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必酒經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餘家製麴,小麥粉拌以新汲水,釀酒採汲它泉溪流諸水,故酒色如鏡,芬芳遒爽,不亞於紹酒也。
王楙《野容叢談》雲:凡酒色清味重而甜者為聖,色金味醇而辛者為賢,色黑味醨而酸者為愚。
以糯觴為君子,黍觴為中庸,麥觴為小人。
問:醞釀之法,能遵《禮記》月令六言,遂毋差貸乎。
曰:其法固良,而神而明之,又存乎其人。
若素遵其法,而一時偶失權宜,緻有踈誤,亦未可知。
然曲肱既久,自知其酒受病之由,決不至一誤而再誤也。
問:氣運否泰,與酒合符,其果然乎。
諺曰:窮三缸,富一缸。
酒與醬、靛是也。
語雖不經,亦俗諺之可證也,然則酒隨氣數,信有之矣。
且餘微諳星學,吉兇屢合,尤為可憑。
素稱南董者,遇否當節其米麴,遵法求精,初習酒業者,處逆當停其經營,守時而動,否則心向數背,法與酒違。
問:酒宜潔淨,猝遇穢惡,可無礙乎。
諺曰:屍房產室,酒家大忌。
蓋屍氣極毒,經過樹木,概不開花發秀,五穀種子亦然。
故酒近之則味惡,蓋血露極穢,酒近之則色變,裹榨不出。
賈思勰釀酒,酘飯用隻日,不用偶日,狗?不許近前,其精嚴潔淨如此,污穢之氣可不慎歟。
問:四時醞釀,以何時為是。
曰:冬月寒時為是。
臘月醞釀,謂之老酒,謂大酒,謂昔酒,可經數十年而不壞。
春秋釀成即鬻,謂小酒,謂新酒。
十月造酒為上時,謂之桑落酒。
《詩》雲:「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乃上時之酒也。
夏月非醞釀之候,倘或強而為之,亦平原督郵耳。
問:司鬥糯米一石,用麴該若幹,用紅麴該若幹,用白藥該若幹。
曰:每糯一石,全用麥麴十八斤,全用紅麴六斤,全用白藥二十兩。
臘月老酒用麥麴,秋月新酒用紅麴,十月用麥麴、紅麴各半,春月用白藥、麥麴各半。
紹興老酒,全用麥麴。
鄰省老酒,用麥麴,而參用白藥。
新酒全用白藥,亦有間用麥麴者。
均良法也。
朱翼中用罨麴、風麴各半。
張進供禦酒,用杏仁麴六十兩,香桂麴四十兩。
大抵臘月老酒,用麴宜重,麴力勝則酒可久留,寒暑不侵矣。
問:黃酒用司鬥糯米一石,浸時滲水若幹,飯重若幹,投水若幹,糟粕若幹,燒酒若幹,糟滓若幹,乞相授以法,相語以利。
曰:糯重一百四十斤左右,滲水六十斤左右,攤飯重二百斤左右,淋飯重二百六十斤左右。
攤飯投水一百九十斤左右,淋飯投水一百三十斤左右。
榨酒二百五十斤左右,糟重七十斤左右,火酒十斤左右。
燒過糟滓,《前漢食貨志》雲:糟酨灰炭,給工器薪樵之費,飼豕倍之。
新酒仿此,可以類推。
問:古法湛熾,必需卯酉二時,天寒亦可如是乎。
曰:卯酉謂日月出入門戶,古人立法,義有取爾。
春秋早冬,斯時日煖夜寒,夜半蒸炊,收清涼之氣,昧旦下釀,避陽氣之烈。
然臘月水冷米堅,浸之不透,則炊之不熟,似難一律醞釀,當隨機通變,遵法化用。
問:麥麴美惡,何以知之。
曰:麥麴出包時,看其色衣,嘗其氣昧,即知其麴之美惡矣。
恐閱歷未深者,驟難區別,可將出草之麴,每蓬收曬另貯,先行試釀一甕,初澄酒味如何,久釀酒味如何,麴之美惡判然矣。
倘麴惡而仍用之,是一分之患,釀成十分之禍。
問:白藥釀酒何如。
曰:白藥以體輕質堅為良,紅斑黑色不堪用。
出罨收曬後,亦應試釀一甕,視其發法之緩急。
