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教育政策的财政含義
關燈
小
中
大
個結論可能被認為是草率的。
而盡管現有學校具體容量尚不清楚,但根據目前每所學校的學生數,也足可見是可以多招收學生的。
表60顯示,在中國,每個學校的平均學生數大約隻有40.4人,中間數是46.3。
有78.2%的初等小學,每校隻有14.9到45.4名學生。
隻有0.8%的初小學校有116.6到208.3名學生。
全國大約四分之一的初小每校隻有14.9到38.6名學生。
如果加強管理,這些學校有可能會注冊雙倍的學生。
即使把一些數據不明的其他因素的作用都考慮在内,現有學校系統的容量至少還有可能再加收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學生。
這就意味着不增加教師和校舍,便可以多招收300萬到400萬名學生,每年可以比概算節約大約2,000萬到3,000萬元。
強調生産教育的财政含義 最近幾年,中國的教育工作者根據中國最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趨勢,認真地評價了現有學校體制。
在此以前,各個學校一味傾心于培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傳統的士人階層,以進入官場或成為白領為主要目标。
結果每多一個孩子受教育,社會上就會少一個從事生産勞動的公民;農村每多一個孩子出去受教育,農民就少一個勞動幫手,而城鎮裡則多了一名失業青年。
大批研究資料都針對當前學校教育無法滿足經濟需求而開了藥方。
目前在全國各地,生産教育(productiveeducation)已成為一個口号,農村教育成為一個廣泛運動。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生産教育就是強調體力勞動因素、開發自然資源,以及生産豐富産品,而農村教育則強調農業和手工業生産。
但仔細分析後可見,僅強調人的體力、舊的生産方式方法,是無法使中國成為一個富裕國家的,科學技術才是必備的前提。
美國的職業教育促進了其物質文明的進程便是個例證。
美國職業教育的根基就根植于那些機械技術學院、農學院和實驗站的工作中,特魯的《美國農業教育史》便可證明。
注195 就這一意義說,生産教育需要一個費用很高的方案。
要考慮包含專業教師培訓的經費、用于配備科學實驗室的經費,還要提供實驗站、車間和工廠等。
特維斯非常明晰地闡明了如何通過資助中國所有學校的科學教學,才能達到生産教育的目的。
他對教育财政問題做了精彩闡述,而且對改進和裝備科技教學提了具體建議。
注196不過,在特維斯建議的後面沒有接着估算引入科學設備的費用,因而缺少客觀的數據。
按照政府法律的界定和教育家的議論,生産教育的政策并不僅僅指建立職業學校注197,生産教育還意味着,所有不同類型、不同級别的學校和機構,都得重視它。
1931年4月,教育部下令所有地方教育機構要限制建立普通高中,而盡可能增加職業中學的數量,并設立了一個職業教育計劃委員會注198,發布了建立各種類型職業學校的政策和标準。
其需要建立的職業學校不下35種。
1931年5月,國民代表大會則進一步強調了生産教育。
注199它提出,小學和中學都應該适應地方社會需求,着重培養學生獨立謀生和增加生産力的技能,以便他們将來能成為獨立的、有創造性的人才。
社會教育應該以生産教育為中心,盡可能多地建立職業教育和職業繼續教育學校,還應該建立一些與發展工業和民族經濟相關的專業學院,大學應該注重自然和應用科學。
教育專家協會也建議推動職業教育,進一步開發豐富的自然資源。
注200 原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黃建中建議中央政府在适當的地區建立下列國立專科學校: 1.國家林業專科學校; 2.國家紡織專科學校; 3.國家造紙專科學校; 4.國家礦冶專科學校; 5.國家造船專科學校; 6.國家航空專科學校; 7.國家墾殖專科學校; 8.國家畜牧專科學校; 9.國家漁業專科學校; 10.國家技術專科學校。
這些建議和文件已經提出三年了,但是至今并沒有資助這一方案的具體計劃。
所有這些方案都需要巨大的财政支出。
目前亟須對費用數據進行具體調查,然後才能公正地估算費用總額。
