔堂詩録序》);誠鹹同間一詩雄也。
湜尤工諷刺,有《擬寒山詩》四十首,極嬉笑怒駡之緻;茲録一首爲例: 某甲善狎邪,能得名妓意。
妓以名故驕,事之良不易。
百端既盡歡,其術蓋已秘。
某乙竊學之,入官爲能吏。
甲午(光緒二十年)中日之役,中國創巨痛深。
詩人黃遵憲(字公度,廣東嘉應人)崛起嶺南,舉一時可慨、可悲、可歌、可泣之事,悉形歌詠,遂爲晚清詩壇,放一異彩。
其論詩宗旨,謂:“詩之外有事,詩之中有人;今之世異於古,今之人亦何必與古人同?”其運用之法,則主“取《離騷》、樂府之神理而不襲其貌,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
其述事則“舉今日之官書、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