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貨物錢财及産業收入支出,一定要先禀告給家中尊長,不能擅自做主。

    若是有欺瞞父母、公婆,私藏用具,私做飲食,私蓄仆從,私置田産,私放高利貸,私募借債等等行為的,這是最大的不孝,一經查出就要重罰逐出家門。

     大抵妯娌間不和睦,必定是有小人在中間搬弄是非。

    之所以會搬弄是非,都是因為劃分了彼此的界限,各房人各自都要向家主獻媚,說其他房不好,來表現自己的忠心。

    家主反而認為他是護家,想法包庇他,最後導緻矛盾無法化解。

    如果大家不分你我,便再也沒有這種弊端了。

    若有人言語可疑,就應當告訴長輩,立即當面對質明白,不能藏在心裡,這些人就不能搬弄是非了。

     ┃簡注┃ ①做會:通俗說法稱标會,在法律上則為合會,是民間一種小額信用貸款的形态,具有賺取利息與籌措資金的功能。

     ②容其奸:《呂晚村先生文集》版(以下簡稱《文集》)改作“容其間”。

     ┃實踐要點┃ 此處強調維護大家庭和睦的兩個要點:第一,不可存私心雜念,第二避免小人從中搬弄是非。

    家中長者有更多的生活經驗,由長者做決定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違反者的懲罰也是很重要的,這一點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小懲大誡很有必要。

    這類規則,對于現代人如何過集體生活,仍有參考價值。

     一曰勤儉。

    每日雖無大事,必要早起晏眠。

    家長早起晏眠,卑幼誰敢貪懶?上人早起晏眠,下人誰敢貪懶?早起晏眠,一日抵兩日。

    吾目中所見敗家子、破落戶,無不晏起早眠者,不可不戒也。

    至于勤而不儉,雖有亦立盡。

    子孫繁多,衣食艱難,今當事事節縮,如食不必兼味,衣用?布,勿好绫羅繡緞及金珠無益之物。

     ┃今譯┃ 一為勤儉。

    每天雖然沒有什麼大事,但一定要早起晚睡。

    家長早起晚睡,小孩誰還敢懶惰?尊貴的人早起晚睡,卑賤的下人誰還敢懶惰?早起晚睡,一天能抵兩天。

    我所看到過的敗家子、破落戶,沒有一個不是晚起早睡的,這點不能不引以為戒。

    做到了勤勞卻不節儉,即使富有也會很快敗盡。

    (家中)子子孫孫人數繁多,解決吃飯穿衣的問題很難,現在應當事事節儉,比如吃的不必要有好幾道菜,做衣服用的布,不要貪圖绫羅繡緞和金銀珠寶等對自身沒有什麼益處的物品。

     ┃實踐要點┃ 早起晚睡,不僅關系到養生,更關系到一個人的精氣神。

    胸懷大志者,不會放縱自己貪圖安逸,都會對自己嚴格要求。

    若是在時間上放松,必定會蹉跎無所成。

    勤奮可以立業,但是還必須節儉。

    奢靡浪費,不僅耗費财物,而且還會消磨意志。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承不衰的美德,無論何時都不能丢棄。

