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阿比多斯及埃及第一朝的陵墓
關燈
小
中
大
家,藝術文化都已是很發達的了。
這個發掘的主地在阿比多斯,但也關連着發卡達(Vaqada)、厄爾阿谟拉(El-Amrah)和發加厄得(Vega-ed-Der)諸地。
1895年,阿麥力諾(Amélineau)開始在阿比多斯工作着,皮特裡教授在1899年以後繼之而從事于發掘,又有那維爾、荷爾(Hall)和皮特(Peet)諸人繼其後,直至1914年為止。
第一朝至第三朝的諸王墓,故址在奧賽烈司古廟之南,較古廟更近于諸山。
諸墓皆在山邊,比平地微高,極為荒涼寂靜。
1895年至1896[2]年阿麥力諾發見一群古墓,屍身睡眠式的側躺着,膝頭彎至胸前。
在這些古墓中,發見原始的石瓶陶器等等。
1896年至1897年,阿麥力諾又發見一所大墓,内有金屬物等等,他相信這墓比第一次所發見的更古。
他的最重要的發見,乃是第三次工作時掘出的一個國王墓;這個國王,他讀其名為墾特(Khent)。
阿麥力諾覺得這個國王一定是奧賽烈司·墾替·阿門替(Osiris-Khenti-Amenti),他一定是曾真實的在世上統治過埃及人的,因此,他便聲言:他已經發見了“奧賽烈司墓”了。
1898年,他找到了一個骷髅,這個頭顱當然是那個死神的;不久,又發見一個青石的床,他便名之為“奧賽烈司的床”。
他的發見,引起世人紛紛反對的議論;後來,經學者斷定,知此非神的墓,乃是第一朝或第二朝的一個國王的墓;新帝國的埃及人,也和我們的發掘者一樣,誤以為它為神的真墓了。
阿麥力諾很失望的放棄他的工作,其實他的工作頗無秩序,大約被毀失的古物必不少。
1899年,皮特裡教授繼他而複從事發掘。
所得的較有成績,工作更有系統。
他們的墓往往是一個地下室,30英尺至50英尺高,闊亦相當。
墓室以磚砌成。
第一朝的登(Den)王墓,室内之地闆為堅硬的青石,這是我們所知的埃及建築家使用這種材料的最早者。
第二朝的卡塞痕缪(Khasekhemui)的大墓,其中室全是石灰石的(石塊)所建,這是人類史上所知的第一次土木工程。
在中室之内,無疑的是已死國王的安身之所,室内堆了許多他所用的器具、飾品、缽、瓶,或為金屬造的,或為堅石造的;在這早期,埃及工人已顯出很可驚的技巧。
中室四周都是小室,儲藏着許多大瓶,中存食物或酒,用尼羅河的泥土和稻草混合來封閉瓶口,蓋上王名,或酒的來處的葡萄園名,以備已死國王的地下之需。
國王的臣屬萬想不到他們将國王之名印在瓶口上,乃竟留作六千年後埃及學者研究他們的曆史的材料!這些印記在埃及史料上是很重要的資材。
在這時代,埃及文明雖已進步至此,卻仍不脫野蠻的風俗,将國王生前所喜愛的後宮殺來殉葬。
到了“中世”之後,才用泥人來代替生人。
但這些古王墓中,為劫墓賊所摧殘,竟不能有主人翁的真實屍體存在着;所以我們在這些墓中,永不能見如見後來諸王的真面目。
然而在則(Zer)王墓(即奧賽烈司墓)中,卻發見了一隻殉葬宮人的手臂,幹骨上尚帶着四個美麗的臂镯。
第三朝以上的諸王,并沒有如第四代以後諸王的欲将他們的墓建築得高大弘偉。
他們心中尚沒有将他們的墓成為一座石山的觀念。
然而後來,在第三朝之中,這種思想便漸漸的現出曙光。
第四代後,遂将王墓形成了世界巨觀的金字塔。
在這些古王之墓,雖沒有動人驚詫的大發見,然而最大的發見則為:埃及古王,在紀元前4000年以上的,并不是虛無的,那時代也并不是沒有文化的,他們的文化已經是很高的了。
這便是阿麥力諾發掘的真實價值的所在。
【注釋】 [1]原文為“一九一至一四年”。