得法白藥,一日對週而漿來。
對週未至而漿來,對週已至而漿不來,皆為次麴。
傷熱則漿早,傷冷則漿緩。
酒人淋飯回湯,法已精耑,而酒味反劣,非釀工之拙,實藥之病也。
問:紅麴釀酒何如。
曰:看其麴粒,即知之矣。
麴粒細縮,由於初罨之太熱,或由進洞之太熱,以緻釀酒色渾味酸,裹榨不清。
故工釀者,於八九兩月,將需用之麴,全數齊辦。
夫紅麴以紅過米心者為佳,若天熱之時,麴未進洞,其麴微有米心未化者,卻無傷熱之病。
曬燥紅麴亦應另貯,先行試釀。
問:同是麴糵,釀酒味有厚薄,何故。
曰:造酒以麥麴為主,天寒用麥麴,天熱用米糵,此一定之法也。
然麥麴純陰,性純力厚,能化糟,故酒多味醇而糟少。
米糵屬陽,性急力薄,不能化糟,故酒少味薄而糟多。
問:米泔可釀酒否。
曰:泔水,米汁也,宜按時棄取。
天寒用之,天煖棄之。
緣泔性易酸,春秋和煖之時,用泔和釀,恐泔之轉瞬即變,而害酒之酸也。
冬月寒冷之時,泔不易酸,米經久浸,泔味極濃,澄清和釀,則酒味醲釅,酒可久陳。
況三漿四水,古法皆然,豈可棄真汁而用清水乎。
獨喂飯酒,天寒泔水皆不用。
問:何為合酵。
餘聞朱翼中曰:春秋溫和,釀酒自能起發,不必用酵。
冬月寒冷,酒發頗難,所以用酵。
其法取酒甕正發酒醅,撆取漉乾,用麴粉對拌微濕,懸掛陰乾,謂之乾酵。
釀酒前一日,每甕用乾酵三升,以溫水浸之,和入麴飯同投,釀酒易發。
或於投飯時,每甕用正發酒醅三四杓拌和,尤捷。
或於釀酒前七日,預造三白酒娘,〈俗名漿闆。
〉每甕用正發酒醅十斤,和飯同投,酒人謂之傳醅,又謂借醅,勝於用酵也。
問:酒飯入甕,何時應熱,何時應冷。
餘聞朱翼中曰:寒時如人體,溫涼時令微冷,熱時令極冷。
俗雲:「寒天投熱飯,熱天投冷飯。
」本此意也。
夫酒之香者在飯,酒之甜者在飯,酒之酸者亦在飯。
臘月嚴寒,應
王楙《野容叢談》雲:凡酒色清味重而甜者為聖,色金味醇而辛者為賢,色黑味醨而酸者為愚。
以糯觴為君子,黍觴為中庸,麥觴為小人。
問:醞釀之法,能遵《禮記》月令六言,遂毋差貸乎。
曰:其法固良,而神而明之,又存乎其人。
若素遵其法,而一時偶失權宜,緻有踈誤,亦未可知。
然曲肱既久,自知其酒受病之由,決不至一誤而再誤也。
問:氣運否泰,與酒合符,其果然乎。
諺曰:窮三缸,富一缸。
酒與醬、靛是也。
語雖不經,亦俗諺之可證也,然則酒隨氣數,信有之矣。
且餘微諳星學,吉兇屢合,尤為可憑。
素稱南董者,遇否當節其米麴,遵法求精,初習酒業者,處逆當停其經營,守時而動,否則心向數背,法與酒違。
問:酒宜潔淨,猝遇穢惡,可無礙乎。
諺曰:屍房產室,酒家大忌。
蓋屍氣極毒,經過樹木,概不開花發秀,五穀種子亦然。
故酒近之則味惡,蓋血露極穢,酒近之則色變,裹榨不出。
賈思勰釀酒,酘飯用隻日,不用偶日,狗?不許近前,其精嚴潔淨如此,污穢之氣可不慎歟。
問:四時醞釀,以何時為是。
曰:冬月寒時為是。
臘月醞釀,謂之老酒,謂大酒,謂昔酒,可經數十年而不壞。
春秋釀成即鬻,謂小酒,謂新酒。
十月造酒為上時,謂之桑落酒。
《詩》雲:「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乃上時之酒也。
夏月非醞釀之候,倘或強而為之,亦平原督郵耳。
問:司鬥糯米一石,用麴該若幹,用紅麴該若幹,用白藥該若幹。
曰:每糯一石,全用麥麴十八斤,全用紅麴六斤,全用白藥二十兩。