     一曰去邪。

    凡聽信邪說,則父子、兄弟、夫婦之間,必無恩情,必無禮義。

    師尼老佛,誘引唆鬥,其害無窮。

    布施騙财,乃其小者也。

    今吾家子孫、婦女,不論老少,不許燒香念佛,不許吃觀音、三官、準提、鬥七①等齋;僧尼老佛,不許往來。

    凡一應冠昏喪祭②行禮,不許用僧道及陰陽,禁忌阿婆經,妄言禍福,則自然邪不勝正,和氣緻祥矣。

     其共聽而勉守之。

    壬子除夕,恥齋老人書。

     ┃今譯┃ 一為去邪。

    一旦聽信邪說,那麼父子、兄弟、夫婦之間就必然沒有了恩情,也必然沒有了禮義廉恥。

    道士、尼姑、和尚之流,引誘教唆他人互鬥,他們的害處是無窮的。

    通過布施騙人錢财,還隻是最小的害處。

    從今起,我們家的子孫、婦女,不論老少,都不許燒香念佛,不許吃觀音、三官、準提、鬥七等齋飯,不許與道士、和尚、尼姑之類的人來往。

    凡是家中加冠、結婚、喪葬、祭祀等禮儀,均不許請僧、道以及陰陽法師,禁誦阿婆經,不可胡亂說什麼是福是禍,如此則自然而然地邪氣不會勝過正氣,家庭就和氣緻祥了。

     以上這些希望大家都能夠聽從并且勉勵遵守。

    壬子除夕,恥齋老人書。

     ┃簡注┃ ①觀音、三官、準提、鬥七:道家及佛家供奉的神仙、菩薩。

     ②冠昏喪祭:冠,冠禮,古代的一種禮儀,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

    昏,即婚,結婚。

    喪,喪葬。

    祭,祭祀。

     ┃實踐要點┃ 邪說害人,古今皆同。

    呂留良禁止家中人與和尚道士有來往,家中的各項典禮,也不像一般人家一樣請佛道中人來作法,這點很有積極意義。

    即便是今人,也很難做到。

    這裡,呂留良的意思主要還是不可偏聽偏信,妄加揣測禍福,要培養自己内心的正氣。

     戊午一日示諸子 程子曰:“人無父母,生日當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張樂以為樂?若具慶者,可矣。

    ”如是,故天下生日之可慶者不多有也。

    不多有而慶之也,乃宜。

    此終身不當慶之例也。

    沈文端①雲:“古者以八十為下壽,近世乃有慶七十者。

    ”文端,萬曆間人,其言猶如此。

    然則世俗縱不能行程子之說,亦當俟七十以上乃可。

    夫謂之慶者,以其難得而得,故足慶也。

    使六十以下而慶焉,是以宜短命詛之也,非慶也。

    此六十以下不當慶之例也。

    然此皆泛論也。

     ┃今譯┃ 程子說:“人若是父母已過世,逢生日時應該更加悲痛,又怎麼忍心布置酒席、演奏音樂來取樂呢?若是父母俱在而慶祝,是可以的。

    ”如此,則天下過生日可以慶賀的也就不多了。

    因為不多有故而為之慶賀,才是适宜的。

    這就是終身不應當慶賀生日的說法。

    沈文端公說:“古人認為八十歲是下等壽命,近代卻有慶賀七十歲生日的。

    ”沈文端公,是萬曆年間的人,他的話還是這樣說的。

    那麼,世人縱然不能按程子的話行事,也應當等到七十歲以上才可以慶生。

    而所謂的慶賀,是因為難得到但得到了,所以才要慶賀。

    假使不足六十歲就慶生,實際上是用短命來詛咒他,就不是慶賀了。

    這就是六十歲以前不應當慶生的說法。

    然而這些也都是泛泛之論。

     ┃簡注┃ ①沈文端:沈鯉,歸德府虞城縣(今河南虞城)人,曆任翰林院檢讨、左贊善、吏部左侍郎、禮部尚書,并拜東閣大學士,加少保,進文淵閣,谥号文端。

    去世之後明神宗親書谕祭文四篇,并贊其“乾坤正氣,伊洛真儒”。

     ┃實踐要點┃ 據說,女人分娩時所遭受的疼痛,相當于二十根肋骨同時折斷的疼痛,由此來說,一個人的出生日實則是其母親的受難日。

    生兒容易養兒難,把一個嗷嗷待哺的孩童拉扯成人更是不易,所以才說,父母之恩,恩深似海;也因此才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之說。

    呂留良還列舉了古人認為不應當慶賀生日的說法:一是即便要慶賀,也是因為父母雙全很稀少才去慶祝;二是古人認為八十以下都不算長壽,至少也要等到七十古稀之年再慶賀才恰當。

     在吾今日,則更有所不可者,吾遺腹孤也。

    父喪四月而始生,堕地之日,即襁衰麻①。

    生母抱孤而泣,暈絕而甦,分②撫于三兄嫂。

    三歲而嫂亡,已而出嗣③。

    考、妣、祖母相繼奄棄,十三歲本生母又卒,母年僅三十七耳。

    計自始生至十五歲,不脫衰绖④。

    見⑤他兒衣彩繡,曳朱履,如衮舄⑥之不易得。

    人世孤苦,無以加此。

    每一追憶,未嘗不心傷涕溢也。

    平生不曾一會親朋,奉觞拜二人壽,而身受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