[2]原文為“九九六年”。
這個發掘的主地在阿比多斯,但也關連着發卡達(Vaqada)、厄爾阿谟拉(El-Amrah)和發加厄得(Vega-ed-Der)諸地。
1895年,阿麥力諾(Amélineau)開始在阿比多斯工作着,皮特裡教授在1899年以後繼之而從事于發掘,又有那維爾、荷爾(Hall)和皮特(Peet)諸人繼其後,直至1914年為止。
第一朝至第三朝的諸王墓,故址在奧賽烈司古廟之南,較古廟更近于諸山。
諸墓皆在山邊,比平地微高,極為荒涼寂靜。
1895年至1896[2]年阿麥力諾發見一群古墓,屍身睡眠式的側躺着,膝頭彎至胸前。
在這些古墓中,發見原始的石瓶陶器等等。
1896年至1897年,阿麥力諾又發見一所大墓,内有金屬物等等,他相信這墓比第一次所發見的更古。
他的最重要的發見,乃是第三次工作時掘出的一個國王墓;這個國王,他讀其名為墾特(Khent)。
阿麥力諾覺得這個國王一定是奧賽烈司·墾替·阿門替(Osiris-Khenti-Amenti),他一定是曾真實的在世上統治過埃及人的,因此,他便聲言:他已經發見了“奧賽烈司墓”了。
1898年,他找到了一個骷髅,這個頭顱當然是那個死神的;不久,又發見一個青石的床,他便名之為“奧賽烈司的床”。
他的發見,引起世人紛紛反對的議論;後來,經學者斷定,知此非神的墓,乃是第一朝或第二朝的一個國王的墓;新帝國的埃及人,也和我們的發掘者一樣,誤以為它為神的真墓了。
阿麥力諾很失望的放棄他的工作,其實他的工作頗無秩序,大約被毀失的古物必不少。
1899年,皮特裡教授繼他而複從事發掘。
所得的較有成績,工作更有系統。
他們的墓往往是一個地下室,30英尺至50英尺高,闊亦相當。
墓室以磚砌成。
第一朝的登(Den)王墓,室内之地闆為堅硬的青石,這是我們所知的埃及建築家使用這種材料的最早者。
第二朝的卡塞痕缪(Khasekhemui)的大墓,其中室全是石灰石的(石塊)所建,這是人類史上所知的第一次土木工程。
在中室之内,無疑的是已死國王的安身之所,室内堆了許多他所用的器具、飾品、缽、瓶,或為金屬造的,或為堅石造的;在這早期,埃及工人已顯出很可驚的技巧。
中室四周都是小室,儲藏着許多大瓶,中存食物或酒,用尼羅河的泥土和稻草混合來封閉瓶口,蓋上王名,或酒的來處的葡萄園名,以備已死國王的地下之需。
國王的臣屬萬想不到他們将國王之名印在瓶口上,乃竟留作六千年後埃及學者研究他們的曆史的材料!這些印記在埃及史料上是很重要的資材。
在這時代,埃及文明雖已進步至此,卻仍不脫野蠻的風俗,将國王生前所喜愛的後宮殺來殉葬。
到了“中世”之後,才用泥人來代替生人。
但這些古王墓中,為劫墓賊所摧殘,竟不能有主人翁的真實屍體存在着;所以我們在這些墓中,永不能見如見後來諸王的真面目。
然而在則(Zer)王墓(即奧賽烈司墓)中,卻發見了一隻殉葬宮人的手臂,幹骨上尚帶着四個美麗的臂镯。
第三朝以上的諸王,并沒有如第四代以後諸王的欲将他們的墓建築得高大弘偉。
他們心中尚沒有将他們的墓成為一座石山的觀念。
然而後來,在第三朝之中,這種思想便漸漸的現出曙光。
第四代後,遂将王墓形成了世界巨觀的金字塔。
在這些古王之墓,雖沒有動人驚詫的大發見,然而最大的發見則為:埃及古王,在紀元前4000年以上的,并不是虛無的,那時代也并不是沒有文化的,他們的文化已經是很高的了。
這便是阿麥力諾發掘的真實價值的所在。
【注釋】 [1]原文為“一九一至一四年”。
[2]原文為“九九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