臘月老酒用麥麴,秋月新酒用紅麴,十月用麥麴、紅麴各半,春月用白藥、麥麴各半。
紹興老酒,全用麥麴。
鄰省老酒,用麥麴,而參用白藥。
新酒全用白藥,亦有間用麥麴者。
均良法也。
朱翼中用罨麴、風麴各半。
張進供禦酒,用杏仁麴六十兩,香桂麴四十兩。
大抵臘月老酒,用麴宜重,麴力勝則酒可久留,寒暑不侵矣。
問:黃酒用司鬥糯米一石,浸時滲水若幹,飯重若幹,投水若幹,糟粕若幹,燒酒若幹,糟滓若幹,乞相授以法,相語以利。
曰:糯重一百四十斤左右,滲水六十斤左右,攤飯重二百斤左右,淋飯重二百六十斤左右。
攤飯投水一百九十斤左右,淋飯投水一百三十斤左右。
榨酒二百五十斤左右,糟重七十斤左右,火酒十斤左右。
燒過糟滓,《前漢食貨志》雲:糟酨灰炭,給工器薪樵之費,飼豕倍之。
新酒仿此,可以類推。
問:古法湛熾,必需卯酉二時,天寒亦可如是乎。
曰:卯酉謂日月出入門戶,古人立法,義有取爾。
春秋早冬,斯時日煖夜寒,夜半蒸炊,收清涼之氣,昧旦下釀,避陽氣之烈。
然臘月水冷米堅,浸之不透,則炊之不熟,似難一律醞釀,當隨機通變,遵法化用。
問:麥麴美惡,何以知之。
曰:麥麴出包時,看其色衣,嘗其氣昧,即知其麴之美惡矣。
恐閱歷未深者,驟難區別,可將出草之麴,每蓬收曬另貯,先行試釀一甕,初澄酒味如何,久釀酒味如何,麴之美惡判然矣。
倘麴惡而仍用之,是一分之患,釀成十分之禍。
問:白藥釀酒何如。
曰:白藥以體輕質堅為良,紅斑黑色不堪用。
出罨收曬後,亦應試釀一甕,視其發法之緩急。
得法白藥,一日對週而漿來。
對週未至而漿來,對週已至而漿不來,皆為次麴。
傷熱則漿早,傷冷則漿緩。
酒人淋飯回湯,法已精耑,而酒味反劣,非釀工之拙,實藥之病也。
問:紅麴釀酒何如。
曰:看其麴粒,即知之矣。
麴粒細縮,由於初罨之太熱,或由進洞之太熱,以緻釀酒色渾味酸,裹榨不清。
故工釀者,於八九兩月,將需用之麴,全數齊辦。
夫紅麴以紅過米心者為佳,若天熱之時,麴未進洞,其麴微有米心未化者,卻無傷熱之病。
曬燥紅麴亦應另貯,先行試釀。
問:同是麴糵,釀酒味有厚薄,何故。
曰:造酒以麥麴為主,天寒用麥麴,天熱用米糵,此一定之法也。
然麥麴純陰,性純力厚,能化糟,故酒多味醇而糟少。
米糵屬陽,性急力薄,不能化糟,故酒少味薄而糟多。
問:米泔可釀酒否。
曰:泔水,米汁也,宜按時棄取。
天寒用之,天煖棄之。
緣泔性易酸,春秋和煖之時,用泔和釀,恐泔之轉瞬即變,而害酒之酸也。
冬月寒冷之時,泔不易酸,米經久浸,泔味極濃,澄清和釀,則酒味醲釅,酒可久陳。
況三漿四水,古法皆然,豈可棄真汁而用清水乎。
獨喂飯酒,天寒泔水皆不用。
問:何為合酵。
餘聞朱翼中曰:春秋溫和,釀酒自能起發,不必用酵。
冬月寒冷,酒發頗難,所以用酵。
其法取酒甕正發酒醅,撆取漉乾,用麴粉對拌微濕,懸掛陰乾,謂之乾酵。
釀酒前一日,每甕用乾酵三升,以溫水浸之,和入麴飯同投,釀酒易發。
或於投飯時,每甕用正發酒醅三四杓拌和,尤捷。
或於釀酒前七日,預造三白酒娘,〈俗名漿闆。
〉每甕用正發酒醅十斤,和飯同投,酒人謂之傳醅,又謂借醅,勝於用酵也。
問:酒飯入甕,何時應熱,何時應冷。
餘聞朱翼中曰:寒時如人體,溫涼時令微冷,熱時令極冷。
俗雲:「寒天投熱飯,熱天投冷飯。
」本此意也。
夫酒之香者在飯,酒之甜者在飯,酒之酸者亦在飯。
臘月嚴寒,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