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記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分列。
”益征宋刊《三國志》,各自為書,武英殿本《三國志》目錄,雖統編六十五卷,而《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吳志》二十卷仍各自為卷。
以視宋刊本,惟目錄不分列耳。
此可以考《三國志》刊本之沿革。
彙錄之于此。
宋版書不易得,于是言景鈔。
《天祿琳琅》載:“毛晉藏宋本最多。
其有世所罕見,而藏諸他氏,不能得者,則選善手,以佳紙墨影鈔之,與刊本無異;名曰‘影宋鈔’。
一時好事家皆争仿效。
而宋椠之無存者,賴以傳之不朽。
”孫從添《藏書紀要》曰:“汲古閣印宋精鈔,古今絕作,字畫紙張,烏絲圖章,追摹宋刻為近世無有,能繼其作者,所鈔甚少。
鈔錄書籍,以軟宋字小楷顔、柳、歐字為工,宋刻字更妙。
摹宋版字樣,筆畫均勻,不脫落,無遺誤,烏絲行款,整齊中帶生動,為至精而美備;序跋、圖章、畫像,摹仿精雅,不可呆闆,乃為妙手。
”而自黃丕烈以下,一汲毛氏汲古之流焉。
此景宋鈔也。
若言宋鈔,貴于宋刻。
孫從添《藏書紀要》謂:“宋人鈔本最少,字畫墨氣古雅,紙色羅紋舊式,方為真本。
若宋紙而非宋字、宋跋,宋款而非宋紙,即系僞本。
或字樣、紙色、墨氣,無一不真;而圖章不是宋镌,印色不舊,割補湊成,新舊相錯,終非善本。
元人鈔本亦然。
常見古人稿本,字雖草率,而筆法高雅,紙墨圖章,色色俱真,自當為稀世之寶。
以宋元人鈔本,較之宋刻本而更難也。
古人鈔錄書籍,俱用黃紙;後因诏诰用黃色紙,遂易以白紙。
宋元人鈔本用冊式,而非漢唐時卷軸矣。
其記跋校對,極其精;筆墨行款,皆生動可愛。
明人鈔本,各家美惡不一。
吳門宋性甫,(按:文徵明《宋性甫先生墓志銘》:“吾蘇宋性甫存理,聞人有奇書,辄從以求,以必得為志。
或手自繕錄,動盈筐箧,群經諸史,下逮稗官小說,無所不有;尤精楷法,手錄前輩詩文積百馀家。
他所纂集有《經子鈎元》,《吳郡獻征錄》,《名物寓言》,《鐵網珊瑚》,《野航漫錄》,《鶴岑随筆》,總數百卷。
”)錢叔寶子允治,(按: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錢谷字叔寶,少孤貧,遊文待诏門下,日取架上書讀之,以其馀功點染水墨,得沈氏之法。
晚葺故廬,讀書其中,聞有異書,雖病必強起匍匐請觀,手自鈔寫,幾于充棟,日夜校勘,至老不衰。
子允治,酷似其父,年八十馀,隆冬病瘍,映日鈔書,薄暮不止。
”)手鈔本最富,後歸錢牧翁;绛雲焚後,僅見一二矣。
吳寬、柳佥、吳岫、孫岫、太倉王元美、昆山葉文莊、連江陳氏、嘉興項子京、虞山趙清常、洞庭葉石君諸家鈔本,俱好而多,但要完全校正題跋者方為珍重。
王雅宜、文待诏、陸師道、徐髯翁、祝京兆、沈石田、王質、王穉登、史鑒、邢參、楊儀、楊循吉、彭年、陳眉公、李日華、顧元慶、都穆、俞貞木、董文敏、趙凡夫、文三橋、湖州沈氏、甯波範氏、吳氏、金陵焦氏、桑悅、孫西川皆有鈔本甚精。
鈔本書,畫圖最難;用白描法,運筆古雅秀勁為主。
人物畫像要生動,又要清雅而端莊,方為合式。
有皇宋五彩畫本。