資助的方式方法我們将在後面的章節裡讨論。
而盡管現有學校具體容量尚不清楚,但根據目前每所學校的學生數,也足可見是可以多招收學生的。
表60顯示,在中國,每個學校的平均學生數大約隻有40.4人,中間數是46.3。
有78.2%的初等小學,每校隻有14.9到45.4名學生。
隻有0.8%的初小學校有116.6到208.3名學生。
全國大約四分之一的初小每校隻有14.9到38.6名學生。
如果加強管理,這些學校有可能會注冊雙倍的學生。
即使把一些數據不明的其他因素的作用都考慮在内,現有學校系統的容量至少還有可能再加收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學生。
這就意味着不增加教師和校舍,便可以多招收300萬到400萬名學生,每年可以比概算節約大約2,000萬到3,000萬元。
強調生産教育的财政含義 最近幾年,中國的教育工作者根據中國最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趨勢,認真地評價了現有學校體制。
在此以前,各個學校一味傾心于培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傳統的士人階層,以進入官場或成為白領為主要目标。
結果每多一個孩子受教育,社會上就會少一個從事生産勞動的公民;農村每多一個孩子出去受教育,農民就少一個勞動幫手,而城鎮裡則多了一名失業青年。
大批研究資料都針對當前學校教育無法滿足經濟需求而開了藥方。
目前在全國各地,生産教育(productiveeducation)已成為一個口号,農村教育成為一個廣泛運動。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生産教育就是強調體力勞動因素、開發自然資源,以及生産豐富産品,而農村教育則強調農業和手工業生産。
但仔細分析後可見,僅強調人的體力、舊的生産方式方法,是無法使中國成為一個富裕國家的,科學技術才是必備的前提。
美國的職業教育促進了其物質文明的進程便是個例證。
美國職業教育的根基就根植于那些機械技術學院、農學院和實驗站的工作中,特魯的《美國農業教育史》便可證明。
注195 就這一意義說,生産教育需要一個費用很高的方案。
要考慮包含專業教師培訓的經費、用于配備科學實驗室的經費,還要提供實驗站、車間和工廠等。
特維斯非常明晰地闡明了如何通過資助中國所有學校的科學教學,才能達到生産教育的目的。
他對教育财政問題做了精彩闡述,而且對改進和裝備科技教學提了具體建議。
注196不過,在特維斯建議的後面沒有接着估算引入科學設備的費用,因而缺少客觀的數據。
按照政府法律的界定和教育家的議論,生産教育的政策并不僅僅指建立職業學校注197,生産教育還意味着,所有不同類型、不同級别的學校和機構,都得重視它。
1931年4月,教育部下令所有地方教育機構要限制建立普通高中,而盡可能增加職業中學的數量,并設立了一個職業教育計劃委員會注198,發布了建立各種類型職業學校的政策和标準。
其需要建立的職業學校不下35種。
1931年5月,國民代表大會則進一步強調了生産教育。
注199它提出,小學和中學都應該适應地方社會需求,着重培養學生獨立謀生和增加生産力的技能,以便他們将來能成為獨立的、有創造性的人才。
社會教育應該以生産教育為中心,盡可能多地建立職業教育和職業繼續教育學校,還應該建立一些與發展工業和民族經濟相關的專業學院,大學應該注重自然和應用科學。
教育專家協會也建議推動職業教育,進一步開發豐富的自然資源。
注200 原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黃建中建議中央政府在适當的地區建立下列國立專科學校: 1.國家林業專科學校; 2.國家紡織專科學校; 3.國家造紙專科學校; 4.國家礦冶專科學校; 5.國家造船專科學校; 6.國家航空專科學校; 7.國家墾殖專科學校; 8.國家畜牧專科學校; 9.國家漁業專科學校; 10.國家技術專科學校。
這些建議和文件已經提出三年了,但是至今并沒有資助這一方案的具體計劃。
所有這些方案都需要巨大的财政支出。
目前亟須對費用數據進行具體調查,然後才能公正地估算費用總額。
資助的方式方法我們将在後面的章節裡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