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酒經卷二

關燈
投熱飯,熱則發急而酒香。

    《話林》雲:抱甕冬醪。

    言冬月釀酒,令人抱甕,速成而味香,故言酒之香在飯也。

    倘天寒而投冷飯,則酒不發,不發則甜,故言酒之甜在飯也。

    深秋早冬,飯宜微冷,似冷而尚未冷透也。

    但十月天氣寒熱難定,投飯之法,最難安置,應冷莫熱。

    飯冷而天煖,酒自能發。

    飯冷而天寒,用醅即發。

    夫造桑落酒之得其法,與不得其法者,皆在投飯之妙爾。

    旱秋春仲,飯宜極冷,已冷而再行遲緩也。

    和暖之時,冷飯入甕,對週無有不發。

    愚拙酒人,膽小才踈,不量天時,恐飯冷而酒不發,急投熟飯,是酒人害酒之酸,故言酒之酸在飯也。

     問:按時投飯,已知之矣。

    開爬之法,可得聞與。

     曰:當按其所造何酒,察其時候冷暖何如。

    假如春月秋月,台紅攤飯新酒,米浸一夜,投飯極冷,無熱氣之可洩,俟對週起發,用爬一攪,待漿轉煖而頻攪之,可如淋飯新酒之不必用爬也。

    唯冬月老酒、新酒,投飯甚熱,必須耑其心智,相時而動,當知得失利病,在於一爬。

    若用爬太早則酒甜,用爬太遲則酒酸。

    試特舉按時開爬之法而歷言之,如天氣小寒發急開爬,天氣大寒對週有奇開爬,天氣極寒可至第三日開爬,夫均是爬也。

    喂飯老酒之爬,與攤飯老酒不同。

    同是攤飯老酒之爬,我浙之紹興與寧台則又有不同,何也,在於浸米之久與不久耳。

    我浙紹興老酒,攤飯法也,米浸半月左右,投飯後,覆以草蓋,對週聽其發,自甕底響至甕面,嚧盡酸漿爛飯之氣,謂之聽爬。

    揭蓋看其紋裂,將次傾斜,飯折心破,謂之看爬。

    探其甕面煖氣上升,是開爬之候也,方可用爬攪打。

    嘗其鮮味,謂之頭爬。

    二爬、三爬仍要漿煖。

    過煖頻攪,微煖緩攪,必須頭爬味甜,二爬三爬宜微甜而味澁。

    四爬宜漿冷而味苦,終歸辛醇。

    天寒則七日酒澄,天煖則九日而酒澄矣。

    我浙上江、寧波、台溫等處諸酒,亦攤飯法也,米浸兩日左右,或浸一日左右,投飯後聽其發聲,看其緩急。

    如天煖發急,未至對週即可開爬,日夜頻攪,待酒冷而爬停。

    唯極寒天氣,爬法可與紹酒相同。

    蓋寧台酒米,未經久浸,質梗性堅,麴力不能一時透入飯心,故開爬宜嫩,以免米心受鬰而作酸。

    設遇酒有甜味,用麴頗重,甜能自退。

    且酒至三爬之後,仍復轉煖,不如紹酒之一煖即止也。

    酒人若以寧台爬法用於紹興則酒呆,以紹酒爬法用於寧台則酒酸矣。

    至喂飯老酒,腳米〈俗名漿闆。

    〉俱浸一夜,喂飯米或浸半月左右,或浸七八日左右,或浸二三日左右,或浸一日左右,各隨水土之性而釀之,不可泥於一也。

    如天寒五日投飯,天煖四日投飯。

    投入腳飯發緊迎甜之頃,不可腳嫩早喂,不可發過遲喂。

    俟味苦發急,微見裂痕,即可開爬。

    二爬、三爬確按天時,漿煖急攪,漿冷緩攪。

    七日則酒澄矣。

    合而論之,喂飯爬易,攤飯爬難,而紹興攤飯之爬為尤難也。

     問:冬令大寒,已投熱飯,忽行夏令,未悉不緻受酸否。

     曰:天時寒熱,人所難測,運有定之法,遇難定之天,是天有時而變,法亦當因天而變。

    蓋熱飯既投,釀法已定,惟在開爬宜早,二爬、三宜速,洩其熱氣。

    倘酒漿熱,一甕可分作二甕,或用冷水灌入罈中,密包放入甕底,以除其熱,自不緻於酸矣。

     問:冬行夏令,投飯宜冷,驟遇嚴寒,如何可以免甜乎。

     曰:酒傷熱則酸,傷冷則甜。

    傷熱固圖其所難,傷冷恐忽其所易,投飯後,遇極寒,甕宜密蓋,甕外再再草穰遮護,助其煖氣。

    至開爬宜遲,俟對週。

    對週不動,至二日。

    二日不動,盡三日。

    頭爬開後,發不甚急,速增麴糵,催其盛發,自可免於甜矣。

     問:攤飯酒已經受酸,有法可解乎。

     曰:酒之受酸者有三,天煖飯熱一也,天煖爬遲二也,製麴失法緻害酒酸三也。

    當嘗其酸味之淺深,全酸之酒隻可蒸燒及醬園醉腐之用,無可解也。

    書載石灰治諸酸之酒,灰宜水漂,經年累月,去其醎苦之味,方可度酒,卻難久存,酸當復還。

    夫酒之美者,一曰醇,二曰辛,三曰香。

    酒之惡者,一曰酸,二曰淡,三曰全甜。

    獨甜可重釀,淡可和濃,全酸莫治也。

     問:攤飯酒味甜如蜜,久釀不回,有法可救乎。

     曰:酒受病於甜者有四:天寒飯冷,一也。

    天寒爬早,二也。

    天寒米未浸透,蒸之不熟,三也。

    天氣極寒,麴不加增,四也。

    如遇有酣酒,即造三白腳飯,第五日投水後加麥麴,不必喂飯,侯腳飯發盛時,將甜酒榨清,攙和再釀。

    如攤飯酒發盛時,亦可攙和,甜除而酒味佳矣。

     問:三白腳飯不發,奈何。

     曰:飯未熟不發,白藥無力不發,嚴寒傷冷亦不發,回淋太熱湯死白藥亦不發,均莫治也。

    至於第三日,不必再望漿來,急嘗甕中腳飯,有無變酸,照依攤飯法,加清水,用麥麴和酒醅,催其即發,毋庸投飯。

    或作喂飯,分投各甕。

     問:寒天攤飯酒,全不起發,奈何。

     曰:非飯生、飯冷,即麴性無力,皆酒人不諳於法,緻有不起之病也。

    此酒上江可治,下江莫治。

    蓋上江酒米,未經久浸,飯硬性強,在甕沉溺十數日,亦無傷於酒。

    再增麴糵,重和酒醅,用大竹筒灌入滾水,插入甕心,以引其發。

    如飯有生米,是誤而又誤,當澄清即榨,萬難久釀。

    下江酒米,曾經久爛,飯糊漿酸,不但酒甜,變生濁氣,殊不堪聞矣。

     問:酒自投飯起,釀至何日為熟。

     曰:周官以沉齊為熟。

    俗以緹齊封蓋,如盎齊另灌罈中,即可封疊。

    夫酒欠釀則味苦,欠釀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