《本草圖經》最精工,集天下名手,着色畫成;又有白描《列女傳》、《孝經》等書,無出其右者。
近時錢遵王有五彩着色畫本《香奁集》,白描《鹵簿圖》、《營造法式》、《營造正式》等書,雖弗及前人,今亦不可得矣。
吳匏庵寬鈔本,用紅印格,其手書者佳。
吳岫、孫岫鈔用綠印格,甚有奇書,惜不多見。
葉文莊鈔本用綠、墨二色格,校對有跋者少,未對草率者多,間有無刻本者亦精。
”至近時精鈔本,如金山錢熙祚守山閣鈔本,十二行綠格,格闌外有“守山閣鈔本”五字。
歸安姚觐元咫進齋鈔本,十三行綠格,版心有“咫進齋”三字。
又厲樊榭鹗鈔書用八行墨格,鈕匪石樹玉鈔書用十行綠格,皆鈔本之可貴者。
古本既以罕而益珍,人情遂以僞而相罔。
而宋版書之有僞,蓋自明而已然。
高濂《燕閑清賞箋》謂:“近日作假宋版書者,神妙莫測:将新刻摹宋版書,特抄微黃厚實竹紙,或用川中繭紙,或用糊背方簾綿紙,或用孩兒白鹿紙,筒卷用捶細細敲過,名之曰刮,以墨浸去臭味,印成。
或将新刻版中殘缺一二要處。
或濕黴三五張,破碎重補。
或改刻開卷一二序文年号。
或貼過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将宋人姓氏扣填。
兩頭角處,或用沙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燈火燎去紙毛,仍用草煙熏黃,俨然古人傷殘舊迹。
或置蛀米櫃中,令蟲蝕作透漏蛀孔。
或以鐵線燒紅,錘書本子,委曲成眼,一二轉折,種種與新不同。
用紙裝襯,绫錦套殼,入手重實,光膩可觀,初非今書仿佛,以惑售者。
或劄夥囤,令人先聲,指為故家某姓所遺。
百計瞽人,莫可窺測。
”而海甯蔣光煦生沐序吳壽
”益征宋刊《三國志》,各自為書,武英殿本《三國志》目錄,雖統編六十五卷,而《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吳志》二十卷仍各自為卷。
以視宋刊本,惟目錄不分列耳。
此可以考《三國志》刊本之沿革。
彙錄之于此。
宋版書不易得,于是言景鈔。
《天祿琳琅》載:“毛晉藏宋本最多。
其有世所罕見,而藏諸他氏,不能得者,則選善手,以佳紙墨影鈔之,與刊本無異;名曰‘影宋鈔’。
一時好事家皆争仿效。
而宋椠之無存者,賴以傳之不朽。
”孫從添《藏書紀要》曰:“汲古閣印宋精鈔,古今絕作,字畫紙張,烏絲圖章,追摹宋刻為近世無有,能繼其作者,所鈔甚少。
鈔錄書籍,以軟宋字小楷顔、柳、歐字為工,宋刻字更妙。
摹宋版字樣,筆畫均勻,不脫落,無遺誤,烏絲行款,整齊中帶生動,為至精而美備;序跋、圖章、畫像,摹仿精雅,不可呆闆,乃為妙手。
”而自黃丕烈以下,一汲毛氏汲古之流焉。
此景宋鈔也。
若言宋鈔,貴于宋刻。
孫從添《藏書紀要》謂:“宋人鈔本最少,字畫墨氣古雅,紙色羅紋舊式,方為真本。
若宋紙而非宋字、宋跋,宋款而非宋紙,即系僞本。
或字樣、紙色、墨氣,無一不真;而圖章不是宋镌,印色不舊,割補湊成,新舊相錯,終非善本。
元人鈔本亦然。
常見古人稿本,字雖草率,而筆法高雅,紙墨圖章,色色俱真,自當為稀世之寶。
以宋元人鈔本,較之宋刻本而更難也。
古人鈔錄書籍,俱用黃紙;後因诏诰用黃色紙,遂易以白紙。
宋元人鈔本用冊式,而非漢唐時卷軸矣。
其記跋校對,極其精;筆墨行款,皆生動可愛。
