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236]

關燈
名茶各以所産之地[237],如葉耕之平園、台星岩,葉剛之高峰青鳳髓,葉思純之大岚,葉嶼之眉山,葉五崇林之羅漢山水,葉芽、葉堅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突窠),葉瓊、葉輝之秀皮林,葉師複、師贶之虎岩,葉椿之無雙岩芽,葉懋之老窠園,名擅其門[238],未嘗混淆,不可概舉[239]。前後争鬻,互為剝竊[240],參錯無據[241]。曾不思茶之美惡[242],在于制造之工拙而已[243],豈岡地之虛名所能增減哉[244]。焙人之茶,固有前優而後劣者、昔負而今勝者,是亦園地之不常也[245]。

    【注釋】

    [236]品名:名茶的名稱。

    [237]以:通“有”。

    [238]名擅其門:各自享有自己的聲名。名擅,擅名,享有名聲。

    [239]概:全部,一律。舉:提出,列舉。

    [240]剝:通“駁”,評斷,駁斥。竊:偷盜,侵害,抄襲。

    [241]參錯:參差交錯,交互融合。

    [242]曾不:不曾,未曾。

    [243]在于:取決于,決定于,表明事物的關鍵所在。工拙:猶言優劣。而已:助詞,表示僅止于此,猶罷了。

    雲南邦威千年大茶樹

    [244]豈:表示疑問或反诘,相當于難道。岡:山嶺。地:土地,田地。虛名:沒有實際内容或與實際内容不合的名稱、名義等。

    [245]園地:種植瓜蔬花果的田地。常:固定不變,長久,永遠。

    【譯文】

    名茶各有其出産之地,如葉耕之平園、台星岩,葉剛之高峰青鳳髓,葉思純之大岚,葉嶼之眉山,葉五崇林之羅漢山水,葉芽、葉堅之碎石窠、石臼窠(一作突窠),葉瓊、葉輝之秀皮林,葉師複、師贶之虎岩,葉椿之無雙岩芽,葉懋之老窠園,各自享有自己的聲名,未曾混雜錯亂,無法全部列舉。這些名茶前後争相鬻賣,彼此交相駁斥、抄襲,參差交錯,沒有依據。不曾想茶的好壞,取決于制造的優劣而已,哪裡是山嶺土地的虛名所能夠增減的呢。茶人的茶,固然有前優而後劣、往昔負而今日勝的,這也表明種植出産茶的園地不可能永遠固定不變。

    【點評】

    特殊小品種茶一定和特定生産區域相關聯,這是農産品的特性,然而茶的品性又不止于農産品,它又必須經過一定的加工生産,才能形成最終的成品形式,所以加工工藝又是在品種産地、原料前提下的決定因素。這兩種因素都起決定作用的事實,使中國茶葉自宋代以來,名茶一直深陷仿制與産地品種保衛戰的糾結之中,始終不能走出。到底是堅持名茶産地地理标志認證呢?還是以加工工藝來決定呢?趙佶看到了問題,提出了問題,然而無論是他,還是世世代代的中華茶人、業茶者,都還沒能解決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