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魏晉至宋代以前的政治思想

關燈
小的範圍内的。

    這些神在氏族時代,則為一氏族内的人所崇拜,在部落時代,則為一部落的人所崇拜,彼此各不相幹。

    在其部落以内,宗教師亦是一種分職,他所做的事情,雖無實益,卻是人民對他有信仰心,并不嫌惡他。

    其實他自己亦不全是騙人的,多少總有些信以為真。

    他也無從分外榨取,至于氏族或部落以外,根本沒有人信他,他更無從施展威權了。

    漢初的宗教還是如此,所以越巫、齊方士等各各獨立。

    天子所祭的天神,雖然在諸神中取得最高的地位,然而諸侯尚且不許祭天,平民更不必說了。

    中國古代似乎貴族平民各有其所崇拜的對象,彼此各不相幹,因此在上者要想借宗教之力以感化人民甚難,卻也沒有幹涉人民的信仰,以緻激變之事。

    列國間因本來懷抱著宗教是有地方性的觀念,宗教信仰多包含在風俗習慣之中,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就是不幹涉信仰的自由。

    所以彼此互不相幹涉,亦沒有争教的事。

    這實在是中國最合理的一件事,因為宗教總不過是生活的反映,各地方有各地方不同的生活,自然會産生不同的宗教,而亦正需要不同的宗教,硬要統一它做什麼呢?老實說,就是勉強統一了,也隻是一個名目,其内容還可以大不相同的。

    随著時代的變遷,從前各各分立的氏族或部落漸次統一而成一個大社會,社會既然擴大了,自然要有為全社會所共同信仰的大宗教,也自然會有為全社會所信仰的大宗教。

    這時代的大宗教,并不是單獨發生,把從前的小宗教都消滅掉了的。

    乃是從前的舊宗教所變化發達而成。

    (1)把從前性質僅限于一部落一氏族的神擴大之而為全社會之神;(2)各地方所崇拜的神,有本來相同的,那自然不成問題;(3)否則亦可以牽強附會,硬把他算做一個;(4)其無須合并的,則建立一個系統,把他編制一下。

    如此許多分立的小宗教,就可以合并而成一大宗教了。

    這就是中國所謂道教。

    這種變化,大約在很早的時代,随著社會的變動,就逐漸進行的,至後漢末年,在社會上大顯勢力,至北魏太武帝時,寇謙之乃正式得到政府的承認。

    當兩漢之間,佛教從印度輸入中國,至後漢末年,也在社會上漸露頭角。

    佛教的哲理,較之道教更為精深。

    ——中國的學問,并不是不及印度,但專就哲理而論,卻應該自愧弗如的,而宗教所需要的,卻特别在這一方面。

    為什麼呢?因為宗教倘使在政治社會方面多作正面的主張,就不免和政治發生沖突,和政治發生沖突,就要受到壓迫了。

    佛教卻在這一方面,有其特别優勝之點。

    它對于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幾于毫無主張,隻是在現社會的秩序之下,努力于個人的解脫。

    如此,于政治問題,就覺其毫無關系,而多少還可以掩蔽現實,麻醉人民,而使之馳心于淨土。

    如此在消極方面說,就可以不受政府的幹涉,而多少還可受些保護。

    在積極方面,則因他主張輪回,替人把希望擴張到無限大,而又自有其高深的哲理,足以自圓其說,所以還能夠得到王公貴人的提倡;在平民眼裡,佛教、道教本來是無甚區别的,誰宣傳得起勁些,誰被信仰的機會就多些。

    如此佛教因其(1)給與人的希望之大,(2)哲理的精深,能得士大夫的信仰,其宣傳之力,就超出于道教以上,所以其流行也較道教為盛。

    從兩漢到南北朝,在精神界既然發生了全國共信的大宗教,就形成下列諸問題。

     其一,在佛教尚未大行、道教也未十分組織成功之時,政治和社會,都有很大的不安,而宗教在這時代,業已從地域的進而為全國的了,自然會有人想利用他造成一種政治上反抗的力量,所以前後的變亂,含有宗教成分的很多。

    道教的大師如張角、張魯、孫恩等不必說了,就和尚也有躬為禍首的,因此引起政治上的焚燒谶緯,禁止傳習天文。

     其二,第一問題在中國的關系不能算大,而為政府所承認的宗教,亦發生下列二大問題,即(A)在物質方面,教徒既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成為純粹的分利分子,卻還要消耗多大的布施,而且積蓄多了,便從事于兼并土地,役使奴仆,于經濟的平均,很有妨害。

    (B)在精神方面,宗教麻醉的力量能使人離開現實,馳骛空虛,多少可以減少些反抗之力,緩和些怨恨之聲,而且他多少要教人民以正直平和慈善,使社會增加幾分安穩,這是政治上所希望的。

    所以曆來也很有些儒者的議論,在這一方面承認二氏的功勞。

    但是宗教所教導的,斷不能和政治上所要求的全然一緻,而且和儒家傳統的道德和倫理,不免有些不相容,而儒家卻是在政治上積有權威的。

    因此之故,宗教問題在政治思想史上,也就有相當的關系了。

     綜括這一個時代,養的問題不能解決,教的問題亦覺得愚弱可憐,而嚴重的外患又相逼而來。

    稍加仔細觀察,便覺得外患的成為問題,全是由于本國的社會病态太深之故,于是這一個時代的思想家,不期然而然的都觸著了許多根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