明人鈔本,各家美惡不一。
吳門宋性甫,(按:文徵明《宋性甫先生墓志銘》:“吾蘇宋性甫存理,聞人有奇書,辄從以求,以必得為志。
或手自繕錄,動盈筐箧,群經諸史,下逮稗官小說,無所不有;尤精楷法,手錄前輩詩文積百馀家。
他所纂集有《經子鈎元》,《吳郡獻征錄》,《名物寓言》,《鐵網珊瑚》,《野航漫錄》,《鶴岑随筆》,總數百卷。
”)錢叔寶子允治,(按: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錢谷字叔寶,少孤貧,遊文待诏門下,日取架上書讀之,以其馀功點染水墨,得沈氏之法。
晚葺故廬,讀書其中,聞有異書,雖病必強起匍匐請觀,手自鈔寫,幾于充棟,日夜校勘,至老不衰。
子允治,酷似其父,年八十馀,隆冬病瘍,映日鈔書,薄暮不止。
”)手鈔本最富,後歸錢牧翁;绛雲焚後,僅見一二矣。
吳寬、柳佥、吳岫、孫岫、太倉王元美、昆山葉文莊、連江陳氏、嘉興項子京、虞山趙清常、洞庭葉石君諸家鈔本,俱好而多,但要完全校正題跋者方為珍重。
王雅宜、文待诏、陸師道、徐髯翁、祝京兆、沈石田、王質、王穉登、史鑒、邢參、楊儀、楊循吉、彭年、陳眉公、李日華、顧元慶、都穆、俞貞木、董文敏、趙凡夫、文三橋、湖州沈氏、甯波範氏、吳氏、金陵焦氏、桑悅、孫西川皆有鈔本甚精。
鈔本書,畫圖最難;用白描法,運筆古雅秀勁為主。
人物畫像要生動,又要清雅而端莊,方為合式。
有皇宋五彩畫本。
《本草圖經》最精工,集天下名手,着色畫成;又有白描《列女傳》、《孝經》等書,無出其右者。
近時錢遵王有五彩着色畫本《香奁集》,白描《鹵簿圖》、《營造法式》、《營造正式》等書,雖弗及前人,今亦不可得矣。
吳匏庵寬鈔本,用紅印格,其手書者佳。
吳岫、孫岫鈔用綠印格,甚有奇書,惜不多見。
葉文莊鈔本用綠、墨二色格,校對有跋者少,未對草率者多,間有無刻本者亦精。
”至近時精鈔本,如金山錢熙祚守山閣鈔本,十二行綠格,格闌外有“守山閣鈔本”五字。
歸安姚觐元咫進齋鈔本,十三行綠格,版心有“咫進齋”三字。
又厲樊榭鹗鈔書用八行墨格,鈕匪石樹玉鈔書用十行綠格,皆鈔本之可貴者。
古本既以罕而益珍,人情遂以僞而相罔。
而宋版書之有僞,蓋自明而已然。
高濂《燕閑清賞箋》謂:“近日作假宋版書者,神妙莫測:将新刻摹宋版書,特抄微黃厚實竹紙,或用川中繭紙,或用糊背方簾綿紙,或用孩兒白鹿紙,筒卷用捶細細敲過,名之曰刮,以墨浸去臭味,印成。
或将新刻版中殘缺一二要處。
或濕黴三五張,破碎重補。
或改刻開卷一二序文年号。
或貼過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将宋人姓氏扣填。
兩頭角處,或用沙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燈火燎去紙毛,仍用草煙熏黃,俨然古人傷殘舊迹。
或置蛀米櫃中,令蟲蝕作透漏蛀孔。
或以鐵線燒紅,錘書本子,委曲成眼,一二轉折,種種與新不同。
用紙裝襯,绫錦套殼,入手重實,光膩可觀,初非今書仿佛,以惑售者。
或劄夥囤,令人先聲,指為故家某姓所遺。
百計瞽人,莫可窺測。
”而海甯蔣光煦生沐序吳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