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關燈
小
中
大
我于“行為論”(舊稱為倫理學)上将刊行六種書:一為《行為論采用“狀态主義”嗎?》(狀态主義,英名behaviorism,人常譯成“行為主義”者),希望在這書上解釋行為論與狀态主義的異同在何處;第二書是《行為論的傳統學說》,于此中說明傳統學說之不足倚靠;其第三書《行為論與風俗學》,則在研究風俗學和行為論互相關系之各種理由。
這三本書既屬于批評與破壞之性質,自然不能以此為滿足。
我于是再進而為建設與實行上的研究,後列三書即是其媒介:(1)《從人類生命、曆史及社會進化上看出美的實現之步驟》;(2)《美的社會組織法》;(3)《美的人生觀》。
美之一字,在此做廣義解,凡曆史進化、社會組織、人生觀創造,皆以這個廣義的美為目的,為根據,為依歸。
以美為線索,可知上列三書本是一氣銜接不能分開的。
現在姑為閱者及印刷便當起見,暫各為單行本,而我先将《美的人生觀》一書問世。
人生觀是什麼?我敢說是美的。
這個美的人生觀,所以高出于一切人生觀的緣故,在能于醜惡的物質生活上,求出一種美妙有趣的作用;又能于疲弱的精神生活中,得到一個剛毅活潑的心思。
它不是狹義的科學人生觀,也不是孔家道釋的人生觀,更不是那些神秘式的詩家、宗教及直覺派等的人生觀。
它是一個科學與哲學組合而成的人生觀,它是生活所需要的一種有規則的、有目的的、有創造的人生觀。
生命的發展,好似一條長江大河。
河的發源雖極渺小,一經長途彙集許多支流之後,遂成為一整個的浩蕩河形。
生命發源于兩個細胞,其“能力”(energy)本來也是極渺小的,得了環境的“物力”而同化為它的能力後,極事積蓄為生命的“儲力”,同時它又亟亟地向外發展為擴張之“現力”。
就其儲力與現力的“總和”計量起來,當與生命所吸收的物力“總量”相等。
生命的力不能從無而有之原理,當與物理學的“能量常存不增不減”之原則相符合,一切關于生命神秘的學說,自然可以不攻自破了。
但由儲力而變為現力(擴張力)時,則因各人的生理與心理運用上不相同,遂生出了彼此極大的差異。
例如:有些人的儲力,除了作為體溫上燃燒料外别無他用(一班終日坐食無事的閑人);有些人則僅用為性欲的消費(妓女和嫖客等)。
他如工人腕力、信差腳力、藝術家學問家的心力腦力,比較上算是能善用其力之人了。
可是,古今來善用其能力者,莫如組織家與創造人。
彼等的生理,好似一個“理想機器”的構造:隻要有一點極微細的熱力,就能發生許多有用的動力。
彼等心靈的運用,有如名将的指揮,能以少許勝多許;有如國手的籌劃,隻用一着,則全盤局勢占了優勝的地位。
就不知利用能力的人看來,以為組織家和創造人的思想與作為,不是人間所能有,好似天上飛來者,實則彼等與普通人不同處,僅在善用其能力與不能善用之間而已。
儲力貴在善于吸收,擴張力貴在善于發展,故我們得了培養與擴張生命能力的方法約有二端。
(一)求怎樣能養成一種最好的生命儲力,使發展為最有效用的擴張力;并且使這個擴張力得到“用最少的力量而收最多的功效”的成績。
(二)使環境如何才能供給這個擴張力一個最順利的機會和最豐足與最協調的材料。
前者,屬于“創造的方法”,即在創造一些最經濟、最美妙的吸收與用途的方法,使生命擴張力不至有絲毫亂用,并且使用得最有效力。
後者,則為“組織的方法”,即在如何組織環境的物力與生命的儲力達到一個最協調的工作,并使儲力如何才能得到一個最美滿的分量。
可是,創造與組織,必要以“美的人生觀”為目的,才能達到組織與創造的真義與最完善的成績。
以美的人生觀為目的而組織成一切物質為美化的作用,則物質至此對于精神上的發展始有充分的裨益。
别一方面,以美的人生觀為目的而去創造精神的作用為美化的生活,然後我人一切生活上才有無窮盡的興趣。
這本書上所要說的與别書不同處,就在希望能夠供給閱者一些創造與組織的好方法和一個美的人生觀的真意義。
現在國人對于創造和組織的常識已極缺乏,對于創造和組織的真義當然更不知道。
至于人生觀一名詞雖成為時髦語,究竟,能了解人生觀的人則極少數,能了解美的人生觀敢說更是“鳳毛麟角”了。
美的人生觀不是一個虛幻的概念,乃有它實在的系統。
今就其系統的橫面排列起來則有八項如下: 美的衣食住、美的體育、美的職業、美的科學、美的藝術、美的性育、美的娛樂、美的人生觀 但就其系統的直豎說,即是從其整個看來,則可寫成為下表: 在這個表上是指明衣食住、體育、職業、科學、藝術、性育、娛樂七項,不外是用來創造與組織這個整個的美的人生觀的一種材料,而美的人生觀,乃這七項共同奔赴的獨一無二之目的。
