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三國

關燈
王肅與鄭玄 孔子家語 何晏王弼 王弼易注 魏學與漢學 東漢經學之所為不同于西京者,由專而通。

    魏、晉經學之所以立異于東漢者,由鄭而王。

    由專而通者,大道無方,學術會通之自然。

    由鄭而王者,世情忌前,後生奪易之私意。

    《三國志·王肅傳》稱:“肅喜賈、馬之學而不好鄭氏,采會異同,為《尚書》、《詩》、《論語》、《三禮》、《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傳》,皆列于學官。

    其所論駁朝廷典制郊祀宗廟喪紀輕重,凡百餘篇。

    ”又雲:“肅集《聖證論》,以譏短玄。

    ”然玄名家,在能兼綜今古,采會同異。

    而肅難玄,則當别白今古,辨析同異,如許慎《異義》之學可也。

    而肅不然,不過玄用今文,而肅難以古文;玄用古文,肅難以今文,惟銳意于奪而易之,王肅《孔子家語》序雲:“鄭氏學行五十載矣,義理不安,違錯者多,是以奪而易之。

    ”故為立異耳。

    觀于《聖證論》以按《五經異義》而可知也。

    善化皮錫瑞鹿門《禮經通論》亦曆著之。

     劉知幾雲:“王肅注書,好發鄭短,凡有小失,皆在《聖證》。

    ”其書久佚,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聖證論》一卷。

     《漢書·藝文志》有《孔子家語》二十七卷,顔師古注:“非今所有《家語》。

    ”世所傳《家語》,凡四十四篇,王肅注。

    《禮·樂記》稱:“舜彈五弦之琴,以歌南風。

    ”鄭注:“其詞未聞。

    ”孔穎達載肅作《聖證論》,引《家語》阜财解愠之詩以難康成。

    又載馬昭之說,謂:“《家語》,王肅所增加,非鄭所見。

    ”王柏《家語考》曰:“四十四篇之《家語》,乃王肅自取《左傳》、《國語》、《荀》、《孟》、二《戴記》割裂織成之。

    孔衍之序,亦王肅自為也。

    ”自昔疑之者多,而未有專書。

    至清乾隆間仁和孫志祖頤谷撰有《家語疏證》六卷,以為:“說經而不尊信鄭康成,宜大道歧而卮言出也。

    背康成,由王肅;信王肅,由宋人。

    王肅之背經誣聖,由僞造《家語》、《孔叢子》及作《聖證論》,改易漢以上郊祀宗廟喪紀之制。

    ”惜魏時王基、孫炎、馬昭難王之書皆不傳,因博集群書,凡肅所剿竊者,皆疏通證明之,以證肅之竄改謬妄,以明《家語》之非古本。

    刊版流播,學者稱快。

    又集駁《聖證論》及疏證《孔叢·小爾雅》之非古本,其書未成。

    獨傳《家語疏證》一書。

    海甯陳鳣仲魚序其端曰:“《尚書》孔《傳》及《家語》,俱王肅一人所作。

    《尚書》二十八篇,漢世大儒皆習之。

    肅固不敢竄改,唯于僞增之篇,并僞為孔《傳》以逞其私。

    至于《家語》,肅以前儒者絕不引及,肅詭以孔子二十二世猛家有其書,取以為解。

    觀其僞孔安國後叙雲‘以意增損其言’,則已自供罪狀。

    然而肅之自叙,首即以鄭氏學為‘義理不安,違錯者多,是以奪而易之’。

    夫叙孔子之書,而先言奪鄭氏之學,則是附會古說,攻駁前儒可知矣。

    又《自叙》引語雲‘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談者不知為誰,多妄為之說。

    《孔子家語》‘弟子有琴張,一名牢,字子開,一字張,衛人也’,考鄭注《論語》‘牢,弟子子牢也’。

    肅之所謂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