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曰松
關燈
小
中
大
【題解】
出自《溪山琴況》中的“圓”況,本篇主要用了“圓”況原文的前半部分,并将其中有“圓”字處改成了“松”字。“圓”況首段中“五音活潑之趣,半在吟猱;而吟猱之妙處,全在圓滿”,改成“松,即吟猱妙處”。後面一大段中删去“不足,則音虧缺;太過,則音支離。皆為不美”。将“俱有圓音”改為“俱有松處”,将“不少不多”改為“不促不慢”,将“圓滿則意吐”改為“松活則意暢”。自“抑又論之”之後完全删去。
“圓”況本為适度圓滿之意,本篇所論“松”與之并無相通之處,但是借用了“圓”況的文字。
松,即吟猱妙處。宛轉動蕩,無滞無礙①,不促不慢,以至恰好,謂之松。吟猱之巨細緩急,俱有松處。故琴之妙在取音,取音婉轉則情聯,松活則意暢。其趣如水之興瀾,其體如珠之走盤,其聲如哦詠之有韻②,可以名其松。
【注釋】
①無滞無礙:沒有阻礙。滞,靜止,停滞。
②哦詠:即吟詠,有節奏地誦讀(詩歌)。
【譯文】
松,就是吟猱的妙處。吟猱宛轉動蕩,全無滞礙,不急不慢,以至恰到好處,這就叫“松”。大小緩急的吟猱都要有“松”的效果。所以彈琴之妙在于取音:取音婉轉,各種情緒就能連貫;取音松活,各種意緒就能顯露。吟猱之趣就像水面上興起波瀾,吟猱之形就像珍珠在盤中遊走,吟猱之聲就像吟誦詩歌那樣富有韻味,這樣就可以稱之為“松”了。
出自《溪山琴況》中的“圓”況,本篇主要用了“圓”況原文的前半部分,并将其中有“圓”字處改成了“松”字。“圓”況首段中“五音活潑之趣,半在吟猱;而吟猱之妙處,全在圓滿”,改成“松,即吟猱妙處”。後面一大段中删去“不足,則音虧缺;太過,則音支離。皆為不美”。将“俱有圓音”改為“俱有松處”,将“不少不多”改為“不促不慢”,将“圓滿則意吐”改為“松活則意暢”。自“抑又論之”之後完全删去。
“圓”況本為适度圓滿之意,本篇所論“松”與之并無相通之處,但是借用了“圓”況的文字。
松,即吟猱妙處。宛轉動蕩,無滞無礙①,不促不慢,以至恰好,謂之松。吟猱之巨細緩急,俱有松處。故琴之妙在取音,取音婉轉則情聯,松活則意暢。其趣如水之興瀾,其體如珠之走盤,其聲如哦詠之有韻②,可以名其松。
【注釋】
①無滞無礙:沒有阻礙。滞,靜止,停滞。
②哦詠:即吟詠,有節奏地誦讀(詩歌)。
【譯文】
松,就是吟猱的妙處。吟猱宛轉動蕩,全無滞礙,不急不慢,以至恰到好處,這就叫“松”。大小緩急的吟猱都要有“松”的效果。所以彈琴之妙在于取音:取音婉轉,各種情緒就能連貫;取音松活,各種意緒就能顯露。吟猱之趣就像水面上興起波瀾,吟猱之形就像珍珠在盤中遊走,吟猱之聲就像吟誦詩歌那樣富有韻味,這樣就可以稱之為“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