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雜論
關燈
小
中
大
定的形式可以指示。
但是,在舊詩中的五七言律詩和五七言絕詩中,每句停頓的地方,是可以說出來的,現在說明如下: 1.凡是律詩或絕詩,每句遇着第二字或第四字,是平聲,那裡就可以停頓一下,然後再往下讀。
2.遇着不拘平仄聲的律詩或絕詩,那是例外。
3.不問文字能斷不能斷,隻以聲音為标準,不管文字的意義。
現在再舉例如下:(凡是用/記号的,是表明應該停頓的地方) 杜甫 對雪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劉長卿 新年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杜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将/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子細看。
陸遊 閑意 柴門/雖設不曾開,為怕人行/損綠苔。
妍日漸催/春意動,好風/時卷市聲來。
學經/妻問生疏字,嘗酒兒争/潋滟杯。
安得小園/寬半畝,黃梅/綠李一時栽。
岑參 見渭水思秦川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陸遊 劍門道中遇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我們要這樣地讀,才自然;不是這樣地讀,便不自然。
我們試把陸遊的《劍門道中遇雨》照下面的讀法讀一讀,看是怎樣?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我們這樣地讀,總覺得不自然。
這一首詩是如此,其他各首都是如此。
但是律詩或絕詩本來不拘平仄聲的,那是例外,如下面一首便是: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的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本來不拘平仄聲的,所以我們規定的讀法是不适用的。
這一類的詩也很多,我們認為例外。
倘然在我們規定的方法适用時,遇到在文字上不應該斷,而在讀法上應該停時也要停,如下面一首便是: 蘇轼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這裡照文字說,“一年好景”四字是相連的,不能斷的。
“橙黃橘綠”也是相連的,是不能斷的。
但是照我們的讀法讀起來,應讀作: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又如前面所引的劉長卿的《新年》詩“已似長沙傅”,原來照文字說,“長沙傅”三字是不能割斷的,然我們讀的時候卻要在“沙”字停。
陸遊的《閑意》詩,“黃梅綠李一時栽”,在文字上說,“黃梅綠李”四字也是相連的,但是我們讀的時候,卻要在“梅”字停,這都是很好的例。
第二十節 四戒之一 從前論舊詩的人,往往有所謂忌,如忌什麼,忌什麼。
現在談新詩的人,也往往提出戒約,如戒什麼,戒什麼。
大概談舊詩所忌的,正和談新詩所戒的相反。
譬如舊詩忌“俗”,新詩卻要戒“雅”,就是一個例。
我在這裡也提出四條戒約,這四條戒約,是不管作新詩作舊詩都要守的。
第一,就是戒作“詩賊”。
所謂“詩賊”,就是偷竊他人的詩,算是自己的詩。
偷又有明偷暗偷的分别。
明偷就是抄襲,不必再加說明。
暗偷就是取他人的大意,改頭換面,稱為自己的作品。
例如元人所作《江州庾樓》詩,多少就有一點偷竊的嫌疑。
那首詩雲: 宿鳥歸飛盡,浮雲薄暮開。
淮山青
但是,在舊詩中的五七言律詩和五七言絕詩中,每句停頓的地方,是可以說出來的,現在說明如下: 1.凡是律詩或絕詩,每句遇着第二字或第四字,是平聲,那裡就可以停頓一下,然後再往下讀。
2.遇着不拘平仄聲的律詩或絕詩,那是例外。
3.不問文字能斷不能斷,隻以聲音為标準,不管文字的意義。
現在再舉例如下:(凡是用/記号的,是表明應該停頓的地方) 杜甫 對雪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劉長卿 新年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杜甫 九日藍田崔氏莊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将/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子細看。
陸遊 閑意 柴門/雖設不曾開,為怕人行/損綠苔。
妍日漸催/春意動,好風/時卷市聲來。
學經/妻問生疏字,嘗酒兒争/潋滟杯。
安得小園/寬半畝,黃梅/綠李一時栽。
岑參 見渭水思秦川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陸遊 劍門道中遇雨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我們要這樣地讀,才自然;不是這樣地讀,便不自然。
我們試把陸遊的《劍門道中遇雨》照下面的讀法讀一讀,看是怎樣?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我們這樣地讀,總覺得不自然。
這一首詩是如此,其他各首都是如此。
但是律詩或絕詩本來不拘平仄聲的,那是例外,如下面一首便是: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的第一句和第三句,都是本來不拘平仄聲的,所以我們規定的讀法是不适用的。
這一類的詩也很多,我們認為例外。
倘然在我們規定的方法适用時,遇到在文字上不應該斷,而在讀法上應該停時也要停,如下面一首便是: 蘇轼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這裡照文字說,“一年好景”四字是相連的,不能斷的。
“橙黃橘綠”也是相連的,是不能斷的。
但是照我們的讀法讀起來,應讀作: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又如前面所引的劉長卿的《新年》詩“已似長沙傅”,原來照文字說,“長沙傅”三字是不能割斷的,然我們讀的時候卻要在“沙”字停。
陸遊的《閑意》詩,“黃梅綠李一時栽”,在文字上說,“黃梅綠李”四字也是相連的,但是我們讀的時候,卻要在“梅”字停,這都是很好的例。
第二十節 四戒之一 從前論舊詩的人,往往有所謂忌,如忌什麼,忌什麼。
現在談新詩的人,也往往提出戒約,如戒什麼,戒什麼。
大概談舊詩所忌的,正和談新詩所戒的相反。
譬如舊詩忌“俗”,新詩卻要戒“雅”,就是一個例。
我在這裡也提出四條戒約,這四條戒約,是不管作新詩作舊詩都要守的。
第一,就是戒作“詩賊”。
所謂“詩賊”,就是偷竊他人的詩,算是自己的詩。
偷又有明偷暗偷的分别。
明偷就是抄襲,不必再加說明。
暗偷就是取他人的大意,改頭換面,稱為自己的作品。
例如元人所作《江州庾樓》詩,多少就有一點偷竊的嫌疑。
那首詩雲: 宿鳥歸飛盡,浮雲薄暮開。
淮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