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關燈
黃粱夢》。

    最有名的傑作是《漢宮秋》,叙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塞故事,第三折中寫元帝别其所愛的昭君後,回駕宮廷的凄涼情狀最為出色: [梅花酒]呀,俺向着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

    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着行裝,車運着糇糧,打獵起圈場。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

    他部從入窮荒;我銮輿返鹹陽。

    返鹹陽,過宮牆;過宮牆,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螀;泣寒螀,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收江南]呀,不思量,除是鐵心腸;鐵心腸,也愁淚滴千行! 馬緻遠之曲,典雅清麗,情深文明,甯獻王品曲列為元人第一。

    此雖不免推許過甚,然作者實為元代極可矜貴的劇作者,自是無疑的。

     元代第一時期的劇壇,除上述諸名家外,其較次的作者,尚有楊顯之傳《臨江驿》與《酷寒亭》二種,張國寶傳《汗衫記》《薛仁貴》與《羅李郎》三種,石子章傳《竹塢聽琴》一種,高文秀傳《雙獻功》《谇範叔》及《遇上皇》三種,鄭廷玉傳《楚昭王》《後庭花》《忍字記》《看錢奴》及《崔府君》五種,李文蔚傳《燕青博魚》一種,李直夫傳《虎頭牌》一種,吳昌齡傳《風花雪月》與《東坡夢》二種,武漢臣傳《老生兒》《玉壺春》及《生金閣》三種,王仲文傳《救孝子》一種,李壽卿傳《伍員吹箫》及《月明和尚》二種,尚仲賢傳《柳毅傳書》《三奪槊》《氣英布》及《尉遲恭》四種,石君寶傳《秋胡戲妻》《曲江池》及《紫雲庭》三種,紀君祥傳《趙氏孤兒》一種,戴善甫傳《風光好》一種,李好古傳《張生煮海》一種,孟漢卿傳《魔合羅》一種,李行道傳《灰闌記》一種,孫仲章傳《勘頭巾》一種,嶽百川傳《鐵拐李》一種,康進之傳《李逵負荊》一種,孔文卿傳《東窗事犯》一種,張壽卿傳《紅梨花》一種。

     第二時期的元劇作家,能稱為第一流名手的隻有鄭光祖一人,次之則有宮天挺與喬吉。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人。

    以儒補杭州路吏。

    病卒,火葬于西湖的靈芝寺。

    他的作風清麗馨逸,為後世所宗。

    甯獻王《正音譜》稱:“其詞出語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臨風而生珠玉,誠傑作也。

    ”所作雜劇十九種,今存《梅香》《倩女離魂》《周公攝政》及《王粲登樓》四種。

    前二種最佳。

    《梅香》系叙述一段戀愛故事,情節頗似《西廂記》。

    《倩女離魂》的内容則全本于唐人陳元祐的《離魂記》,描寫至為佳美,如第三折中的: [迎仙客]日長也,愁更長;紅稀也,信尤稀;春歸也,奄然人未歸。

    我則道相别也數十年,我則道相隔着數萬裡,為數歸期,則那竹院裡刻遍琅玕翠。

     鄭氏才華即此可見一端,其後元之劇作家即無特等人物矣。

     宮天挺字大用,大名開州人。

    曆學官,除釣台書院山長。

    卒于常州。

    他的作品以雄勁著名,王國維《宋元戲曲史》稱他:“瘦硬通神,獨樹一幟。

    ”所作雜劇六種,今僅存《範張雞黍》一種。

     喬吉(一作喬吉甫)(?—1345),字夢符,号笙鶴翁,又号惺道人,太原人,美容儀。

    他的小令風格清麗,有《惺惺道人樂府》一卷。

    所作雜劇十一種,今存《金錢記》《揚州夢》與《玉箫女》三種。

     此外,這時期的作家,尚有楊梓傳《霍光鬼谏》一種,範康傳《竹葉舟》一種,金仁傑傳《蕭何追韓信》一種,曾瑞傳《留鞋記》一種。

     至于至正時代,元曲轉入第三時期,已經衰敗不堪了。

    今所知者,僅秦簡夫傳《東堂老》與《趙禮讓肥》二種,蕭德祥傳《殺狗勸夫》一種,朱凱傳《昊天塔》一種,王晔傳《桃花女》一種,皆為平庸之作。

     除上述以外,時代不明者又有四家,即王伯成傳《貶夜郎》一種,狄君厚傳《介之推》一種,李緻遠傳《還牢末》一種,楊景賢傳《劉行首》一種。

    又有作家姓名不詳者,有《七裡灘》《博望燒屯》《替殺妻》《小張屠》《陳州粜米》《鴛鴛被》《風魔蒯通》《争報恩》《來生債》《硃砂擔》《合同文字》《凍蘇秦》《小尉遲》《神奴兒》《謝金吾》《馬陵道》《漁樵記》《舉案齊眉》《梧桐葉》《隔江鬥智》《盆兒鬼》《百花亭》《連環計》《抱妝匣》《貨郎旦》《碧桃花》《馮玉蘭》,共二十七種。

     以上總錄曲本一百十八種,元劇之存者大概盡于此矣。