以下這本書所論列的,第一章是把這七項對于美的研究上用了“分析”的功夫。
至于美的人生觀一項,乃有“綜合”的作用,所以留在第二章去讨論
這三本書既屬于批評與破壞之性質,自然不能以此為滿足。
我于是再進而為建設與實行上的研究,後列三書即是其媒介:(1)《從人類生命、曆史及社會進化上看出美的實現之步驟》;(2)《美的社會組織法》;(3)《美的人生觀》。
美之一字,在此做廣義解,凡曆史進化、社會組織、人生觀創造,皆以這個廣義的美為目的,為根據,為依歸。
以美為線索,可知上列三書本是一氣銜接不能分開的。
現在姑為閱者及印刷便當起見,暫各為單行本,而我先将《美的人生觀》一書問世。
人生觀是什麼?我敢說是美的。
這個美的人生觀,所以高出于一切人生觀的緣故,在能于醜惡的物質生活上,求出一種美妙有趣的作用;又能于疲弱的精神生活中,得到一個剛毅活潑的心思。
它不是狹義的科學人生觀,也不是孔家道釋的人生觀,更不是那些神秘式的詩家、宗教及直覺派等的人生觀。
它是一個科學與哲學組合而成的人生觀,它是生活所需要的一種有規則的、有目的的、有創造的人生觀。
生命的發展,好似一條長江大河。
河的發源雖極渺小,一經長途彙集許多支流之後,遂成為一整個的浩蕩河形。
生命發源于兩個細胞,其“能力”(energy)本來也是極渺小的,得了環境的“物力”而同化為它的能力後,極事積蓄為生命的“儲力”,同時它又亟亟地向外發展為擴張之“現力”。
就其儲力與現力的“總和”計量起來,當與生命所吸收的物力“總量”相等。
生命的力不能從無而有之原理,當與物理學的“能量常存不增不減”之原則相符合,一切關于生命神秘的學說,自然可以不攻自破了。
但由儲力而變為現力(擴張力)時,則因各人的生理與心理運用上不相同,遂生出了彼此極大的差異。
例如:有些人的儲力,除了作為體溫上燃燒料外别無他用(一班終日坐食無事的閑人);有些人則僅用為性欲的消費(妓女和嫖客等)。
他如工人腕力、信差腳力、藝術家學問家的心力腦力,比較上算是能善用其力之人了。
可是,古今來善用其能力者,莫如組織家與創造人。
彼等的生理,好似一個“理想機器”的構造:隻要有一點極微細的熱力,就能發生許多有用的動力。
彼等心靈的運用,有如名将的指揮,能以少許勝多許;有如國手的籌劃,隻用一着,則全盤局勢占了優勝的地位。
就不知利用能力的人看來,以為組織家和創造人的思想與作為,不是人間所能有,好似天上飛來者,實則彼等與普通人不同處,僅在善用其能力與不能善用之間而已。
儲力貴在善于吸收,擴張力貴在善于發展,故我們得了培養與擴張生命能力的方法約有二端。
(一)求怎樣能養成一種最好的生命儲力,使發展為最有效用的擴張力;并且使這個擴張力得到“用最少的力量而收最多的功效”的成績。
(二)使環境如何才能供給這個擴張力一個最順利的機會和最豐足與最協調的材料。
前者,屬于“創造的方法”,即在創造一些最經濟、最美妙的吸收與用途的方法,使生命擴張力不至有絲毫亂用,并且使用得最有效力。
後者,則為“組織的方法”,即在如何組織環境的物力與生命的儲力達到一個最協調的工作,并使儲力如何才能得到一個最美滿的分量。
可是,創造與組織,必要以“美的人生觀”為目的,才能達到組織與創造的真義與最完善的成績。
以美的人生觀為目的而組織成一切物質為美化的作用,則物質至此對于精神上的發展始有充分的裨益。
别一方面,以美的人生觀為目的而去創造精神的作用為美化的生活,然後我人一切生活上才有無窮盡的興趣。
這本書上所要說的與别書不同處,就在希望能夠供給閱者一些創造與組織的好方法和一個美的人生觀的真意義。
現在國人對于創造和組織的常識已極缺乏,對于創造和組織的真義當然更不知道。
至于人生觀一名詞雖成為時髦語,究竟,能了解人生觀的人則極少數,能了解美的人生觀敢說更是“鳳毛麟角”了。
美的人生觀不是一個虛幻的概念,乃有它實在的系統。
今就其系統的橫面排列起來則有八項如下: 美的衣食住、美的體育、美的職業、美的科學、美的藝術、美的性育、美的娛樂、美的人生觀 但就其系統的直豎說,即是從其整個看來,則可寫成為下表: 在這個表上是指明衣食住、體育、職業、科學、藝術、性育、娛樂七項,不外是用來創造與組織這個整個的美的人生觀的一種材料,而美的人生觀,乃這七項共同奔赴的獨一無二之目的。
以下這本書所論列的,第一章是把這七項對于美的研究上用了“分析”的功夫。
至于美的人生觀一項,乃有“綜合”的作用,所以留在第二章去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